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13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厂水、泥等监测项目、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4-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的规定。

项目公司将按照以上标准要求对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进行检测,保证出水水质各项指标符合排放标准。

对生活污水的检测以实验室检测和巡检班组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乡镇级污水处理站检测按照巡检要求,每日检测1次,实验室检测每周1次。

检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等检测。

1、检测内容、方法和程序

项目公司将认真做好污水处理厂的相关检测工作,目的在于:

(1)保证输配系统的安全运行,不堵塞,无严重腐蚀性物质进入,对重点污染源进入实施监控;

(2)保证各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稳定运行,确保进水水质控制在允许范围;

(3)监控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考核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成果,严格控制未达标水质的排放。

1.1、检测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之规定,项目公司进行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各项指标检测,如下表《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所示: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序号

项目

周期

序号

项目

周期

1

pH值

每日一次

21

蛔虫卵

每周一次

2

SS

22

烷基苯磺酸钠

3

BOD5

23

醛类

每月一次

4

CODCr

24

氰化物

5

SV%

25

硫化物

6

MLSS

26

氟化物

7

MLVSS

27

油类

8

DO

28

苯胺

9

氯化物

29

挥发酚

10

氨氮

脱氮除磷工艺每日一次

每周一次

30

氢化物

11

有机氮

31

铜及其化合物

每半年一次

12

硝酸盐氮

32

锌及其化合物

13

亚硝酸盐氮

33

铅及其化合物

14

总氮

34

汞及其化合物

15

磷酸盐

35

六价铬

16

总固体

36

总铬

17

溶解性固体

37

总镍

18

总有机碳

38

总镉

19

细菌总数

39

总砷

20

大肠菌群

40

有机磷

注:

另外,根据生产工艺运行实际情况及上级主管监督部门的要求,监测项目可作适当调整,工艺运行初期也应考虑增加测定频次。

1.2、实验室检测程序

实验室检测程序图

1.3、检测项目与方法

1、指标分类

生活污水水质分析指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指标;另一类是根据直接测定结果计算出的间接指标。

(1)直接测量指标

流量

要测定的流量包括进水流量、出水流量、剩余污泥量、回流污泥量和供气量。

CODcr

包括进水CODCr和各主要处理单元出水CODCr值,做瞬时样。

一天至少要做1次。

BOD5

包括进水BOD5和出水BOD5值。

污水处理厂一般做混合样,不做瞬时样。

每天至少1次。

悬浮物SS

进水和各主要处理单元出水应测总悬浮固体TSS,选择做瞬时样,且一天1次。

溶解氧DO

主要测滤池出水的DO值。

DO做瞬时样,每次测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如有条件可设在线仪表连续测定。

酸碱pH值

测定各处理单元进水、出水的pH值,每天至少1次。

做瞬时样。

温度

测入流污水温度,每天1次。

营养元素

入流污水中应定期测定NH3-N和TKN以及TP,核算营养是否平衡,即BOD5:

TKN:

TP是否为100:

5:

1。

应定期测定出水的NH3-N,TKN和N03--N,观察硝化程度。

一般每天1次测定,取混合样。

SOUR

定期测定生物池临近结束时出水的SOHR,每周一次

生物相

观察生他处理单元中微生物的生物相,每天观察记录

污泥浓度

应定期测定生物池的混合液浓度。

(2)计算指标

通过以上直接测量指标,计算出计算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污泥负荷F/M、容积负荷、泥龄SRT、水力停留时间Tc和Ta等指标。

2、水质的采样和保存

(1)水质的采集

水样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必须充分反应各个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的客观情况,反应污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采样点的布设:

水样的采集点的设置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项目各个污水处理厂水质采集除了在污水处理厂入口、出水口、主要设施进、出口设置常规采样点外,还拟在一些特殊局部位置设置采样点。

采样时间和次数:

污水处理厂入站口、出站口采样点,应每班采样2-4次,并将每班各次的水样等量混合后测定一次,每日报送一次测试结果。

主要处理设施应每周采样2-4次,并分别测定、报送结果。

在处理设施试运行阶段亦每班采样、测试。

采样时,如遇原污水为事故性排放、高浓度排放或处理设施运行故障,与正常样品应有所区别。

采样时应详细记录水样的感官性状环境特征。

(2)样品的盛装容器

为避免水样盛装容器对样品测定成分的影响,水样瓶应按以下规定使用:

测pH值、DO、油类、氯等水样用玻璃瓶;测重金属、硫化物、有机毒物、铬等水样用塑料瓶盛装;测CODcr、BOD5、酸碱等水样可用玻璃瓶或塑料瓶盛装。

(3)水样的保存

水样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使被测物质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损失,水样应加固定剂保存。

样品保存的目地在于减缓微生物作用,减缓化合物、配合物的水解、挥发等。

检测样品可在4℃下保存6h。

3、水样的检测

城镇污水处理厂常规水质监测指标为:

进出水的pH值、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固体(TS)悬浮固体(SS)溶解氧(DO)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总氮(TN)总磷(TP)挥发酚、碱度、挥发酸以及大肠菌群数等指标。

(1)pH值

pH值表示污水的酸碱程度。

农村生活污水的pH值通常为7.2~7.8,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表明有工业废水的进入。

进入污水站的污水的pH值大小对管道、水泵、闸阀和污水处理构筑物均有一定影响。

废水pH值过低会腐蚀管道、泵体,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例如,污水中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H2S。

H2S大量积累会使操作人员头痛、流涕、窒息而死。

另一方面,污水pH值的高低,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活性,进而影响水处理效果。

pH值通常采用pH酸度计进行测定。

(2)生化需氧量(BOD5)

由于农村污水中所含成分十分复杂,很难一一分析确认,因此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常常用生化需氧量BOD5这一综合指标反映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生化需氧量是在指定的温度和指定的时间段内,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氧的数量。

BOD5指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可以反映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有机物的浓度,BOD5的数值越高,有机物的浓度越高,反之亦然;②反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确定处理构筑物的运行参数;③反映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参数,衡量污水可生化程度等。

由此可见,BOD5是污水处理厂最为重要的水质监测指标。

BOD5的测定采用稀释倍数法(5天培养法):

将原水进行适当稀释;取经过适当稀释的水样测定其中的溶解氧含量;将稀释水样注入培养瓶内加盖或加水封后置于恒温箱内(20℃),培养5天后取出测定其中溶解氧含量。

5天前后溶解氧之差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该水样的BOD5。

BOD5是农村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分析指标,但是BOD5测定存在:

测定时间长,一般需要5d;污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含量高时误差大;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生物抑制物,影响测定结果;BOD5测定条件较严格等缺点。

(3)化学需氧量(CODcr)

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方法氧化污水中有机物所需要氧化剂的氧量。

CODcr是以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在工业废水测定中被广泛采用,在城市污水分析时与BOD5同时应用。

农村污水的COD一般大于BOD5,两者的差值可反映废水中存在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在污水处理厂分析中,常用BOD5/COD的比值来分析污水的可生化性:

可生化性好的污水BOD5/COD>0.3。

(4)总固体(TS)

TS是指单位体积水样,在105~110℃烘干后,残余物质的质量。

TS是污水中溶解性固体和非溶性固体的总和。

通过对进出水TS的分析可以反映污水处理构筑物去除总固体的效果。

(5)挥发性固体(VS)

VS是指将水样中的固体物质(TS部分)置于马弗炉中,于650℃灼烧1h,固体中的有机物即被汽化挥发的部分,此即为挥发性固体(VS)。

剩余的固体物质即为非挥发性固体物质FS,FS中主要由砂、石、无机盐等构成。

(6)悬浮固体(SS)

SS是指污水中能被滤器截留的固体物质。

它既可以从总固体和溶解性固体之差得到,也可以通过滤纸过滤、烘干后称重得到。

该指标是构筑物沉淀物效率的重要依据。

(7)溶解氧(DO)

