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115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docx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乘着音乐的翅膀

主备人:

[活动目标]

1、在欣赏音乐和聆听音乐背后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

2、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主要是班歌的创作)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重难点]

1、讲故事

2、口头表达

3、班歌的创作训练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2周,课堂2课时

[课前准备]:

1、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

2、 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①、搜集自己喜欢的关于音乐的感人故事。

②、搜集自己喜欢的歌词及音乐(最好是MP3、WMA格式)。

活动一设计:

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1、按小组准备的情况,播放某一小组喜欢的一首乐曲。

2、由这个小组一人或几人讲和这首乐曲有关的故事。

如:

听《月光曲》

故事: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

走错门了吧?

”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听:

《二泉映月》

故事:

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

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 孕。

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

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 

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

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

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

阿炳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毒。

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

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

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

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

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

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

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

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

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

 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

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

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 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 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

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

等录完这 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

他们同意了。

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

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 到琴行借了新的琴。

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

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

崔娣也在座。

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

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

“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

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

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

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听:

蓝色的多瑙河

故事:

自从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在1867年写下了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一百多年以来,这支曲子一直是广受大众的喜爱。

它曾经替多瑙河带来了不知多少的游客,又为多瑙河附近的餐厅花园培养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

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不论一个人听过多少遍这一支曲子,每当他再听到的时候,都会像最初听到时一样地兴奋,一样地愉快。

在音乐界里,施特劳斯享有“华尔兹之王”的美誉。

他曾经写过很多首优美的华尔兹,但是比起这一些华尔兹来,“蓝色的多瑙河”却独具一种醉人的魔力,它像江河一样,将我们从轻柔细致的开始,带入了活泼生动的主题,再又进入到滔滔不绝的高潮中,当我们正为着这一些应接不暇的美景而感到透不过气的时候,它却又能够神乎其技地将我们带回最初的轻柔,使我们好像是神游了一次仙境一样。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之所以能够给人这一种感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但是他这首曲子却是融合了巴黎迷人的气氛和维也纳典雅的气质。

因为,他正是为着要促成奥地利和法国的联盟,才费尽心血写下这首舞曲的。

在1867年的时候,巴黎主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博览会,各国的使节云集巴黎,施特劳斯也未曾错过这一次的盛会。

在当时,英国、法国及奥地利是欧洲三个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奥地利的驻法大使梅特涅却深深地为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崛起而感到不安。

为了奥地利的安全,他非常地希望能够和法国订下盟约,所以他迫切需要设法争取到法国人民对于奥地利的好感。

梅特涅的夫人宝琳女士独具慧眼,她想出了请施特劳斯趁着这一次博览会的时候新作一首带有法国风味的华尔兹的构想。

于是,在她和施特劳斯接洽过后,施特劳斯开始着手进行这一项重大的任务。

奥地利的大使馆在世界博览会开幕的前一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他们用绿色和粉红色的缎子帷幕装饰了大使馆的舞厅,并且还造了一个两侧堆满着玫瑰花的人工瀑布,使这一次舞会在布置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施特劳斯担任了这一场舞会的乐队指挥。

巴黎人都知道,在今晚的最后一支曲子时,将要演奏一首他新作的舞曲。

当大家沉醉于他所指挥的华尔兹舞曲时,他们不禁怀疑起来了,难道说施特劳斯的新曲,真能够比得上这一些家喻户晓的旧作吗?

