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04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docx

计算机系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计算机系处级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学校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xx大学的目标任务,计算机系紧密围绕学校的工作要点,按照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及工作目标,领导班子全体同志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勤于研究,科学管理,努力拼搏,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任期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结合我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突出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强化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的原则,认真履行目标责任制要求,创建了一个品牌、实施了一项工程、强化了三个团队、实现了四个推进。

创建了一个品牌,就是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建设。

2012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它的建设对于我系其他几个专业的建设必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实施了一项工程,就是狠抓质量工程。

通过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教研立项的申请和建设,学习兄弟院系教学管理先进做法,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教学监控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前进。

强化了三个团队就是建设了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团队、计算机校级重点学科的科研团队、服务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开发团队。

四个推进就是推进了高层次研究课题立项和获奖;推进高水平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推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具体目标完成情况

(一)思想政治建设与领导能力建设

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服务、学生工作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积极有效的服务。

2011年我系教工支部被授予xx学院先进党支部,2012年,我系党总支被授予xx学院先锋基层党组织。

1.注重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二通过多种学习方式,集中学习学校及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把理论学习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召开党政联联席会、建立党员监督台、党员谈心等途径,不断完善党建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了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提高,实施了系领导班子联系班级宿舍制度,举办了“青春使命”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之党员义务服务日和教师讲课大赛、义务植树、共青团牵手少先队、义务维修等志愿活动,组织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学党史、增党性、争先锋、做贡献”、师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

2.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班子能力

牢固树立“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宗旨。

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学习意识。

建立和健全党政共同负责运行机制,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每周一次的党政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作用,发扬民主,集体决策。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通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加强了成员间相互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教学与人才培养

常规工作力求规范,重点工作凸显特色。

组织开展了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教学基础建设的大讨论。

调整和完善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两个专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教学监控体系。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设4个紧缺专业方向。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1.科学规划,全面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我系积极探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推进优势与特色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以下成果:

(1)特色专业建设

根据《xx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xx学院关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我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信管专业被列为“名校工程”的重点专业之一。

2012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2012年完成了信管和计科的专业规范和课程规范的制定,7月份通过了省专家的评审,评审的意见是走在了全省同类专业的前列。

(2)课程群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

我系全面贯彻《xx学院“十二五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神,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围绕信管、计科专业和计算机公共课,形成了信息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实践、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软件开发、公共计算机等6个课程群。

2011年,《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我系共有6个课程群2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我系主编或副主编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12部:

《网络营销与创业实践》、《VFP程序设计教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大学IT》、《VB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版)》、《管理信息系统》、《大学IT实验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验指导》和《Access数据库应用》。

其中,《网络营销与创业实践》教材已在高教出版社出版,另有三部系列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实践》、《信息技术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已完成初稿,拟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从而标志着我系主编的教材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新的突破。

(3)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2012年,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xx学院6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

我系将以该项目的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特色研究方向为目标,不断强化已有的专业特色、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精品,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4)促进教学研究、凝练教学成果

鼓励教师勇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申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成果。

主持省级教研课题3项:

《不确定性决策及智能算法》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规范研究、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分析框架、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

省级教研获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关于大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以xx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数据结构——数组》和《C语言程序设计-循环控制》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二等奖;《高校高考低、中、高分数段考生学业及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以xx学院为例》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2.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设4个紧缺专业方向

经充分调研,目前社会对于信管人才的需求侧重于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方面,尤其是财务会计软件的分析、设计、使用和维护。

并且,鉴于信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经论证,增设文史类信管(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方向)、理工类信管(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方向)。

适应区域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xx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填补外包服务产业的巨大人才空缺,2010年与浪潮集团、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201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外包方向)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针对4个新设专业方向,按新设专业要求,认真组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新设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企校合作,互助共赢

企校合作取得新进展。

2012年,我校经山东省商务厅批准成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一方面将会进一步推动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强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满足我省服务外包产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与社会对我校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以及对我校毕业生综合实力的认可。

2个软件外包专业使得我们的校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的合作,近2年,企业为我们培训教师17人,最长的培训周期为1个月。

今年7月,浪潮向我们赠送30台高档微机,并附赠若干软件开发支撑环境系统,软硬件价值近50万元。

4.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

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3×3+1”的“大实验”教学体系,把大学期间所有实验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

