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4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

县委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创新调研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对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县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进行组织工作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各类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

  坚强组织保证。

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党建基础,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创新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

以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目标,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帮促”活动的意见》。

“联”就是县直单位党组织、党员与农村党组织、党员结对联系;“帮”就是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为农村党组织和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促”就是通过双向互动、互帮互助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能力,增强县直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

通过活动开展,有效整合“1+1”帮扶活动、温暖工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驻村帮扶等党建载体,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210个县直基层党组织、2386名党员与205个村级党组织、783个贫困户、1566名困难党员、820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

累计救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1200余人,捐款捐物40余万元;县直单位共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帮扶项目30余个,投入项目资金600余万元。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相继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级活动场所和社区阵地,有效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活动条件。

特别是,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上级规划两年建设的35个场所建设任务。

,县财政再次投入万元,党费投入21万元,动员社会资金万元,对21个村级场所全面进行改造扩建和配套提升。

目前,全县已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6个,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走在了省、市的前列,并且所有村级场所都能够发挥“六个中心”作用。

  扩大基层组织设置领域。

以社区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为突破口,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扩大了党组织覆盖范围。

社区联合建。

联合社区单位,结合社区“新社区、新服务”创建活动,先后建立了1个社区党总支和6个社区党支部。

非公依托建。

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后建立起1个工商联党组、1个非公党委、14个非公党支部。

同时,选派58名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青年党员干部到非公经济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开展党建工作。

协会延伸建。

以行业协会为载体,在行业内部建立党组织,延伸党组织设置领域。

目前,全县农村共建立个体经济协会、淮南猪养殖协会、板栗银杏协会等协会党支部7个、党小组11个。

  二、激发党员活力,在党员队伍管理上创新

  实施“金种子”计划,狠抓党员培训。

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不强的实际,县委从开始,在全县大力实施“金种子计划”,努力把青年农民培养成新型党员的金种子,把农民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的金种子,把基层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致富的金种子。

活动开展以来,每年培训农民党员1500人次、中青年农民8500人次,实现劳动力定向转移5000人以上。

今年,又结合“联帮促”活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采取“菜单式选学”和“时令式教学”新模式,举办了6期农村困难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党员600余人,同时,实行技术部门跟踪服务,与400多名农村困难党员签订了《实用技术服务协议》,帮助140余人发展新西兰红梨、朝天椒种植项目30余个,有效拓宽了党员致富门路。

“金种子”计划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中组部《党建研究》、河南《党的生活》、重庆《党员文摘》分别刊发了县实施“金种子”计划的经验。

  推进“双强”工程,突出党员培育。

坚持以“双创”活动为载体,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做好“四个培养”,深度挖掘农村后备人才,不断创造条件,在发展上给政策,在实践中给机会,在工作上给舞台,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来。

目前,全县已培养选拔“双强”村党支部书记38名,吸收474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培育“双强”型后备干部276名。

通过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双强”党员与困难党员“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充分发挥“双强”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造“金桥”工程,发挥党员作用。

采取属地建、乡镇党委自建、挂职锻炼干部领建、依托当地党组织挂靠建等方式,先后外建党支部26个、党小组14个,并将全县900余名外出流动党员全部纳入了组织管理。

通过在外出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励党员争做优秀党员、技术能手、岗位标兵

  、致富带头人,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驻地和家乡建设。

县驻北京、大连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服务的事迹,曾多次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受到高度评价。

外建党组织还通过开展“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外出党员、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共兴办厂矿企业22家,先后投资达8000余万元,为县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

  扩大用人民主,在干部工作上创新

  创新干部选用方式。

在总结过去公开选拔、“三次海推法”等选拔干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以定为全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试点为契机,大胆创新干部选用方式,采取“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方式分别选拔了8名正科级实职干部和60名副科级干部,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们创新干部选用方式的成功做法,被《河南日报》头版头条、《信阳日报》、《信阳晚报》、《魅力信阳》、《信阳组工》等多家报纸、内刊刊发,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关县区纷纷来电、来人咨询学习做法。

