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956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NG事故应急预案.docx

LNG事故应急预案

 

液化天然气(LNG)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LNG储罐可能发生的灾害大致为LNG泄漏、火灾、爆炸等。

⑴第一阶段:

生产过程中发生轻微泄漏,现场可以处理。

⑵第二阶段:

LNG发生少量泄漏或危险位置发生火灾,影响范围小,公司

内部可以迅速控制处理。

⑶第三阶段:

LNG大量泄漏或危险位置发生爆炸或大规模火灾,影响到公

司外。

1.2危险程度分析

LNG为低温液体(-162℃),人体接触会引起严重冻伤,气体泄漏及空气混合易发生火灾、爆炸。

液体少量泄漏会迅速汽化,易发生火灾、爆炸。

大量泄漏最初会猛烈沸腾蒸发,然后蒸发率会迅速衰减至固定值,蒸发气会形成可见的云团,易发生火灾、爆炸。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设在生产运营部.

3.2.1.应急指挥中心组成人员

总指挥:

徐东(总经理)

副总指挥:

王二平(副总经理)敬建怀(副总工)

成员:

王晓博马千里刘军李秋鹏周新安路绳治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务及联系电话

姓名

手机号码

办公电话

应急中心职务

公司行政职务

徐东

总指挥

总经理

王二平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敬建怀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王晓博

医疗救护\通讯保障组组长

人事行政部主任

刘军

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组长

供销部主任

周新安

事故调查组组长

安全负责人

路绳治

抢险救灾\灭火救援组长

生产运营部主任

李秋鹏

设备抢修\安全疏散组长

技术质量安全部主任

马千里

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副组长

财务部主任

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通知指挥部所有成员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如总经理不在时,分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在非常特殊情况下,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皆不在企业时,由生产运营部主任全权代理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3.2.2.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①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信号。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③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④指定现场指挥人员。

⑤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⑥协调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3.2.3.总指挥、副总指挥职责

①总指挥(总经理)

全面组织指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②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协助总指挥做好救援具体工作。

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③副总指挥(副总工)

协助总指挥做好救援具体工作。

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2.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及职责:

1)抢险救灾、灭火救援组职责:

负责本预案的抢险、抢修组织实施工作;担负在突发事故时的火灾扑救和指挥部安排的其它任务。

制定紧急管理办法,确定应急实施方案并实施。

生产运营部负责事故抢险、灭火救援任务。

队伍组成(51人):

队长:

路绳治

队员:

生产运营部51人

2)通讯联络、医疗救护组职责

由人事行政部负责,负责应急救援的通讯联络,并担负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送医院治疗等工作。

队伍组成(7人):

队长:

人事行政部主任王晓博

队员:

人事行政部7人

3)设备抢修、安全疏散组职责

由技术质量安全部负责,担负在突发事故时的设备抢修、人员安全疏散工作。

队伍组成(30人):

队长:

李秋鹏

队员:

技术质量安全部30人

4)物资供应组

由供销部、财务部负责,担负救援物资的供给以及救援资金的保障及监管工作。

队伍组成(8人):

队长:

供销部主任刘军

队员:

供销部6人、财务部人员2人

5)事故处理组

由技术质量安全部、人事行政部负责,担负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做好伤亡者及其家属的接待、安置、治疗和相关的理赔工作。

队伍组成(3人):

队长:

周新安

队员:

技术质量安全部2人、人事行政部1人

4.预防及预警

4.1危险源(LNG)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通过仪表连锁系统及报警系统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

2、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

3、按照国家规定对装置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4、在重大危险源部位建立相应的警示标志。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7、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8、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9、全厂每年3月份做一次防雷防静电检测。

10、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定期检验。

11、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定期校正。

12、全厂和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13、制定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做好点检记录。

14、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15、做好交接班记录。

4.2预防措施

4.2.1LNG安全防范措施:

(1)密闭操作,必须保持储罐、管道及阀门严密性。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4)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系统和设备。

