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468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docx

五年级数学组教研记录3

 

教研活动记录

组别五年级数学组

宁海中心小学

2014.2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2.25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制定教学计划

教研形式

研讨

明确本学期主要任务:

(1)深化数学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

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

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

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2)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以提高小数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向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要质量,向内化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质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究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3)抓好学科研究活动。

在学校的部署安排下,继续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等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重点,进行“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严把“有效教学”关,打造优质课堂。

把教研组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

效果

(结论)

措施

1、每位教师在每天上完课都必须及时进行反思,发表自己的困惑,观点与建议.2、每位数学组成员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同时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要勇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每位老师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多练笔,多投稿,养成勤反思,勤动笔的习惯,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思考、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4、进一步加强网络学习,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努力提高利用网络获取教学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深化课改的理性思考,增强投身课改的自觉性。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3.04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李述红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讨论解决第一单元困惑

教研形式

研讨

一、讨论第二单元教学中的困惑。

1、空间观念建立困难

2、解决问题中计算还是学生门前的一道坎

3、中下学生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不清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最大阻力。

二、李校长主讲《抓住本质整体把握》

1、教材编本质意思探析

2、整体把握中演绎教材

(1)重视操作

(2)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

(3)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提出突破方案和解决措施。

效果

(结论)

措施

 

学生的主动性要得到应有的发挥。

我们除了帮助学生梳理、引导、训练之外,还需要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助评价甚至争辩。

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3.11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丁宁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磨课-集体备课

教研形式

研讨、整理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或踢足球吗?

2.创设情景:

播放足球片段。

3.出示课件:

三名足球员简介。

4.提出问题:

你是教练,应该选谁呢?

5.小组讨论汇报:

6.揭示课题:

(百分数的认识)并质疑:

是不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比一比完成数据“种子发芽试验”

2.认一认自学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

3谈学习认识和体会。

4.生尝试小结,师补充总结。

(突出百分数的意义不带单位)

5.尝试练习,同桌互相说写百分数。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1)读读写写(课本百分数图片)

(2)完成课本第一题。

2.对比练习判断对错:

(题略)

3.应用练习

(1)成语转化(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半壁江山等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交际转化(说一句话,含有百分数)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进行总结)

2,今天你帮助了谁或谁帮助了你?

六、板书设计

效果

(结论)

措施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段百分数的文字,直接引出百分数,认识百分数。

从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在老师说意义,学生讲意义相结合的反复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百分数是两个量在比。

同时通过学生举例,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数学。

本课如果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学生近视发病率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感受到了爱护眼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堂氛围会更好。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3.18

地点

五年级二班

主讲人

主持人

于丁宁

参与人员

四、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磨课-听课

教研形式

听课

1、整节课体现了大气、是有灵动的课堂:

于老师设计巧妙、从生活走进课堂,利用熟悉的场景打篮球引到陌生的百分数,可见老师备课的细致。

2、概念的处理,于老师把抽象的、不好理解的百分数概念,分三层理解:

投球率、命中率、近视率、引到百分率,水道渠成,经历了具体的百分数到抽象的百分数过程,使问题简单化。

3、突破难点上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投篮的统计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谁是冠军;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上,让学生自己对比、发现、总结两者的区别,完全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评价语言多次出现,赏识教育贯穿本节课,尊重差异,差生都很踊跃发言,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5、这节课体现了数学课与语文课的整合。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成语的利用很新颖,根据成语意思写出百分数,习题设计有梯度、趣味性强,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6、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他能及时处理,利用收集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备课时让信息与课堂相结合。

效果

(结论)

措施

    

如果课堂总结时,于老师能引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名言“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相信一定会成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时间

3.19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磨课-评课

教研形式

评课

评课:

1.导入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景和谈话引入,学生有兴趣。

让学生充当教练更能身临其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后的质疑,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空间,触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引起探索求知的欲望。

2.新授环节:

