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86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docx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四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氧化物D.单质

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Na、KB.N、AlC.S、ClD.H、O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B.氯化钠C.乙醇D.铝

4.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Cl溶液B.Fe(OH)3胶体C.蔗糖溶液D.KNO3溶液

6.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氟B.氯C.溴D.碘

7.下列关于18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B.该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C.该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D.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6

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H2SO4B.NaClC.MgCl2D.NaOH

9.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雁鱼灯

B.光导纤维

C.航母甲板(钢)

D.潜水器外壳(钛、铝等)

 

A.AB.BC.CD.D

10.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为确认CuSO4生成,直接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1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12.光气(COCl2)在农药、医药等领域都有许多用途。

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CO(g)+Cl2(g)

COCl2(g)。

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CO、Cl2、COCl2的浓度相等

C.CO、Cl2、COCl2的浓度不再变化D.CO、Cl2、COCl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1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铜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Zn-2e-=Zn2+

14.下列金属中,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CuB.AgC.AlD.Fe

15.铼(Re)可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等。

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0B.质量数为260

C.中子数为185D.核外电子数为75

16.下列各反应中,水为还原剂的是

A.2H2+O2

2H2OB.SO3+H2O=H2SO4

C.2F2+2H2O=4HF+O2↑D.2Na+2H2O=2NaOH+H2↑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钠和氢气都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都产生白烟

B.Cu与浓HNO3溶液混合,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C.向纯净的Fe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会变红

D.将足量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不会褪色

18.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浓度在20s内,从2.0mol/L变成了1.0mol/L,则这20s内B的反应速率为

A.0.05mol/(L

s)B.0.05C.0.5mol/(L

s)D.0.05mol/L

19.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AB.BC.CD.D

20.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金属性:

Al>MgB.稳定性:

H2O>H2S

C.酸性:

H2SO4>HClO4D.碱性:

NaOH>KOH

21.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B.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①和③中氮元素均被氧化

D.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22.已知反应:

2H2O2=2H2O+O2↑,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措施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B.加入少量MnO2

C.加入浓度更高的H2O2溶液D.加水稀释H2O2溶液

23.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吸热反应

B.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8g水的体积为22.4L

B.30gN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02×1023

C.常温常压下,22.4LO2物质的量为1mol

D.100mL1mol/LNaCl溶液中含有0.1molCl-

25.有A、B、C三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发生氧化反应。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C>BB.B>C>AC.C>A>BD.A>B>C

26.利用下图制取氨气,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用于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

B.该装置产生的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用湿润的棉花堵在试管口,防止氨气扩散

D.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验满

27.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铜粉中滴加稀HNO3溶液,产生气体:

Cu+2H+=Cu2++H2↑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2Fe2++Cl2=2Fe3++2Cl-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

Cu2++2OH-=Cu(OH)2↓

D.向NaOH溶液中投入铝片,产生气体:

2Al+2OH-+2H2O=2AlO2-+3H2↑

28.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氯水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成蓝色

Cl2的氧化性强于I2

B.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C.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Na2CO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B.BC.CD.D

2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分离乙醇和水

②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③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

④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关于反应CH4+2O2

CO2+2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时,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D.根据此反应设计的燃料电池,可提高甲烷的利用率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3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O2

2Cl2+2H2O。

该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了4molHCl,则生成________molCl2。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2.在3种物质①醋酸、②氧化铁、③氨气中,可用作红色颜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做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可清除水壶中水垢的是________。

33.现有下列4种物质:

①HClO溶液、②FeCl3溶液、③Na2CO3溶液、④浓H2SO4。

其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常温下使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是_________。

34.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表明:

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①中,该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B”或“C”)表示。

A中0—t1段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1)第三周期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

(2)②③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电子式表示⑨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判断⑤和⑥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⑤比⑥低b.化合价⑤比⑥低

c.单质与水反应⑤比⑥剧烈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⑤比⑥强

(5)为验证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

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必须控制加入的⑨单质的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36.某小组研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请回答:

(1)实验Ⅰ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甲同学观察到实验Ⅰ中持续产生肥皂泡,实验Ⅱ中溶液B呈现红色。

说明溶液A中含有___________。

(4)乙同学观察到实验Ⅰ中持续产生肥皂泡,但实验Ⅱ中溶液B未呈现红色。

溶液B未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7.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规律,绘制如下转化关系图,图中A、B、C、D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

请回答:

