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30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0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学案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工业化和城市化

阅读教材P65~P66“工业化和城市化”,填写下列知识。

1.工业化

(1)概念: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本质: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3)

2.城市化

(1)概念:

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2)本质: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3)内涵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材梳理2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阅读教材P66~P67“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填写下列知识。

1.江苏省概况

(1)位置:

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2)社会经济特征:

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

(1)工业化:

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明显加快。

(2)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5-2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据图分析江苏省的地级市名称、分布及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特点。

提示 江苏省的地级市有:

自北向南临京杭运河的是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自西向东临长江的是南京、镇江、南通;自北向南临海的是连云港、盐城、南通;既不临河,也不临江,还不临海的是泰州。

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南京和南部临近上海的三个地级市苏州、无锡、南通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千米900人以上;中部的盐城、淮安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600人以下。

教材梳理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阅读教材P68~P70“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填写下列知识。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

(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

(5)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5-4太湖水污染监测;图255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太湖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治理措施。

提示 目前,太湖首要的环境问题是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太湖富营养化主要物质氮、磷的最大来源。

从图中可看出,太湖水氮、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治理措施有:

控制农药的使用,日常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预习效果自测]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城市人口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 第1题,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判断②为城市人口比重;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据此可判断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第2题,结合上题且读图可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并于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城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答案 1.D 2.B

江苏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据此回答3~4题。

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 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 ③忽视了“以人为本” ④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益差

⑤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 ⑥特大城市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

4.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包括(  )

①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②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 ③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④实现主要大中城市基本现代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联系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可推知第3题中的⑤⑥不正确。

第4题的政策性较强,但只要联系第3题就好理解C项正确了。

答案 3.A 4.C

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研究中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338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6500平方千米,其中有大小城市38座,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几十年来,随着沿湖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染因素不断增多,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

(1)根据材料分析太湖水污染的原因。

(2)太湖水污染说明环境的治理没有跟上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进程,试说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为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限制大城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B.建设发展三大城市圈

C.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解析 第

(1)题,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废水污染;②生活污水的排放;③农业污染等。

太湖的污染是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造成的。

应重点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2)题,环境治理没有跟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说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其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此外,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等。

第(3)题,江苏省本身缺少大城市,小城市多,所以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A不合理。

答案 

(1)由于环境治理没有与工业发展同步,太湖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排污量增多,再加上乡镇企业规模小,经济能力有限,难以进行污染治理,因此造成了大规模的太湖污染。

(2)工业 城市

问题:

一些地区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城市化率,忽视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投入太少。

(3)A

探究点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 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2000年)。

结合材料探究:

(1)读材料一图,从图中看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3)读材料二图,分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提示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GDP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二者具有相关性。

从图中看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3)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相比较,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4%。

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远高于20%以下的国际标准;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60%以上的国际标准,离实现工业化还很远。

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应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反思归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关系

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发达

国家

时间

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发展速度

城市化快于工业化

发展水平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高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发展

中国

时间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发展速度

城市化慢于工业化

发展水平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低

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方法思路】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即时巩固】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

(1)~

(2)题。

(1)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解析 由城市化知识可知,中国城市化率大致为30%多,日本城市化率为70%多;中国工业化率在不断上升,日本在下降。

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远低于日本。

答案 

(1)B 

(2)C

探究点二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案例探究】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

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 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 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2)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 苏南城市化水平高、起步较早(目前速度无法比较,不能答速度快慢) 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近代历史上苏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长

【反思归纳】 框图法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即时巩固】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

(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①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___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 

(1)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②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①A G F ②⑤ ⑥ ⑧ 沪、苏、浙 ①③⑤⑥⑧

(3)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

(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

探究点三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案例探究】

材料一 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

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了45%。

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下图所示。

“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是________都市圈,B是________都市圈,C是________城镇聚合轴,D是________城镇聚合轴。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推动这一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主要是通过________的发展,吸收当地________________,使得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近些年来,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接纳大量外来人口,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这一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区划调整的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________和________。

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镇分布现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4)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分布的。

(5)“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将积极地推动区域________和________的进一步改善。

(6)结合上面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为促进该地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南京 苏锡常 徐连 宁通 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外资(民营)企业 环境污染严重 (3)聚集力 辐射力 合理、集中、有效 (4)地区不均衡性 交通干线 (5)综合发展 城镇体系

(6)调整行政区划,合并乡镇;“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的保证等。

【反思归纳】

1.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思路

2.解决区域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分析思路

【即时巩固】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67.0

苏中地区

37.7

46.3

苏北地区

31.2

39.5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梯度差异比较明显,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弄清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认清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

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

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①水资源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

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4)ACD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关系。

3.说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和工业化的分析思路。

4.说出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思路。

5.说出解决区域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分析思路。

      

对点练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

读下图,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成1~2题。

1.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源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2.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

B.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C.城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城市有足够的分解者

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城市近郊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解析 第1题,城市具有服务功能,可以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第2题,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答案 1.D 2.B

对点练二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

“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江苏省的城市化。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镇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②三个都市圈全部在我国南方地区 ③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④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4.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

①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区 ②加强规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 ③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北协调发展 ④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解析 第3题,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徐州在淮河北边,应在我国北方地区;目前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第4题,干线不能经过城市中心,提倡私人购买小轿车只能占用更多的空间,增加公共交通压力。

答案 3.D 4.B

对点练三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5.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

“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有专家说: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