最后,施特劳斯终于开始指挥起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

这首曲子将来宾一步又一步地带入了一个更精采的美景中,它像大海一般地将舞场淹没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之下,大家的内心都洋溢着激动,终于,一对一对的舞伴都停止了他们的舞步,他们要静下心来,专心一意欣赏这一首不可思议的华尔兹。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这样地传遍了整个巴黎,乃至于整个法国,整个的欧洲。

在世界博览会展出的这一段时间当中,它成了巴黎人最热门的话题。

大家都在谈论着它,每一个乐队都在演奏着它。

巴黎的印刷厂不得已只好停止了印刷任何其他的东西,以便全力来应付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而镂版的工人现在要一天三班地工作,以供应漫无止境的需求量。

事实上,它很快地就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乐谱。

施特劳斯的国民外交自然是圆满地达成了,而且现在连英国的王子也向他发出了请帖,恭请他前往伦敦,在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维多利亚女皇面前演奏这一支舞曲。

在伦敦,施特劳斯再度地掀起了高潮,平素道貌岸然的维多利亚女皇在听到这一首舞曲的时候,不禁地绽开了笑颜,对施特劳斯频频点首致意。

在施特劳斯写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以前,华尔兹还只能够在舞厅中演奏。

但从这首曲子完成以后,华尔兹终于走进了正式的音乐厅。

全世界的音乐家都公认施特劳斯为当代的音乐大师,而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更在音乐史上立下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一百多年以来,它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愉快活泼的美好时光。

活动二设计:

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解说

1、把自己小组最喜欢的几首歌或作曲家或歌手或光碟推荐给大家。

2、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现场解说,发挥自己机变的思维,流畅表达。

3、评选出优秀的“解说家”。

如:

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解说:

哀婉的旋律,拨压着我的思绪。

是停留在过去的记忆,是那满地的黄花堆积的忧伤,随风飘散,是那鬓边青丝飞乱的心,你的笑容已在我的心中成为永久的记忆,使我怎不感伤!

苍穹里洒落的雨就是我前世忧伤的泪,垂挂在我的眼角。

每每听到周杰伦的这首《菊花台》我都感叹这首歌词的凄美哀婉,都为人世间竟有如此之音而流泪!

 

活动三设计:

集体的力量,共同的心曲

1、欣赏名校的校歌。

(1)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亡关头,为树立民族自信心,振奋全体师生的精神,在几经讨论、遴选的基础上确定的。

最终入选的是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用《满江红》词牌所填写的歌词,由联大教师张清常谱曲。

全词如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2)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2、了解自己学校的校风、校训或者本班的班风、班训。

3、确定一个创作的主题(积极向上)。

4、开始创作校歌或班歌。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比。

6、展示优秀的作品,由教师或学生范读。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综合性活动,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作品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

通过创作校歌班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性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附录:

外国著名音乐家及其故事(可以选用)

           

 

安东尼奥.韦瓦第AntonioVivaldi(1678~1741)

  韦瓦第于1678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卡斯特洛(Castello)

,是巴洛克时期最有创造力的多产作曲家之一。

当时的威尼斯教

堂林立,是一个音乐缭绕的城市,因此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韦瓦第

在音乐上的创作;且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提琴手,而韦瓦第也继承

了其父亲的音乐天赋。

  慈善孤儿院在威尼斯慈善机构中颇负盛名,专门收容孤女,

并专以音乐教育,韦瓦第将他生命中的四十年奉献在此。

他在世

时以歌剧、神剧和奏鸣曲最为有名,但现在一般所接触到的却是

他的器乐曲,尤以协奏曲最重要(影响了日后巴哈的创作),多

半是为一至四支小提琴所写的,并沿用三个乐章的方式,以丰富

的思维将协奏曲的风格带入了崭新的领域,最著名的就是一组包

含四个协奏曲的《四季》。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770年出生于德国西部莱茵河旁

 的波昂,是一位代表古典乐派的结束及浪漫乐派的时代巨人。

  在贝多芬伟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它也接受既定的

 古典的各种形式,但对于音乐主题的发展常常有创新之举;在旋

 律的处理方面亦把他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感动完整的传达出来;在

 和声的运用方面也常有惊人的效果;在晚期的作品中频凡的使用

 当时大家已不常用的对位手法;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等,都一一

 显示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和超凡的音乐才能。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亦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创作

