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42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docx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

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前  言 

食品工业是基础性、民生性、支柱性产业,是新时期国家“四化同步”、“五位一体”战略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食品工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布局不断优化,集群快速发展,骨干企业成长加快,但结构不合理、大企业少、创新能力弱、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进入“十三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为加快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以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2016-2020年。

一、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成就

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食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5年,504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9亿元、工业增加值380.7亿元、利润总额55.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1.6倍、2.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6.2%、9.7%、19.6%,高出全市工业5.9、4.8、15.6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市工业比分别为39.3%、40.9%、39.9%,较201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9.0、8.1、20.1个百分点。

专栏1  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发展情况

指标(亿元)

2010年

2015年

“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

占全市工业比重(%)

2010年

2015年

工业总产值

729.0

1544.9

16.2

30.3

39.3

工业增加值

239.5

380.7

9.7

32.8

40.9

实现利润

22.8

55.8

19.6

19.8

39.9

 

2、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间,聚焦乳制品、酒饮料、烟、肉禽屠宰深加工、粮食大豆及副产品加工等全市食品工业优势领域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焙烤食品、方便食品等行业增长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5年底,乳制品、酒饮料、烟、肉禽屠宰深加工、粮油加工累计投(达)产项目136个,总投资1374亿元,新增销售收入760亿元、利润43亿元、税金55亿元。

焙烤食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以及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3个子行业“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8.4%、34.4%和34.9%,远高于食品工业平均增速的16.2%,对整个食品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突出。

3、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目前全市食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已达149.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3.4平方公里,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开发区和尚志工业园区食品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五常、方正、通河的稻米加工,双城、宾县的奶牛和肉牛养殖加工,巴彦的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尚志山特产品加工、延寿和方正的肉鸡等食品产业集聚区的特色进一步显现。

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食品产业集群2个,占全市食品工业比为60%。

双城、呼兰、宾县、巴彦三地肉类产量全市占比达56.2%,五常、方正、通河三地大米产量全市占比超过50%。

 

4、骨干企业成长加快,品牌影响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扶优扶强和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

2015年,全市产值超亿元食品工业237家,产值占全市食品工业比为92.7%。

成功引进瑞士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台湾顶益、统一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累计拥有18个中国驰名商标、88个黑龙江省著名商标、23个老字号、4个集体商标地理标志、84个哈尔滨市著名商标,九三、哈尔滨啤酒、龙丹、完达山、五常大米、哈尔滨红肠、大众肉联、老鼎丰、秋林食品等重点品牌的国内外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完达山、龙丹、太子成功入选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重点发展主流品牌。

5、绿色安全逐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

截至2015年底,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达3230万亩,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550个,绿色食品标识460个,有机食品标识175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10万亩。

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7.2%,酒类制造、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等重点领域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6、节能减排制度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食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意识,推广应用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与2010年相比,全行业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2%,耗水量下降了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8%、4.9%。

(二)主要问题

1、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龙头较少

食品工业的“大产业、小企业”特征突出,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小作坊较多,“小、散、乱”仍较为明显,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2015年,产值过百亿企业仅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家,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企业也只有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2户, 10亿元以上的18户企业产值占全市食品工业比只有44.4%。

2、发展方式粗放,精深加工水平低

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起步晚、水平低,数量扩张向集约化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初加工占主导,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以及终端产品较少。

2015年,全市食品工业四大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占全行业比重高达7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初级加工甚至“原字号”进入市场。

3、集群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

现有集群数量、集群规模、集群影响力与农业大市地位不相匹配,集群内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低。

集群粗放式发展和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不足。

集群内食品工业产业链条普遍较短,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和升级转型的环节发展滞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整体较低。

4、创新能力较薄弱,技术水平需提升

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水平不高,新产品开发滞后。

目前食品工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0.1%,远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的1.5%和全国食品工业平均水平的0.4%。

食品工业创新资源与其产业规模和产业地位不相称,创新体系不健全,面向市场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不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尚为空白,省、市级技术中心占全市技术中心比仅为15.2%。

5、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发展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经营模式传统,“小富即安”倾向明显,生产导向特征与市场经济下多元化发展的食品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不相适应,重生产与销售、轻品牌与原料基地建设特征明显。

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驾驭现代管理与营销理念、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弱,对电子商务、个性(集团)化定制等引领食品工业发展的新兴业态重视程度和投入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一)机遇

1、政策保障更加有力,食品工业战略地位提升

“十三五”期间国家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食品工业发展动能转换提高了有力保障,改善消费品工业供给“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为食品工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对农业发展投入的持续加大进一步夯实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基础。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粮油加工、乳制品制造、白酒生产等重点行业以及持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新兴行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举措的出台为食品工业升级发展赢了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2、经济结构调整提速,食品工业支柱地位强化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分别达到了4595.7亿元、3394.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7.9%、11.1%、13.2%。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10.5:

38.8:

50.7调整为2015年的11.7:

32.4:

