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093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docx

红对勾必修一第一章单元评估二

第一章 单元评估

(二)

限时:

45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赤道面

与轨道

面之间

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升空后的“凤凰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D.总星系

解析: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中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

但两者属于同一级并列存在,“凤凰号”属于太阳系中一个天体,太阳系又是银河系天体,所以其不属于河外星系。

答案:

C

2.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三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解析:

太阳系中只有太阳这颗恒星是发光的,其他行星和卫星都不发光,只是反射光线,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水、金、地、火四颗行星,物理特征相似,被称为类地行星。

答案:

D

3.下列关于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行星都绕恒星运转 ②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③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④在晴朗的夜空,我们肉眼看到的不停地“眨呀眨眼睛”的一般就是行星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2009年9月16日至30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并且观测到一次C2.0级耀斑。

阅读材料完成4—6题。

4.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  )

A.10年B.11年

C.76年D.60年

答案:

B

5.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

A.黑子B.耀斑

C.日珥D.太阳风

答案:

A

6.观测到的这次C2.0级的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日珥

答案:

B

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答案:

C

歌曲《祈祷》中唱道: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歌词中的“转动”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

B.歌词中的“关不了天窗”是指一直处于白天

C.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

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解析:

如果太阳不西沉,则地球上为白天。

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

答案:

C

9.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转动”引起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更替

解析:

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起四季更替。

答案:

B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①a点纬度比c点高②b点海拔比c点高

③c点纬度比d点低④d点地势比a点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A

11.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一样

②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③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地区

④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C

下图的阴影部分为黑夜,A点在北极圈上且出现极昼。

据此完成12—13题。

12.此时角α应该等于(  )

A.23°26′B.30°

C.45°D.66°34′

13.B点的时间可能是(  )

A.6月22日3时B.6月22日6时

C.12月22日15时D.12月22日18时

解析:

从图和题干可知,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北半球的夏至日。

图中此时的晨昏线应偏离经线23°26′,故α为66°34′。

图中黑夜与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所以其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应为6时。

答案:

12.D 13.B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4—15题。

14.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B.东经90°

C.西经70°D.西经110°

解析:

此图示部分全为夜,且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则此图表示的就是西半球。

而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20°W之间,故此图中最西、最东的两条经线分别是160°E和20°W。

由于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则此图中中间的一条经线此刻是0时,经度为110°W,可计算出70°E此时为12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东经70°。

答案:

A

15.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解析:

此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故太阳直射赤道,则此日应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及此日地球所处的公转位置判断,该日应是9月23日前后。

答案:

C

读下图,一艘从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读图判断16—17题。

16.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B.14时

C.20时D.16时

解析:

由图可看出,P点位于75°W,属于西5区,和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3个小时。

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9时-13小时=昨日20时。

答案:

C

17.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小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解析:

据上题解析,P地日落时间为当地时间20时,可求出此时当地昼长16小时,即位于南半球的P点昼长夜短。

漠河位于北半球,纬度和P地相当,所以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

答案:

A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右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

据此回答18—20题。

18.在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的时候,北京时间为(  )

A.12∶00B.12∶40

C.11∶20D.11∶00

解析:

该学校位于110°E,和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0分钟。

该小组测量影长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北京位于该地以东,为12时40分。

答案:

B

19.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解析:

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要想迎来日出,该地地方时须在6时以前,根据北京时间,可算出只有位于东1区的布达佩斯符合题意。

答案:

B

20.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

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该学校位于北半球,则冬至日时的竿影最长,可推出③点为冬至日,其后的④点为春分日(3月21日)。

答案:

D

二、综合题(40分)

21.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地区是(2分)(  )

A.准噶尔盆地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D.海南岛

(2)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是(2分)(  )

A.大兴安岭北部B.台湾岛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

为什么?

(6分)

(4)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利用方式?

(4分)

答案:

(1)B 

(2)C

(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热量差异,即热量南多北少,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北部地区仅为一年一熟。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

22.甲图为某日昼夜状况分布部分示意图,其中弧EF为昏线。

乙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看乙图回答:

农事谚语“夏至不到不热,冬至不到不冷”中所说的冬至那天,地球大概位于A、B、C、D中的________位置;________位置时,澳大利亚正是秋季。

(4分)

(2)看甲图回答:

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纬度)、________(经度);此时全球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是________;这天,广州、北京、株洲、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____;此时该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再过6个月,以上四城市当地正午时,相同高度的旗杆影子最短的是________。

(8分)

解析:

本题以光照图、公转示意图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从图中EF为昏线可知甲图中EF左侧为昼,右侧为夜,太阳从左侧照来,此时正直射在南半球,又因此时66°34′N至90°N之间为极夜,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刻为北半球冬至日,位于乙图中的A位置。

甲图最右侧经线135°W位于夜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为24:

00,由此可进一步计算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并且135°W也是一条日期分界线,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北移。

中国的昼短夜长现象将得到改善,昼长将由短变长。

再过6个月太阳将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会从23°26′N向两侧递减。

答案:

(1)A B

(2)冬至 23°26′S 45°E 135°W向东至180° 哈尔滨 寒冷干燥 广州 广州

23.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分)

(2)图中各点中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点是________。

(2分)

(3)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4分)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6分)

答案:

(1)答案如下图

(2)D (3)12 0

(4)(23°26′N,90°E)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