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48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秋季期末检测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中国,绝不会再允许任何国家染指中国主权。

B.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对于明星加入外国国籍,从网络的评论来看,谴责之声和认可、宽容之声都不绝如缕。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2.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近日,40岁的杜女士在火车上长时间歪着脑袋玩手机游戏,竟引发脑卒中(即“中风”)。

专家称,长时间一个姿势,会导致颈动脉夹层而发生脑卒中。

新闻一出,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①那么,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②这也是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③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脑血液缺乏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④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A.文中的“引发”是动词,“手机”是名词,“这”是代词。

B.“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是偏正短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并列短语。

C.①②③④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

D.文中第④句没有语病。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各班运动员奋力拼搏,屡创佳绩,赛场上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B.科学实验需要周密的计划,实验过程也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需要积极的探询。

C.突然,一阵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明亮的月光与水中的树影不停地晃动起来,好一幅浮光掠影的画面。

D.在学校举行的古诗词吟诵大会上,李晓华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4.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撰文(zhuàn)轻颸(sī)凝眸(móu)窸窣(xīsū)

B.迁徙(xǐ)腼腆(tiǎn)冗长(rǒng)剽悍(biāo)

C.嶙峋(xún)戏谑(xuè)贻误(yí)横亘(gèn)

D.萦回(yíng)滂沱(pāng)涟漪(yī)蓦地(mò)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怅惘 领域 神龛 人情世故

B.燎原 锵然 褪色 熙熙然

C.磷火 春霄 掌故 张灯节彩

D.点缀 皎洁 辉煌 马前卒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是新闻的导语,它告诉了读者哪三个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从下面句子中品味其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8.请从一个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梦回繁华

毛宁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

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②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山东东武人。

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时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

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③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④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⑤《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达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画中找到图释。

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绘画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宋代则以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为主。

B.据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北宋统治者大造盛世假象用以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C.《清明上河图》开始时有慢、柔的特点,然后逐渐进入快、紧张的画面,最后是尾声。

D.《清明上河图》细节真实,如桥梁结构、车马样式、人物衣冠服饰皆描绘得细致入微。

10.围绕《清明上河图》,本文先后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1.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如何安排详略?

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堂课

老舍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

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

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

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②铃声响了。

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

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低着头,他进了课堂。

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

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

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

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

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

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

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

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

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

“明天上课。

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

可是,他说不出来。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

(节选自《四世同堂》)

12.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课堂气氛:

______

人物情绪:

______

13.第①段中说铃声“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你是如何理解的?

14.文中多次写到祁瑞宣老师的手,如“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这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5.第④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句子默写

16.默写。

(1)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颔联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想从政却无人引荐,内心苦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

(3)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

(4)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_

(5)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_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19.(乙)文中诸葛亮所说的话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0.从(乙)文看,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

五、诗歌鉴赏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2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六、名著阅读

名著《海底两万里》回答下列问题

(1)《海底两万里》作者是“___________”的懦勒凡尔纳。

(填写作者的美称)

(2)阿龙纳新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件,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着联系。

他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_______。

(3)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

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

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

上文描述的是珂龙纳斯等人在海底下________时所看到的情景.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

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

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

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

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

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

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