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75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舒兰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2、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科学的哲学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正确的哲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4、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这说明:

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

5、古代社会遇到旱灾,人们就在龙王庙前祈祷、烧香、求雨。

2010年冬季山东省遭遇50年一遇的旱情,全省积极抗旱,投入抗旱劳动力415万人,动用泵站5006处清淤疏浚河道灌渠1650公里。

这蕴含的哲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D.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先导作用  

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

8、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错动的结果,破裂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

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B.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

“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

”庄子反问道:

“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

”惠施马上说:

“吾非子,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论B.唯心论C.不可知论D.可知论

12、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

A.科学的观点B.唯物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4.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是整个世界

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

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B.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16、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⑤法律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⑤

1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

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1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1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

2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22、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  )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4、伴随着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的热播,其主题曲《左眼皮跳跳》在年轻人之间广为传唱,其中的歌词“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推动了时代的步伐。

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它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7、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

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

《后汉书·五行志》述:

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

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上述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8、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②③

2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②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物质形态

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④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0、根据美国科学家2010年10月21日公布的去年10月撞月数据分析结果,月球的地面下埋

藏有冰、银和水银等“让人意想不到”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与月球“物质”的关

系是()

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1、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3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

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33、“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与“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两种观点分别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34、漫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画家熊顿身患癌症,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仍积极奋争,用顽强乐观的心态坚持创作了《滚蛋吧!

肿瘤君》。

这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生活实践

C.世界观决定实践结果D.世界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35、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

X射线信号。

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

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36、经过艰苦的研究,2015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产,这将改变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科学思想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②人类能够利用规律彻底改造自然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人类关于角膜移植的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7、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①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和被动的反映

②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③虚幻的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

④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8、“物质是永生不灭的,而艺术是物质,所以艺术是永生不灭的。

”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

A.物质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消亡

B.艺术不属于物质范畴,而属于意识范畴

C.艺术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称之为物质

D.有益的艺术永生不灭,无益的艺术最终会被毁灭

39、近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学者公布了一份关于“性格稳定性与年龄变化”的调查。

该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青年时期基本成形,中年时逐渐稳定,50岁是最稳定的时候,步入老年后又逐渐衰退。

这表明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控制的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0、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

岁岁有东风。

”下列语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某校高三

(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者有何共同点?

(8分)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4分)

3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

(10分)

33、

(1)材料一:

南朝王籍曾有两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蝉更幽。

”宋人王安石则认为:

“一鸟不鸣山更幽。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评析上述两个观点。

34、“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近日我们则择机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分别与未来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

(12分)

高二政治治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16.9.26

第一卷  选择题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AACABD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CDACADDD

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DCCABCCDB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CBDAADDBCB

第二卷(非选择题答案)

41、

(1)  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世界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分)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分)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2分)

(2)材料三把具体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分)

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分)

42、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历史趋势,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分)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

(5分)

43、

(1)“蝉噪林逾静,鸟鸣蝉更幽”以动衬静,动中有静显示了大自然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分)

(2)而“一鸟不鸣山更幽”否认了事物的运动,

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3分)

44、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4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4分)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