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22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docx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号第10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10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10辑

整理:

fcs2002

1.吃肉喝汤论中的集体无意识

2.

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3.

现代学徒制,是教学手段也是伦理担当

4.

富豪大学应饮水思源向纳税人反哺

5.

扣工资助残的本质是权大于法

6.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更要靠法律撑腰

7.

不买不能入学,只是误会吗?

8.好评返现不等于花钱刷钻

9.

500元悬赏现反,仍有疑问待解

10.

治理好评返现,要直面现实网购心理学

11.

谨防无犯罪记录化为制度性歧视

12.

叫停天价商品来治腐只是一场游击战

13.根治狗患关键在管不在杀

14.

《大气法》相信专家的眼泪吗?

15.

快闪的听证会到底在躲闪什么

16

薪资拼爹是另版子凭父贵

17

嫖宿幼女罪废除难伤害主流民意

18.

助学陷阱,被兜售的希望终究只是绝望

19.

最严实名制别只拿用户开刀

1.

吃肉喝汤论中的集体无意识

高亚洲

四川南充原副市长邹平以受贿罪被判刑。

蓬安官场至今有一段邹平的传说:

他当蓬安县长时,县委书记批评某些领导过年过节就背着包在县委到处。

这话针对邹平,没想到邹平随即顶了回去:

书记,你吃肉我们还是要喝口汤撒。

(《南方都市报》8月25日)

贪污受贿超2000万、与女下属高调关系密切、在土地与官位间玩出权力的游戏,官场履历可谓多彩,即便如此,落马的邹副市长在审判席上领受无期徒刑之时,曾经在任上的吃肉喝汤论,仍是最吸睛的腔调。

这显然不是一种官场难见的至情至性,但又何尝不是道出了一些官场之怪现状呢?

从后来的事实来看,这种吃肉喝汤论并非独存于邹平的格格不入,在邹平治上,当地发生了坍塌式的跟风腐败,十余名官员向邹平买官,还有多名官员成为邹平二次贿选中的直接参与者。

买官也好,接受贿选也罢,所笃信的正是吃肉喝汤论下的权力工具化交易逻辑。

而在一个封闭的权力系统内,当权力的工具化成为官员所笃信的官场逻辑,那么官员之间必然建立错综复杂的利益勾连体,在利益的绑架下,将滥用权力当成理所当然。

事实上,这种吃肉喝汤论的怪诞并非新鲜,但凡那些存在跟风式腐败的窝案中,大多闪现着这样的权力逻辑魑魅,比如在前不久被查处的安徽省淮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腐败窝案,意在给自己谋红利的福利运管,竟然成为该管理处的口号,在福利的分成上,所遵循的正是吃肉喝汤法则。

于此而言,今天回头再来打量落马副市长邹平这番生猛的论调,无意于奚落一个落马官员,而应该从中检视出一个至今仍存在于官场的荒诞潜规则——吃肉喝汤论。

它的可怕不仅仅在于这些追随者的权力观和价值观的迷失,更在于这种荒诞的迷失,常常是封闭的权力系统内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无意识并非凭空而来或是无来由出现,而是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所以能得以沉淀,则是在于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回到吃肉喝汤论的怪象来说,这种存在于权力场的集体无意识,往往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权力运行结构下的惯性,比如监管的缺失,比如制度的漏洞,比如权力的工具化。

换句话说,这些看似无意识的集体行为,其实在背后包含着隐藏的力量,让利益共享、权力变现的价值取向,成为身处其中的人无法逃避的利益计算。

而事实上,价值观的迷失、权力行为的失范,最终将让他们成为集体无意识下的牺牲品,比如邹平的阶下囚生涯。

而要祛除吃肉喝汤论的怪诞,依然要回归到权力本原的回归上,通过制度的牢笼,打破权力人格化的幻梦,让权力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吃肉喝汤也便没有了话语土壤。

2.

