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60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理综模拟化学逆袭卷四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模拟测试(四)

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

A.《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B.《清波杂志》:

“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溶液

C.《天工开物》: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

“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A

【解析】解: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胆水是指CuSO4溶液,“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指的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的置换反应,置换出了铜单质,故B正确;

C.“裘”指的是动物的皮毛,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

D.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故D正确;

8.有机物Z是制备药物的中间体,合成Z的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X只能消耗1molNaOH

B.1molY最多可与3molH2加成

C.含有苯环和羧基的Y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

D.NaHCO3溶液可鉴别Y和Z

【答案】D

【解析】

A.X含有酯基,水解后生成酚羟基和羧基,则消耗NaOH2mol,故A错误;

B.Y含有苯环和羰基,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Y最多可与4molH2加成,故B错误;

C.含有苯环和羧基,苯环上如果只有一个取代基有一种,如果有两个取代基,一个甲基,一个羧基,位置有邻、间、对三种,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C错误;

D.酚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但羧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则可用NaHCO3溶液鉴别Y和Z,故D正确;

故选:

D。

9.通过测定混合气中

含量可计算已变质的

(含

)纯度,实验装置如图(

为弹性良好的气囊)。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气球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

B.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

,打开

C.量筒Ⅰ用于测二氧化碳的量,干燥管

中装入碱石灰,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

D.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

,缓缓打开

;可观察到

气球慢慢缩小

【答案】C

【解析】

A.加入酸后Q发生发的反应为

,反应产生

,故A不选;

B.反应产生的

使气球变大,将广口瓶中的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中,所以量筒I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

的体积,所以滴加稀硫酸前必须关闭

,打开

,故B不选;

C.由B分析可知量筒I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

的体积,量筒II收集的是

的体积,故选C;

D.读取气体总体积后关闭

,在缓缓打开

,Q中气体经b除去

后,排水法收集到

,同时观察到Q气球慢慢缩小,故D不选。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2S2O

+2H+=SO

+3S↓+H2O

B.TiC14水解制备TiO2·xH2O:

TiCl4+(x+2)H2O=TiO2·xH2O↓+4HC1

C.CuCl2溶液中通入少量H2S:

Cu2++S2-=CuS↓

D.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3O4+8H+=Fe2++2Fe3++4H2O

【答案】B

【解析】

A.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O2和S,离子方程式为S2O

+2H+═SO2↑+S↓+H2O,故A错误;

B.用TiCl4制备TiO2的反应,为水解反应,可表示为:

TiCl4+(x+2)H2O=TiO2?

xH2O↓+4HCl,故B正确;

C.H2S为弱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H2S=CuS↓+2H+,故C错误;

D.Fe3+会把I-氧化,正确离子方程式为:

Fe3O4+2I-+8H+=3Fe2++I2+4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甲、乙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丙、丁、戊是由W、X、Y、Z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

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W

B.W、X、Y、Z不可能同存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

C.W和Ⅹ形成的化合物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D.比较X、Z非金属性强弱时,可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C

【解析】

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金属离子外的电子层数比相应的原子少一层,而且同周期金属元素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而非金属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没有减少,所以Y应为Al元素。

丁为二元化合物,而且为液态,为水。

丙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物质,而且一种为酸。

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为弱酸。

短周期中二元化合物为弱酸的HF和H2S。

结合乙是Z的单质,Z的原子序数比Al大,Z为S元素。

涉及的反应为2Al+3S

Al2S3,Al2S3+6H2O=2Al(OH)3+3H2S↑。

W、X、Y、Z分别为H、O、Al、S。

A.H原子半径最小。

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Al原子的半径大于S;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S的原子半径大于O,排序为Y(Al)>Z(S)>X(O)>W(H),A项错误;

B.H、O、Al、S可以存在于KAl(SO4)2·12H2O中,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

C.W(H)和X(O)的化合物可能为H2O和H2O2。

H2O的结构简式为H—O—H,含有极性键。

H2O2的结构简式为H—O-O—H,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项正确;

D.比较X(O)和Z(S)的非金属性,不能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因为O没有它的含氧酸。

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C。

12.垃圾假单胞菌株能够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分泌物质产生电能,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由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

B.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pH变小

C.若1molO2参与电极反应,有4molH+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

D.负极电极反应为H2PCA+2e-===PCA+2H+

【答案】C

【解析】

A项,右侧电极上O2被还原生成H2O,为正极,故电流由右侧正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负极,错误;B项,放电过程中,正极O2得电子与质子结合产生水,c(H+)减小,pH变大,错误;C项,若1molO2参与电极反应,有4molH+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生成2mol水,正确;D项,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错误。

13.向某二元弱酸H2A水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x(x为

)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时,存在c(Na+)=c(H2A)+c(HA-)+c(A2-)

B.直线Ⅰ表示的是lg

随pH的变化情况

C.

