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829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docx

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1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版

专题1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眼球

 

(2)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⑤    →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⑥    (成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远视的形成与矫正:

a.近视: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⑦    ,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近视眼可以配戴⑧    加以矫正。

 

b.远视: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远视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预防近视,青少年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

2.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2)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郭→外耳道→

    (产生振动)→听小骨→

    (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知识点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元

(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④      的基本单位。

 

(2)组成:

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突起有长有短。

(3)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知识点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

(1)概念:

人体通过①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分类:

a.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一般位于②    ,如眨眼反射。

 

b.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③    ,其中与④    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1]⑤    :

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2]⑥    :

将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中的特定神经中枢。

 

(3)[3]⑦    :

接受信号,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4)[4]传出神经:

将来自[3]的信号传至⑧    。

 

(5)[5]效应器:

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⑨    组成。

 

知识点4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2.几种常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病症

(1)生长激素:

a.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b.分泌异常病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分泌过少,患侏儒症;成年后分泌过多,患④      。

 

(2)甲状腺激素:

a.功能:

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分泌异常病症:

分泌过多,易患甲亢;幼年时分泌过少,患⑤    ;饮食中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吃海带等可以预防。

 

(3)胰岛素:

a.功能:

降低血糖浓度。

b.分泌异常病症:

分泌过少,患⑥    ,可以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例题精析】

例1.(2020•常德)“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虹膜、视网膜、玻璃体

B.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瞳孔、视觉中枢

D.玻璃体、角膜、视网膜

例2.(2020•枣庄)2020年6日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1.3%,保护视力,降低近视率刻不容缓。

如图中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

例3.(2020•淄博)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C.苏炳添百米起跑反应时间仅0.124秒,“听到枪响起跑”属于条件反射

D.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大脑没有受到损伤

例4.(2020•垫江县)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e→d→a→b→c

B.c的名称是由肌肉或者腺体构成的效应器

C.如果图中的a受损,则反射也能进行

D.如果该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应该没有中间神经元

例5.(2020•遵义)如图是2017年6月27日,遵义某小学一位同学在校内行走过程中,听到国歌奏响的声音立即停下脚步,面向学校国旗方向敬礼,该同学的爱国行为感动了亿万国民。

我们在每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听到国歌向国旗敬礼或行注目礼的行为属于(  )

A.另三项都不是B.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C.动物都有的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

例6.(2020•湘潭)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患者的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PG)、饭后2小时血糖(2hPG)会出现异常,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治疗糖尿病的常规方法是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由胰腺中的  细胞所分泌。

(2)为了研究黄芪消渴汤治疗该病的效果,医生将36例患该病的志愿者(对治疗方法享有知情权,并积极配合治疗),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患者18人,两组的基础性资料(体检指标、年龄、性别等)基本相同,不具显著性差异。

甲组服用不含药物的安慰剂,乙组服用黄芪消渴汤,每周进行指标测量,3周后指标数据如下表(数据为平均值,浓度单位为mmol/L)。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尿蛋白定量(g/24h)

18

9.97

11.90

121.56

18

8.61

10.06

92.26

①本实验研究中,甲组可作为对照组的理由是  。

②两组数据比较,乙组的  等数值显著低于甲组,说明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③面对这种“现代文明病”,可采用胰岛素、中药等方法治疗,但现在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进餐时只多吃菜不吃饭,你认为这种方法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吗?

请说出你的道理  。

例7.(2020•滨州)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

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25

89.50

60.75

49.00

35.0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  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  ,该类型的反射是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4)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  。

例8.(2020•包头)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

在一次社区公益体检中,甲、乙两人均检测出尿糖,为进一步确诊他俩是否患糖尿病,两人在第二天空腹测血糖后,进食了等量的米饭,并在餐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分别测一次血糖,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

空腹≥7.0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11.1毫摩尔/升

(1)甲、乙两人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从肾单位中的  处离开血液,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2)两人中  的血糖浓度变化正常却出现尿糖,可能是肾脏有炎症导致  作用异常,也可能是他在验尿前曾摄入过多的糖类。

(3)进食1小时内两人血糖浓度都上升,是因为淀粉在  (填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经  被吸收进入血液。

(4)医生从  的血糖浓度变化及他自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的现象,判断他已患糖尿病。

