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通州电力.docx
《施工测量方案通州电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通州电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通州电力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施工测量操作重点………………………………………………………………………2
3.1交接桩………………………………………………………………………………2
3.2施工复测……………………………………………………………………………2
3.3施工放样……………………………………………………………………………5
3.4测量仪器配备及主要人员…………………………………………………………8
3.5测量复核……………………………………………………………………………8
3.6测量技术资料管理…………………………………………………………………9
3.7测量仪器的使用、保养、检定……………………………………………………10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通州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配套配电设施(站前街)工程设计施工图;
1.3有关道路、电力沟道工程测量的参考资料;
1.4中壤建设有限公司的《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通州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配电配套设施工程第二标段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京津高速西南,起讫桩号为2+300~4+200,全场1900m,明开隧道走向为沿规划亦庄站前街南红线北侧4.0米位置向东南延伸,在穿越规划亦庄站前街与规划站前纵三路交叉口后,沿规划亦庄站前街南红线北侧2.0米位置向东南,至规划生态公园北路交叉口西侧终止。
本标段明开隧道采用断面形式为2.6m×2.4m单孔明挖结构,标段内共计15座检查井。
其中直线井4座29#、30#、34#、35#;三通井9座24#、25#、27#、28#、31#、32#、33#、36#、37#;四通井共计2座23#、26#。
通风井7座、接地装置4个。
在24#、28#、33#、37#井设置2.0m×1.5m×1.5m集水坑,在23#、25#、27#、31#、35#、36#井设置1.0m×1.0m×1.2m集水坑。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为二级
主体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3、施工测量操作要点
3.1交接桩
在对全线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加密联测前,应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测绘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
交桩书面资料包括:
井位坐标及直线上的转点控制桩,有关的控制点、导线点、水准点。
交接中应保证各类桩点完好无损、稳固可靠。
交接后由双方签认交桩记录,并在交接记录中注明交接桩的数量及缺失情况,写清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3.2施工复测
测量等级:
四等水准
测量仪器:
北京博飞DZS3-1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双面尺
四等水准复测执行的主要技术指标
四等水准复测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进行。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
长度
(km)
水准仪
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
四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离
较差
(m)
前后视距离较差累积
(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四等
DS3
100
5
10
0.2
3.0
5.0
四等水准外业观测
四等水准复测采用北京博飞DZS3-1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套5米双面尺,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复测时遵循的具体作业细则为:
作业前,确保所用水准仪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测量时严格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的影响。
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测量时中间转点选用5kg尺垫,并将尺垫放在坚实稳定的地方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
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或双仪器高观测,确保观测结果达到精度要求。
工作间歇宜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固、稳定可靠、光滑突出、便于置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并作出标记。
间歇后工作,应先检测,当两固定点高差的差数小于5mm,可继续观测,否则,必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四等水准复测数据分析采用逐段比较高差,在高差满足要求时采用设计院提交的高程值,不满足精度要求时核查、分析原因。
如果是测量本身存在问题,则要对误差较大部分重测。
测量仪器
本次加密采用TS-802全站仪,仪器精度2〞,仪器使用前均经过检定,检定结果合格,并在有效期范围内。
施测方案
加密测量采用全站仪附合导线进行加密,对本标段两端做支导线进行加密,支导线加密站数小于2站。
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四等平面导线控制要求。
四等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
长度(km)
平均
边长(km)
测角
中误差(″)
测距
中误差(mm)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1″级仪器
2″级仪器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1/35000
2″级仪器四等导线测量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四等及以上
3
8
13
9
观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a.对全站仪,两套棱镜组及支架进行检测,确保使用状态。
b.每天出工前,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当天晚上充电,仪器及其附件应齐全。
观测作业要求
a.外业观测时,一定要确保仪器架设的精确度,以此来确保整个导线复测成果的精确性。
b.角度观测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边测量边复核,不合格的数据组立即重测。
c.确保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作业,避免在阴雨天及高温天气进行测量。
d.每天测量回来的内业资料及时进行保存整理。
数据处理
a.外业测量结束后,及时进行内业处理。
b.将原始记录复印二份后封存,两个人分别独立对所测得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满足测量复核制要求。
c.依据测量技术规范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做出测量成果。
施工复测后,中线控制桩必须保持正确的位置,以便在施工中经常据以恢复中线,因此,施工前应对线路主要桩撅(如交点、直线转点、曲线控制点等)和易破坏的导线点设置护桩。
护桩一般设置两组,两组之间的夹角应接近90度,每组护桩应不少于3个。
用距离设置护桩时可设置一组。
并测出两组以上护桩到固定桩的距离,护桩的位置应用草图和文字详细说明,并在实地对每一护桩作出明显标记。
3.3施工放样
,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校算结构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坐标,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仪器会自动反算出放样数据即测站点至放样点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差值。
,指挥前视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并测量平距D。
,指挥前视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对中整
β
α
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在已知点B、C上也安置棱镜。
β。
;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放样过程与施工放样步骤相同。
用极坐标进行放样,置镜一导线控制点,后视另一控制点,输入放样点坐标,在两控制点相互不通视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a.基础放样
根据设计单位给出的井位中心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放样完成后打上木桩并钉上铁钉。
及时护桩,便于根据相对尺寸恢复井位。
确保平面偏差满足规范要求,沟槽开挖过程中进行复核,保证施测精度及施工准确性。
4测量仪器配备及主要人员
4.1主要仪器配备
测量仪器
测量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TS-802全站仪
TS-802
台
1
工程开工
即组织进场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台
2
3
钢尺
50m
把
3
4
钢卷尺
5m
把
10
5
塔尺
5m
把
2
4.2测量人员组成
项目技术负责人:
成劲松
测量技术员:
王付宝、田军英、张东亚、宋书龙。
5、测量复核
5.1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和标准,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作业、检查和验收,保证各项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5.2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由双方持交桩表在现场核对、交接确认。
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更正。
5.3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复核,必要时应作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
抄录已知数据资料,必须核对,两计算人应分别独立查阅抄录,并互相核实。
5.4各种测量的原始观测记录(含电子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
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
不合格时,应按规范要求补测或重测。
5.5测量的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内业工作应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并相互校核。
5.6利用已知成果时,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成果检测无误和合格时才能利用。
5.7重要定位和放样,必须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复核测量,或换人检测后才能施工。
5.8一项工程或同一曲线由两个以上单位施工时,原则上应联合测量或由先施工的单位整体复测,成果交后施工的单位确认后统一使用。
5.9施工复测时,必须超越管段范围与相邻相关的测量桩点联测,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确认共同使用的相关桩点和资料。
5.10坚持贯彻“未经复测的工程不准开工;上一工序结束,下一道工序未经测量放样时,不得继续施工”的原则。
6、测量技术资料管理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
具体包括:
6.1交接桩资料,设计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6.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6.3测量内业成果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6.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
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或全站仪簿。
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任何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
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
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示意草图,并附有相应结论。
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
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
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
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项目经理部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
因人员调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办理交接手续。
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测量组人员方可调动。
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经项目总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交技术部门统一保存。
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7、测量仪器的使用、保养、检定
7.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测量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正确使用,严防损坏仪器。
7.2测量仪器由专人保管,每次使用后对仪器进行清理,保证仪器干净整洁。
7.3各级测量仪器专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双方应按“测量仪器状态表”及“测量仪器履历表”进行清点、检查、签认。
7.4施工主要测量仪器检定周期一年。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规范的测量方法、标准合格的测量设备,保障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准确性。
为施工提供技术依据,为创建优质工程把好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