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5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中的酶既能催化代谢过程,又能参与免疫反应

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能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发生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用抽样检测法可得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准确数目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要用75%的酒精对卡诺氏液冲洗2次

C.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由龙胆紫和醋酸配制而成,可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实验中,经8%的盐酸处理后的细胞仍具活性

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DM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X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T2噬菌体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解旋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则第n代中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

4.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基因的表达产物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工和修饰后才能发挥作用

B.转录过程形成的三种RNA均不存在双链结构

C.核糖体在翻译时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两个tRNA结合位点,每次沿mRNA移动时新读取一个密码子

D.某些RNA病毒内存在RNA复制酶,可在宿主细胞内完成自身RNA的复制

5.下列对变异与进化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同胞兄弟的遗传差异主要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B.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不一定少于染色体变异

C.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能检测到致病基因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群落演替过程无关

6.油菜素内酯广泛存在于油菜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有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的作用。

下列与油菜素内酯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

B.在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时,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存在协同关系

C.油菜素内酯通过与相关细胞受体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D.油菜素内酯与其它植物激素一起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非选择题

29.(11分)学校科研小组在晴朗的白天对某湖泊进行了研究:

取6个透明玻璃瓶编号为1~6号,分别从同一取样点水深为1米处取水样后密封,测其溶氧量如图甲所示;另取一透明玻璃瓶(编号7),从该取样点某深度水层取水样后密封,每间隔2小时(h)测其C02浓度如图乙所示。

假如环境温度不变,细胞呼吸强度恒定。

请据图回答:

(1)经鉴定,1~6号瓶中均含有绿藻和蓝藻。

与绿藻相比,蓝藻不含叶绿体,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2)请分析出规图甲测定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3)图乙中4~6h与8~10h时间段内,水样中C02浓度各自保持稳定,原因是;请分析这两个时间段7号瓶所处环境条件发生的变化是:

后者比前者。

(4)若夜晚在该取样点的水深6米处取样,水样中生物种类与6号瓶相比(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

30.(9分)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一次性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通过方式分泌的神经递质使相关细胞的膜电位产生的变化,最终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下丘脑某区域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组织细胞,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此时胰岛素的靶细胞为。

(3)在寒冷条件刺激下,下丘脑能够促进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热增加。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4)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墩素的分泌存在(“分级”或“反馈”)调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氏病)是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所致,则该病是一种病。

31.(9分)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最近被列为生态大保护的重点区域。

请回答:

(1)长江中的胭脂鱼曾经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为调查该鱼种群的恢复状况,一般采用法。

调查时需要避开其繁殖期,目的是。

某学习小组多次调查发现,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总是比真实值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2)三峡水库完成蓄水后,与上游水体相比,库区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大大降低,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有所上升。

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科学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这是因

为。

32.(10分)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之分,由两对基因决定。

科研人员用两株窄叶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宽叶;F1杂交,所得F2中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的比例为9:

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型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两株亲本的基因型(填“相同”或“不同”)。

(2)初步研究发现,决定该植物叶型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有三种:

①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②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的数据,可排除第(填数字)种情况;若要得到明确的结论,还需对F2的性状做进一步数据分析。

请简要写出数据分析方案及相应结论。

37.【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杨梅是特色水果之一,某工厂对其深加工,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发酵温度为。

发酵罐顶上弯管中常需要加水,其主要目的是。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发酵罐内需要先填充经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菌的培养液,加木材刨花的目的是;再让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发酵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来调节。

(3)若发酵好的杨梅酒全部制成杨梅醋,则发酵制醋过程中C02的产生量是。

A.酿酒过程的两倍B.与酿酒过程的相等

C.酿酒过程的一半D.几乎为零

38.【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该病毒在人体内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请回答:

(1)目前已经发现的HPV亚型超过200种,对不同HPV亚型的区分可采用的方法,对病毒的DNA进行鉴定,也可以采用的方法,对病毒的蛋白质进行鉴定。

(2)经研究得知,该病毒DNA存在一个能控制转录过程的特殊区段,科学家通过PCR技术获得了大量该曲段。

该技术操作流程的三个重要步骤是;设计引物的前提是;至少需经过次循环才能分离,得到所需要的DNA区段。

(3)从理论上讲,可以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宫颈癌,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常用作化学促融剂,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

 

生物部分答案

1.C2.C3.C4.B5.A6.A

29.(11分)

(1)含有光合(作用)色素和相应的酶(2分)

(2)随着水深增大,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藻类(绿藻和蓝藻)的数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2分)

(3)两时间段内水样中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02与藻类光合作用消耗的C02相等(2分)

光照强度增大(2分)

(4)减少(1分)白天水深6米处溶氧量几乎为零,而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了氧气供应,该处的好氧生物会转移(2分)

30.(9分)

(1)胞吐(1分)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1分)

(2)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转化为肝糖元和肌糖元、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2分)几乎全身所有细胞(1分)

(3)甲状腺(肾上腺素和甲状腺)(1分)神经一体液调节(1分)

(4)分级(1分)自身免疫(1分)

31.(9分)

(1)标志重捕(1分)避免调查期间较多个体出生,造成调查结果明显偏离真实值(2分)

所用的标志物影响生物的活动,使之更容易被再次捕获(2分)

(2)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变成热能散失(2分)

(3)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2分)

32.(10分)

(1)宽叶(2分)不同(2分)

(2)③(1分)

答案一:

分别统计F2中雌、雄植株叶型的比例(1分),若雌、雄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都是9:

7,则是第①种情况(2分);若雌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1,而雄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5,则是第②种情况(2分)。

(只统计雌性植株或只统计雄性植株亦可)

答案二:

分别统计F2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性别比例(1分),若宽叶和窄叶植株雌、雄个体之比都是1:

1,则是第①种情况(2分);若宽叶植株雌、雄之比是2:

1,而窄叶植株雌、雄之比是2:

5,则是第②种情况(2分)。

(只统计宽叶植株或只统计窄叶植株亦可)

37.(15分)

(1)18~25℃(2分)防止空气进入(2分)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2分)

(2)灭菌(2分)醋酸杆(2分)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2分)控制杨梅酒的流速(2分)

(3)D(1分)

38.(15分)

(1)DNA分子杂交(2分)抗原-抗体杂交(2分)

(2)变性、退火(复性)、延伸(3分)需要知道该病毒DNA部分核苷酸序列(2分)三(2分)

(3)聚乙二醇(PEG)(2分)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2分)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2)C0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人体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填“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肺气肿病人C02长时间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刺激作用产生适应,此时低02对相关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

临床上治疗该类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但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