比较时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比较中提炼出共性。

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创造着,落实主体地位。

3.练习环节:

三个层次的练习本着针对系,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特点。

基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保底而不封顶。

注重现实练习和生活实际的练习,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

4.小结环节:

在反思总结中,不仅让学生谈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谈情感方面的,从而再次激起良好的情感基础。

改进措施:

1.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百分数是否能带有单位名称。

2、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

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效果

(结论)

措施

课前应该要求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见到的百分数,并且思考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会更积极,也有利于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先通过“比一比”的活动引入百分数,使学生不仅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同时还对百分数的用处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4.01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磨课-再次集体备课

教研形式

研讨、整理

一、创设情境,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一)初步认识百分数

你们认识照片上是谁吗?

对!

我们都很熟悉。

姚明投篮很准,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篮球运动员。

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姚明训练的信息:

1.冲突引发探究

出示:

姚明三场训练比赛中投篮情况统计:

场次投中次数

第一场16

第二场13

第三场18

提问: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判断他哪一场投篮最准吗?

可能:

第三场投得最好。

可能:

不同意,每场投篮次数一样的话,是第三场投得最好,如果投篮次数不一样,就不能比了。

追问:

问什么投篮次数不一样就不能比了?

(可以举例说明)

小结:

同学们的思辨能力真厉害。

看来要知道哪一次投篮最准,只看投中次数是无法比较的,还要知道()。

2.出示投篮次数:

场次投中次数投篮次数

第一场1625

第二场1320

第三场1830

现在能比较哪一场投篮最准了吗?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小组议一议,达成共识后小组长组织把想法记录在学习卡上。

比一比,哪一组最棒!

学生探究师巡视收集典型资源。

3.资源并列呈现,全班交流(教师课前要准备学生没有化小数比的情况★)

第一层次(如果出现比较失误的次数)

师:

我发现有一组是这样比较的,你们觉得可行吗?

(当学生说不清时教师及时出示:

其实我还收集了第四场次的训练信息,投篮5次,投中了1次,失误

了几次,你能说他第四场投篮最准吗?

强调:

由此可见,比谁投的最准,光看投中次数和失误的次数都是不行的。

第二层次:

(同时呈现把比率化成小数和把比率化成分母是100分数的两类)

思考:

从同学们的探究中我发现了这么两种情况,看得懂吗?

选一种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并判断可行可不行?

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过渡:

真是英雄所见相同。

刚才,同学们把投中次数除以投篮次数,算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被称为投中的比率。

这三场投中的比率分别是同时感受到在这里化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即简单又清楚。

思考:

这3个分数与第一排的三个分数相比,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区别又是什么?

强调:

像这里分母是100的分数就能直接写成百分数。

5.百分数的读、写

说明: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边说边写:

64%)知道百分数怎么写了吗?

谁到黑板上来露一手,其余同桌各选一个写给对方看,并读给对方听,同桌判断他写的好不好,读的对不对。

评价:

他写得怎样?

师评价:

世上无难事,只怕你认真,相信你们能写的更好。

刚才我们写了3个百分数,分别是,比一比百分数与分数的的读法,你有什么发现?

师评价:

真细心,往往细微的不同就显示了差别。

提问:

这三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揭示:

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叫投中率)哪一场的投中率高?

(二)丰富百分数的内涵

1.正因为百分数的便捷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课前请大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我也从同学们的收集中摘录了几条,想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你能说出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出示:

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1)在踢毽练习中,李芳完成了指定个数的110%。

(110%是指在踢毽练习中,李芳完成的个数是指定个数的110%。

(2)本月比上月销售额增加20.5%

(本月比上月增加的销售额是上月销售额的20.5%)

(3)我国与世界相比,据统计,人口约占22%,耕地面积约占7%。

(边读边体会,有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2.时间关系不可能对收集的信息全班一一交流,下面每人选择一条信息在小组里分享对它的理解。

(三)归纳概括意义。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现在你对百分数有怎样的理解?

