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教学进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113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教学进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上教学进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上教学进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上教学进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上教学进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上教学进度.docx

《二上教学进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教学进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上教学进度.docx

二上教学进度

新安江第一小学人教版数学第三册

           教学计划    余建珍 2005-8-27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

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

每分钟做10题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有目的地创造情境进行教学。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长度单位---------------------———————————————4课时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3课时

2.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4、表内乘法———————————————————————————13课时

4.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4.22~6的乘法口决

5的乘法口决——————————————————————————2课时

2、3、4的乘法口决————————————--——————————4课时

6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5、观察物体————————————————————————————4课时

6、表内乘法

(二)———————————————————————共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教 学 进 度 表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起  止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

主备老师

单元(课)

教学内容

 

 

1

九月1~2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2

余建珍

2

5~9

长度单位

4

3

12~16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

4

吴晓爽

4

19~23

两位数减两位数

4

石雨

5

26~30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

余建珍

6

十月1~7放假

 

 

7

8~14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4

8

17~21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4

吴晓爽

9

24~28

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4

石雨、 余建珍

10

31~11.4

5的乘法口决;

2、3、4的乘法口决

4

11

7~11

6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4

吴晓爽

12

14~18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4

石雨

13

21~25

 

第六、七单元

7的乘法口诀

4

余建珍

14

28~12.2

8的乘法口诀

4

吴晓爽

15

5~9

9的乘法口诀

4

石雨

16

12~16

整理和复习、看一看、摆一摆、统计

4

余建珍

17

19~23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4

吴晓爽

18

26~30

 

总复习

总复习

4

石雨

19

1月3~7

总复习

20

10~14

总复习

 

 

 

 

 

 

 

 

 

 

 

 

 主备教师 余建珍   执教教师 

课 题

统一长度单位(P1~P2)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学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长度。

难点: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互动流程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7个1角硬币、5个曲别针、4个三角形学具、25个方木块、5把小刀和一定数量的相同长度的铅笔、橡皮擦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每天我们都要使用数学书,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有多宽长有多长吗?

估计宽度和长度,

可以用手比划。

二、 合作探究,统一单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①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数学书的宽有多长?

 

②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③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④请用不同工具测量的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⑤指导小组交流并引导归纳。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①你还想用你手工的工具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吗?

②测量你喜欢的物品,并把结果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③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1.学习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①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②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③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④反馈测量结果。

 ⑤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归纳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2.学习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分组测量自己喜欢的品的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交流测量的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3.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①请用同种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同学汇报量的结果。

②为什么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又是相同的呢?

怎样做才能让每个同学测量出来的结果都相同呢?

③这些测量工具中,应选哪一种更好呢?

 现在我们一起用这种工具宋测量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

④我们每位孩子都有文具盒,那你们想知道谁的最长、谁的最短吗?

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口那么长,也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2.完成第2页《做一做》

  第2题。

  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引导学生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L个这样的物品长。

3.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估测,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会一样的。

3.学习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其

 他同学进行补充或完善:

选用相同的物品做

 标准进行测量,就能够

 得到相同的结果。

 

 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用同种工具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用同种工具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1.完成第2页《做一做》

 第1题。

 学生观察后判断,完成

 填空。

指名汇报。

2.完成第2页《做一做》

 第2题。

 学生试量。

交流测量方法。

 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测量长度。

3.完成第2页《做一做》

 第3题。

 看图估测,或用正方体

 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汇报并说明方法。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后录

新安江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余建珍   执教教师         

课 题

厘米的认识(P3)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以厘米为单位,用厘米尺正确测量物体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认识,并使学生会以厘米为单位,用厘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建立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 学

准 备

教师、学生准备厘米尺、纸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一、     回忆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在上节课已经知道了要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统一测量的工具,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一样。

老师用铅笔作标准,测量出我的桌子有9支铅笔那么长,你知道有多长吗?

看来这样的交流是不行的,太麻烦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得出用刻度尺量。

二、     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1.认识厘米尺。

 ①出示放大的厘米尺图,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厘米尺。

 观察厘米尺,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全班交流。

 ②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结合图)0刻度,表示起点。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如0刻度到1刻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从尺上找出1厘米来吗?

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找对了。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1厘米?

 

 

 

 

倾听。

回忆:

要测量物体的长

度,要统一测量的工具。

想象,回答。

思考解决办法,全班交

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

要用刻度尺量。

 

1.学习认识厘米尺。

1)观察厘米尺。

和同桌交流对厘米尺的认识。

把你对厘米尺的认识给

全班同学说一说。

2)看图。

用手指出0刻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③闭眼想像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一下。

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到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引导用好表示估计的词语。

 ④知道了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我们就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例2。

  引导示范。

我手工有一张小纸条,它

有多长呢?

