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234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docx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

唯物主义历史观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难点突破

理论储备: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经济基础:

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但不包括生产力,也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别一说到“制度”,就认为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

包括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基本部分。

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属于非意识形态(见《文化生活》P6文化的定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产生、性质和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这一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

另外注意:

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都属于社会存在(物质的),只有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

如:

下列不属于物质与意识关系范畴的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D.存在与思维

2、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3、如何辨别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关键是把握内涵!

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如何分配+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见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

上层建筑:

常见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

但需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修改都是上层建筑范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是属于生产关系里的“分配”改革,所以得看法律修改完善的内容而定。

 

(小试牛刀.训练)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解读】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历史观部分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中上层建筑反作用性质的观点的理解。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不取决于自身的性质与状况,而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如果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如果不适合则起阻碍作用。

【答案】B

2、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理解。

关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本题是说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直接反作用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起作用。

这就决定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是由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先进与落后所决定的。

因此,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BC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只有D项才是正确答案。

解答本题,有的考生会由于对题干含义没理解,而误选了B项。

【答案】D

 

3、(多项选择题)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

【解读】本题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意识和社会心理等概念的区别”的掌握情况。

经济基础是指同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同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国家政权是其中的核心;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中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在掌握上述概念含义的基础上,逐项进行审视,A属经济基础,B、C、D是上层建筑,E属社会心理,故B、C、D为正确选项。

【答案】BCD

4、(多项选择题)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

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解读】本题属历史唯物史观的内容,考查政治上层建筑含义、作用、观点的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中共十六大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强调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

回答此题,很明显的是管理办法不是生产关系,E不符合试题需求,采用排谬法加以排除,就能正确回答。

【答案】ABCD

5、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之所以高度重视改革,是因为改革(  )

①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故②错误;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③错误。

【答案】 C

6、(2018年湖北省4月调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作出修改。

宪法修改的过程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光辉历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从哲学上看,宪法修改()

①坚持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坚持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统一

③体现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价值追求

④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2011浙江文综2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

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据材料回答23-24题。

8、(2011山东卷·24)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刑法(这类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哲学道理,故答案为C。

A项不符合题意;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其立法工作,但从根本上决定立法工作的还是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故B项应排除;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9、(2011天津卷·9)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2011江苏卷·3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11、全会指出: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从哲学上看符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B.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法律思想这一社会意识要反映社会存在,也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①③入选;不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不符;④观点错误。

12、[2014·福建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B.②→①→③C.④→③→①D.①→④→②

[解析]A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

在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按顺序应为“生产力---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

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

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

①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

故选A。

13.(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见企业家代表时指出,国际上一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

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中国为自己的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努力,也为国际社会作出了努力。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改革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成功消化过剩产能,这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求,也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