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325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

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片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

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

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

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

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

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

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

指生说是多少?

生:

5拃

生:

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

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

师: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

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

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

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

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

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

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课件演示)师:

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

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

(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

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cm、5cm、9cm的长度。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

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

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

纸条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就是几厘米。

(课件演示)

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小正方体,5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4)量一量。

用正确的方法量出小正方体,5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3、判断题。

(课件演示)

4、量一量。

量出数学书的宽度量出你的橡皮的长度

5、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

怎么办

6、想一想,你的一拃有多长?

()厘米

人体上的“尺”

人的身体很有趣。

如果把一个成年人头的长度当作一把尺,那么身高相当于7个头长,肩宽等于2个头长,上肢等于3个头长,下肢等于4个头长。

用脚长也可以测量,因为人的身体约是脚长的7倍。

但人体的几把尺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孩的头要大些,身子短一些。

在不同地区,人体的几把尺也不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

使学生明确: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

(请生回答)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

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

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和身边的物品(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长度观念,能用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春天到了,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树叶长出了新芽,花儿开出了笑脸,我们小朋友们也长高了。

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揭示课题:

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厘米的认识

1.认识直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尺子的其中一种,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

“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

”“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

“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

从0到3呢?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

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

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③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二)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三).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同时板书:

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5人小组为单位,用5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

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