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477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docx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

七绝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

诗歌鉴赏总结

  古典诗词相关知识的整理

  考纲要求:

倪旭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几种典型的诗歌题材分类

  1.怀古诗(咏史诗):

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

  2.山水田园诗:

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3.边塞诗:

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4.闺怨类:

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

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5.送别类: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6.:

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7.登临类:

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8.羁旅类:

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二、关于诗词中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通常指意象,主要分为两类:

即主人公(主体或客体)、景或物。

(一)常见景或物的形象(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分类列举1.月(云)——思乡,怀人

  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柳——离情依依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二)常见人物形象分类列举三、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三、诗词的语言风格分类

  1、平淡2、工丽3、直率4、委婉5、自然6、清幽7、雄奇8、奔放9、悲慨10、洗练11、沉郁12、清新四、语言特色类——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

  1、行云流水2、形神兼备3、简洁洗练4、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5、词藻华丽明快6、沉郁顿挫苍凉7、雄健雄浑8、平淡无奇,清新淡雅9、诗情画意10、淋漓尽致11、富有哲理(理趣)五、诗歌表现手法大全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移用、设问(反问)、通感等;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4、表现方式:

  角度类:

如正面(侧面)描写、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方式类:

借古讽今(讽喻)、托物言

  志、点面结合、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开门见山、耐人寻味。

六、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七、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①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些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②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

侧面描写、对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③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④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苍凉雄健雄浑。

  ⑤文章结构:

作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浑然天成、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

⑥其他: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一、常规分析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节、时间,人物(主人公)及其相关动作,人物所处地点和人物心情等。

当然,这里说的“比较固定”,是指这些要素在诗词中通常都会描述出来:

有些诗词表现的明显,有些诗词则表现的隐晦。

虽然隐晦,但认真去寻察还是能发现的。

在鉴赏分析时若能抓住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诗歌命脉,明确诗词“画意”,体会诗情。

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题看,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

“青山”暗点季节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也点明了是春天时节。

“汀洲”是指水边平地。

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该是踏春赏景的好时节,但此时诗人身处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

通过“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发现诗人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别的忧伤情绪。

最后一句一个“愁”字则更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失落、惆怅的伤感。

全诗境界开阔,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味不尽。

二、意象分析

  刘勰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

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呢?

有人家、花朵、蝴蝶、黄莺。

诗歌前二句突出花之多且繁盛,“千朵万朵”是上句“满“的具体化,”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

蝴蝶竞相在花丛间翩跹飞舞。

  着一“戏”字,表现了蝶儿欢快的心情。

“留连”则表明蝶儿对姹紫嫣红的花朵的深情依恋。

黄莺呢?

它正跳跃于枝头,展开婉转清丽的喉咙歌唱呢,像是在为明媚灿烂的春天送去一支美妙的赞歌。

“娇”表现了莺儿的忸怩喜悦的神态。

“恰恰”突出莺儿啼叫的清丽。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诗中的这些意象充分浸润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表达技巧分析

  诗是艺术的,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

粗略地概括,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首联两句不仅浓墨重彩夸张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居室之美,也以“海燕双栖”反衬出少妇的孤独寂寞;颔联从听觉角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苦苦相忆而又不见所思的愁苦;颈联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尾联上句直抒胸臆,是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下句借“明月照流黄”进一步烘托少妇“思而不得见”的愁思。

这首诗,诗人从人物心情和环境气氛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刻画了一个身居华室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女主人公形象。

全诗情景交融,境界广远,余韵无穷。

四、对比分析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事实上,生活也总是在各领域进行着有形无形地比较,无处不在,古今一例。

不同的是,古代诗词中的比较不仅仅局限于同类事物。

在诗人敏感的内心深处,客观世界的一切形声色都很可能点燃诗人情感的“导火线”。

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在古诗词中有着相当普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