在系科创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系科技创新协会,加强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扩大研发团队数量和规模,拓展大学生参赛的赛事规格和数量,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5.进一步加强考研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考研成绩,我系进一步加强考研管理。

为每一个考研班级配备了考研班主任,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为学生梳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3月,举办考研动员会,为考研学生梳理专业方向,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为学生分析和遴选考研课程;5月,举办考研复试经验交流会和专业教育专题会议;6月,举办考研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大家在保证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下有序复习,努力坚持,主动适应和克服困难。

7月-8月,组织8名资深教师针对四门考研专业课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强化辅导,针对各门课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并全面解读考研大纲,分析讲解历年考研试题,坚定同学们考研的信心和决心。

10月-12月期间,每周安排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答疑。

每年我系研究生报考率在60%左右,2012年总体考研上线率比2010届毕业生提高0.32个百分点,比2011届提高近2个百分点,录取率比2011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考研档次有新突破,2010届,1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名考入北京大学;2011届,1名学生考入中科院;2012届,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6.扎实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根据“十一•五”期间计算机系实验室建设情况,重新梳理了实验室体系结构,提出了“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与目标,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内容。

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对部分计算机内存进行了扩充,新建了一个ERP实验室,同时对网络实验室进行了进一步扩充;2011年更新40台计算机,改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桌;2012年新建电子商务物流综合实验室和浪潮实验室,并更新120台微机,改善了计算机系学生实验教学条件,同时,也为我系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实验室,计算机系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计算机系与速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在软件方面,未向学校要任何经费,筹建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实验室,使得“ERP(企业资源计划)初步”、“会计电算化”、“生产运作”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也使得高年级大型软件开发及实践类的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计算机系与浪潮集团合作,建立浪潮实验室。

三年来,计算机系仪器设备投入达150万元,其中学校投入13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20万元。

积极申报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成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网站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积极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浪潮集团等企业联合,通过参观等形式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理解,增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三)科研与学科建设及服务社会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我校“十一五”期间首批六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

根据计算机系发展规划,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以达到申办硕士点的条件建设为主要目标,狠抓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计算机系连续多年位居学校科研总分排名前三位,连续3年被评为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1.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获奖层次和数量、科研论文档次有了新突破

围绕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五个重点研究方向,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术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课题。

三年来,计算机系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市厅级立项5项,校级立项4项,横向课题立项5项,纵向科研经费达到35.7万元。

获奖层次和数量进一步提升。

三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

高水平论文逐年递增,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2010年至2012年,出版科学出版社的学术专著2部,共发表A类论文7篇,B类27篇,SCI论文11篇,EI期刊论文36篇,EI会议论文61篇,被ISTP检索3篇,CSSCI检索12篇。

获省部级奖励10项,市厅级奖励9项,校级奖励8项。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应用特色逐渐凸显

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现有专业优势,加大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大三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按照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和指标进行有计划、按步骤整合各种资源。

加强科研管理,集体攻关,重点扶持,为在高级别课题方面取得一定的实质性突破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的5个研究方向:

计算智能与决策、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下一代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其中,“计算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等均具备一定的冲击国家课题的实力。

科研骨干参加了“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取得了明显成绩。

针对存在的交叉性、应用性特色不够鲜明,部分研究方向还需要进一步凝练等问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学科方向,进行方向调整,力争找到突破点。

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应管理中的“商务智能”,“商务智能”计算机和管理都认可。

“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的5个研究方向:

“计算智能与决策”本身已属计算机与管理科学的交叉,“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BusinessAnalytics)”属计算机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数据挖掘为工具,也体现了计算机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和应用。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下一代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是计算机应用的方向,集中凝练为一个即可,从而形成了具有3个相对稳定、特色较为显明的研究方向。

3.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计算机系特别注重教师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积极为地方构建十大现代产业集团服务。

与浪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东合股份有限公司、天津CSDN软件园等国内知名公司合作,多次派教师外出进修。

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信息化、物流系统、嵌入式系统等3个人员稳定、开发能力强的开发小组,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三年来,计算机系横向课题达到65万元。

积极组织山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协助xx农行进行全美测试认证,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0年11月12日,我校下发关于公布“xx学院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为xx学院研究所(中心)的通知。

