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55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学实录

31回声

【教材分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

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同类的专题,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也有编排,如“发现身边的科学”等,本组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担负着深化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任务。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他们的感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

【修改理由】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学习目标】

1.利用形声字规律、句中识字、自主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会写“纹”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合作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读出小青蛙欢快、奇怪,青蛙妈妈亲切耐心的语气。

【修改理由】课标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通过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填一填、观察插图、观看视频等方法初步了解什么是回声、回声的特点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4.通过朗读体会回声的奥秘,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回声现象,通过出示回音壁,激发学生探索更多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能分角色读好青蛙和回声以及和妈妈的对话。

难点:

读懂青蛙妈妈的话,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回声的视频、字卡。

学生准备:

生活中了解回声。

【教学过程】

一、声音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请你来听这是什么声音,举手告我我,好吗?

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出示电铃的声音)

师:

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1:

手机声音。

师:

请你说完整的话好吗?

生:

这是手机的声音。

师:

再来听。

生2:

这是流水的声音。

师:

说得真完整。

这个呢?

生3:

小狗的叫声。

师:

最后一个,一起来说吧。

生齐说:

鸡的叫声

师: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1课《回声》。

2.师: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回,大口框里面套小口;声,上面是士,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师:

谁来读课题?

指名读(2人)

师:

你的声音真洪亮

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生1:

回声是什么?

生2:

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

那么到底什么是回声,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标题右边画上问号)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摆好读书姿势。

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准备好就开始吧。

二、多种方法识字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带拼音词语)自己读一读。

“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

2.师:

去掉拼音你还会吗?

和同位合作读一读。

同位1:

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

师:

配合的真默契。

同位2:

波纹、碰到、返回、呱呱叫、一圈圈:

3.师:

生字朋友来了,自己读一读吧。

“呱、哩、圈、纹、碰、返”。

请一名小老师领读。

声音真洪亮

(1)师:

呱变大变红:

仔细观察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

(形声字)(左边的口表示用嘴巴叫,是他的形旁,右边的瓜表示声音,是他的声旁)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

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字不仅记住了读音,还记住了字的意思,真好!

仔细看,还有谁是形声字?

(生说齐纹、圈、返、哩,一块变红)

师:

我们来读读他们吧。

(2)师:

哩:

读音是li(出示li)。

指名读(一列)。

哩是个轻声,你读的可真准确,放在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谁来读?

请2人读。

(3)师:

还剩下碰,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

一个东西碰到了石头

师:

联想记忆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生字都掌握了吗?

咱们来开列小火车吧。

开两列。

纹字跑进了田字格,他还是我们要写的字呢,谁能来组个词?

生1:

波纹

生2:

水纹

师:

要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3:

右边的文的横倾斜,不压横中线。

生4:

绞丝旁的第二个撇折略往下。

师范写:

绞丝旁三笔完成,第三笔是提,右边的文的撇捺要舒展。

写一写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请你轻轻地打开课本151页,摆好写字姿势,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师:

写完的同位相互评价,好的地方得颗星,不好的地方请他改正。

师巡视。

三、精读课文,学习回声及其形成原因。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1.师:

生字掌握的真不错,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美丽的图片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了一座半圆的石桥,水里有绿色的倒影

生2:

我看到了一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师:

你可真会读书,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幅图画的美景啊?

生:

第一自然段

师:

谁来读一读啊?

大月亮在哪儿啊?

能用文中的话告诉我吗?

老师用手指一指,上面的半圆形桥洞和水中的倒影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师:

谁愿意把这么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2人指名读。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一读?

真美啊,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配乐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回声的特点

1.师:

这美丽的景色被谁看见了?

生:

被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看到了。

师:

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他说了什么,请你轻轻地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青蛙的话。

2.师:

交流:

小青蛙说了什么?

你画的什么?

生:

学生汇报,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只出现青蛙说的话

(朗读指导)师:

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1)第一句:

听出来了,小青蛙很高兴.

A小青蛙是高兴的说的,谁再来?

B小青蛙在赞美这里的美景呢,真美啊,谁再来读

(2)第二句:

这句又该怎么读呢?

生1: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

请你注意“谁”,请你再来读。

生2: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

你是带着什么语气来读的?

生:

疑问

师:

小青蛙感到很奇怪,他为什么事感到奇怪?

生:

有一只看不见的青蛙也在说话。

3.师: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

他们的对话一模一样。

师:

真有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吗?

生:

是回声。

(1)师生合作

师:

我想当这只看不见的青蛙,请一名同学来当小青蛙,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的声音和他有什么不同?

生:

老师的声音小。

(2)师:

回声的声音稍轻,回声紧跟着叫声。

(3)同位两个学着刚才我们的样子合作读。

汇报读。

4.师: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

指名读(2人)。

妈妈笑着说:

“孩子,跟我来。

师:

青蛙妈妈做了些什么?

(三)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学习回声形成的原因。

1.小组学习要求:

(1)师:

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用“—”画出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师:

青蛙妈妈做的实验和回声有什么关系?

2.师:

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你画的是什么?

生答

师:

出示填空,自己先填一填,指名填。

让我们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插图来说一说。

生:

河里的波纹碰到了岸上,又一圈圈的荡回来。

边说边板书:

波纹 ()()() 河岸

师: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青蛙妈妈做的实验和回声有什么关系?

生:

声音的波纹就像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

师:

解释的真清楚,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妈妈是怎么样说的?

播放视频。

谁齐读青蛙妈妈的话。

谁明白青蛙妈妈的话?

请女生一起读,告诉小青蛙这个道理。

师:

那你知道回声是怎么形成的吗?

如果让你上台设计回声的板书,你会怎么写?

可参考水波部分。

(词卡:

声波、石壁),小组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

请一组同位上台,一名同学来贴,一名同学来解释。

谁来贴?

谁来说?

生1:

贴字卡,画波纹:

声波()()()石壁

生2:

声波碰到石壁会返回来,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

师:

他们写的对不对?

谢谢你们。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那我们一起来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吧。

看哪位妈妈最耐心最亲切。

师:

小青蛙在大家的帮助下也明白了,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

谁来读一读。

请2名学生读。

读出高兴来。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进行语言训练。

小青蛙终于明白了,他高兴地游回桥洞底下,他会说些什么呢?

补白。

他会说些什么,桥洞里会想起什么回声呢?

同位配合着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

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

“---,---”。

桥洞里立刻想起了一片回声:

“----,---”。

生:

呱呱呱,多有趣啊。

太好了,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回声了!

呱呱呱,多好玩啊!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别当小青蛙、回声、青蛙妈妈、旁白。

四、拓展

1.平时生活中,你听到过回声吗?

是在哪听到的?

(学生发言)

生1:

对着大山喊,就会有回声。

师:

能解释一下吗?

生1:

声音碰到大山又返回来,就是回声。

生2:

在山洞里,声音碰到山洞的石壁又返回来。

2.(出示回音壁图片)师:

老师曾经去过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那里也有回声的奥秘呢,有空的时候也请你们去体验一下吧。

3.小结:

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学会思考,就一定会比小青蛙还要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