同桌说说(师抽象板书)

(四)百分数、分数、比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1.课本练习。

在交流反馈中体验到百分数可以写成分数和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

2.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与分数又有什么区别呢?

请同学们思考练习十九

3.分数在什么时候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什么时候不能写成百分数?

强调: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又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三、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1.玩一玩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美观、工整的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师:

同学们,请默默地数一数你写了几个。

如果让你直接告诉我,你写了几个,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现在要求你说出你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

能够吗?

预设:

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70%。

师:

这句话能否再精练些?

生:

我完成任务的70%。

师:

好!

谁能猜出他写了几个?

生:

他写了7个。

师:

还差任务的()%没有完成。

师:

说的非常棒。

我们继续进行游戏。

(补充完成100%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是多少个,和完成超10个用百分数说说)

2.快乐猜一猜

猜百分数

百战百胜()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一举两得()

猜成语

100%的命中率。

()

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

()

四、总结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百分数的世界,通过研究,有哪些收获,感受,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生:

2.总结:

有一个伟人说过: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天才处于勤奋,同学们,加油!

五、课后延伸:

比一比,两个班近视的人数相等吗?

为什么?

甲:

我们班同学的近视率是20%

乙:

我们班同学的近视率也是20%

效果

(结论)

措施

 

课堂高效,节奏灵动。

课堂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快”,但是却非常高效,学生没有一丝的时间在开小差,而是都在集中注意力,学得扎实有效。

建议:

在素材的使用上怎么样才能最大化。

学生搜集了很多很好的百分数的素材,但是在这节课课上只在开头和中间请几位学生说了自己的搜集到的材料,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材料?

并说说其含义,那才更好。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4.08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小课题研究:

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有效策略

教研形式

研讨

一、课题提出: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

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二、研究内容:

1.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2.动手操作的基本模式

3.有效运用动手操作的基本策略

4.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基本策略

三、研究现状及预计有哪些突破

课堂教学中,传统教法仍占很大市场,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使用教具,也是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差,降低了数学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活动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变传统为现代、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书写文字方案。

效果

(结论)

措施

1、课堂教学中,传统教法仍占很大市场,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使用教具,也是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差,降低了数学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活动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变传统为现代、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们本着“借鉴——升华”、“合作——突破”的目的,结合实际,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力争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以达到预期目的。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4.15

地点

五年级一班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四、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同讲一节课——圆柱的表面积

教研形式

听评课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

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

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

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

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

师:

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

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练习1:

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

(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

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

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

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

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

S侧=ch=∏dh=2∏rh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

(课件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

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

读题

生2:

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

什么是表面积?

生:

S表=S侧+2S低。

师: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

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三: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效果

(结论)

措施

点评:

导入环节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

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环节三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

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

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4.17

地点

五年级三班

主讲人

主持人

曲海兵

参与人员

四、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同讲一节课——圆柱的表面积

教研形式

听评课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模型,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制作这个圆柱是怎样备料的?

(学生可能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也可能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纸卷成圆柱的侧面

3.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将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r×h

师: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自己圆柱体的用料是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

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效果

(结论)

措施

点评:

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习。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

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习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

学生的作业,全班六十多人只有二人有错误,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习态度,教师在练习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

1、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课堂作业才名副其实。

2、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3、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组别_五年级数学教学研究记录

时间

4.29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主持人

于向阳

参与人员

五年级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

讨论解决比例单元困惑

教研形式

研讨

比例单元是六年级下册关于解决问题方面最重要的单元,我们在前段时间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正反比例的判断

正反比例的判断,由于抽象性强而使中等及以下的孩子无从下手,判断也如“云里雾里”版琢磨不透。

我们结合具体的问题,达成以下共识:

有具体表格的题型,因为孩子的直观感受深刻,只要让孩子回答,积(比值)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