是继“人工智能研究所”、“不确定决策实验室”之后,我系又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系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提高计算机系科研水平,增强我校面向社会服务能力,满足我市工业、企业等各级各类组织对物流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迫切需求,优化我市招商引资的良好社会氛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活跃学术活动,建设科研团队

围绕校级重点学科,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多次邀请清华大学刘宝锭教授、复旦大学薛华成教授、同济大学马卫民教授、山东大学李学庆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到我校举办学术讲座,马卫民、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学庆教授受聘为计算机系客座教授。

成功举办了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决策分会第二十次workshop工作组会议,10余位专家做了大会邀请报告。

计算机系教师也做了主题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选派学术骨干参加全国物联网大会等。

2010年至2012年,6次计算机系与济南大学合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成功举行,共有32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

工程硕士论文答辩会,是在我校举行的第一次硕士论文答辩,得到了学校及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我系的学术信息交流,对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学术活动中,与专家共同探讨、修订与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计划,对进一步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教授由2010年的6名增加到8名,副教授由10名增加到16名。

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近一步提高。

2011年引进相关专业博士2名,回校博士4名,目前博士10名,在读博士4名。

1.统筹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为保障,坚定不移地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建好“四支队伍”。

(1)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层次人才是提升师资队伍层次的关键所在。

通过强化“内培外引”机制,逐步形成“三高一低”即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优势群体,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青年教师队伍。

本着早规划、早实施、有措施、有机制、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以特长化发展和专项化发展为切入点,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升教学、科研、行业能力的建设目标。

(3)“双师”队伍。

我系现有两个软件外包专业,迫切需要“双师”型师资。

为此,我系依照“普及、强化、提升”方针,实施“教师行业职业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继续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每年定期派出一批教师到知名IT企业锻炼培养;二是实施专任教师联系企业制度和教师研究方向项目制;三是实行行业师徒制和学术导师制,通过聘请高校高职称教师和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的行业名师,对我系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增强项目的开发研究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

我系每年定期安排教师到浪潮和东合等IT知名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强化校企合作办学,目前已安排17名教师参加了企业培训活动。

(4)兼职教师队伍。

我系依托已建立的校企(地)合作单位,在行业企业中聘请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务、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较强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士,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兼职讲师。

2.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突破口,推行新型师资管理模式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完善教师综合业绩考核制度。

将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工作业绩纳入考核,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功;建立健全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公布制度,在学校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修订相关的配套措施,如《计算机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计算机系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大赛奖励办法》、《计算机系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案》、《计算机系年终津贴分配方案》、《计算机系期末考试监考管理办法》等,确保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2)构建师资建设双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系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调研,明确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建立教师业务发展培养档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分类管理与建设。

(五)学生工作

围绕学校“校为主导、系为主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方针,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建设良好学风、系风,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创新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我系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高了我系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我系新生的报考率和报到率每年均有提升。

1.实施了学生指导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多,辅导员偏少的实际,计算机系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并制订了《计算机系新生指导员的管理办法》,成为了我系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有益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采取的措施是,在大三学生中,选拔了优秀学生担任新生指导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围绕新生教育管理的实际,从如何适应大学生生活、专业学习、宿舍管理、安全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学生指导员将他们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传授给新生。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多,辅导员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提高和锻炼了学生指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三自”能力的提升。

2.开发并实施了计算机系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配合综合教育学分的实施,我系从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在学生中组织了软件开发团队,开发并实施了计算机系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使学生管理突破时空限制,系领导班子、学生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高了我系学生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了我系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学生也可以登录系统查询自己的学习状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正确剖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己的差距,寻找自己努力的方向。

3.搭建了多样化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按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及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要求,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一主线积极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在全系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

通过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计算机系创新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了以IT行业专业人才需求为指引,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制定并完善了计算机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管理办法,办法要求计算机系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赛事或一项科技活动,获得1个创新学分。

这一措施积极促进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面,学生获奖的数量和层次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计算机系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设备、师资上加强力度,积极鼓励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或副教授以下职称的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大赛,并为每项赛事指定负责人,负责赛事的组织和安排工作。

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进行赛事的集中宣传和发动工作,各项目的负责老师为学生讲解所负责的赛事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增强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信心。

三年来,学生公开发表了22篇学术论文,7项专利,我系学生在201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在2012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级三等奖7项、国家级团体二等奖1项、国家级团体三等奖1项;在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