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212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docx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

河南省内部分产业集聚区培育产业集群的

经验做法

一、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截至2011年底,该产业集聚区已入驻制冷企业20家、配套企业30余家,冷藏车产能分别达到400万台和1万辆,在建500万台冰箱冷柜、900万台压缩机项目2012年上半年将建成投产。

其主要做法有:

(一)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发展定位。

民权县曾拥有“冰熊”等国内制冷行业知名企业,虽由于企业经营不善产业规模逐步萎缩,但仍保留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该县根据国内冷链运输、冷藏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民权县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聚集效应,把冰柜、冷藏车为主的制冷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依托产业资源,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在整合改造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布局,促进集群化发展。

(二)提高招商针对性,强化招大引强。

一是选准区域抓招商。

在深入分析全国制冷企业分布现状的基础上,将民营制冷企业集中的浙江慈溪作为重点招商区域,借助慈溪市家电协会和冰洗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驻地招商,并成功举办“县情说明暨招商项目推荐会”,着力吸引当地整机装备和配件生产企业集群式转移。

二是选准重点企业抓招商。

立足区位、资源、产业、环境等“十大”优势,瞄准重点企业,通过挖掘和发挥省外民权籍制冷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牵线搭桥作用,成功吸引香雪海集团投资12亿元的200万台冰箱、广州万宝集团制冷工业园、松川特种车投资3.3亿元的2万台改装车、兆邦电器投资2.4亿元的40万台保鲜柜等行业优势企业落户集聚区。

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先后引进了飞龙电器投资5亿元的800万台压缩机等一批大型制冷项目。

三是打造品牌抓招商。

在中央电视台1频道、7频道等黄金时间推出了“中国制冷基地——河南民权”名片广告,在《慈溪日报》、《慈溪家电》等媒体上发布招商公告,在慈溪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放招商宣传片,在连霍高速、310国道和陇海铁路沿线设置招商广告牌,叫响了“民权制冷”招商名片。

(三)加大资金扶持,促进中小配套企业发展。

围绕制冷主导产业发展,民权县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中小制冷配套企业,拓展集聚区制冷产业链条。

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民权县出台了专项鼓励政策,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制冷类项目,厂房单体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当年建成投产的,借支厂房总造价20%的资金,并奖励10%的资金。

仅此一项,县财政累计支出6000万元,先后吸引了奥爱斯制冷、雪峰制冷、鸿宇型材、伟明制冷、昌凯制冷等11个制冷设备及配件生产项目入驻集聚区。

(四)强化配套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为提升产业配套能力,集聚区积极推进制冷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为制冷企业提供完善的质检服务。

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县劳动就业培训机构免费为集聚区新引进企业培训工人;对集聚区内企业引进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县财政三年内分别给予每人每月补贴300元、800元、1500元;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税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职工,在集聚区服务区三年内免费住宿。

二、长垣县产业集聚区

(一)推动战略合作与企业重组。

按照“限制新上整机项目、推进企业合作共赢、鼓励产业链式发展、支持行业优化重组、重在提升发展水平”的发展要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集聚区内5家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联合投资开工建设了总投资7.5亿元的减速机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式发展战略合作。

推进卫华集团与德国德马格公司、华北吊钩与三一重工、中锐制动器与北起院、河南矿山与太原重工等开展技术合作,并成功促成河南矿山和新乡矿山两家国内整机龙头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

截至2011年底,集聚区内整机企业数量由133家减少为105家,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围绕建设装备制造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

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长垣)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太原科技大学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集聚区管委会启动了“设备监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卫华集团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团队得以壮大,研发能力显著提高。

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集聚区建设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南分院,北起院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全力支持集聚区起重装备业优化升级。

三、洛宁县产业集聚区

(一)出台优惠政策,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

洛宁县既无区位优势,也无交通优势,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不强,难度较大,为此洛宁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入驻集聚区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切实增强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是设立投资促进基金。

县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到2012年止,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投资企业贷款贴息、质量体系认证、争创名牌、技术改造、出口奖励等。

二是加大奖励力度。

投资企业从办理国、地税纳税登记起,县财政连续5年按企业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县级财政最终所得部分对企业进行奖励,第1—2年奖励100%,第3—5年奖励50%,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对出口创汇企业享受国内运输补贴。

集聚区企业每出口1美元,可享受0.1元人民币的国内运输补贴。

四是实行标准厂房租赁补贴。

凡符合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入驻标准厂房的企业,前三年租金全部由县财政等额补贴;对于企业自建标准厂房,由县财政按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建设标准厂房所涉及的税费县级留成部分采取先征后返方式,以奖励形式返还给投资者。

五是减免行政性收费。

投资企业生产设施建设期间一次性发生的县级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六是优化资源配置。

整合杨木等优势资源,优先向园区内企业配置,确保投资者正常生产所需,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主动作为,抢抓产业转移发展先机。

一是领导带头外出招商。

制定外出招商计划,主要领导每年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不少于6次,至少引进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一般领导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外出招商。

二是积极开展驻地招商。

选拨优秀同志,组建招商引资小分队,常驻上海、深圳、温州、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宣传推介、寻找捕捉产业转移信息,一旦发现合作意向,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制定方案,贴身跟进,紧盯不放,直至项目落地。