=10-2.97

D.A2-的水解常数Kh1大于H2A电离常数的Ka2

【答案】B

【分析】

二元弱酸的Ka1=

×c(H+)>Ka2=

×c(H+),当溶液的pH相同时,c(H+)相同,lgX:

Ⅰ>Ⅱ,则Ⅰ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Ⅱ表示lg

与pH的变化关系。

【详解】

A.pH=4.19,溶液呈酸性,若使溶液为中性,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HA和Na2A,根据物料守恒,存在c(Na+)>c(H2A)+c(HA-)+c(A2-),故A错误;

B.由分析:

直线Ⅰ表示的是lg

随pH的变化情况,故B正确;

C.

=

÷

=

=102.97,故C错误;

D.pH=1.22时和4.19时,lgX=0,则c(H2A)=c(HA-)、c(HA-)=c(A2-),Ka1=

×c(H+)=c(H+)=10-1.22,K2=

×c(H+)=c(H+)=10-4.19,A2-的水解平衡常数Kh1=

=10-9.81<10-4.19=Ka2,故D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26.(13分)实验小组对Na2S2O3分别与FeCl3、Fe2(SO4)3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药品:

0.1mol/LNa2S2O3溶液(pH=7);0.1mol/LFeCl3溶液(pH=1);0.05mol/LFe2(SO4)3溶液(pH=1)。

实验过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迅速褪去,

久置后出现淡黄色浑浊

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褪去,

久置后不出现淡黄色浑浊

溶液呈紫色,

静置后紫色缓慢褪去,

久置后不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ⅰ.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ⅱ.Fe3++

⇌Fe(S2O3)+(暗紫色),Fe2+遇

无明显现象

(1)配制FeCl3溶液时,需要用盐酸酸化,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

(2)对实验Ⅰ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如下:

①证明有Fe2+生成:

取实验Ⅰ中褪色后溶液,加入1~2滴K3[Fe(CN)6]溶液,观察到_______。

②实验I中紫色褪去时

被氧化成

,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实验I和Ⅱ对比,Ⅰ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而Ⅱ中不出现淡黄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

(3)为探究实验Ⅱ和Ⅲ中紫色褪去快慢不同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紫色褪去时间a>b

紫色褪去时间c

①试剂X是_______。

②由实验Ⅳ和实验Ⅴ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

(1)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盐酸,c(H+)增加,上述平衡左移,进而抑制Fe3+水解

(2)有蓝色沉淀生成2Fe3++2

=2Fe2++

[或2Fe(S2O3)+=2Fe2++

]Ⅱ中Fe3+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反应后

没有剩余;Ⅰ中

过量且溶液呈酸性,因此久置后溶液中发生反应2H++

=S↓+SO2↑+H2O

(3)Na2SO4固体其他条件相同时,Cl-能加快Fe(S2O3)+发生反应,加速紫色褪去,而

能减慢该反应

【分析】

某实验小组对Na2S2O3分别与FeCl3、Fe2(SO4)3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实验Ⅰ和实验Ⅱ中,所加Na2S2O3的体积均为2mL,但是所滴加的氯化铁的体积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Ⅱ中Fe3+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反应后

没有剩余;Ⅰ中

过量且溶液呈酸性,因此久置后溶液中发生反应2H++

=S↓+SO2↑+H2O;实验Ⅲ和实验Ⅱ中,所加Na2S2O3的体积均为2mL,氯化铁和硫酸铁的体积也都为2mL,但溶液中阳离子均为铁离子,且c(Fe3+)相同,阴离子种类不同,导致紫色褪色的速率不同,做探究实验时,重点分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1)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Fe3++3H2O⇌Fe(OH)3+3H+,加入盐酸,c(H+)增加,上述平衡左移,进而抑制Fe3+水解,所以配制FeCl3溶液时,需要用盐酸酸化;

(2)①Fe2+与K3[Fe(CN)6]溶液相遇,产生蓝色沉淀;取实验Ⅰ中褪色后溶液,加入1~2滴K3[Fe(CN)6]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证明实验Ⅰ中有Fe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