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524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设备维修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名称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

二、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今年是我国全面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我市毗邻长三角的中部,在政策措施激励下,我市及周边区域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成长,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快速增加,尤其是企业大量引进新设备、新工艺,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及调试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维修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行业发展对于设备维修人才的需求与“十五”期间相比也正在发生比较明显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机械维修技工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学院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企业招聘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已明显超出了我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出现招聘时间早、招聘人数多、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以上,这也充分说明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在人才市场有极大的需求。

但招聘单位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

企业人才素质更高的要求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基本情况:

学校于1981年开设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已连续开办30年,目前现有在校生人数200人左右,专业教师1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人,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有4人,外聘的专职教师共有4人。

2.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场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有与本专业教学相关的实验、实训室和校内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建有普通机械加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数控技术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地,共有实验实训设备156台(套),学校还建有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我市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但是改革力度有待加大,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实践措施和机制尚待完善。

(2)虽然构建了“理实一体,注重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职业性、开放性还体现不够。

(3)课程及教材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缺乏一批一体化课程和特色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培养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训条件在本专业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的融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5)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需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水平。

(6)双师型教师还不能完全满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专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江西省中部发展战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中的加工制造业、原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岗位能力的需求,发挥学校与建材、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合作优势,依托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我市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专业现有资源条件与专业优势,通过建立校企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工作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运行管理制度,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建成学生技能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全国示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具体目标

1.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并完善融“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技能鉴定”的一体化实训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练、做”实行项目练训。

3.按一体化课程建设要求,建设2门一体化课程,编写2门专业一体化教材。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增添新的实训设施和建设项目,组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心、机械测量室,扩建生产过程控制中心,健全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管理制度。

4.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2名左右,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

(三)预期效益

1.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内容,校企共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并完善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

3.通过重点培养、合理聘请,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一体化”结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拥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擅长解决机械设备故障的技能型教师。

4.通过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青股份有限公司、我市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和完善一体化教学实验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机械设备维修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一体化课程,改进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措施

1.成立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企业调研,针对机械设备维修中级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机械设备维修中级工岗位素质、核心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道德要求和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

3.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按照机械设备维修中级工的职业成长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4.建立健全教师顶岗锻炼制度和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办法及管理运行制度,研究并形成校企互动的“一体化”结构团队建设机制。

5.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共建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训、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制度。

五、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1.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在校内“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或实训现场,完成来自企业的案例或任务实现学做结合,使学生掌握从事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进一步进行职业能力训练,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2.初步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过对机械维修(中级)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与国家职业标准分析,确定“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使用设备的零件加工”、“机械拆装与调整”、“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等为本专业五门核心能力课程。

《机械拆装与调整》一体化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机械拆装与调整

教学安排

第学期

课时时间

建议课时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机械产品维修过程中,机修人员需要对产品的部件或机构拆卸、检测和装配,为机械产品的维修做好准备,为恢复机械设备的精度、性能和效率奠定基础。

完成本任务的过程是:

机修人员接受拆装任务后,做好拆装前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准备工具、量具、清洗剂、标识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分析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纸,确定拆卸顺序,完成零部件的拆卸。

拆卸过程中清理、清洗、规范放置各零部件,使用合理的检测方法正确检验易损件,判断并更换失效零部件,最后根据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装配和间隙调整,检验该部件或机构的功能,自检合格后填写任务单,并提交质检人员检验。

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起吊、搬运、用电、消防等安全规程要求,工作完成后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并按照环保规定处置废油液等废弃物。

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当:

1.能接受拆装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写出小组成员、工作地点、拆装对象、拆装时间,服从工作安排

2.能识读、分析传动系统图,说出传动路线和传动链,写出传动链表达式

3.能识读装配图,利用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正确描述零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和装配关系

4.能查阅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获取有效信息

5.能列出工具、量具、清洗剂等清单,根据清单,按照企业工量具管理规定领取、保管、保养、归还工量具

6.能正确安放标识牌,做好场地安全防护措施,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

7.能分析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纸,小组讨论后写出拆卸顺序

8.能通过小组协作按照拆卸顺序和工艺要求完成零部件的拆卸

9.拆卸过程中对各零部件能按照工艺要求清理杂物,去除毛刺,清洗污垢,寻址、定点规范放置各零部件,防止零部件变形、遗失等情况发生

10.能通过目测或使用量具,正确检验易损件,判断并更换失效零部件

11.能根据装配工艺要求写出装配顺序,完成装配,采用测量法、压印法、涂色法等进行间隙检查和调整,检验该部件或机构的功能

12.自检合格后填写任务单,并提交质检人员检验

13.能严格遵守起吊、搬运、用电、消防等安全规程要求

14.能清理场地,归置物品,并按照环保规定处置废油液等废弃物

15.能写出完成此项任务的工作小结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1.接受拆装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2.做好拆装前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准备工具、量具、清洗剂、标识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3.分析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纸,确定拆卸顺序