(5)避免及氧化剂、卤素接触。

(6)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器和管道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7)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见防护用品一览表)。

4.2.2火灾、爆炸预防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

作业时禁止使用已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戴铁钉的鞋。

3)不得及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4)热天尽量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

在运输、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运输车辆应有接地链。

5)及时通风,降低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的浓度。

4.3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发生事故的信息后,应立即确定应对方案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公司所有在厂员工,组织抢险和救护。

总指挥应在事故发生起1小时内向宝丰县安监局报告。

如果抢险过程中事故发展至以公司的能力已经不能控制的地步,应立即向宝丰县安监局报告,寻求支援。

5.信息报告及处置

5.1信息报告及通知

1、应急管理办公室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值守电话:

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公司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开展抢险及自救。

2、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情况等。

并通知公司所有在场员工立即开展抢险及救护。

5.2信息上报

1、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公司应急救援响应分为三级。

1)一级:

车间内部能处理的事故。

2)二级:

公司内部能处理的事故。

3)三级:

需要请求消防、公安、卫生、安监、政府支援的事故。

具体包括以下事故:

1、燃气发生泄漏起火乃至于爆炸,公司已经不能控制时,必须向宝丰县安监局、消防队请求支援灭火。

2、高压容器、压力管道等破裂、爆炸时必须向市安监局、质监局请求支援。

3、建筑物倒塌事故必须及市安监局、公安、消防、医疗、环保、城建等部门联系,请求援助。

6.2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应迅速按事故可能后果进行判断,如达到“二级”应急响应标准,应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汇报,请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在指挥部成员赶到前,由现场负责人统一指挥,避免事态扩大。

公司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应急办公室应立即通知公司全体员工赶到集合地点,接受总指挥命令。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应按相关程序进行应急救援。

当事态无法控制时,应及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持。

附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图

6.3处理措施

6.3.1事故处置方案

1、CNG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气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

避免及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灭火方法: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

要防止人员窒息。

易燃物质要迅速移出。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并佩戴正吸式呼吸器。

2、LNG事故处置方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安全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气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式呼吸器,并佩戴低温防护头盔和低温防护手套。

避免及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灭火方法:

迅速切断气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应全身消防服,并佩戴正吸式呼吸器。

3、火灾控制

初期火灾扑救: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的移动灭火器来控制火灾。

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进出口伐门,切断进入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火势威胁的物质。

当易燃液体外流时,可用沙袋或其它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区。

另外,用湿毛毡、海草帘等物堵塞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势蔓延。

火灾扑救:

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灭以后,仍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除余火。

4、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要点:

扑救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之前,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及空气相混合,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6.3.2人员疏散方案

听到某个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集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区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

当班班长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清点人数后,向现场分管负责人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

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车间部门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扑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

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

在进入事故点前,组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险(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

抢险(或救护)组完成任务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或救护)组下达命令。

组长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

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

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

撤离方法: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向转移(在高处设立风向标);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及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撤离距离应为上风向1000M以上。

6.3.3危险区的隔离

(一)危险区的设定

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和受影响区。

1、事故中心区:

即距离事故现场0~100M区域。

此区域为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损坏,人员窒息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

指距离事故现场100~1000M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造成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和损坏,或者造成轻度窒息的危险。

3、受影响区:

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该区域可能有从事故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二)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按危险区的设定,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

1、事故中心区:

以距事故中心约1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写上“事故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圆周每50m距离上设置一个警戒人员。

警戒人员必须着正规服装,并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

2、事故波及区:

以距事故中心约10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百相间警示色带标识,写上“危险化学品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路口设身着制服带“警戒”标识字样袖套一人。

(三)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事故中心区外的道路疏导由保卫处负责,在警戒区的道路口上设置“事故处理,禁止同行”字样的标识。

并指定人员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2、事故波及区外道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并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6.3.4伤员救援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6)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

6.1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6.2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6.3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6.4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6.5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6.6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6.3.5抢险人员个人防护

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超标时或情况不明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

