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172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个童话故事,首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

一个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们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下面青苔裂缝里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2.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老师:

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交流精彩导读:

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

你了解了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

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

你会怎么做?

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囚犯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愉快和生机

花园

 

 

第6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雷达、安全、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为什么?

(4)出示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

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

(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

(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蝙蝠→雷达

第二课时

教学导航

【课时目标】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导入:

(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

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

你们人类真了不起!

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

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家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

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

(第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4、5、6自然段。

1.学习第4、5、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了什么结论?

(2)边默读第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讨论填表格。

(4)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

(5)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

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6)过渡语:

你们这个班的小科学家真棒!

我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那你们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2.学习第7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

快速读第7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2)汇报句子。

(3)男女同学赛读。

(4)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5)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超声波

嘴))))

蝙蝠障碍物

耳朵(((((

(6)同桌看着板书,相互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7)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课件出示句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

同学们说的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

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3.学习第8自然段

(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2)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探路方法的示意图。

(3)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4)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无线电波

天线))))))

飞机(雷达)障碍物

荧光屏((((((

(5)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6)指名讲答案。

(7)齐读。

三、拓展延伸。

1.默读“资料袋”,填写:

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2.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3.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4.说一说,我从()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

参考:

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5.推荐课外书籍: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四、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嘴))))

蝙蝠障碍物

耳朵((((

启示安全夜行无线电波

天线))))

飞机(雷达)障碍物

荧光屏((((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设计理念】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

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怎样呼风唤雨的呢?

请自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3)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

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

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4)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

(3)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

说明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4)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这句话。

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2)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3)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作业布置】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

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

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说。

2、师:

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

(板书:

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

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

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

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

“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

”)——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

什么地方是喧嚷的?

这些地方怎么样?

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

那么什么是震撼呢?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

(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

(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

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

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出课件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

——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

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

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

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

(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

(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

(预设:

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

”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

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

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

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