在污水处理中常常测定好氧生化池和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好氧生化池运行管理者可以根据溶解氧含量大小,调节空气供应量,了解好氧生化池内的耗氧情况,以及在各种水温条件下耗氧速率。

好氧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通常维持在1mg/L以上,溶解氧含量过低表明好氧生化池处于缺氧状态,溶解氧过高,不仅浪费能耗,而且还会加速污泥老化。

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氧有益于接纳水体自净效果的提高,因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应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氧。

测定溶解氧常采样碘量法和膜电极法。

(8)氮

污水中氮以有机氮、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的形式存在,各类氮的总和称为总氮(TN)。

有机氮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为NH3、NO-2和NO-3。

因此测定处理水中氮含量,可以反映有机物分解过程及污水处理效果:

当二级处理出水中只含有少量NO-2-N,表明该处理出水尚未完全无机化,当供氧量不足时,亚硝酸盐会还原为氨氮;当二级处理出水中,随着TN的去除率增加,NO-3-N所占比例增加时,表面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氮已被转化为无机物。

对具有脱氮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硝化或反硝化段,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了解曝气池内硝化和反硝化完成情况的脱氮效果。

(9)磷

磷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对碳氮磷的比有一定的要求。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磷可在有机磷和无机磷之间、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之间进行转化。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主要以正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无机磷的总和即为总磷(TP)。

在水体中,磷含量过高,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磷也是废水污染程度与净化程度的指标。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形式而分别测定TP、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

采集的水样未经过滤,经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TP;若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其滤液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

(10)挥发酚

挥发酚是指沸点在230℃以下的酚类,通常属于一元酚。

挥发酚属于高毒物质,水中含量为0.1~0.2mg/L时,可使其中生长的鱼的鱼肉有异味,高浓度(>5mg/L)时,则造成其死亡。

含酚废水不宜用于农田灌溉,否则,会使农作物枯死或减产。

另外,处理水中含微量酚,在进行加氯消毒时,可产生特异的氯酚臭。

挥发酚的分析测定方法各国普遍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

(11)碱度

碱度反映城市生活污水中和酸的能力,一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碱度达200mg/L左右(以CaCO3计)。

碱度较高的城市污水具有较强的缓冲工业废酸水排入的影响,在城市污水处理的生化处理部分,可满足硝化反应消耗碱度的要求,在污泥消化系统中还有缓解超负荷运行带来的酸化作用,有利消化稳定运行。

因此,碱度是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指标。

碱度主要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

(12)挥发酸

挥发酸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酸化产物。

若挥发酸积累过多,将会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厌氧反应器内挥发酸一般控制在200mg/L以内。

挥发酸浓度分析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

(13)总大肠菌群数

农村污水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排出的洗浴、粪尿,也包括公共设施排出的废水,这些污、废水都有可能带来大量的病毒和致病菌。

由于病菌类别多样,因此在通常采用最有代表性的大肠菌群指标反映净化水的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的分析方法有多试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多试管发酵法的测试结果用最可能数进行表示,英文简写MPN,单位为个/L。

滤膜法的测试结果是培养皿上接种的大肠杆菌菌落数,单位为个/L。

正确选择检测分析方法,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灵敏度应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类水体中的不同污染物质都编制了相应的分析方法。

项目公司将安排具有合格检测资质的人员按照完全按国家标准《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2004)、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4-2001)、《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或其他国家许可的其它相关标准行。

进行进出水水质以及出站污泥的日常实验室检测和在线检测。

同时将镇区污水处理厂站每日进水、出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悬浮物(SS)氨氮(NH3-N)总磷(T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报政府相关部门;农村污水处理站定期对进水、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报政府相关部门。

2、活性污泥性质的检测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通常有以下几个项目: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污泥沉降比(SV30)、污泥体积指数(SVI)。

2.1、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浓度

MLSS是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质量,单位为mg/L。

MLVSS是指混合液悬浮物中有机物的质量(是指600℃高温灼烧后减重的那部分物质)。

MLSS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指标,由于测定简便,往往以它作为粗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指标。

