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626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2.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

3.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广西起义

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光复会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5.今年是中国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一生为改造我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的主要贡献是(  )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②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7.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技”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

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三民主义

8.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爱国学生B.湖北新军C.知识分子D.地主阶级

9.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10.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调集军队南下镇压。

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

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

材料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探入人心B.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D.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11.有人说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

革命党人孙武因吸烟烟头掉落,引爆自制炸弹,招致搜捕,从而形势紧迫。

面对搜捕,革命党人群龙无首,无奈之下,几名士兵仓促举事,首义成功。

以上材料表明()

A.没有这个烟头就没有武昌起义B.武昌起义成功具有很大偶然性

C.孙中山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D.武昌起义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1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

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D.建立君主立宪制

14.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D.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

15.《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二、问答题

16.某历史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从时间点A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北京在时间B遭遇了哪场浩劫?

(3)  清政府在时间D签订了哪一个条约?

(4)   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年代尺左侧中的人物是谁?

如果把图片“戊戌变法时的康有为”放入年代尺,应与哪一时间点对应?

(5)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先辈的身上继承和发扬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17.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历史事件

政治主张或口号

中国人自知不足的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中国人自知不足的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①______

②______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中国人自知不足的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③______

(2)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

举步维艰

①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三幅图分别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

 栏目二:

柳暗花明

②阅读图四及文字材料,指出这一伟人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栏目三:

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③根据栏目三的材料概括陈独秀、胡适他们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侵略,戊戌变法希望“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熟练掌握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

1905年中国同盟会上,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后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知道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答案】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故选C.

本题以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萍浏醴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萍浏醴起义的相关史实.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4.【答案】D

【解析】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故选:

D。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答案】C

【解析】

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孙中山的功绩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中国面临的形势的相关知识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识记能力。

题意要求的是20世纪的史实,A、B、C三项时间不符。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甚为严重,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而辛亥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符合题干两个条件的要求。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据题干从“臣民”到“国民”可知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指事件是辛亥革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把这一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所以ABC不对,故选D。

8.【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武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编成张彪任统制的陆军第八镇与黎元洪任协统的第二十一混成协。

武昌起义就是由湖北新军参与的革命军率先发难的。

所以ACD不对,故选B。

9.【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和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着重关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依据所学知识,夏商周以来,因为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故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秦汉开始,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变以血缘为主的政治,而实行以皇帝的任免官吏的方法,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而B项中的表述意思相反,故错误,但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成为中国20世纪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