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终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4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终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文++终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文++终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文++终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文++终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终结版.docx

《论文++终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终结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终结版.docx

论文++终结版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andselfharmonyofrelatedresearch

——Inyulinteacherscollegeasanexample

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应用心理

学生班级

2009级(专升本)

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单位

教育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应用心理学2009级***

指导老师***

摘要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玉林师范学院的200名新生进行测查,以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为题进行研究,分析揭示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各自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上水平。

(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程度总体在中等偏上水平。

(3)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得分越低主观幸福感越强。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增强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andselfharmonyof

relatedresearch

——Inyulinteacherscollegeasanexample

AppliedPsychology2009****

Supervisor*****

Abstract

Thisresearchadoptsgeneralwell-beingscale,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ale200freshmenofYulinNormalUniversityweretested,subjectivewell-beingofuniversityfreshmenandrelatedstudiesonthesenseofselfharmony,revealsthesubjectivewell-beingofuniversityfreshmenandselfharmonyandtheirpresentsituation,andtherelationbetweenthetwo.Theresultsshowthat:

(1)theoveralllevelinsubjectivewell-beingofuniversityfreshmen.

(2)UniversityFreshmen'sharmoniousdegreeofoverallinthemiddlelevel.(3)theselfharmoniousuniversitystudentsandsubjectivewell-beingwassignificantlynegativecorrelation,namelyselfharmoniousuniversityfreshmenandthelowerthescoreofsubjectivewell-beingmorestrong.Accordingtotheresearchresults,proposedtoenhancethesubjectivewell-beingofuniversitystudentsan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ofselfharmonious.

Keywords:

university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self-harmony

目录

1前言1

1.1选题原因及意义1

1.1.1选题的原因1

1.1.2选题的意义1

1.2研究综述2

1.2.1主观幸福感2

1.2.2自我和谐3

1.2.3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4

2研究对象和方法5

2.1研究假设5

2.2研究对象5

2.3研究工具5

2.3.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

2.3.2自我和谐量表(SCCS)6

2.4统计结果处理6

3研究结果6

3.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7

3.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7

3.3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自我和谐各维度相关情况7

4分析与讨论9

4.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总体状况分析9

4.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分析9

4.3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自我和谐各维度的相关分析9

4.3.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9

4.3.2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刻板性的相关分析10

4.3.3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的相关分析10

4.3.4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灵活性的相关分析11

5结论与建议11

5.1研究结论11

5.2建议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5

附录16

 

1前言

1.1选题原因及意义

1.1.1选题的原因

大学时期,是人的毕生发展的关键期。

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的发育接近定型,生理机能趋于成熟,心理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自我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渴望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即将独自去面对生活,因此,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变化都会在高校中引起振荡和反响。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时期,改革给高等教育,给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随着外来新文化、新思想的冲击,读书收费制度全面实施;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给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冲击也同样巨大。

他们一方面有完全成熟的身体和充分发展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却因为仍在求学时期,对父母、对社会还保持着依赖关系;一方面雄心勃勃,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一方面思想极其活跃,渴望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却又缺乏社会经验,这一切都给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们带来了许多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当一个大学生对自我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不一致时,将导致自我概念难以形成,自我形象不能确立,从而给个体的内心带来冲突、不安、痛苦和焦虑,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因此维持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分析揭示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1.2选题的意义

研究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现实的意义。

通过对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的研究,探讨自我和谐是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因素。

同时,本研究为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了解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的程度如何?

以及各有什么特点等,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

1.2研究综述

1.2.1主观幸福感

1.2.1.1国外研究

国外一般都是以Diener的定义为基础的。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心理指标,包括是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1]。

他还认为人们可能是以认知的形式或者是情感的形式来评价自己的生活。

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但事实上人们都存在着一定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它实质上是外在的良性刺激所诱发的一种具有动力性和依赖性的积极情绪体验。

1.2.1.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基于自己研究的方法、假设和需要,提出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主观幸福感涵义。

毕明和孙承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体验与评价”[2],这一概念既包含了人们对自己客观生活的评价,也包含了对自己主观精神生活的体验,概括得比较全面。

