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85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docx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

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手册

(治未病中心整理编制)

什么叫治未病

2

“治未病”是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我国“预防为主”

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其一脉相承,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探索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并顺应四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养饮食与情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

概括而言,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病先防:

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

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

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强身健体、固守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止传变的主要途径,以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3

三、病后防复:

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

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被称为“三级分层预防法”,将预防思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与现在的三级预防有相似之处,便更突出了天人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化的辩证优势。

4

九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

   

●平和质

   特征:

正常的体质。

调节:

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

   特征:

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

调节:

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特征:

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节:

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

   特征:

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调节: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质

   特征:

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

调节:

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质

   特征: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

易出汗,且多黏腻。

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

调节: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

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7

   ●湿热质

   特征:

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

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

调节: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

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气郁质

   特征:

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

调节:

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禀质

   特征:

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

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

调节:

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

居室宜通风良好。

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8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四季养生茶

春季药茶

成分:

玫瑰花、茉莉花、菊花

功效:

疏肝解郁、清理头目

11

介绍:

春季选服气味芬芳的花茶,花茶是将茶叶用含苞待放的

香花窨制而成。

它既保持了浓郁的茶味,又兼有鲜花的芬芳。

花茶冲泡后,茶味纯正,花香馥郁,香甜可口,大都具有疏肝解郁、调经理气、宁心安神,振奋精神,消食解腻,清理头目,增强记忆等作用。

春季饮用可以振奋精神,散发体内郁积的寒气,促进体内阳气的升发。

夏季药茶

成分:

薄荷、香薷、淡竹叶、车前草、绿茶

功效:

解暑除烦、宁心安神

介绍:

夏季宜饮用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成品色绿,冲泡后绿叶清汤,具有清香或甜花香,茶叶鲜醇爽口。

绿茶性凉,具有清热泻火、益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消肿、下气除痰、消炎止痢、消宿食、利咽喉、解暑除烦、宁心安神。

夏季饮用可清热生津,解暑降温。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是治疗夏暑诸症的一味良药。

全方具有清热消暑之效,是夏季防暑的理想药茶。

12

秋季药茶

成分:

百合、麦冬、五味子、乌龙茶

功效:

滋阴养肺、清爽提神

秋季宜使用青茶。

青茶又名乌龙茶,是介于绿茶、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它既有红茶的色香,又有绿茶的甜爽。

冲泡后,汤色黄亮,茶味醇厚爽口,回甜留香。

乌龙茶性温而不寒、味醇厚、不苦不涩,功可消食解腻、下气解酒、提神清脑、利尿消肿、醒脾解渴、减肥健美。

秋季饮用可润肺生津,清爽提神。

百合、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生津的功效。

五味子亦可益气生津。

全方共奏滋阴润肺之效。

13

冬季药茶

成分:

山药、枸杞、大枣、红茶

功效:

祛风解表、提神暖身。

14

简介:

冬季宜饮用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

茶叶色泽乌润,香气清醇,冲泡后汤色红艳,茶味醇芳,具有提神醒脑、安神除烦、祛风解表、祛痰止咳、醒酒解腻、下气消食、生津止渴、明耳目、降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冬季饮用可温胃散寒,提神暖身。

山药通补肺、脾、肾;枸杞滋阴明目;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全方具有气血阴阳俱补之功效,且药性平和,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

高血压病常见于阴虚、痰湿、湿热等体质类型者,其它体质高血压发病倾向较少。

可采用以下防护手段调理,达到固本培元、阴平阳秘的状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一、情志调理

保持情志舒畅,必境豁达.勿暴怒,勿忧郁。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使张驰有度,气机舒畅。

二、饮食调理

15

肝阳体质者勿嗜酒,勿食煎炸、燥热之品,宜食梨、香蕉、西瓜、柚子、丝瓜、黄瓜等蔬果,药养可用菊花,苦丁茶,天麻、夏枯草之类。

阴虚体质者勿熬夜吸烟,勿食辛辣之物,宜食芝麻、糯米、银耳等滋阴之晶,药养可用生地、构杞、麦冬、沙参等。

痰湿体质者勿食肥甘厚昧,酒类也不宜多饮,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萝卜、紫菜、海蛰、扁豆、白菜等,药养可用白术、陈皮、茯苓等。

三、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使人体气通常,肝气条达,脾气健运,无痰湿之阻。

亦可试试内养静功,坐子椅上,双腿自然着地,两手置于大腿上,手心向下:

也可自然站立。

双腿分开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置子身前。

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呼吸。

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16

办公室一族的简易健身法

办公室一族每天伏案久坐,易引起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所以加强健身十分必要。

梳头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的发际处向后梳到颈部,然后弧形梳到耳上及耳后。

此法可改善头部血供,健脑爽神。

弹脑端坐椅上,两手掌心分别按两侧耳朵,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部:

自己可听到“咚咚”击响,每天弹10~20下。

有解除疲劳、治耳鸣的作用。

17

扯耳先左手绕头顶,以手指握住右耳尖,向上提拉10—20下;然后以历手绕过头顶,以手指握住左耳尖,向上提拉10~20次,可达到心舒气畅的作用。

练眼每隔半小时远望窗外一分种,再以紧眨双眼数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作转眼珠运动。

此法有利子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转颈先抬头尽量后仰,再把下颌俯至胸前,使颈背部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缓缓地作头部圆周运动,并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

此法可提神。

揉腹用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周,再逆时针做36周,可防便秘、消化不良等。

脸部运动工作间隙,将嘴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脸上全部肌肉以至头皮,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持续50次,此法可加速血循环,延缓脸部备组织器官司老化。

18

中老年传统保健十二法

面宜多擦常用两手搓面,可使面容润泽发宜多梳用十指梳头,自前额梳起,经头顶至后发际,再从后向前,循环往复,可消除疲劳,清醒头脑。

目宜常转闭目,以眼球左旋右转各十遍,少顷睁开,可清肝明目。

齿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时,叩齿36遍,再舌舔齿周5圈,可使牙齿坚固。

19

气宜常静头正直,宽衣松带,闭口调息,舌顶上腭,呼吸均匀和缓,排除杂念,使意念集中在丹田部位,可使人体气机通畅。

津宜常咽平时口中有津液,应随时咽下,可健脾胃,调气养神。

胸宜常护经常用手摩擦胸部,可宽胸理气,增强心肺功能。

背宜常暖背部为督脉之所居,人感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故背部注意保暖可预防感冒,固肾强腰。

腹宜常摩进食后用手摩腹,可助消化和治疗腹胀、便秘。

囊宜常裹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调息,可养肾气,脚宜常搓每晚洗脚后,将一条腿屈膝置子另条腿上,用两手分别搓脚心,每次约10分钟,有养心益肾的作用。

皮肤常宜干沐两手搓热后,再搓周身皮肤,状若沐浴,可使周身气血畅通。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