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886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章节目标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的赤道,知道经线的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用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

(2)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3)会用经纬网。

过程与方法

内容较抽象,学生难理解;注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的水平。

(2)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经度、纬度的划分。

(2)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

教学难点

(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经纬网的作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2)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的特点。

(3)理解公转所产生的现象与公转特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3)五带的特征。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学会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图例。

(5)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当地地图学习比例尺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诱导启发,反思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大小。

(2)在地图上利用经纬网或指向标判断方向。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2)在地图上利用经纬网或指向标判断方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势高低和坡度的陡缓等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和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洲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过程与于方法

参与式开发性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启迪性的问题,尽肯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奥秘的精神,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应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使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形成及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求真、求实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火山、地震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的大气反过来有会危害人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认可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增强学生的对大气的保护意识,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天气的特点,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

2、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气温及年较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指点读图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气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分布的规律。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较熟练的利用降水量柱状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降水的季节变化。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其地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关注气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其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的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从而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教学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

3.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学会利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以及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指点学生读图、析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3)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种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读图、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人口问题。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问题及对策。

(2)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能说出世界有那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交流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放入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学重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教学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国家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各部相同,但地位应一律平等。

(2)明确领土、国界的含义及表示。

(3)记住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记住世界人口超亿的十一个国家;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及经济划分类别。

过程与方法

(1)读图法。

(2)比较法。

(3)有关世界国界,可编成歌诀来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国家不分大小,地位应当平等。

领土、国界争端等问题,和平谈判时最佳解决方式,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允许别国侵犯时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坚决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分辨国际是非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学会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2)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能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国际社会的能力,遇到重点的国际问题时能明辨是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课本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允许别国侵犯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理分布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教学难点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