有时也以MLVSS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这样可以避免污泥中惰性物质的影响,更能反映污泥的活性。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时,曝气池中MLSS一般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MLSS的浓度过低时,必然是污泥中微生物性能差、污泥絮凝性差;MLSS过高必然导致曝气池搅拌和氧气扩散阻力增加,二沉池负荷过大。

若MLSS或MLVSS不断增高,表明污泥增长过快,排泥量过少。

因此,需维持曝气池混合液MLSS在一定范围内。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MLSS通常保持在1000~3000mg/L。

MLVSS/MLSS的比值比较固定,一般在0.5~0.7左右。

2.2、污泥沉降体积(SV或SV30)

污泥沉降体积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活性污泥混合液1000mL量筒(亦可采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体积之比。

SV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越好。

生活污水处理厂SV或SV30一般为20%~30%。

2.3、污泥体积指数(SVI)

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mL计),即:

污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是判断污泥沉降性能的常用参数。

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污泥指数过高,说明污泥将要膨胀,或已膨胀,污泥不易沉淀,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一般认为,SVI小于100~150,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大于200时,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

2.4、活性污泥生物相及其指示作用

活性污泥处理污水起作用的主体是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毒等。

对管理者来说,用显微镜判别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已成为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是否良好,处理设备的环境条件等是否良好的指标。

生产运行中应经常进行镜检,长期积累经验,找出生物相的基本组成及水质的关系,从而通过生物相观察指导生产。

1、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方法

使用具柄勺或采水器在曝气池靠近出水口处取混合均匀水样。

将盛有水样的容器摇匀后,再取样制片进行显微镜观察。

若活性污泥浓度(以MLSS计)为2000~3000mg/L时,可直接制片进行观察;若浓度大于3000mg/L时,需用蒸馏水稀释后,再进行制片观察。

水样装瓶后应立即进行观察,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特性在存放期间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高负荷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及生物膜。

在缺氧情况下,微生物相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改变。

若水样无法立刻进行观察时,需在4~7℃下储存,储存瓶中仅装1/3的水样量。

高负荷处理系统的水样只能储存2~3天,必须在两天内将所有水样观察完毕。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

(1)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微型动物。

(2)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细小颗粒。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包裹在胶质中,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也成为絮状体或绒粒。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中心,具有吸附、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

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各种形状(见图2.18)。

菌胶团形态

(3)丝状细菌

丝状细菌是具有衣壳或不具衣壳的菌体细胞相连而形成丝状的一类细菌。

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主要为球衣菌、发硫细菌和贝氏硫细菌(见图2.19)等。

丝状细菌往往附着在菌胶团上或与之交织在一起,构成活性污泥的骨架。

球衣菌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起着一定的净化作用。

但是,当它大量繁殖时,会使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变差,严重时,造成污泥膨胀。

发硫细菌和贝氏硫细菌能将水中的H2S氧化为S0,并以硫粒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

当水中含有大量H2S,溶解氧浓度较低时,硫细菌大量繁殖,同样引起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

(4)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为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它们通过将有机物颗粒(包括游离细菌和已经老化菌胶团)摄入体内参与废水的净化,另一方面,由于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其中群组成和数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常被用作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钟虫类、变形虫类、鞭毛虫类、游泳型纤毛虫类等。

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原生动物如图2.20~图2.22所示。

活性污泥中的鞭毛虫类原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的肉足虫类原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的纤毛虫类原生动物

1-豆形虫;2-肾形虫;3-梨形四膜虫;4-草履虫;5-漫游虫;6-小口钟虫;7-沟钟虫;8-独缩虫;9-累枝虫

(5)微型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存在的微型后生动物主要有轮虫和线虫,有时偶尔出现腹毛类、寡毛类和甲壳类(见图2.23)。

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中的微型后生动物个体数目较少,但是在低负荷活性污泥中,特别是延时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有时轮虫和寡毛类会成为优势种。

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型后生动物

3、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作用

原生动物、微小后生动物以及其他用显微镜能够鉴别的生物,将成为判断水处理装置的环境条件和处理水质等好坏的指标性生物。

特别是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比较容易鉴别和计数,因而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方面将其作为重要的判断项目来进行观察。