三是主动对接服务,以诚招商。

在同中扩集团接触洽谈中,了解到中扩集团正为广西梧州和广东东莞玩具厂工人紧缺发愁,于是立即行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组织了1000多名工人,用专车送到两个厂区,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

中扩集团想了解洛宁集聚区到沿海港口最佳运输路线,洛宁县就立即组织人员分三路前往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实地勘查,测算运输成本,很快为其提供了详细的勘查分析报告。

洛宁县真诚的合作态度和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赢得了中扩集团决策层的好感和信任,最终促成项目落户洛宁产业集聚区,并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以商招商。

对到洛宁投资的产业转移项目,努力做到真诚相待、真情服务,“诚、情”并施。

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已经入驻的中扩集团主动帮助引荐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玩具制造企业美国美泰集团进驻集聚区,并租用标准厂房生产世界知名品牌芭比娃娃玩具。

(三)加强技能培训,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为保证企业用工需求,洛宁县多策并举,多渠道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民生项目,每年安排500余万元用于农民工专项培训。

二是财政补贴,保障生活。

为了鼓励劳动力就地转移,保障县内企业用工,洛宁县对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给予就业补贴或试用期生活补贴,有效解决了工人试用期生活问题。

近年来,县、乡财政先后拿出200余万元,对新进企业人员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就业生活补贴,连续补贴6个月,先后补贴8000余人,保证农民工能够招得来,留得住。

三是定向培训,保障需求。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大户,县劳动、工会等部门主动上门,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及早动手组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招工,并在企业建立培训基地,方便员工实习和岗前培训。

(四)坚持配套跟进,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截至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14.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家。

拉长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引进印刷、纺织、包装、五金等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集聚。

完善服务设施,在集聚区外划拨土地100多亩,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4万多平方米,加快学校、幼儿园、商贸服务、城中村改造、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依托老城区为集聚区提供生活配套,依托集聚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

四、鹤壁市金山产业集聚区

(一)加强前期服务,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立足中部市场,发挥比较优势,编制了金山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前做好水、电、气、用工、物流、销售等要素成本测算,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及综合配套服务区,为电子企业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科研楼、职工宿舍、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9家电子企业已顺利入驻,部分企业已投入生产。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制定了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人才成长等政策环境。

电子信息产业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除享受市以上政策外,每人每年给予3万元图书资料费;认定为高新技术的项目给予免3年厂房租赁和总投资5%—10%的流动资金支持,并根据到位资金情况分期发放;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储备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小组,在企业融资、外部环境、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

(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约集约。

在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产业链条纵向链接、横向耦合,构建资源高效利用、集约节约的产业体系。

坚决杜绝不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落地,新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新建企业环评率均达到100%,因环保问题拒绝入区企业17家。

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台账,实行环保动态管理。

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节约资源,注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区内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五、夏邑县产业集聚区

该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集聚区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83家,从业人员2.3万人,形成了130万纺锭、1万多套针织设备,1万吨织布、60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棉纺纱、羽绒服、休闲服装、运动装、牛仔裤、针织服装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做法有:

(一)延伸产业链条,突出配套带动。

按照“纺织产业做大做强膨胀规模,服装产业招大引强培育品牌”的思路,注重引导纺织服装类企业集群式发展,在集聚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纺织产业园,对区内纺织服装类企业进行统一布局。

同时,注重园区内的产业配套,围绕搭建完整的“纺织—印染—成衣”产业链,以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弥补产业链上薄弱环节为主,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力争实现产能相互配套,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

要求各县直单位和各乡镇每周上报招商信息,通过详细对比分析,找出产业集群式转移意愿较强的重点区域,实施招商引资路线图计划,每月由县主要领导带队,通过召开联谊会、县情推介会等,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

针对织布、印染能力不足,县主要领导多次拜访,成功吸引行业骨干企业深圳中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6200万米棉布项目落户集聚区,还与亚洲最大宁波华美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0万锭纱线及配套印染项目合同,完善了产业链条。

此外,开工建设了为纺织产业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提高了集聚区产业配套能力。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

为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重点项目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建立责任“倒逼”机制。

凡是集聚区在建工业项目,都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1—3名科级干部任副指挥长,实行现场办公,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实行项目“日通报、周检查、双周观摩”制度,即每天用短信平台发送各项目上工人员情况;每周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组对在建项目查看一次;每两周组织四个班子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查看,听取指挥长或项目负责人汇报,现场投票,评选出先进和落后在建项目。

连续评比落后项目,收回项目用地。

2011年前11个月,集聚区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3个,完成投资52.1亿元,居全省第40位。

(三)加强就业服务,保障企业用工。

针对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需求较大的特点,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把保证企业用工需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在每年春节和麦收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分配招工任务,进行目标考核。

为促使企业工人“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扎下根”,专门制订了《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优惠政策》,为务工人员在医疗健康、子女入托入学等16个方面给予照顾。

在集聚区内建立适合工人租住的多户型单元房,提高工人居住条件。

在集聚区周边建设学校、医院,方便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