55.9,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整体向好。

食品工业由粗放式扩张势头基本得到遏制,集约化发展正日益转变为行业共识,对全市工业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四大主导产业首位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3、消费需求结构性增长,食品工业升级发展势在必行

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营养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和中产阶层快速崛起,食品消费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主食工业化成为趋势,面向大众消费的餐饮业和食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倒逼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由“数量驱动”向“价值驱动”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挑战

1、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原料与产品进口冲击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传统食品消费需求萎缩,新兴食品消费增长动力不足,食品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升级,肉类制品、植物油等大宗食品进口快速增长,哈尔滨市具有传统优势的大米、肉类以及方便食品等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际廉价大宗食品原料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严重冲击地产大豆、小麦种植,粮油加工等传统优势领域面临的原料问题更加突出。

2、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食品工业发展不确定性加大

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风险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明显,食品工业的新增投资充满变数。

国家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分类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传统食品制造等领域既有产能面临萎缩,新增产能受到能(水)耗、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和资金、技术工艺、原材料供给等因素制约,产业规模扩张受到制约。

3、人才保障问题突出,食品安全控制投入压力加大

近年来整个东北地区经济下滑明显,哈尔滨市的区位优势加速稀释,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显著下降,本土人才流失问题突出,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智力保障问题愈发突出。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全面实施,有害物残留标准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全产业链发展势在必行,对整体实力不强的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企业提出了重要挑战,围绕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投入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重要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立足自身及周边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引资引智为抓手,以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效益显著的现代化食品工业体系,促进全市食品工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使食品工业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哈尔滨市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食品工业集群和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质量为先,安全为本。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广规范生产、安全生产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品牌引领,创新驱动。

加强品牌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品牌运营能力,培育壮大区域品牌,提升“龙江”品牌影响力。

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培育发展新兴业态。

集聚集约,绿色发展。

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绿色制造,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布局食品工业生产力和相关配套产业,健全产业链体系。

加强三产联动,促进食品工业与旅游、文化以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丰富食品工业发展内涵。

内外统筹,开放合作。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国家互动交流,深化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合作,打造食品工业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8年,完成全市食品工业战略布局,形成大规模、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食品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突出。

到2020年,建成品牌引领、创新驱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食品工业区域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规模。

到2018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三年平均增速约为9%,利润超过65亿元。

到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总产值突破2700亿元,两年平均增速约16.2%,利润总额超过70亿元。

——技术创新。

到2018年,全市食品工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2个、省市级技术中心5-7家。

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3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3-4个、省市级技术中心8-10家。

——品牌建设。

到2018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黑龙江省著名商标3-5个,哈尔滨市著名商标4-6个。

到2020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黑龙江省著名商标6-9个,哈尔滨市著名商标7-10个。

——两化融合。

到2018年,食品工业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达50%以上,建成3-5家(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示范车间。

到2020年,食品工业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超过60%,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示范车间6-10个。

——绿色发展。

到2018年,全市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10%和5%。

到2020年,全市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12%和8%。

——集聚集群。

到2018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达到23家以上,培育1-2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园区,8-10个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园区,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65%以上。

到2020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超过25家,培育3-4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园区,11-14个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园区,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四、重点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与产业布局

(一)重点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

1、提升发展粮油加工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以主食工业化为突破点,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为主导方向,进一步提高粮油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大米加工

立足“五常大米”区域品牌优势,坚持高端化发展路线,推动方正、通河、木兰等优质大米加工业发展,稳定发展传统包装大米,积极开发多系列的小包装大米。

以“城市厨房”为方向,延伸大米加工产业链,培育发展粽子、方便米饭等方便米制食品,适应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一日三餐”需求。

加强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利用碎米发展方便主食、米蛋白、淀粉糖、维生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利用稻壳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米糠生产米糠油等,逐步提高大米加工的精深加工比例。

——小麦加工

支持北大荒丰缘等龙头企业以合适方式建立优质原料基地,提高优质面粉加工比例。

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发展馒头、饺子、挂面、鲜湿面、方便面、调理熟面等面制主食。

以老鼎丰、秋林食品等为重点,促进传统产品、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研发低能量无糖烘焙食品、全谷物烘焙食品、功能性烘焙食品等。

加大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力度,发展胚芽油、胚芽保健品等。

——玉米加工

以方便休闲食品、油脂、生物发酵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在巩固饲料加工、玉米油、淀粉生产、制药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黏玉米、谷物早餐食品、休闲玉米、玉米饮品、玉米油等健康食品系列,积极开发有机酸、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

——大豆加工

发挥本地区非转基因大豆产区资源优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大豆蛋白和油脂提取率。

开发生产多品种的冷榨大豆油,扩大小包装、精制油、专用油的生产规模。

引导和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生产高纯度大豆磷脂、低聚糖、膳食纤维、蛋白肽等功能性产品,加快研究大豆天然活性因子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水平和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力。

积极发展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调味品、豆制食品制造业。

——马铃薯加工

以马铃薯全粉、淀粉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各种不同工业用途的变性淀粉及衍生产品。