 遗产,其代表作品包括了:

九首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

 庄严弥撒曲、歌剧<费黛里奥>、爱格蒙序曲、协奏曲和其它管

 弦乐作品,直到今日都仍是音乐会上常被演奏的曲目,足以证明

 其音乐对人类影响之大,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富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PeterSchubert(1797~1828)

  

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平凡的家庭中,

但由于他的父亲和两位哥哥都喜欢音乐,因此从小就有学习音乐

的机会,除了练习钢琴和小提琴,自九岁起还在村里的教堂学习

唱歌和风琴,奠定了他日后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础。

  由于他温和友善、易于与人相处的个性,受到了很多朋友们

的喜爱,因此反映在他的音乐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充满着人性

的作品,真实的流露了其心灵感受。

在他的音乐中充满了丰富的

和声变化,其作品有大约有一半(六百五十曲)是艺术歌曲,包

括了:

纺车肪的葛丽卿、魔王、野玫瑰、流浪者的夜歌、鳟鱼、

音乐颂、死与少女、天鹅之歌、连篇歌曲<美丽的磨访少女>和

<冬之旅>等,广受大家的喜爱因此获得了『歌曲之王』的美名

其它器乐作品则有鳟鱼五重奏、钢琴幻想曲、钢琴联弹曲《军

队进行曲》及未完成交响曲。

 

           

 

弗雷德里克.弗朗希泽克.肖邦

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1849)

  

肖邦于1810年诞生于波兰,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份,

是一位世人所公认的钢琴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

  肖邦自幼成长的波兰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色彩的国家,因此

在他的作品中,他大量采用了波兰民间的音乐素材和民族舞蹈的

 节奏,应用于他的创作中(如波兰舞曲和马祖卡舞曲);而后半

 生居住的巴黎,一直都是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中心,

 因此他所接触的人、事、物,所处的环境,和一场与女作家乔治

 .桑的爱情故事,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他的作品有马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练习曲、诙谐

 曲、事曲、即兴曲、幻想曲等钢琴曲,及十七首波兰歌曲、钢琴

 三重奏和大提琴曲。

 

           

 

 罗伯特.舒曼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1856)

   

   舒曼于1810年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次维考的一个书商家庭中

 ,从小就在私立学校中接受教育,并常阅读父亲书店中的文学作

 品,因而养成了他良好的教养和诗人的气质,也孕育了他日后在

 浪漫乐派中的卓越表现。

   舒曼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还是一位评论家和文学家。

平日除

 了作曲外,也透过他所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利用乐评力量,

 将当时处于低迷的乐坛振兴起来;另一方面,也藉由此杂志提携

 了肖邦和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

他和爱妻克拉拉.维克

 的浪漫爱情,是音乐史上动人的一个乐章。

舒曼在音乐上的创作

 ,多由琴艺精湛的爱妻演奏,向世人发表,不论在家庭或是艺术

 ,上克拉拉都是舒曼最理想的伴侣。

他的代表作品有:

钢琴曲<

 蝴蝶>、<交响练习曲>、<狂欢节>、<儿时情景>,联篇歌

 曲<女人的爱与生命>、<诗人之恋>,独唱曲<月夜>、<两

 个掷弹兵>,歌剧<日诺维瓦>,降E调第三交响曲<莱茵>和

 d小调交响曲等名作,由于他挣脱了古典样式的束缚,以敏锐的

 感受性充分的流露出自由奔放的热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崭新的

 色彩和优美的旋律。

           

 

 法兰兹.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

 