我该怎么做?

请孩子们帮老师量一量,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

  怎样测量才能使结果正确呢?

把你的测量方法在全班说一说。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介绍测量方法。

3.巩固测量方法。

 指导完成练习一第3题。

平时我们不要求测量结果很精确的时候,还常常会用到估测。

在小组内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l题。

指导说思考方法。

2.指导完成练习一第2题。

指导巡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

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0刻度到1刻度。

在尺上找1厘米,同桌

互相检查。

全班交流。

3)想象,比划。

自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

是1厘米的东西,和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4)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

的长度。

2.学习例2。

跟老师操作,思考。

用尺子量一量小纸条。

小组的同学尝试测量。

分组交流测量的方法。

全班交流,总结得出测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尺子的“0”刻度对准

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

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

长度就是几厘米。

3.巩固测量方法。

完成练习一第3题。

先估测,再用尺子测量

检验估测结果。

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说说测量的注意事项

 

思考、回忆、总结内化

 

教后录

新安江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余建珍   执教教师         

课 题

米的认识(P4)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建立米的正确表象。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米尺、厘米尺、绳子、卷尺目标预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准备买一些彩带来装饰教室,首先要用红彩带把黑板四周装饰一圈,孩子们,老师应该买多长的红彩带呢?

2.刚才孩子们估计了黑板四周的长度,但是,为了不浪费,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3.怎么量?

用厘米尺量,方便吗?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测量,需要什么工具?

4.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常用米尺和卷尺。

二、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1.认识米。

  ①你知道1米大概有多长吗?

用手比划一下。

  ②你能在米尺上或卷尺上找到1米吗?

用手比划一下。

再仔细观察米尺或卷尺,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③谁能说说你对1米有哪些认识?

④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你可以用哪些方式来验证1米二100厘米?

小组讨论方法进行验证。

 ⑤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1.进人情境学习。

估量用

 彩带来装饰教室,应该买多长的红彩带。

 学生估计出长度。

2.学生说方法:

为了不浪费,就要进行测量。

3.出主意,想办法,看看

  用什么方法测量,需要

  什么工具?

  学生汇报。

4.跟老师进入新课学习

1.学习认识米。

  ①回答并以自己的感受

  比划一下一米的长度。

  ②动动手,在米尺或卷

  尺上找到1米。

  仔细观察、比划。

  ③组内交流对1米的认

  识。

④全班交流对1米的认

 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2.米和厘米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2米二?

厘米;500厘米二?

米呢?

1米30厘米=?

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3.测量。

  刚才我们估计了黑板的长度,现在我们来量一量,看谁估计的更为准确。

请你们分组上台测量。

孩子们测量时都非常仔细,特别有求实精神。

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并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2.第5页做一做。

  怎样才能准确测量出同学跳远的距离?

  请孩子们分组测量跳远距

  离,比一比谁跳得得最远。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知道:

1米二100厘

 1米二100厘米

 ⑤小组交流认识。

2.学习米和厘米的关系。

  学生口答。

  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学习测量。

  分组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

总结测量方法。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独立完成。

  汇报并说测量方法。

2.第5页做一做。

  学生说测量方法。

  分组活动:

测量小组同学跳远的距离,比一比。

 

教后录

 

 

 

新安江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余建珍   执教教师         

课 题

线段的认识(P5)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合作探讨学习新知通过观察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

学会用刻度尺画限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刻度尺、相关图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出示线段,告诉名称

二、合作探讨,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你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吗?

说给上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些图形都叫线段。

它们都有两个端点。

2.测量线段。

 这些线段中,哪条最长?

哪条最短?

怎样做可以知道?

 请你们实际测量一下,看谁判断最准确?

 把你的测量方法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画线段。

请你画出长度为3厘米的线段。

 画完的同学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画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回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时

 候曾经见过的什么,猜

 一猜。

 明确:

线段。

1.学习认识线段。

 观察、交流发现:

有两

 个端点;是直直的。

取名。

2.测量线段。

 判断线段长短并说明判断方法:

测量。

 测量线段长度。

 交流测量方法。

 汇报。

3.画线段。

 尝试画线段。

 汇报并总结画线段的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巡视、指导。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巡视、指导测量。

  指名沿良牛说明狈C量方法。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和同桌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这两条线段中叨陈长—些?

  测量一下,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小组交流,说判断方法。

  汇报。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测量。

  汇报并说明测量方法。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观察、小组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10题。

  估计。

  测量。

4.完成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体会发言

 

教后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