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39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1.抽样调查120名20~30岁健康女性的胆固醇含量,对于编制等组距的频数表,组距为8,假定第一个组段的下限为6,请问:

下列陈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第一个组段的组中值和上限分别为10和14

  B.第二个组段的组中值为18

  C.第三组的上下限分别为22和30

  D.23属于第二组段

  2.欲比较身高、体重的变异程度,但需要排除量纲对变异程度的影响,最好选择的指标().

  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方差D.四分位数间距

  3.如果某资料呈近似对称分布,使用算术平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则宜选用()来描述其离散趋势。

  A.四分位数间距B.标准差C.极差D.变异系数

  4.为了描述资料分布概况,绘制直方图时,直方图的纵轴可以为()。

  A.频数B.频率C.频率密度D.都可以

  5.数据集4.5,3,2.5,5.5,8,1,其中位数为()。

  A.2.5B.3.75C.3D.4.5

  6.少儿负担系数是指()。

  A.频率型指标B.强度性指标C.相对比型指标D.构成比

  7.下列指标中不是反映生育水平的指标有()。

  A.粗出生率B.总生育率C.年龄组生育率D.计划生育率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患病率常用于描述急性病的患病情况

  B.发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疾病的患病情况

  C.患病率可分为时点患病率与时期患病率

  D.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间内,发病率、患病率、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

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9.下列指标中不是反映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有()。

  A.粗死亡率B.新生儿死亡率C.婴儿死亡率D.死因顺位

  10.老年负担系数的计算式中,分母为()。

  A.年龄≤14岁人口数B.人口总数

  C.年龄15~64岁人口数D.年龄≥65岁人口数

  11.关于生育水平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A.年龄组生育率是强度型指标

  B.不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可以直接比较

  C.年龄组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D.总和生育率是指一批经过整个育龄期的同龄妇女一生的实际生育水平

  参考答案:

  1.选D。

根据第一组段的下限为6,组距为8,得到:

第一组段为[6,14]及其组中值为10,第二组段为[14,22]及其组中值为18,第三组段为[22,30]及其组中值为26,所以D是错误的。

  2.选A。

因为身高与体重的量纲不同,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数间距均含有量纲,因此选择不同的身高和体重的量纲,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数间距的取值均不同,因此无法比较。

只有采用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量纲,才具有可比性。

  3.选B。

标准差比较好地描述了对称分布资料离开其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其他指标虽然也能描述其一般的离散程度,但不能刻画资料与其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4.选D。

因为资料分布的纵坐标可以是频率、频数和频率密度。

  5.选B。

根据题意,样本量n=6。

数据排序后,中间的两个数据为3和4.5,根据中位数计算公式,因此中位数为这两个数的平均数(3+4.5)/2=3.75。

  6.选C。

因为少儿负担系数的分子为少年年龄段的人数,其分母为具有负担少年能力的人数,所以属于相对比型指标。

  7.选D。

因为粗出生率、总生育率和年龄组生育率均是反映生育水平的指标,计划生育率与生育水平无关。

  8.选C。

患病率可以为某个时刻的患病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也可以是一个时期内患病人数与总人数之比(如两周患病率),而A、B和D与患病率定义不符。

  9.选D。

因为死因顺位只是不同死因比较的问题,与死亡水平无关。

而A、B和C都属于死亡水平的指标。

  10.选C。

因为能够负担老年人的人应在15~64岁范围内,所以该指标定义其分母为15~64岁人口数。

因此,A、B和D不正确。

  11.选D。

因为A、B和C均属于生育水平指标,总和生育率的定义是年龄组距×各个年龄组生育率之和,所以D不是总和生育率的定义。

  一、A1

  1、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经空气

  B、经污染物

  C、共同媒介传播

  D、媒介昆虫传播

  E、经手

  2、医院内感染最多见的传播方式是

  A、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B、接触传播

  C、医疗器械传播

  D、空气飞沫传播

  E、不洁药物传播

  3.某学校有甲班和乙班,用同一张数学试卷进行考试,经过盲态改卷,甲班平均分为87分,乙班平均分为86分,请问: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通过这次考试,可以认为甲班的数学平均水平高于乙班

  B.通过这次考试,可以认为甲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高于乙班

  C.对于评价两个班级的这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而言,两个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存在抽样误差

  D.对于评价两个班级的数学水平而言,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存在抽样误差

  4.下列属于连续性变量的是。

  A.血压B.职业C.性别D.民族

  5.某高校欲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机选取了1000例大学新生调查,这1000例大学新生调查问卷是。

  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份随机样本B.研究总体

  C.目标总体D.个体

  6.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同质总体中,主要研究指标的个体观察值之间存在差异

  B.在一个同质总体中,主要研究指标的个体观察值之间一般不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C.总体中的个体在同质的基础上有变异

  D.如果个体间有差异,那它们肯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

  7.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干预性研究中,通过随机化、重复等措施可以很好地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使实验者很好地观察处理因素的作用