这是由于其体内  分泌不足,导致细胞  的能力减弱。

例9.(2020•广西)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血糖异常升高、形成糖尿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如图表示甲、乙两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分析乙的血糖变化曲线,BC段升高,这是因为食物中的  分解成  被吸收进入血液。

CD段下降与  分泌的胰岛素有关。

(2)分析甲、乙两人的血糖变化曲线,  的血糖变化不正常,原因是  。

(3)对糖尿病患者,可采用  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10.(2020•张家界)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中国女排连扳三局上演神奇大逆转,战胜劲旅意大利队,获得冠军,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女排精神”。

场上双方比分不分上下时,球迷紧张得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甚至是血压升高。

请结合此项运动及图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后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如图乙所示结构[  ]  ,产生视觉。

(2)运动员在发球的过程中,排球由近及远迅速离开,在发球运动员密切注视时,图丙所示结构[②]发生的变化是  。

(3)运动员完成精准的扣球动作,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  等系统的配合。

(4)当看到女排姑娘发球得分时,球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在此调节过程中,参与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是  。

参与激素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0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在登山过程中,队员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登山者能够在险峻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小脑的调节作用

B.某队员只有看到自己的下肢,才能了解自己下肢所处的状态,并挪动下肢,他受到损伤的部位是下行传导的神经纤维

C.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脑干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D

.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者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攀登,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大脑皮层

2.5月12日是全国“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表示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人耳的耳蜗内

B.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简单反射

C.人体的神经中枢主要存在于人的脑和脊髓

D.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3.糖尿病是一种能够导致全身各种组织损伤的疾病,从发现胰岛素,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探索,为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希望。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最初的治疗由于胰岛素纯度低,因此疗效差,而且,由于人体对动物胰岛素的排斥反应,使患者具有不良反应。

直到生产出人工结晶牛胰岛素,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B.一种特殊的口服型“胰岛素”,胰岛素被设计成“胶囊”形状,使其落入胃中后,最终总能保持针头正对胃壁,从而保证成功递送人体毛细血管中

C.将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

胰岛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会使通过胰岛B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

D.以上探索过程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B.婴幼儿经常尿床,因为婴幼儿大脑未发育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C.植物人有心跳和呼吸,不能自主活动,未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D.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5.“荆楚楷模”襄阳少年王子豪两度“割皮救父”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下列关于皮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是结缔组织

B.皮肤可感受外界刺激

C.患者移植的皮肤相当于“抗原”

D.用肥皂洗手可减少皮肤上的病菌数量

6.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西省“赣教云”平台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线上教育教学服务,做到停课不停学。

但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容易造成近视,为此学生应适度调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光线变弱时,瞳孔变小

B.观看学习视频时,视觉形成于视觉中枢

C.近视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7.如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叩击E处,小腿弹起,说明神经系统没有受损

B.膝跳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C.此反射进行过程中不需要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小腿

D.该反射弧的结构是:

E→A→B→C→D

8.下列哪一项属于反射活动?

(  )

A.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其叶片会合拢下垂

B.植物的根系会向水肥生长

C.预备铃响,学生走进教室

D.将牛肉汁放在草履虫附近,它会向牛肉汁运动

9.下列表示人体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10.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脑的结构中,被喻为“生命中枢”的是大脑

B.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皮肤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

D.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胰岛素

11.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B.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D.肺循环:

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2.上海农科院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优糖米”,口感与普通大米无异,但其中的淀粉难以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餐后不仅血糖稳定,还能增加饱腹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为探究“优糖米”是否具有维持血糖的功能,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同的患有糖尿病的大鼠两只

b

饲喂“优糖米”

饲喂等量的普通大米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测量两鼠的血糖含量

(1)上述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大鼠是  。

(2)若实验结果显示甲鼠的血糖含量低于乙鼠,你可以得出结论:

  。

(3)为避免偶然性,应重复多次实验并求  值。

(4)糖尿病的治疗措施通常注射  。

(5)长期摄取过多能源物质会导致肥胖,食物中最主要的供物质是  。

13.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揭开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与化学奖。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切除胰腺

2

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尿液中无葡萄糖

3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后将该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尿液中无葡萄糖

(1)1组切除正常成年狗的胰腺后,尿液中  (填“有”或“无”)葡萄糖、并发现了糖尿病的一些症状。

由  两组实验对照可知:

胰腺由胰岛和外分泌部分组成。

(2)根据实验3的结果,推测的实验结论是  。

(3)理论上,我们应该多选取几只狗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是为了  。

(4)1965年,王应睐组织领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品牛胰岛素。

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14.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长时间的虚弱、疲劳甚至抑郁。

早在12年前,医学专家就已经发现慢性疲劳症候群的存在,但发病原因一直未被找到,直至最近,科学家们才有了新的突破。

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表现,甲减会引起疲劳、乏力、发胖、食欲不振等诸多问题。

研究人员对200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其中100人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100人健康状况良好。

后一组参与者作为对照组。

然后对他们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100名慢性疲劳症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偏低,而另100名对照组却没有此种现象。

(1)根据以上资料,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

(2)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  。

如果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患  。

患甲减的成年人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需多吃点蔬菜和水果,适当食用紫菜、海带等富含  的食物。

(3)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还进行了下述实验:

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

然后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

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

  。

15.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

(1)激素对人体多种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  作用。

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促进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人体每天排出一定量的碘,其中约80%通过泌尿系统清除。

血液中的碘首先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进入原尿,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3)如果人体摄入碘的量过少,会引发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多种疾病。

为了研究碘浓度对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影响,研究者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碘浓度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情况

碘浓度/(nmol/L)

1

2

4

7

9

10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ng/mL)

9.58

16.22

24.5

26.8

37

32.5

碘浓度/(nmol/L)

30

50

75

100

120

140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ng/mL)

26.5

26

24

23

15

9.75

①由表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随着碘浓度的升高逐渐  ,超过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逐渐  。

②上述研究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每日膳食中,人们应摄入  碘,以维持人体正常所需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当我们看到一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如激烈的比赛画面等),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

如图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这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在眼球的[  ](填序号)上转化为神经冲动后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  ,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反应。

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大脑皮层属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而出现尿频和尿急现象。

健康人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会被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的物质是  。

(3)适度的慢跑、跳绳等运动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

跑步时呼吸快而深,深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

17.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我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周末你骑自行车去公园游玩。

请据图分析:

(1)当骑车行至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  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

(2)你来到公园,公园美景,尽收眼底,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  上,形成神经冲动,沿  ,传到[  ]上面的  中枢形成清晰的视觉。

(3)当你正兴致勃勃地游园时,一不明飞虫突然从你眼前飞过,你会迅速眨眼,完成该反射的基本途径是:

  (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4)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你应该做到:

  (写出一条即可)

18.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通过“空中课堂”来继续我们的学习,但这又对我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

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呢?

如图是小明同学原在校与今年3月份居家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分类统计。

图1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对照;图2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

(1)据图1可知,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  ,时间增加最多的是  。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他认为这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你结合图1说明理由:

  。

(3)近期,小明觉得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①据图3判断小明可能患了  (近/远)视。

你判断的依据是物体发出的光进入眼球后,成像在视网膜  (前/后)。

②医生建议小明佩戴眼镜,应选用  (凹/凸)透镜矫正视力。

③小明的视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变长有关,据图1和图2分析可知,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  (大于/等于)3.3小时。

④请你为小明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

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听觉中感音、传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

耳聋是一种很常见的耳部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要了解耳聋,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我们的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波,声波通过耳道内的空气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

内耳的耳蜗是一个充满淋巴液的螺旋管,管内排列着很多细小的毛细胞。

毛细胞因其表面有纤毛得名,一旦受损,很难再生,依据位置和功能不同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如图1)。

当声音传入时,淋巴液带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上的纤毛摆动并产生兴奋,兴奋被传送到大脑皮层中的特定区域,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些药物的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耳聋,称之为药源性耳聋,所使用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

某些抗生素属于耳毒性药物。

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耳聋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都有一定的致聋风险,而这些药物对某些疾病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短时间内也不能退出市场。

滥用、错用这些抗生素,会造成毛细胞中线粒体以及听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耳聋。

药源性耳聋很难治疗,预防药源性耳聋要慎用抗生素,拒绝滥用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听力。

(1)毛细胞存在于图2中的  内(填字母),其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E  。

(2)听力正常的人听到后面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会做出回头的动作,而滥用抗生素造成听神经损伤的人不能做出这一反射活动,其原因是反射弧的  损伤。

(3)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庆大霉素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原因是毛细胞中线粒体的损伤会影响细胞的  作用使其死亡,并且毛细胞很难  。

(4)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滥用、错用抗生素,如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呢?

请写出你的建议:

  。

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