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505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docx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2

32、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李唐(1066—1150),字晞古。

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

北宋画院南渡而入南宋画苑的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

初以卖画为生,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

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

李唐擅画山水,变荆范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

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

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此图画法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墨色涩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灵气,山石虬劲丰实,笔意不凡,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远山空灵峻丽,似有升腾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别有一番雄奇秀丽之境界,气魄壮丽,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33、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

松湖钓隐图绘高山下平湖一泓,一渔翁坐在船头上钓鱼。

画中高山石用小斧劈皴,松树画法显得严密,松针繁茂,充分表现出松树的状态。

整幅画面具有娴静而舒雅之情。

是李唐创立的一角式构图的典雅小品之作。

34、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

刘松年,淳熙年间(1174—1189)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1194)为画院待诏,(1195—1224)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而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巨,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张丑诗云:

“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

”也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后人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在南宋四家中,不太象马远夏圭之张扬狂放,而属精细一路,画面柔和细致,精密可人。

此图画两株长松,几棵杂树,树荫间瓦篱精舍,有人席坐读书。

山石树木皴法细腻,间以苔点,淡墨烘染,明暗得宜,营造了一种闲静优雅的读书环境。

35、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

刘松年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此画绘春、夏、秋、冬四景。

第一幅,春景,堤边庄院,桃柳争妍。

第二幅,夏景,柳岸虚堂。

第三幅,秋景,老树经霜,青红如绣。

第四幅,冬景,雪披高松,下荫深院。

树石笔法挺劲,界画工整,略近李唐,而精细过之。

36、南宋马远《踏歌图》

马远(1140年前后-1225年之后),字遥父,号钦山,南宋著名画家。

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

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

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孔丘像》等传世。

马远之画以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效果而见长,下笔严正,用雄奇简洁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

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

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

尤喜欢画一角式取景号称“马一角”。

马远画山画树画水画人均独树一帜,别有韵致,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

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

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

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采取中、下两段置景的构图,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

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

虽不太象他一贯爱用的一角式构图,但却是他的传世名作。

37、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

剪裁、构图奇巧,典型的一角构图。

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

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

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

38、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捋着胡须,拂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

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生机勃发的山径两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发文人此时此刻内心充满诗意的喜悦之情。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也是他本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

此画柳枝画法较为特別,一变以往画树不敢伸枝的作法,而将树枝伸展很长,展现了他敢于想象的才华。

39、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

画中描绘一位文人坐於石上,童子随侍在侧,他手执酒杯,邀请明月共饮。

〈举杯玩月〉从画名和意境来看,乃是引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的名句入画: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构图采取左实右虚的对角布局,主要景物置於画面左下角,与右上方的皓月相对,山石构画雄奇方硬,典型的大斧劈皴,松树如曲铁,乃马氏画法。

40、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

此图山石、树木皆画得极其简洁卻意趣橫生,尤其梅树并不象人们想象中那样花朵万千而仅以几笔点画表示,系高明的以少胜多之法。

41、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

夏圭,宋代杰出画家。

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画院待诏。

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

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

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

夏圭长于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

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

群峰、石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

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

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

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下图为局部图。

42、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

董其昌在《画眼》中称赞夏圭的独创性:

“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所谓减塑者。

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通常采取半边式构图,因而被誉为“夏半边”,这种半边式构图大面积的使用空白,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临流赋琴图》也是采用这一方式,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43、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

钱塘秋潮图以概括性的笔墨技法生动描绘出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左下角丛林之上有山寺宝塔,兀显出典型的南国风情,简练的线描大潮浪头仿佛让人听到惊涛骇浪之声,画幅虽小却小中见大,反映了画家非凡的提练表现能力。

44、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

李迪,生卒年不详。

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2年—1224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画多艺精,颇负盛名。

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耕牛山鸡,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

李迪之画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

所作《枫鹰雉鸡图》温柔娇嫩可爱,《鸡雏图》形象生动超拔,刻画细致入微,各具神态。

山水师李唐,亦多佳作。

论者谓其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鹡鸰“翘翘欲起”。

《风雨归牧图》轴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小景山水画。

画中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把山雨欲来顶风逆行的景象描绘得维妙维肖。

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除极好地表现两牛形体、骨肉的质感外,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5、南宋马麟《静听松风图》

马麟,麟一作驎,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马世荣之孙,马远之子,生卒年不详。

马远是宋光宗朝(1190—1224)画院待诏,马麟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

《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

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

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却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46、南宋萧照《山腰楼观图》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字东生,吭蝠(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

靖康间(1126-1127)金兵陷汴京(今河南开封),中原人民纷起抵抗,萧照在太行山参加义兵,一日遇李唐逃乱至此,萧照素慕李唐画名,即拜李唐为师,并随之南渡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李唐感其德,尽以所能授之,照画艺大进。

绍兴(1131-1162)中,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

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

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

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

此图画长山复岭,路径萦回,林木蒙密,山顶屋宇在隐显之间,下方沙滩渔艇,石壁飞泉,布置得宜,各具臻妙。

前景巨树三株,多欹曲之势,双钩夹叶树填染青绿色,山石之斧劈皴法以重笔浓墨勾画,通幅之笔墨设色与李唐之《万壑松风》、《江山小景》有逼似之处。

名款“萧照”二字楷书于幅中央之树石间,则与《西湖志余》所载相同。

另旧亦谓其颇知书,并“以姓名作石鼓文书”。

幅内除清宫鉴藏印外,亦有收传印二,一为明内府“司印”半印,一“慧辩知贤印章”则不知为何人所钤,待考。

47、南宋李嵩《赤壁图》

李嵩(1166—1243),宋钱塘(今杭州)人。

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

好绘画,颇远绳墨。

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

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

48、南宋佚名《江天楼阁图》

此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

精致生动。

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49、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

此图山石、树木、云雾都画得很是生动,布局合理和谐统一,尤其是云雾的画法大胆而丰富,似有现代破白云的画法,古来此种画法不多见,更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50、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

南宋的画恐多受“马一角”“夏半边”的影响,大多是这种构图方式,且可能还受南方气候和佳人好用团扇的影响,这种团扇式的幅式也很多,构成了南宋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这种构画因画幅较小,多是才子佳人的把玩,因此画得较为简洁但是趣味性极强,松风楼观图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51、金佚名《洞天山堂图》

辽、金是宋时两个强大的外族,入侵中原后受汉文化影响很大,且尚有一部份汉画家留在了辽金控制区,因无朝庭文史记载便成了佚名画家。

这幅《洞天山堂图》虽为金朝作品,但仍是典型的传统山水。

此图绘了白云吞吐漂浮于山间,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表现了一派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四字,点明了全画的主题。

诗堂有王铎跋语:

“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

”有人认为是董源手笔。

但是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风格迥异,更近于金代画家那种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的风格,所以认为是金代绘画更为符合此画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