岗位人员紧急撤离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情况紧急时可用湿布捂住口鼻)。

环境监测表明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低于2%时,区域可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5.2.6抢险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人员的以互助监护为主,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

在救援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时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

6.3.6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⑴事故已经失控;

⑵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

⑶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

2、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救援、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⑴事故已经失控;

⑵应急救援、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

⑶出现爆炸和火灾的征兆

6.3.7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措施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物控制

如果有可能,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

方法有二类:

在调度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伐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修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成功堵漏的因素有四: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

泄漏孔的尺寸

泄漏点处实际或潜在的压力

泄漏物质的特性

3、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

如果泄漏物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伐,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及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采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使用这一技术,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将泄漏出的物料收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黄沙、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6.3.8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㈠受伤人员分类

可能造成的伤害有:

窒息、烧伤(含冻伤、灼伤)等。

受伤人员按以下分类:

1、高温物理性烧伤

包括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表面的烧伤,高温的水、汽烫伤,发生爆炸事故而导致的高温烫伤、以及高温热焰烧伤。

主要伤害对象以岗位作业人员、爆炸危险源点50m半径范围内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2、气体中毒和窒息

包括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中毒和因为环境中氧气浓度低而导致的窒息伤害。

伤害对象主要有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3、低温物理性灼伤

主要伤害对象为岗位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㈡患者现场救治方案

1、注意事项:

要求每一个职工都会“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做好自救互救。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2、急救要点: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吸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脱去患者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烧伤面,避免伤面感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在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医院救治。

6.4应急结束

抢险救援结束后,指挥部应清点人员。

当事故现场得到控制,环境符合标准、隐患得到消除,人员清点结束后,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应急救援人员撤离现场。

应急救援结束后,安全部应将事故简要情况写出书面情况,经公司审批后上报。

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应进行应急救援总结,对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

7.应急物资及装备保障

应急救援物资包括信息及救援器材,各单位应负责定期检查,确保完好备用。

7.1应急电源、照明

各班组及办公室管理值班均有一只防爆手电筒,各岗位配有应急灯,作为现场紧急撤离时照明用。

在事故的抢险和伤员救护援过程中,由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情况,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对事故单位的各个岗位选择性供电,保证应急和照明电源的使用。

7.2消防器材

1)厂消防设施配置

消防水带及枪头统计

名称

型号

数量

完好情况

保存地点

负责人

消防水带

65

5条

4条完好

安环部

王建华

消防水带

80

5条

3条完好

安环部

王建华

消防枪头

65

2个

完好

安环部

王建华

消防扳手

室外消防栓用

2个

完好

安环部

王建华

厂区灭火器配备情况

-

放置地点

种类

充装时间

有效期

数量

压缩厂房配电室

(4个)

干粉(4公斤)

2012.7.30

1年

2

二氧化碳(2公斤)

2012.7.30

1年

2

35Kv配电站

(4个)

二氧化碳

(3公斤)

2012.7.30

1年

2

2012.3

5年

2

 

压缩厂房

(共8个)

一层:

螺杆机稀油站

2个

二氧化碳

(2公斤)

2012.7.30

1年

1

干粉(4公斤)

2012.7.30

1年

1

一层:

往复机稀油站

4个

干粉(4公斤)

2012.7.30

1年

2

二氧化碳(3公斤)

2012.7.30

1年

2

二层中厅楼梯口:

2个

干粉(4公斤)

2012.7.30

1年

1

二氧化碳

(2公斤)

2012.7.30

1年

1

 

制冷剂储罐区

(10个)

二氧化碳

(3公斤)

2012.3

5年

1

二氧化碳

(2公斤)

2011.12

5

1

二氧化碳

(2公斤)

2012.7.30

1年

3

干粉(4公斤)

2012.7

3年

4

干粉(4公斤)

2011.12

3年

1

液化厂房

(共6个)

一层

4个

干粉(4公斤)

2012.7.30

1年

3

二氧化碳

(2公斤)

2012.7.30

1年

1

二层

2个

二氧化碳

(3公斤)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