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污泥的絮体较大,边缘清晰,结构紧密,具有较强的吸附及沉降性能。

污泥的絮体以菌胶团为骨架,穿插生长着一些丝状菌,但其数量少于菌胶团细菌。

微型动物以固着型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偶尔可见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

在出水水质良好时,可见到轮虫。

生物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好氧处理系统运行状况和处理质量。

下面是几种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

判断活性污泥功能的指标性生物。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生物

当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生物有钟虫属、累枝虫属、盖纤虫属、有肋楯纤虫属、独缩虫属、聚缩虫属、各种吸管虫类、轮虫类、寡毛类等固着型种属或者匍匐性种属。

这些生物的存在表面活性污泥的处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活性污泥状态恶化时出现的生物

豆形虫属、肾形虫、草履虫属、瞬目虫属、波豆虫属、屋滴虫属、滴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的种属是在活性污泥状态恶化时出现的生物。

当这些生物出现的时候,絮凝体较小,往往在0.1~0.2mm以下,活性污泥的形状恶化的时候,波豆虫属、屋滴虫属和滴虫属等微小鞭毛虫类所占的比例极高。

而且,当处理功能严重恶化的时候,微型动物几乎不出现,而可以观察到大量分散状的细菌,活性污泥的凝聚能力下降,松散絮体所占的比例极端增高。

另外,由于微小鞭毛虫类的体长大多为10μm以下,因此,镜检时应加注意。

原生动物少的现象,是在BOD负荷极高或者溶解氧不足或者有害物质流入的时候出现。

(3)从活性污泥恶化恢复到正常时出现的生物

中间活性污泥性生物有漫游虫属、斜叶虫属、管叶虫属等慢速游泳的或匍匐行进的生物。

这些生物很少是以优势出现的,而且这些生物是在过渡期内出现的,所以能大量地观察到的时间不过5~10天左右。

(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的生物

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的指标性生物为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肉足类,如在1mL混合液中出现一万个以上的个体时,絮凝体变小,出水浑浊并呈白色。

出现这种状态之后再采取措施就已经太晚了,所以只要发现这些生物急剧增加,就要减少回流污泥泥量,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使解体现象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生物

球衣菌属、发硫菌属、诺卡菌属、各种霉菌等丝状微生物是导致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生物。

一旦这种丝状微生物异常增长,活性污泥呈棉絮状,而且在静置状态下也不容易沉淀。

如将膨胀污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就可见到断线条状的丝状微生物互相缠绕着。

在膨胀污泥中也出现微型动物,但其个体数一般比正常污泥少。

由丝状微生物导致的污泥膨胀通常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

①BOD:

N和BOD:

P的比率高;②pH值低;③BOD负荷高;④流入废水中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多;⑤水温低;⑥流入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等。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生物

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生物主要有,贝日阿托菌属、扭头虫属、新态虫属等。

当这一类生物出现在曝气池内时,有时活性污泥呈黑色,并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所以当出现这种生物相时需要向构筑物内增加送气量,以提高溶解氧浓度。

(7)过分曝气时出现的生物

经持续地过分曝气而使溶解氧超过5mg/L时,就会出现各种肉足虫类和轮虫类。

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的情况下,减少送气量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8)污水浓度和BOD负荷很低时出现的生物

当污水浓度和BOD负荷很低时会出现以游仆虫属、旋口虫属、轮虫属、表壳虫属、鳞壳虫属等占优势的生物。

这种生物多,也标志着硝化作用正在进行。

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的情况下,即使提高BOD负荷进行运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因此,当采用两套处理系统时可只运行一套,以便节省能量。

(9)有害物质流入时生物相的变化

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受有害物质的影响比细菌更敏感,因此,根据微型动物的观察结果可以推断有害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在活性污泥性生物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楯纤虫属。

因此,当出现楯纤虫属急剧减少的现象时,就可以判定为受到了有害物质的影响或者是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

此时,一方面要提高曝气池的微生物浓度,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去除污染源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