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585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朦胧中一个个虚点,茸毛与脉络那样纤细,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________下的痕迹,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幼儿微弱的呼吸,它胆(qiè)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wán)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选自刘湛秋《绿叶》)

(1)划线字“调”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diào

B.tiáo

(2)填入文中“________”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

B.留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è

wán

胆________

________强

【答案】

(1)B

(2)B

(3)怯;顽

【解析】【分析】

(1)“调色板”:

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时用以调和颜色的平板形画具。

“调”:

调和。

读“tiáo”。

注意据义定音。

所以选B。

(2)留下:

把东西搁下;停留下来。

流下:

水从上往下流。

这里支配的宾语是“痕迹”,自然选“留下”。

所以选B。

(3)“怯”“顽”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故答案为:

(1)B;

(2)B;(3)怯;顽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通过理解词语可以判断多音字的语境义,进一步确定多音字的具体读音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的理解辨析能力。

同音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所以可以在理解字义、词义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答案。

(3)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拼写能力。

先读一读音节,再读一读词语,看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就能先到字形是怎么写的。

注意形声字的偏旁与形声字的意义有关,可以据此辨析字形。

2.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年龄段

18—23岁

24—29岁

30岁以上

观众的人数比

33%

42%

25%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

“《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案】

(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2)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表述的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要介绍的是《见字如面》收看观众的情况,“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说明观看者众多,那么“而”要表现的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见,收看者大多为年轻人,将这一主要信息用简洁、准确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2)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如:

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具有抗争恶俗的力量等。

故答案为:

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

⑵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表述。

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的力量”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因为读书带来的感wù___________和收获,只能属于读者自己。

然而从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真知灼___________见中,获得关于阅读的方法,文化的内(   ),内容的沉diàn___________……这终归是一件幸福而有价值的事情。

(1)加下划线字“灼”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zhuó

B.sháo

(2)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含

B.函

C.涵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感wù________       沉diàn________

【答案】

(1)A

(2)C

(3)悟;淀

【解析】【分析】

(1)“灼”的本义是火头持续烫烧物体上的一个点。

读音为“zhuó”。

故选A。

(2)“内涵”意思是内在的涵养。

“涵”的意思是“涵养”。

故选C。

(3)注意结合字义去识记偏旁。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沉淀”本义是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悟;淀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形近字杜艳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形近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对近义词要仔细辨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正确书写。

4.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和《________》《大学》《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请根据名字特点给张家兄弟排序(请填字母)

老大:

________  老二:

________

A.张仲勋; B.张叔勋; C.张伯勋;  D.张季勋

【答案】

(1)中庸;孟子

(2)C;A

【解析】【分析】

(1)“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在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是: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据此可知,张伯勋是老大,张仲勋是老二。

故答案为C和A。

故答案为:

⑴中庸;孟子;

⑵C;A。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diàn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

⑴承;蕴;朴;淀

⑵昔-夕;沿-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据说,女娲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参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东西。

(1)在横线上写出划线字的拼音。

①女娲________   ②揉团________

(2)“莽莽榛榛”在语段的意思是:

________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她”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wā;róu   

(2)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篷”;“蓬”;“参”;“掺”

(4)这;什么/它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需要注意“娲”的读音,这是一个易错字。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榛榛”的意思是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篷——蓬,参——掺。

(4)此题考查的是词性。

“她”属于代词,文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故答案为:

⑴wā;róu  ;

⑵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⑶“篷”;“蓬”;“参”;“掺”;

⑷这;什么/它  。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⑶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识能力。

“她”是代词,语段中的代词还有“这”“什么”“它”。

7.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②后来发生了分qí________: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一shà________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1)根据文中读音,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粼”字共________画,在《新华字典》中,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________部。

(3)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熬”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

【答案】

(1)歧;霎

(2)14;米

(3)忍受,忍耐,坚持

【解析】【分析】

(1)分歧,fēn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一霎时:

yíshàshí,很短的时间。

(2)粼,lín,部首“米”,笔画数14。

笔画名称:

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撇点、撇点。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对于老人来讲,寒冬是非常艰苦的,“熬”是忍受、艰苦支撑之意,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流露出“我”对母亲平安过冬的庆幸。

故答案为:

(1)歧;霎

(2)14;米

(3)忍受,忍耐,坚持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要求考生在平时汉字书写时注意规范书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顺笔画。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8.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 。

(2)根据原文填入A、B处的一组关联词语为:

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道德  b.有益于人民 c.纯粹 d.脱离了低级趣味  e.高尚

A.e a c d  b

B.c e a d b

C.e c a d  b

D.c e b a d

【答案】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解析】【分析】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语句“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的人”是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就……”。

(3)此题选文出自课文,只要能背诵此段,正确填写即可。

根据课文“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阅读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

(2) 本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要结合语句,理解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

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9.综合性学习

   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

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名人读书的材料。

请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

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

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

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探究结果:

________

(3)调动你的诗词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并为这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①诗句:

________

②标语:

________

【答案】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任意两点即可)

(2)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允许有错别字);示例: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

观察图画,图在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站在大大的书本上,慨叹“看得真远”,他远比立于平地的人高,且神情快乐自信。

由此可见,读书可开阔眼界,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高度,可以增强自信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探究结论的能力。

作答时,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即可作答。

三则材料“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不断地重温复习”“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意思对即可。

(3)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即可。

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②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

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

要求:

内容紧扣诵读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句式对称,有感召力。

示例:

好书共读,快乐同享;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故答案为:

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⑵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

(任意两点即可)

⑶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允许有错别字)

示例: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画,提取图画中的要素、文字,注意对信息的提取和总结。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考生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要求考生要结合要求,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紧扣题干的要求,紧扣主题,注意语言的正确运用。

10.班级拟办一期以“阅读·成长·快乐”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请你为这期班刊取个名字并简要说明?

(2)请你设计一幅与班刊相应的封面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不画画,只要文字描述)

(3)请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答案】

(1)刊名:

小荷说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可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

(2)一汪池水,荷叶田田。

一朵荷花含苞欲放,二只蜻蜓站立在它那尖尖的角儿上

(3)栏目一:

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书海抬贝)。

栏目二:

名言集锦 读书笔记选刊(精选)

【解析】【分析】

(1)如:

芳草地,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能越长越茂盛。

(2)一片草地,嫩嫩的,绿绿的,几个拿着书本的学生在踏青。

(3)答题时符合题干“阅读·成长·快乐”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故答案为:

⑴刊名:

小荷说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可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

⑵一汪池水,荷叶田田。

一朵荷花含苞欲放,二只蜻蜓站立在它那尖尖的角儿上

⑶栏目一:

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书海抬贝)。

栏目二:

名言集锦 读书笔记选刊(精选)

【点评】⑴本题考查班刊的拟名。

答案不唯一。

要力求词句简洁,富有文学性,具有诗意。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题,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小草茂盛的画面即可。

⑶本题考查班刊栏目的策划。

策划栏目要能呼应活动的主题,并符合栏目名称的专业性、精简性要求。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

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希jì(________) 沉nì(________) 喧嚣(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

“采撷”的意思是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答案】

(1)冀;溺;xiāo

(2)“星晨”;“星辰”

(3)开花;采摘。

(4)一边耕耘现实

【解析】【分析】

(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希冀”:

希望。

“沉溺”:

陷入不良境地,难以自拔。

注意据义定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喧嚷。

读“xuānxiāo”,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星辰”:

泛指天上的星星,星的总称。

“辰”不要写成“早晨”的“晨”。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本句中“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开花。

根据上文“种植”的意思推断,可确定“采撷”为“采摘”之意。

(4)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一边种植梦想”。

句式结构为“一边……”。

内容应是“种植梦想”的继续,即“耕耘现实”。

与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⑴冀;溺;xiāo;

⑵“星晨”;“星辰”;

⑶开花;采摘;

⑷一边耕耘现实。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读或会写,直接作答即可。

如果不确定,就要借助工具书,切不可随意根据感觉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