  B.在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者只是被动地观察研究结果,不能施加干预措施

  C.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设计方案不同,则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

  D.在观察性研究中没有办法控制混杂因素

  8.某研究用x表示儿童在一年中患感冒的次数,共收集了1000人,请问:

儿童在一年中患感冒次数的资料属于。

  A.连续型资料B.以序分类资料

  C.不具有分类的离散型资料D.以上均不对

  二、A2

  1、有一名4岁的儿童因臂骨折入院治疗,并当天进行手术。

手术后的第3天发生麻疹。

这种情况属于

  A、交叉感染

  B、合并感染

  C、手术后应激性反应

  D、医院性感染

  E、都不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医院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医院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3.选B。

因为A是指数学总体水平;B是指样本均数,所以这是一个客观事实;C的前提是基于评价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为目标,而不是评价学生的总体情况而言,所以这次考试不是抽样,因此也就不存在抽样误差。

  4.选A。

其他都是分类资料。

  5.选D。

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次随机抽样,是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所以这是一份随机样本。

  6.选D。

对于总体中的个体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7.选D。

因为是干预性研究,随机化可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所以A的叙述是正确的;观察性研究的特征就是如B所叙述,所以B的叙述是正确的;同一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设计,所获取的样本资料的统计性质是不同的(如:

配对设计获取资料往往是不独立的),所以要根据设计和资料分布类型,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因此C的叙述是正确的;在观察性的研究中,可以采取合适的抽样方案(如通过配对设计)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所以D的叙述是错误的。

  8.选C。

因为一年中的感冒次数是一个离散型的资料,但不具有分类性质,所以选C是正确的。

  二、A2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医院感染”知识点进行考核】

  肺结核

  一、A1

  1、肺结核病人治疗应强调

  A、增加营养

  B、卧床休息

  C、预防咯血

  D、合理化疗

  E、定期检查肝功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

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该题针对“肺结核”知识点进行考核】

  感染性腹泻

  一、A1

  1、痢疾杆菌中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最强的菌群是

  A、志贺菌

  B、福氏菌

  C、鲍氏菌

  D、奈氏菌

  E、宋内菌

  二、B

  1、下列腹泻的原因可能为:

  A.胃泌素瘤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霍乱

  D.吸收不良综合征

  E.急性胃肠炎

  <1>、男性,22岁,水样腹泻1天,粪便呈淘米水样,每次约500ml,共大便10余次,无腹痛,口渴,腓肠肌痉挛,粪检少许红白细胞。

  A、

  B、

  C、

  D、

  E、

  <2>、女性,15岁,呕吐腹泻1天,大便4~5次,呈水样或糊状,无粘液及脓血,排便前腹痛。

便后缓解。

发病前曾在路边小摊上吃冷面一碗。

体检:

腹软,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粪检:

WBC10个/HP,RBC少许。

  A、

  B、

  C、

  D、

  E、

  <3>、男性,28岁,反复中上腹痛年余,伴腹泻,反酸嗳气明显,曾做胃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及球后多发溃疡,服西米替丁疗效不明显,粪检(-),血清胃泌素500pg/ml

  A、

  B、

  C、

  D、

  E、

  <4>、男性,50岁,腹泻年余,粪便稀便常常有不消化的食物。

粪检(-),1年前曾因绞窄性肠梗阻做部分小肠切除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痢疾杆菌的抵抗力以宋内(D群)菌最强,志贺(A群)菌最弱。

  【该题针对“感染性腹泻”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感染性腹泻”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感染性腹泻”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感染性腹泻”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感染性腹泻”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以下各型肝炎中,哪种类型不是通过血液传播的

  A、甲肝和乙肝

  B、乙肝

  C、甲肝、戊肝

  D、乙肝、丙肝

  E、乙肝、丙肝和丁肝

  2、以下关于甲型肝炎流行地区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型肝炎呈世界范围分布

  B、发展中国家甲型肝炎发病率高

  C、我国是甲型肝炎的高流行区

  D、不同甲型肝炎流行区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同

  E、城市人群不易发生甲型肝炎暴发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甲肝、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该题针对“病毒性肝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关于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知识。

城市人群免疫屏障较薄弱,特别是发达城市,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暴发及流行。

所以本题选E。

  【该题针对“病毒性肝炎”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血液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母婴传播

  2、关于艾滋病,错误的说法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

  B、艾滋病的潜伏期长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明显高于艾滋病病人数

  D、艾滋病只通过同性恋传播

  E、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母婴传播3种。

  【该题针对“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下列关于暴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B、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同一种疾病称为暴发

  C、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D、一次同源性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数潜伏期基本一致

  E、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

  2、对于共源性暴发

  A、不能用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B、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两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D、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常见潜伏期这个时间段内,则可断定此暴发为

  A、连续传播性流行

  B、同源暴发

  C、混合型暴发

  D、多次暴露

  E、持续暴露

  4、进行暴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

  A、计算各种罹患率

  B、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

  C、核实诊断

  D、扑灭疫情

  E、制定防治措施

  二、A2

  1、一次腹泻暴发调查表明:

甲餐馆就餐者中发病者占35%,而乙餐馆为15%,丙餐馆为25%;在饮用公用水的人中发病者占30%。

据以上资料,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

  A、不能下结论,因未分析各餐馆可疑食物和公用饮水与发病的关系

  B、暴发来源于甲餐馆

  C、暴发来源不是乙餐馆

  D、暴发来源是公用饮水

  E、暴发来源是甲餐馆和公用饮水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暴发调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暴发调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暴发调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暴发调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调查病人的活动、饮水、饮食、动物接触和各种危险因素暴露,有利于发现可疑线索。

个案调查时还要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该题针对“暴发调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下列措施中,属于针对非传染病的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A、定期体检

  B、对症治疗

  C、康复治疗

  D、社区疾病普查

  E、健康教育

  2、开展一级预防时常采取的双向策略是指

  A、将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的普遍预防和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

  B、既要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袭,又要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C、既要进行儿童的基础免疫,又要定期对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D、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物因素,又要注意心理因素

  E、对疾病的预防既要注意生物因素,又要注意环境因素

  3、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A、麻疹

  B、鼠疫

  C、霍乱

  D、天花

  E、血吸虫

  4、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A、接种疫苗

  B、健康促进

  C、遗传咨询

  D、早期诊断

  E、病后恢复

  5、对大多数慢性疾病可实行第二级预防,这是指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

  B、防止疾病恶化的措施

  C、针对致病因素的措施

  D、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措施

  E、促进康复的措施

  6、下列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是第一级预防

  A、合理营养

  B、保护环境

  C、预防接种

  D、定期复查

  E、健康教育

  7、全世界于1979年消灭了天花主要是采用了哪一种措施

  A、治疗病人

  B、国境检疫

  C、疫区消毒

  D、接触者留验

  E、普种疫苗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D项属于二级预防。

B、C项属于三级预防。

E项属于一级预防。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开展一级预防常用的双向策略是指将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通过健康促进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通过健康保护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

所以,答案选A。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消灭是指通过监测和围堵等措施,消灭传染病病原体,从而终止所有的疾病传播。

截至目前,全球只有天花一种疾病得以消灭。

消除是将疾病的传播减少到事先规定的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但不是消灭某一疾病。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A、B、C三项属于一级预防,E项属于三级预防。

故选D。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防策略”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传染期的意义

  A、确定消毒时间的长短

  B、确定患者的隔离期限

  C、用于推断受感染的时间

  D、作为应急接种的参考

  E、推断致病因子

  2、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

  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

  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

  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3、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传染也称感染

  B、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

  C、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D、传染病是传染或感染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感染病原体后不一定都发病

  E、构成传染过程必需具备病原体,人体及环境三个因素

  4、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为

  A、病原侵入期

  B、前驱期

  C、潜伏期

  D、传染期

  E、无症状期

  5、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A、病原体、易感机体

  B、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

  C、病人、污染物、易感者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微生物、媒介及宿主

  6、为了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

  A、继发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E、病原体的变异

  7、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

  A、4小时

  B、2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

  8、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

  A、医疗保健人员

  B、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

  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

  D、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店职工

  E、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旅店职工

  9、早期正确诊断传染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避免延误病情

  B、解决合理治疗

  C、有助于判断预后

  D、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

  E、有助于防止传播

  10、对流感的预防措施应采取

  A、对传染源采取措施

  B、对易感者采取措施

  C、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

  D、A+B+C采取综合性措施

  E、不需采取措施,可自行停止传播

  11、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

  A、疫点

  B、疫区

  C、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

  E、传染区

  12、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

  A、乙肝

  B、风疹

  C、麻疹

  D、脊髓灰质炎

  E、结核病

  13、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

  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

  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数

  14、疾病预防措施中,EPI是指

  A、流行病学

  B、预防接种

  C、冷链

  D、被动免疫

  E、扩大免疫计划

  15、一次成功接种可产生较长期免疫力的生物制品是

  A、灭活疫苗

  B、类毒素

  C、抗毒素

  D、免疫球蛋白

  E、减毒活疫苗

  16、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四苗防六病”针对的疾病不包括

  A、结核病

  B、百日咳

  C、白喉

  D、麻疹

  E、乙型脑炎

  17、下列哪一种是被动免疫制品

  A、抗狂犬病血清

  B、百日咳疫苗

  C、卡介苗

  D、破伤风类毒素

  E、流感疫苗

  18、下列疾病中不会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为

  A、梅毒

  B、甲型肝炎

  C、艾滋病

  D、乙型肝炎

  E、弓形虫病

  19、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E、受污染的食物

  20、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

  21、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A、空气传播

  B、经水传播

  C、娩出前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经食物传播

  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2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23、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A、人群免疫性

  B、人群传染性

  C、人群易感性

  D、人群易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