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李六合

日前,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如今微信朋友圈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

健康养生、疾病,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

业内人士表示,伪科学信息满天飞,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健康谣言的重灾区。

(8月25日京华时报)

凡是有微信账号的人都知道,每天在朋友圈都有关于健康养生信息的推送,看微信学习健康知识好像很时尚,其实,微信上很多热传的所谓健康养生知识大多都是伪科学,很多常识不仅不靠谱,甚至对人体有害。

但市民很少主动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基本不会主动验证。

笔者认为,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我们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

比如生病要吃对水果、人体排毒周期、一天要喝几杯水、接听用左耳更安全、晚上不宜洗澡……其实这些都是伪科学。

它们常常通常都假借专家身份,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加拿大肿瘤专家等,进而说服读者相信它们。

同时,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激素催生技术、抗生素、硫化促进剂等专业术语的使用使这些谣言看起来头头是道,并且用身边常见的食品用品当陷阱,例如鸡蛋、牛奶、西瓜、蒸锅、肥皂等,这些你平时使用时未加思考的东西,突然变成了致命毒药;引发读者恐慌情绪。

这些貌似科学的实验或者结论都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甚至生活观念,同时也给标榜健康的流言创造出机会。

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知识泛滥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微信的监管缺失,二是背后商业利益作祟,三是社会公众的健康素养与网络素养不高。

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需要管理部门、新媒体和用户等合力围剿。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的传播。

其次,媒体设立谣言过滤器对付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和删除被证伪的健康信息。

另外,公众需要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与网络素养,发这些健康知识之前多想想、多查查,看看文章来源于哪里,证据链条是否充分,是否有商业营销的目的,往往就能斩断伪科学知识的传播链条。

3.

现代学徒制,是教学手段也是伦理担当

然玉

日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

多所试点学校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前期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岗位对接和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了各种支持。

但学生和家长的反映较为平淡,积极性不高。

学生和家长对现代学徒制仍持谨慎态度,报名的人员不多。

(8月25日《南方日报》)

现代学徒制的构想,无疑是以强化职业教育实操化为导向。

大致可以预见的是,就学即就业、工学交替等全新思路,理应能够推进职校与企业进一步打通,同时又极大降低职教成本、提升教学效果。

只是可惜,这种乐观的前景描绘,似乎并未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足够认同……其实,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势必会经历一个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的过程,现代学徒制想必亦是如此。

当然了,在此之前,仍有许多问题必须厘清。

在试点阶段,现代学徒制还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而这恰恰是家长、学生们所忧心的。

比如说,就学即就业的设计,会否让学生变成被榨取的廉价劳动力?

再比如说,作为双导师之一的企业师傅,能否在尊重学生权益的同时用心授艺?

凡此种种的担忧,归纳而言实则指向了两个层面——也即,利益保护与教学实效。

倘若现代学徒制无法对此给出有力回应,那么其今后的实践前景注定不容乐观。

显而易见,在企学生模糊的身份界定,是一个现实难题。

由于他们并非企业的正式雇员,因而无法被纳入正规化的管理体系之内;且,又因为他们学徒的角色设定,导致其与师傅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从属关系……这种复杂性,远非传统的学校教育可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徒制和现代教育,本就存在着内在的冲突。

前者强调支配、服从,后者则崇尚平等、尊重。

我们期待着,现代学徒制的全新概念,能真正调和二者。

如果说,现代学校教育的长处在于,通过传授体系化的知识,大规模、标准化地培养学生;那么学徒制的优越性则在于,更看重师徒关系所内含的道德义务,以精细化、浸泡式的手艺传授过程确保徒弟成材!

现代学徒制又该怎样兼取两者之长?

这着实颇费思量。

在寻找具体办法之前,我们至少该明确几个前提:

其一,学徒制必然只能是小范围的,一旦冲量势必走样;还有就是,现代学徒制也要恰当保留学徒制的伦理内涵,否则极可能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所推崇的,既是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那种彼此负责的师徒关系。

师徒,不同于师生!

明乎此,才能更好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含义。

4.

富豪大学应饮水思源向纳税人反哺

叶祝颐

同是985高校,年度收入的差距却有4倍甚至更大的悬殊。

近日,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陆续公布了2014年度决算情况。

其中清华、浙大、北大和上海交大的年度决算均超过一百亿元,位列前四。

前四名平均决算数为144.87亿元。

(8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教育发展水平是国际通用的方法。

清华、浙大、北大、上海交大等四大名校教育经费年度决算均超过一百亿元,这些大学堪称富豪大学。

据介绍,学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再加上少量的学生学费,包括清华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捐赠的收入比例不到1%。

高校经费充裕是中国教育经费增长的现实缩影,经费充足也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高等教育投入成绩可喜可贺。

但是,换个角度看,观察教育投入既需要宏观视角,也需要微观视角。

那就是,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教育投入的钱用到刀刃上,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遏制教育乱收费,让广大民众从中受益。

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其他普通高校投入几何,民办高校有没有投入,义务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是否充足,是一个无人回避的问题。

如果985、211等名校教育投入过大,挤占了普通高校与中小学特别是薄弱学校的份额,难免让人感到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生源数量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

