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337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docx

河北石化产业发展河北发改委

河北省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石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三五”省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我省石化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

拥有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为建设沿海石化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毗邻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大省,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良好条件。

南堡、长芦、大清河等盐场是我国主要的海盐产地,年产原盐550多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宁晋地下井盐矿储量超过千亿吨。

磷、钙、镁等矿的蕴藏量也比较丰富。

(一)产业基础

1.总体规模较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2%。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0.4亿元,是仅次于钢铁、装备的第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国内各省市第九位。

表1:

河北省石化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同比

增加值

同比

利润

同比

2011年

4554.73

33.18

1374.5

11.9

247.8

33.6

2012年

5076.50

7.7

1527.8

9.5

304.3

11.6

2013年

5707.1

3.7

1506.5

4.9

328.1

8.9

2014年

5731.27

0.42

1490.2

3.9

264.04

-19.28

2015年

5527.3

-5.0

1380.4

6.1

177.6

-33.7

年份

销售产值

同比

出口交货值

同比

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

2011年

4497.2

30.8

135.3

23.8

644.9

26.1

2012年

5563.6

11.8

161.9

19.7

937.5

45.4

2013年

5760.2

2.7

163.6

1.1

1226.4

30.8

2014年

5884.05

1.19

168.27

4.03

1307.5

6.6

2015年

5831.1

-2.2

169.1

0.4

1370.5

4.8

表2:

2015年主要省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表

省份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排名

山东

299079616

1

江苏

202054939

2

广东

75439254

3

浙江

66969688

4

辽宁

64543373

5

河南

52063987

6

湖北

51548320

7

四川

42644555

8

河北

41484253

9

(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口径)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化学矿采选业为代表的采掘业占比由2010年的7.98%下降至2015年的3.96%,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原料、精细化学品、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的33.61%上升到2015年的44.22%,高耗能、高污染的肥料、化学农药、染料等产品占比由2010年的13.55%下降到2015年的10.85%。

从四大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等采掘业和初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稳步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16.32%、40.00%下降到2015年的9.81%、26.40%,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橡塑加工业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从2010年的27.10%、16.74%增加到2015年的38.22%、25.57%。

表3:

“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产业结构变化表

行业名称

结构比例(河北)%

结构比例(全国)%

2010

2015

2010

2015

采掘业和初加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7.88

3.89

11.40

7.20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

31.41

26.13

27.31

22.36

化学矿采选业

0.10

0.07

0.32

0.43

肥料制造业

7.53

7.16

6.50

7.21

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业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21.37

25.21

14.49

18.73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

8.63

13.07

8.59

12.19

化学农药制造业

1.86

1.87

1.85

2.36

涂料制造业

1.95

2.61

2.62

3.18

颜、染料制造业

2.21

1.82

1.29

1.30

合成材料制造业

3.12

3.94

9.40

10.08

合成纤维单体(聚合)体制造业

0.16

0.66

2.28

1.63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

3.61

5.94

5.60

4.62

橡胶制品业

10.21

11.83

6.88

7.74

(注:

以各行业占全部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计)

表4:

2010—2015年石油化工四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变化情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6.32%

16.06%

17.19%

16.40%

16.11%

9.8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40.00%

36.79%

34.33%

29.35%

26.05%

26.4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10%

32.03%

31.84%

34.63%

35.95%

38.22%

橡塑制品业

16.74%

15.12%

16.64%

19.63%

21.91%

25.57%

(注:

以各行业占全部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百分比计)

3.产业集中度较高

2015年全省192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前10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31.05%。

旭阳集团、河北诚信、唐山三友、开滦能源化工、冀衡集团、阳煤正元等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分别列入国家相关规划,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基地、任丘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

产业园区化、循环化发展加速,邯郸新型化工园区、冀衡循环经济示范区、唐山南堡盐化工基地、张家口中国化工北方氯碱基地等一批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产品链条日趋完整。

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华戈化学的DSD酸、井陉的钙镁系列产品、景县的钢丝编缠胶管、雄县的乳胶制品等一批特色化工产业集群继续壮大,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落后装置,加强内部管理,延伸产品链条,增加环保投入等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2015年,石化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44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31.75%,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明显下降。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86.64亿元,年均增长22.67%,其中2011-2013年增速较快,年均增长近38%,2014、2015年增速放缓,分别增长6.6%和4.8%。

中石化石家庄分公司8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海油中捷石化形成6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千万吨项目正抓紧推进;阳煤正元渤海新区60万吨氨醇联产、沧州旭阳己内酰胺、开滦能源化工百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相继投产或投入试生产。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6.市场前景广阔

我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和市场优势明显,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的市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宗石油化工产品的消费市场,为我省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腹地。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适合在沿海布局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缓慢,曹妃甸石化基地尽管已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龙头项目落地。

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重大项目少,高端项目少。

石家庄、任丘等内陆石化产业基地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的推进较慢,产业链条没有打通。

尽管国家明确要求石化产业要走园区化、循环化的发展道路,但我省上千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大部分处于分散布局状态,难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工作进展不理想。

2.产品结构有待提升。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原油加工能力有所扩大,但标志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乙烯、芳烃等大型石化联合装置尚未取得突破,形成了产业链的中梗阻,制约了下游有机化工原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的发展。

作为焦炭产能居全国第二位的煤化工大省,煤焦油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少,碳一化学品链条短,仅局限在氮肥、甲醇、二甲醚等几个初级加工品上。

作为现代煤化工标志的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五类产品中,仅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在我省有少量生产。

面向不同行业的功能性、结构性材料及医药、农药、颜(染)料专用中间体和助剂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占比明显偏低。

3.核心竞争力不强。

领军企业少,我省石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5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河北41家,而山东、江苏分别为104、53家。

创新能力弱,1921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仅有唐山三友、中国乐凯等5家,省级中心为49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8%。

拳头产品不多,除烧碱、纯碱、PVC等大宗传统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外,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少,市场话语权不足。

经济效益差,2015年我省石化产业百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有3.32%,与全国4.9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远低于福建的10.25%、山东的7.59%、江苏的5.96%。

特别是2013年以后利润总额逐年下降。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石化产业能耗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固有特点,在国家实行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双重控制,特别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使得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日益凸显。

加上我省石化产业布局较散,难以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进园区化、集约化、清洁化生产。

(三)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时期,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石油需求难有大幅反弹。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大宗石油化工产品市场已趋于成熟,增长速度平缓,收缩大宗基础产品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必然选择。

石化产业的竞争力已经由国家竞争力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大型跨国公司仍然是全球石化产业的领导者。

发展中国家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发达国家正加大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市场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

基于我国目前基础产品趋于饱和,高端产品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实际,必将为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世界石化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和剧烈震荡,将对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全球发展面临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洁净水需求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大趋势,企业市场策略必然要围绕低成本能源、高科技技术、市场需求及环境需求来展开竞争。

2.国内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