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开发以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面包和糕点等为主的大众主食产品,以及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功能型产品。

2、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肉乳加工业

推动行业资源整合,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调整优化肉、乳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原料优势向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

——肉类加工

大力推进养殖基地建设。

以“两牛一猪一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扶持家庭牧场、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肉牛、生猪、家禽养殖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稳定生产基地,以订单收购、利润返还、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购销关系。

 

促进肉制品加工快速发展。

加强肉牛优质品种的引进改良,扩大基础母牛繁育规模,提高肉牛品质。

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生产,加快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

依托大众肉联、秋林·里道斯、正大实业等龙头企业,加大对红肠等特色熏酱、发酵肉制品、罐头食品的研发创新力度,改良产品口感、丰富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广泛开展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发展骨粉、骨油、骨肽、骨素、肝素钠、胰酶粉、胶原蛋白等产品。

——乳制品加工

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全面落实《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和国务院有关企业兼并重组的举措,依托本土龙头企业或引进战略资本,继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以自建、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现代化奶牛牧场和较大规模的奶牛饲养小区,提高生鲜乳供给的组织化水平。

积极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扩大奶牛饲养规模,提高奶牛单产和原料乳质量,保证奶源供给和质量安全。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积极发展特色乳制品功能性产品,提高脱脂乳粉、干酪等乳制品市场份额。

立足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积极发展乳蛋白、乳糖等功能性、附加值高的乳制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运用先进技术,推动巴氏杀菌乳、功能乳、发酵乳等的生产。

3、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两大特色产业

利用哈尔滨市优质丰富的粮食、特色林果、食用菌和山野菜等资源,突出“绿色、安全、有机”特征,大力发展酒与饮料制造业、林特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酒与饮料制造

白酒制造。

以玉泉方瓶白酒、双城花园酒等品牌为重点,依托双城白酒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优质品牌白酒,扩大地产白酒全国影响力。

啤酒制造。

鼓励哈尔滨啤酒、华润啤酒等企业加大投资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啤酒产业。

加强技术创新和啤酒口感特点研究,重点发展保健啤酒、低醇啤酒、纯生鲜啤酒,扩大易拉罐装等中高档啤酒的比重。

饮料制造。

依托哈尔滨市丰富的粮、豆、林果等特色资源,利用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开发蓝莓汁等寒地野生浆果饮料、格瓦斯等发酵饮料、乳饮料、玉米浆(汁)、豆奶饮料、速溶豆粉等绿色、营养、功能性饮品。

——林特产品加工

食用菌加工。

建设优质绿色食用菌种植基地,丰富和优化食用菌加工产品结构,建立食用菌优势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食用菌固体汤料、调味酱、风味罐头以及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向天然、绿色、营养、方便等方向发展。

山野菜加工业。

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山野菜软包装食品、罐头食品、山野菜汁、野菜干品、速冻菜、保鲜菜等,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发展。

利用山野菜有效成分开发保健食品及精细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产业布局

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食品工业产能优势,以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食品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一带三群八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食品工业集聚集约发展。

1、松花江沿岸食品产业带

在农畜业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的松花江沿岸地区(包括双城、呼兰、巴彦、木兰、通河、宾县、方正和依兰等八区、县、市),优先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稻米加工业等产业。

依托双城雀巢、正大实业、金锣(兴隆)、宾西牛业以及方正、通河诸多米业等骨干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大米种植基地、“两牛一猪一禽”养殖基地和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推动一、二产联动发展,打造松花江沿岸食品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2、三大食品产业集群

——哈南食品产业集群。

以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九三集团、益海嘉里、百威英博、康师傅、北大荒丰缘、双城雀巢、大众肉联等重点企业为支撑,推动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协调发展,完善融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饮料、酒类等食品制造业以及包装印刷、物流商贸为一体的食品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哈南食品产业集群(南岗区、平房区、香坊区、双城区)。

——利民食品产业集群。

以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绿色、低碳、环保为主攻方向,以正大、老鼎丰、华润啤酒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开发健康食品,积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园保健品研发与转化成果,加快发展营养保健食品、特殊用途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宾西食品产业集群。

以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依托宾西牛业、哈尔滨大成生物、禹王植物蛋白等企业,重点发展屠宰及肉类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加工、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等产业,打造宾西食品产业集群。

3、八大食品产业基地

——五常。

依托区域稻米加工基地,发展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突出稻米种植和品牌建设,加快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

——尚志。

依托尚志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乳制品加工业,重点建设有机奶牛养殖基地,积极发展浆果、坚果、山野菜和食用菌等林特产品种植和加工业。

——巴彦。

引进龙头企业,延伸生猪深加工产业链。

培育发展饲料、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木兰。

大力发展现代主食加工业,打造全国放心主食生产基地和中国北方主食“第一厨房”。

——通河。

依托通河工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发展保健食品产业,着力打造保健食品产业基地。

——方正。

建设集雏鸡孵化、饲料供应、肉鸡养殖、成鸡加工、有机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