平心而论,地方对重点大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环境与人、财、物的支持,特别是首都北京,情况特殊。

近水楼台先得月,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招生政策适当向当地倾斜并非不可以理解。

但是倾斜不能忽视教育公平,要注意度的问题,清华、北大是全国人民的清华、北大,并非是北京的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等全国性重点大学不能把自己变成地方的自留地。

事实上,这种重点大学本地化的现象并非个别。

许多重点大学近年来越来越地方化,它们在办学所在地的录取比例居高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与所在地高校实现共建,但是中央财政拨款依然是重点大学经费来源的大头,全国的纳税人都为这些重点大学做出了贡献,倾注了心血。

重点大学特别是中央、部属院校本应属于全国人民的公共教育产品,不是地方的自留地。

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招生名额不能面对全国考生公平分配。

剥夺了外地考生公平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这对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人口、考生众多省份的考生尤为不公平。

一所重点大学,如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可体现大学的博大胸怀。

而相对单调的生源结构,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形成文化、学术近亲繁殖的怪圈。

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也会趋向单一,难免会抑制人才的发展空间。

这显然不符合大学的办学宗旨。

如果大学跳不出狭隘的地域圈子,对大学自身发展、对全国经济统筹发展,对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都没有好处。

在重点大学地方化、招生名额分配不公的大背景下,中国政法大学多年前就建立了按各省市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显得弥足珍贵。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热气并没有融化招生地域坚冰,目前尚无第二所名校跟进,中国政法大学的名气虽然不如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但是在招生公平的问题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值得清华等名校反思。

对此,教育部要积极回应民意,适时调整招生政策,不能以高考分省市命题回避招生公平、教育公平核心问题;首富清华等名校更要饮水思源,摆脱狭隘的地域意识,以公平的招生制度向全国纳税人反哺,以实际行动维护教育公平。

5.

扣工资助残的本质是权大于法

毕晓哲

日前,湖南永州蓝山县财政局被曝强行克扣职工50元工资,用于捐助助残金。

蓝山县财政局今日(25日)回应称,县财政局代扣助残金属于正常履行职责,依据是2004年县政府下发的为残疾人福利基金募集资金的文件,已执行11年,还将继续执行。

律师指出,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逼捐属行政违法行为。

(8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当地财政局扣职工工资的动机和目的无疑是好的,助残的指向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扣工资这一方式却是严重不妥的。

且不说扣工资本身带有强制性质,会让捐款行为变味,造成职工反感,仅就扣工资行为而言也涉嫌违法。

按照我国《捐赠法》第四条明确规定:

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而且,工资属于职工个人合法收入,从民法和物权法有关规定分析,单位也没有任何理由对职工工资予以支配和干预。

由此观之,当地财政局的做法实属越权和违法。

但当地财政局为何敢明目张胆这么干?

据称,这一做法是有依据的。

按照该县财政局的解释,2004年县政府下发的为残疾人福利基金募集资金的文件(蓝政办发〔2004〕17号)。

然而,一方面是上面有法律禁止,另一方面却是地方的红头文件,极明显的是,法律的效力远远大于红头文件的效力,为何地方不执行法律规定却执行红头文件?

红头文件是什么东东?

不言自明。

红头文件更多的代表政府行政权力,是可以由个别领导拍脑袋就出台的东东,可以一言堂、可以一霸手,可以决定和影响执行者的切身利益。

因此,在下级和执行者眼中红头文件不敢不执行,法律规定却可以视若无物。

这一观念的背后,不正是权大于法吗?

正因为红头文件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个人意志凌驾上法律规定之上,正是发生强迫捐款、悍然扣工资捐款行为的真正原因。

近年来,强迫捐款现象频繁发生。

2012年,安徽省淮北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采用了强制性捐款的手段;2014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在所辖中小学校开展强制捐款活动,并公布了捐款参考标准。

近日,网上传出多名天津市南开区教师被要求为8.12爆炸事故捐款的消息。

对此,南开区政府通过官方回应称,组织定向募捐,是应党员干部要求。

(8月19日法制晚报)等等,还有诸多类似事例。

所以说,在国内诸多地方和单位,言在于法、权大于法的观念是存在的,类似的权大于法的做法也是多发的,而且,根深蒂固的观念长期未能得到纠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法治建设,强调要建设和打造法治政府。

在提倡法治的今天,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以权代法、权力干预法律,对法律规定置若罔闻,说明地方法治生态的恶劣以及法治的差距。

从屡屡发生的强迫捐款上,我们没有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法治的坚守,更没有看到对多年来权大于法现象和问题的纠治,一些地方发生的强迫捐款问题或是一个地方整体上法治氛围远未形成的折射。

法治与否,公权力是否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或能从强迫捐款中找到答案,这也证明继续大力推行法治和打造法治政府的极端重要性。

6.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更要靠法律撑腰

杨兴东

8月22日,四川省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

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

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奖金。

(8月25日《华西都市报》)

扶老人被讹诈,如今终于等来了让人欣慰的声音。

3名被讹诈的孩子,以及办案民警均得到了相应的奖金,这可以说是对他们坚守善行的一种褒奖,但同时应思考的是,这种奖励能否成为一种的普遍制度安排,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范式,兜住人们的行善之心?