(1)若A为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C为淡黄色固体。

①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A可经一步反应转化为D

b.B、C均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B、C、D均可与CO2反应

(2)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为红棕色气体。

①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A与C反应生成E和水,E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当生成19.6gE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

1.B

【试题解答】分析: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一类有机物。

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属无机物外,其余的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故答案选B。

点睛: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都是有机物。

2.C

【试题解答】分析:

原子结构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的原子,在同一周期,以此来解答。

详解:

A.K、Na分别在第四周期、第三周期,故A不选;

B.N、Al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故B不选;

C.S、Cl的原子结构中均有3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故C选

D.H、O分别在第一周期、第二周期,故D不选;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3.B

【试题解答】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详解:

A、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为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乙醇在水溶液和液态均不导电,乙醇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Al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Al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是电解质,如HCl在熔融态不导电,但它溶于水时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BaSO4在水溶液中不导电,但它在熔融态时能导电,所以它也是电解质;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时都导电,NaCl当然是电解质。

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盐酸不是电解质,HCl是电解质;NH3、SO2等其熔融态不导电,其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却是NH3·H2O和H2SO3的溶液导电,故这类物质是非电解质。

4.A

【试题解答】分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化性,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以此解答。

详解:

A项,使蔗糖炭化,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项正确;

B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铝、铁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故B项错误;

C项,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C项错误;

D项,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稀释浓硫酸时,应防止酸液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5.B

【试题解答】分析: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

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下列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详解:

A、KCl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A错误;

B、Fe(OH)3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蔗糖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

D、KNO3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6.A

【试题解答】分析: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元素自下而上,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F、Cl、Br和I处于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最强的是F,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7.C

【试题解答】试题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该微粒的质量数=18,质子数=8.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中子数=18-8=10。

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之间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以核素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8.D

【试题解答】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第IIA族和第VIA、第VIIA族之间易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详解:

A.H2SO4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氯化铝、铵盐等),题目难度不大。

9.B

【试题解答】分析: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

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详解:

A.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故不选A;

B.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制成的,不是合金,应选B;

C.飞机外壳主要是合金制成的,故不选C;

D.潜水器外壳(钛、铝等)主要是合金制成的,故不选D;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不同于纯净金属的是,多数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处在熔化温度范围间时,混合物为固液并存状态。

因此可以说,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

常见的合金中,黄铜是由铜和锌的合金;青铜是锡和铜的合金,用于雕象、装饰品和教堂钟。

一些国家的货币都会使用合金(如镍合金)。

10.A

【试题解答】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当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硫酸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要检验生成物中有硫酸铜,则熄灭酒精灯并使①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将①中溶液缓慢地加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溶液呈蓝色;

详解:

A项,反应后溶液呈蓝色,且不能直接向浓硫酸中加水,应取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滴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故A项错误;

B项,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化合作用),因此②中品红溶液可以验证SO2的生成,故B项正确;

C项,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③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SO2,故C项正确。

D项,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的实验设计,要求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11.C

【试题解答】分析:

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

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错误;

D.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正确。

故选C。

12.C

【试题解答】分析: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

A.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A错误;

B.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反应物的起始量和转化的程度,CO、Cl2、COCl2的浓度相等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依据,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C.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CO、Cl2、COCl2在容器中共存的特点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3.D

【试题解答】分析: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原电池原理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不正确;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不正确;

C.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C不正确;

D.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Zn-2e-=Zn2+,D正确;

本题选D。

点睛:

在原电池中,通常活泼性强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材料通常不参与反应。

14.C

【试题解答】分析:

电解法:

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

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 2 等);热分解法:

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

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详解:

A.铜属于较活泼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A错误;

B.银属于不活泼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故B错误; 

C.铝的性质活泼,采用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方法冶炼,故C正确;

D.铁属于较活泼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采用相应的冶炼方法,要注意,由于AlCl3不导电,不能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冶炼铝,题目难度不大。

15.D

【试题解答】分析:

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

详解:

的质子数为75,质量数为185,则核外电子数为75,中子数为185-75=110,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6.C

【试题解答】分析:

H2O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处于最高价态,O为-2价,为最低价态,如水为还原剂,应被氧化,可生成氧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水为生成物,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为还原剂,故C正确;

D.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为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题目难度不大。

17.B

【试题解答】分析:

A.根据钠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分析判断;C.根据Fe3+与KSCN溶液变为红色进行分析;D.根据SO2的性质分析。

详解:

A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产生大量白雾,而不是白烟,故A项错误;

B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