佟月华指出“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值得注意的是邢占军等人的研究,他们分析整合了快乐主义幸福观与完善论幸福观,提出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首先应从整合幸福体验的这两个基本方面人手[4],在现实生活中,有知足常乐者,他们觉得生活的富足、稳定、有保障,就能体验到幸福,有些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觉得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臻完善,就是一种幸福,这种概念为我们研究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本研究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

独立的个体基于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从自我认知出发,对自身生活质量所做的感受性、情感性和认知性的综合评价。

1.2.2自我和谐

1.2.2.1国外研究

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是C.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国外不同的心理学家关于整合的自我一致性(selfcompatibility)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提出自我和谐是物质、精神、社会和纯粹的我的和谐统一[5]。

霍妮(HuoNi)认为自我和谐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接轨,当个体为逃避冲突而脱离自我就造成自我不和谐[5]。

罗杰斯指出自我和谐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的一致或接近。

综上所述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6]。

自我和谐的过程就是个体为适应客观世界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1.2.2.2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认为自我的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一个人的现实自我与他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之间一定会有差距,而自我和谐的人就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7]。

吴师伟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西安市培华女子大学23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男生在自我灵活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男、女生在其它因子和总分上没有明显差异[7]。

王玮、安丽娟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8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表明:

在性别、城乡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维度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文、理科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上差异显著。

并且焦虑与自我和谐存在较高的相关[7]。

自我和谐总分与自我的刻板性对焦虑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将自我和谐定义为:

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就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8]。

1.2.3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相关研究

1.2.3.1国外研究

人格特征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而有效的因素之一(Diener,1984)[8]。

DeNeve和Cooper(1998)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因素的有137个,如信任、情绪稳定性、自尊与外向等。

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

TobiasJ.Klein对退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与我们的生活常识不同,总体来说退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8]。

在BaxterJ,和HewittB研究的关系转换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中表明,如结婚、同居等进入到一种关系中将会提升幸福感,而离婚、分局等从一种关系中脱离,将会对幸福感产生消极的影响[9]。

在UshaKulshrestha和ChandraniSen以高管为被试的研究(2006)发现,情绪智力水平高、内控型的管理者在积极情感方面得分较高、生活满意度水平也较高,相反则会在消极情感方面分数较高[10]。

RostamAliniaKarou-ei(2008)等四人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幽默风格、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关于不同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发现亲和式幽默与自我提升式的幽默都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现正相关,好斗型幽默、自我攻击型幽默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与消极情感正相关[11]。

国外对自我和谐与其他心理学变量的相关研究较少。

MichaelW.Kraus等(2011)的研究证实,内心力量较强的个体,自我和谐程度也高。

而在其他领域有些相关研究,如消费服务方面,YukselEkinci、MichaelRiley在研究改善提升服务时比较过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发现,实际中的自我和谐水平以及理想中的自我和谐水平会影响到服务质量、态度等。

1.2.3.2国内研究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已经展开了研究。

例如:

郑雪、王玲等(2003)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得出结论,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2]。

唐洁、孟宪章(2002)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使用了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内外向量表为评定工具,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内外向的关系。

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向的相关显著,外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内向学生的得分[13]。

其中,杨琳娜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做了相关研究,说明自我和谐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14]。

谭雪晴、佟月华(2008)等研究得出,个体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更多的来源于其在现实生活中基于自我效能的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判断,从而相应的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也就较高。

即此种情形呈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15]。

目前国内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结论之间有共同之处,但总体看来研究不多,而自我和谐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格中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少。

少数学者研究了军人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则很少见。

国内对于自我和谐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重点研究了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王登峰的另一研究通过对281名大学生的测试发现,自我和谐与SCL-90各因子密切相关,说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16]。

赵冰洁和陈幼贞两人也曾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他们对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自我和谐各分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症状因子和SCL-90量表总分均里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对它们的变异量的预测力最高达到36.2%[17],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显著低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的关系极为密切。

而自我的灵活性与SCL-90量表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

此研究最终的结论是,自我和谐的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与王登峰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假设

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2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玉林师范学院的200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87份,其中男生90份,女生97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3.5%。

表1.被试构成

变量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90

45.0

97

48.5

2.3研究工具

2.3.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是Diener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