围观因扶老人被讹诈事件,其拨乱反正的关键在于事发之地有监控视频。

正义的回归也以公安机关介入,查清真相,还小孩以清白为开始。

从这个角度来说,奖金只是一种善后措施。

真正意义上,为善行兜底还得依靠地方司法工的积极作为,以法律为准绳,筑牢底线。

毕竟,不是每一起类似事件,都恰好发生在监控器之下,倘若监控之外也发生此类事件,执法工该如何应对?

这种忧虑并非无的放失,近年来,因扶老人被讹诈的事儿并不少。

据《法治周末》报道,2013年10月,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摔倒老人回家,结果对方却要求两名学生担责并赔偿,最后学生家长不得不赔了钱。

而XX一下可知,此类扶老人被讹诈事件肇事者很少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

此次四川达州案的办案警方将老人以及老人的儿子行政拘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然而,此案之结局虽然皆大欢喜,但仍难以具备复制意义,因为受限于老人年纪过大,四川达州案的警方最终还是对老人免于行政拘留,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处理很难震慑此类群体。

扶老人被讹诈,当然需要奖励扶人者,但更需要法律来撑腰。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老人虽然年纪大,但不是免于处罚的理由。

一个扶老人被讹诈事件,其带给扶人者的伤害并不轻,假若讹诈成功,扶人者还要承担经济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该明确此类情况,老人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在无法履行诸如行政拘留的法律惩戒下,是否可以考虑以罚金替代。

其次,应加大此类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讹诈得来的好处,抵不上一次违法付出的代价,如此那些借助摔倒,牟取私利的人才会有所顾忌。

再次,一线执法者面对此类事件,坚持执法公正也很重要,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避免误伤人们的善良。

6.

不买不能入学,只是误会吗?

叶祝颐

最近几天,福建省惠安县一些中学开始新生报到,并组织新生参加军训。

多位学生家长反映,惠安广海中学在发给新生家长的短信上,强制要求新生在报到时,交490元办理翼校通手表业务。

对此,广海中学邓校长8月25日表示,学校并未强制学生办理此业务,而是个别新生班主任在发送短信时用词不当,让家长产生误会;校方已重新向所有新生家长发送短信,明确告知他们此业务是自愿办理。

(8月26日《泉州晚报》)

在逐利思维泛滥的时代,运营商利用学校平台向新生做广告,推销通信资源,本无可厚非。

但是用不用,用什么品牌的,选择什么通信运营商,用什么样的资费套餐,这是学生的私事。

学生自会根据个人喜好与资费标准作出选择。

任何人都不能强人所难。

此事被家长举报后,尽管学校回应称,个别班主任在发送短信时用词不当,让家长产生误会,此业务是自愿办理。

但是此手表是学校根据管理需要定制的,这是家长、孩子、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通信工具。

学生作业、在校表现、学习状况、家长反馈意见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

如果学生不办理这种翼校通手表业务,师生、家校之间沟通都会造成不便,甚至由此造成损失。

由于新生和学校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称。

他们敢不自愿吗?

如此自愿辩解,实在是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

可怕的是,自愿几乎成了一个烂菜筐,任何强奸民意、不能见阳光的收费摊派都可以往里面装。

给大学新生办理入校手续,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方便新生学习、生活。

本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根本不算什么权力。

退一步讲,即使迎接新生是一种权力,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也应该具有起码的权力避嫌意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证清白。

可部分学校活学活用,把芝麻大的教育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联合通讯运营商玩统一配发490元的把戏,其错误影响不可小视。

不仅与教育精神背道而驰,还容易让人产生权力寻租的联想。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执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收费必须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学校以自愿的名义要求新生消费指定,不仅是乱收费行为,而且有损教育公信力。

在我看来,学校挟权力以销卡,主要还是新生与学校在权力、地位上不对称,学生有求于学校所致。

如果不办理学校安排的业务,就会给学习、生活带来不便。

学生进入新学校本来图的就是一个氛围,为了给学校留一个好印象,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们即使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也没有多少不自愿办理学校指定业务的选择。

其实,现实生活中,学校权力寻租的例子并不少见。

前不久还有消息说,有校长带领学生到KTV唱歌。

在手握学生命运大权的学校面前,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违心接受学校的霸王条款。

本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学校,以权力筹码强迫学生选择指定业务,学校与通信运营商穿同一条利益裤子,俨然把学生当成了寻租的筹码。

岂是误会两字所能解释的?