4.完成零部件的拆卸

5.拆卸过程中清理、清洗、规范放置各零部件6.使用合理的检测方法正确检验易损件,判断并更换失效零部件

7.根据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装配和间隙调整,检验该部件或机构的功能

8.自检合格后填写任务单,并提交质检人员检验

9.遵守起吊、搬运、用电、消防等安全规程要求10.清理场地、归置物品,并按照环保规定处置废油液等废弃物

工具、材料、设备及资料:

工具:

套筒扳手、梅花扳手、固定扳手、活络扳手、扭矩扳手、内六角扳手、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冲击螺丝刀、铜棒、软硬锤、拉马、拔销器、老虎钳、内外弹簧卡钳、锉刀、刮刀及专用工具等

量具:

检验棒、百分表(含磁力表座)、游标卡尺、检验钢球、厚薄规、千分尺等

材料:

清洗液、润滑油、润滑脂、周转箱、钢丝、棉布等设备:

柴油机(或自行车)、车床主轴箱等资料:

任务单、企业规章制度、作业安全规程、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

工作方法:

查阅资料的方法

使用工具的方法

小组协作的方法

装配零部件的方法

检测、调整精度的方法

填写任务单的方法

劳动组织方式:

1.一般以小组形式装配。

2.从部门负责人处领取工作任务。

3.与其它部门有效沟通、协调,创造施工条件。

4.与同事有效沟通,合作完成装配任务。

5.从仓库领取专用工具和材料。

工作要求:

1.接受拆装任务,明确任务要求,服从工作安排

2.做好拆装前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准备工具、量具、清洗剂、标识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分析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纸,确定拆卸顺序

4.按照拆卸顺序和工艺要求完成零部件的拆卸

5.拆卸过程中按照工艺要求清理、清洗各零部件,并规范放置

6.使用合理的检测方法正确检验易损件,判断并更换失效零部件

7.根据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装配和间隙调整,检验该部件或机构的功能

8.自检合格后填写任务单,并提交质检人员检验。

9.遵守起吊、搬运、用电、消防等安全规程要求

10.清理场地、归置物品,并按照环保规定处置废油液等废弃物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特点,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认知过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或案例为载体,创设机械加工与维修实践情景。

此外还有行动导向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角色互换法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彻底拼弃一些抽象的、过时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增加操作技能性教学内容。

在教学手段改革上,主要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为主,将本课程理论教学全程采用电子教案,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充分应用了各类素材如实物、图片、动画、视频、实例和现场教学等。

4.建立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1)校内实训条件

为建立与本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对现有的实训设备设施进行重组与优化配置,根据一体化教学需要,新增一些实训设备与设施。

现有实训设施见表4-1

表4-1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实(验)训室情况一览表

课程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实验实训室

实验实训

室现状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零件测绘

机械图样识读与绘制

一体化教室

待建

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制作

零件手工制作

钳工实训室(一体化教室)

已有

使用设备的零件制作

零件机加工制作

机加工车间

已有

机械电气控制的实施

机床电气控制实施

电工实训室(一体化教室)

已有

产品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精度检测,质量分析

机械测量室(一体化教室)

计量室

有部分待整合

机械拆装与调整

部件拆装,零件装配、机械调整

机械拆装室(一体化教室)

有部分待整合

液动与气动控制的实现

液压气动工作原理实现

液压气动实训室(一体化教室)

待建

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

机械整机安装、调试与验收

机加工车间

与机加工车间共用

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心(一体化教室)

待建

机械设备虚拟实训室

待建

实训场地面积600平米,多媒体教室12个,部分设施待建。

在两年建设中计划完成实训室的建设费用见表4-2所列:

表4-2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需增加的设备设施

费用(万元)

机械拆装实训室

普车,卧铣,牛头刨床、平面磨床、钻床、减速器、拆装工具

100

机械测量室

需添加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百分表、检测芯棒、直角尺、万能工具显示仪等以满足工位数要求