   李斯特于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自幼学习音乐,并崭露了过

 人的音乐天份。

在九岁的一场音乐会中,受到贵族们的赏识及赠

 与六年的学费,因此父亲就带着全家迁往维也纳,让李斯特有机

 会向更多音乐家(彻尔尼、沙里埃)等学习,奠定了他更深厚的

 音乐根基。

   李斯特是十九世纪中一个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

 家,尤其在钢琴的演奏技巧上更是无人能敌。

在钢琴创作上,他

 视钢琴为一个乐团,写作了数十首技巧艰深华丽的作品,充分的

 表现了热情奔放的风格。

他在音乐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为管弦乐竖

 立了新的样式、为作曲的技巧开展了新的道路及首创「交响诗」

 题材。

所谓交响诗是一种单一乐章的管弦乐曲,表达某种诗的意

 念的标题音乐。

他的代表作品有钢琴曲《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

 、幻想交响曲、两首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号》、《A大调第

 二号》和多首交响诗等,一一都流露出了他深度的内涵和崇高的

 艺术境界。

           

 

 约翰.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

  

   布拉姆斯诞生于德国汉堡一个清寒的音乐家庭中,父亲是市

 立歌剧院的乐手,因此从小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习音乐。

他是一

 位生性拘谨、内敛、厚实具严肃的音乐家,不喜社交,也讨厌戏

 剧性的夸张。

因此不曾写作过歌剧和标题音乐,反而致力于追求

 古典精神的「绝对音乐」形式,同时也采用浪漫派的诗情与幻想

 ,因而开启了十九世纪后半的新古典主义乐风。

   布拉姆斯被喻为古典的最后光芒,和巴哈及贝多芬并称为德

 国的三B。

在他二十岁(1853)那一年,经由小提琴家姚阿幸的

 介绍,结识了舒曼夫妇,并透过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中所撰写

 的「新的道路」将他介绍给世人认识,也因而和舒曼夫妇有了深

 厚的友谊,同时也是日后影响布拉姆斯的精神生活和创作的重要

 因素。

   他的作品有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大学庆典序曲、合唱作品

 《女低音狂想曲》、歌曲《永恒的爱》、钢琴曲《巴加尼尼主题

 变奏曲》等。

 

           

 

 安东.德弗乍克AntonDvorak(1841~1904)

  

   德弗乍克于1841年出生在捷克,是波希米亚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一。

捷克人天生就热爱音乐,因此自他幼年起就接触了许多故

 乡音乐,并且学习小提琴,这些影响都反应在他日后的创作中。

   德弗乍克一直到他三十二岁时,作曲才华才受到赏识,并在

 日后得到布拉姆斯的推荐,获得奥国政府的年金,逐渐在乐坛出

 名。

德弗乍克的特长充分的在器乐曲上发挥出来,兼备了后期浪

 漫乐派的华丽风格和坚实的作曲手法,而且充分的取用波希米亚

 的民谣,由于它具有纯朴、善良、诚挚且喜爱孤独的个性,因此

 他的作品中不仅反映出此性格,还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之爱。

他的

 作品除了最著名的第五交响曲《新世界》,还有许多管弦乐、室

 内乐、钢琴曲、序曲及声乐作品。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

   

   拉威尔于1875年诞生于法国西南边境,接近西班牙国境的雪

 布尔,其母亲是西班牙人,因此日后他的作品里也充满了西班牙

 的色彩。

   拉威尔自十一岁起学习钢琴与和声,在音乐院共学习了十一

 年,受德布西、佛瑞、萨替的影响较深,同时又学习林姆司基.

 高沙可夫等俄国近代音乐的技巧,所创作的音乐精致但雄建。

1 889年九用在巴黎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让他见识了来自世界各

 国的音乐,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其他民族音乐的兴趣。

1928年到美

 国旅行,听到黑人的爵士乐后,使用爵士乐的创作手法作曲。

 的技巧是多方面的,而且极富创意,因此,常被讥为「不可解」

 ,但那坚实的结构与优美的情调是法乐坛的骄傲。

   他的代表作品有:

西班牙狂想曲、组曲《鹅妈妈》、《库普

 兰之墓》、钢琴曲《加巴斯之夜》、《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水的嬉戏》、歌曲《三首希伯来之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