  创新干部培训方式。

在抓好“请进来教、送出去学、课堂培训”等常规性培训的同时,结合县实际,创新实施了出国研修、上挂学习、外派锻炼、企业挂职等多种干部培训方式。

几年来,选派了68名干部到韩国、日本等国研修,选调了82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县“四大家”机关上挂学习,派出了22名副科级干部到南方民营企业锻炼,挑选了42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县内民营企业挂职。

特别是今年,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为提高新提拔科级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增强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我们将60名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分期分批送到县信访部门锻炼学习。

  创新干部考核方式。

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努力实现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

公选30岁以下的乡镇长时,我们首次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从民主测评、资历、年度考核、个人受奖情况四个方面对考察对象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分,上级组织充分肯定,干部群众反响很好,社会评价很高。

今年,在深入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台《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办法》,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创新干部监督方式。

在干部监督工作中,我们积极构筑干部监督的全方位“络”,着重把重要岗位的领导、领导干部的重要时期和重大事项作为监督重点。

重点岗位监督经常化。

坚持定期谈心、谈话诫勉、函询回复等制度,聘请监督员,重点对党政“一把手”进行经常性监督。

重要时期监督制度化。

明确领导干部工作调动、职务升迁以及家庭婚丧寿病、营建住房、因私出国等为“重要时期”,要求如实向组织、纪检部门申报,如报告不实,严肃查处。

重大事项监督专门化。

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专门监督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和优政。

  四、注重发挥作用,在人才工作上创新

  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四项基础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抓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引智、抓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发挥,带动技能型人才发展。

  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引智上,坚持按需引才,围绕我县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生态建设、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卞有生等9位院士专家为县政府顾问。

今年,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县”主题,聘请国家旅游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及乔然、李庚三位专家为县旅游发展规划指导。

同时,以羚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阵地,采取科研、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专家、教授,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先后引进4名博士从事新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上,坚持做到“三个引导”,一是引导当好农业结构调整排头兵。

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应用,示范带动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是引导当好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

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激活传统农业生机。

三是引导当好农副产品营销导航员。

引导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以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为基地,坚持选、管、用并举,实现输出的是国外劳务市场急需的高级技工,跟踪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回归的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创业功臣。

一是送出“选”。

在选派出国务工人员时,瞄准国际劳务市场需求,坚持品德与技能并重,优先选派那些诚实守信、技艺精湛的建筑、电焊、机械加工、服装设计与缝纫等专业的技工出国。

二是跟踪“管”。

对出国劳务人员实行逐人建档,采取电话、邮件、信函、出国务工人员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搞好服务,打造县劳务品牌。

三是回归“用”。

对务工期满的出国务工人员,主动联系,积极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服务,鼓励支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

去年,4名从日本务工归国的青年,在国外学会了生态农业技术,得知他们想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时,我们主动联系,为他们提供优惠服务,实行“双零”政策,即土地零租金、审批零距离,为他们事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

  几点建议

  建议加大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投入。

目前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205个。

通过中央、省、市、县共同投入,第一批新建、改扩建35个;第二批县财政和县管党费加大投入,又新建、改扩建21个,切实加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但仍有一些条件较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因缺乏资金投入而无法改扩建,建议省、市委继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建议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待遇。

目前,农村每村每年经费为万或万元,办公经费不足,干部待遇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建议加大村级经费转移支付力度。

  建议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近年来,省委在干部交流上有很多新的举措,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建议一是加大乡镇党委书记与省直单位中层干部之间的交流;二是加大县级党政副职与省直机关处级干部之间的交流;三是加大乡镇党委书记跨县横向交流。

通过交流,进一步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建议省委把县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队伍,大力度搞好干部教育,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中央出台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条例》,先后在井冈山、延安、上海浦东建立了三个干部学院。

县是河南省唯一、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全县共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已有中宣部等50多个国家部委和省级单位、院校把县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与县临近的红安县,湖北省已在该县建立了湖北省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并把县作为教学参观点。

建议省委把县作为全省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在县建立河南省革命传统教育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