10

机械拆装仿真室

机械拆装、故障诊断维修仿真软件

20

零件修理室

小型压缩机、电焊机、台钳桌椅

5

一体化教室

需添设投影仪、适合一体化教学桌椅

10

合计

145

(二)打造一支“一体化”教学团队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培养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懂先进职教理念、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维修技能的“一体化”结构教学团队。

经过2年的建设,使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拥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专任教师达到8~9人,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3人,满足专业建设的师资需求。

1.培养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培养途径:

(1)参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教研课题和一体化课程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2)到国内其他示范学校进修,参加国内同行学术活动或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3)到企业学习,参加国内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4)到职教发达地区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学习或参观考察。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培养途径:

(1)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教研课题和一体化课程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2)到国内其他示范院校学习,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3)到企业学习,参加国内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4)到职教发达地区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学习。

3.培养“一体化”素质教师

一体化素质教师培养途径:

(1)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教研课题和一体化课程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2)到国内其他示范院校学习,参加中职师资培训。

(3)到企业学习,参加国内机械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4.聘请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具体途径为:

(1)通过合作企业定期发布兼职教师需求信息,聘用合作企业优秀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2)把兼职教师的培养纳入学院教师培养规划,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3)加大兼职教师在专业课程及校内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参与度,并根据他们的特长,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教学改革及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材建设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

(4)建立内部动力机制,明确兼职教师建设和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

(三)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共建机电设备专业实训基地

学校将在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多年毕业生按企业要求供求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空间,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

学校将进一步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

采取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及辅助工具、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提供建设设施及技能训练教师与管理者的形式建设,同时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还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学管理经费及奖学金,用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及激发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实训基地主要接纳学生实训,同时开展机电行业员工的培训。

江西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利用该基地一方面培养适合自身需要的毕业生,同时从该实训基地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学校将本着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的精神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深入的合作。

(2)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成立由专业教学科领导、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学校机械设备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它具有以下功能:

进行机械设备维修岗位工能力分析,确认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进程和毕业标准,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教学质量,反馈学生的就业信息等。

(3)建立和完善“三大合作”机制,带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全面改革

1)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进行企业调研论证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同实施的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互动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

2)建立和完善“互聘共培”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机制

学校将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与企业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的良好机制。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校企互聘共培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一体化”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培养的机制。

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职称校企评聘机制。

3)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建设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共建的管理体系。

2.校企合作建设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将在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我市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较为完善的技术人才供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建立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专业人才培养再到学生实习、就业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将在以前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机械、电器公司的资源现状及企业的需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合作。

学校将与宁波海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冠捷科技公司等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将与这些企业合作,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学生顶岗实习轮岗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训练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考核办法及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学校将与我市百利精密刀具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共同硧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拟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及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职业技能课程由企业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担任的局面;与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

共建的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将采用企业提供资金与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形式建设,并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及效益共享。

学校利用共建的实训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教学质量,我市海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利用共建的实训中心为自己培养满足自身要求的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同时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建设进度

1.2011年预期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械设备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1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与企业共同编写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工作页形式的模块化教材《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

3)《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4)完成机械维修设备校内实训基地扩建、设备选型的调研工作,制定机械设备校内实训基地扩建方案。

5)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联系,巩固校企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合作模式;新建1个校外实习基地。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着重发挥其在本专业领域的全国影响力。

能引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使专业建设达到良好的效果。

2)培养2名骨干教师,着力培养他们实践能力。

3)培养2名一体化素质专业教师,丰富实践经验,加强实践教学能力。

4)新聘2名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评聘制度。

(3)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三大合作”机制。

2.2012年预期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实施机械设备维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1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与企业共同编写开发模块化教材《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3)巩固理实一体化教学成果。

4)完成机械设备校内实训基地扩建后设备的维护、新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

引进企业管理经验,制定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5)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联系,巩固校企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合作模式;新建1个校外实习基地。

(2)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建设在全省同类院校中起到带动作用。

2)继续培养2名骨干教师,着力培养他们教学、科研能力。

3)继续培养2名一体化素质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能力,教材建设和课件开发能力。

4)新聘2名兼职专业教师。

(3)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完善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三大合作”机制。

七、建设经费预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2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0万。

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投入180万元,占72%(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硬件投入50万元,占20%);师资队伍建设投入65万元,占26%;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建设投入5万元,占2%。

表4-4: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建设内容

总投资

分年度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