学校显然不能不顾学生感受,为了一个利字,底线失守,廉价出售教育公信力。

当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让学校主动放弃权力寻租的利益蛋糕并不现实。

学生和家长很受伤、很无奈不难理解,但是政府部门与制度决不能无奈。

对此,学校不能止于解释自愿办理了事,而要彻底停办此项业务。

教育部门还要启动追责程序。

而且,个案纠正只能解决个案问题,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对此负有监管责任。

一方面要压缩学校的权力空间,避免学校各自为政,利用种种先决条件搞权力寻租。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不能听任学校欺负学生总是违规不违法,不了了之。

8.

好评返现不等于花钱刷钻

邓海建

网购商品的评价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依据,对于网络商家好评返现、差评骚扰的行为消费者也屡见不鲜。

8月25日,广东省消委会根据消费者投诉,正式向淘宝发出劝诫函,要求阿里巴巴加强监管,坚决全面纠正商家的这些不当行为,并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网购消费环境。

(8月26日《广州日报》)

说实话,虽然笔者从不参加所谓好评返现活动,但也真没看出此类活动是多么大逆不道。

消委会炮轰好评返现,自然初衷良善,但要认定其不正当竞争、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等,似乎也不是没有可供商榷的地方。

有两点是需要明确的:

第一,好评返现虽然涉嫌诱导,但所谓诱导的结果,也仅仅是个民间好评而已。

它既不是商家的诚信背书,也不是公权的资格认定。

这个好评率,与公章落款的信得过单位等匾额,有着本质区别。

事实上,消费者心理也很清楚,好评只是仅供参考的购物驱动要素之一,而返现之后的好评,也就跟求求你表扬我差不多。

比如百分百好评的店家,卖着两百块一双的耐克鞋,你会当正品去埋单吗?

第二,好评返现,本质是商家促销的手段罢了。

市场完全可以靠自律来调节这种行为。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10块钱的商品,商家一般不可能拿出10块钱来返现;再说,如果返现比例太高,消费者自然会认定其价格注水——双方心里的度,都决定了好评返现游戏终究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而要想真正禁绝,似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返回现金的把戏可以立刻停止,但返回下次购物的折扣呢?

如果不返现金,返优惠券、返小礼物、返VIP卡……这些算不算不正当竞争呢?

又比如在实体咖啡店,送杯饮料让你在留言墙上美言几句,跟好评返现好像也没什么差别,也要一并打击吗?

再说了,即便有好评返现蛊惑着,还是有大批消费者见利不忘义。

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中差评难生存,也不是被返现的妖怪把持天下,而恰恰是差评后消费者被非法骚扰的代价太大。

市场不是傻子,交易规则也不会太白痴。

网购商品,更不是只为奔着返现的小恩小惠而去。

据说目前,淘宝、天猫平台已经着手整治好评返现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认定好评返现行为有违评价的客观真实原则,误导了买家的购物决策。

这属于商家自律范畴,似乎也没话可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消费者的好评,就算因返现而有所失真,显然与渐成毒瘤的花钱买钻有着天壤之别。

在电商平台上,刷信用是个与生俱来的顽疾,甚至在网络诈骗中,淘宝刷信用兼职已成为古老而传统的伎俩。

这是恶意的信用诈骗,涉嫌多重领域的违法;而不逾矩的好评返现,或者使尽浑身解数免费求好评,不过是合情合理的营销手段。

在好评自古就是个不太靠谱的民间信用行为的背景下,非要将之抬升至法律责任层面去规范、去引导,最后只怕是多情反被无情恼。

管理好评的边界:

一是警惕好评返全款等恶性竞争行为,二是严打花钱买钻等信用犯罪——至于商家小打小闹的返现好评,还是让市场来治理吧。

毕竟,让市场做主的意思,也是要少点啰嗦的婆婆,让规则在博弈与辩论中走向公平正义。

9.

500元悬赏现反,仍有疑问待解

朱昌俊

8月25日,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耿黄分局民警@民警刘会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