此次研究选用国内段建华修订版,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效度为0.53。

本量表共18个项目,包含六个分量表:

对健康的担心(H)(包括10、15题)、精力(E)(包括1、9、14、17)、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包括6、11)、心情忧郁或愉快(SH)(包括4、12、18)、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包括3、7、13)、松弛或紧张(RT)、(包括2、5、8、16)。

按选项0---10累积相加,其中带*1,3,6,7,9.11,13,15,16的选项为反向计分。

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

即女性71分以下为异常,以上为正常,男性75分以下为异常,以上为正常,所得分数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2.3.2自我和谐量表(SCCS)

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ale)是由王登峰等人1994年编制,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即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评定(完全不符合得5分,比较不符合得4分,不确定得3分,比较符合得2分,完全符合1分),自我和谐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3个分量表,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0.64,关联效度分别为0.58,0.52,0.47。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映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灵活性”与敌对和恐怖相关显著,反映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程度;“自我的刻板性”不仅同质性信度较低,而且仅与偏执有显著相关[15]。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16个项目(1、4、7、10、12、14、15、17、19、21、23、27、28、29、31、33)、自我的灵活性包括12个项目(2、3、5、8、11、16、18、22、24、30、32、35)、自我的刻板性包括7个项目(6、9、13、20、25、26、34),将自我的灵活性(12个项目)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越低,反之,得分越低自我和谐越高。

在大学生中,低于74分为低分组,即高度自我和谐;75-102分为中间组,即中度自我和谐;103分以上为高分组,即低度自我和谐。

2.4统计结果处理

笔者通过将调研统计人员分组,安排相关人员分发纸质调研问卷给被试作答,被试答题结束后统计人员当场一一收回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得到可靠数据,根据研究分析目的,在计算机上用SPSSv17.0中文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

3.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情况,结果见表1。

 

表1.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最高分

最低分

常模均数

M

常模标准差

SD

男(n=90)

97

67

75

83.85

15

8.76

女(n=97)

95

63

71

80.22

18

8.63

由表1看出,男生的平均分为83.85±8.76,女生的平均分为80.22±8.63。

显著高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男生理论中值82、女生的理论中值79,而且总体幸福感量表前18项总分为120分,可见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无论男女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即个体得分越高感觉越幸福。

3.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得分情况,结果见表2。

表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得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分数

100

55

82.09

通过计算自我和谐的总分,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55分,平均分为82.09分。

根据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划分,本次研究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总体得分分布情况,结果见表3。

表3.自我和谐总体分布

低分组

中间组

高分组

百分比

29.07%

70.93%

0

结果显示,29.07%的被试得分在低分组,即少部分大学新生能进行高度自我和谐。

70.93%的被试得分在中间组,即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度总体趋势在中度自我和谐水平,没有被试处于高分组,即本次调查研究中,无低度自我和谐水平。

3.3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自我和谐各维度的相关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自我和谐各量表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5。

表5.大学新生主观幸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表

GWB

总分

对健康的

担心

精力

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

松弛与

紧张

自我刻板性

-.243**

-.187**

-.137**

-.93**

-.125**

-.265**

-.172**

与经验不和谐

-.382**

-.125**

-.267**

-.281**

-.235**

-.378**

-.312**

自我灵活性

.293**

-.027**

.416**

.291**

.199**

.313**

.142**

自我和谐总分

-.425**

-.116**

-.348**

-.247**

-.310**

-.422**

-.304**

注:

*P<0.05,**P<0.01

表5显示,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243**、-0.382**、0.293**、-0.425**,呈显著相关,其中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为显著负相关。

对健康的担心得分,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87**、-0.125**、-0.027**、-0.116**,均呈现显著负相关。

精力此维度,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37**、-0.267**、0.416**、-0.348**,其中精力与自我灵活性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呈显著负相关。

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此维度,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0.281**、0.291**、-0.247**,其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自我灵活性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为显著负相关。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此维度,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125**、-0.235**、0.199**、-0.310**,其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与自我灵活性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为显著负相关。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此维度,与自我刻板性、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265**、-0.378**、0.313**、-0.422**,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