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854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docx

纳潮闸的初步设计报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1概述

***滨海公路是***“五点一线”开发战略中的“一线”,是我省开发海上辽宁的重要举措,它西起葫芦岛老龙口,东至丹东鸭绿江口,全长1400余km,主要连接沿海城市的重要乡镇、港口、生产集散地、旅游景区和开发区,滨海公路考虑区间性、连续性、旅游性及开发性的功能需求,分段设计、分段施工。

本次设计项目位于***市谢屯镇,共2段,一段起点位于***盐场八分厂纳潮库外坝上***与长兴岛交界处,终点交于孙屯南瓦交线上,起始桩号K137+210~K147+215.83,全长10.006km;另一段是***市谢屯镇沙山村至新搬迁的大化园区,起始桩号K158+500~K172+754,全长25.927km。

两段线路主要穿越***盐场,在公路线上有7处纳潮闸,1处排水闸需拆迁改建,在7处纳潮闸的拆迁改建中,由于滩涂养殖进水的需要,有一处进水闸也需拆迁新建,本次设计闸门共9处。

其中8处在公路线上与公路桥相对应。

我院受**市公路管理段的委托,做******段纳潮闸工程设计工作。

一.2水文

1.2.1潮位

渤海岸为不规则半日潮,1个太阳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但相邻的高(低)潮高度不等。

2000年10月**中心海洋站,采用鲅鱼圈海洋站1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利用《***沿海重点岸段防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报告》中的鲅鱼圈与温坨子高潮位相关公式,将温坨子的潮位资料延长后,采用极值Ⅰ型分布曲线的计算方法推求得温坨子100年一遇潮位2.29m,50年一遇潮位2.21m,25年一遇潮位2.12m,20年一遇潮位2.09m,10年一遇潮位2.00m,4年一遇潮位1.88m。

本次设计潮位采用50年一遇潮位2.21m。

1.2.2波浪

海浪**地区大部分海区冬季盛行偏北浪,夏季盛行偏南浪,而冬夏之间浪向不明显。

渤海岸区偏北浪向频率大,平均波高0.4~1.3m。

最大波高0.5~4.2米。

由于工程附近海域无波浪观测资料,本工程的设计风浪要素计算方法采用莆田实验站方法。

一.3工程地质

1.3.1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㈠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滨海冲洪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现经人工改造为人工养殖圈,场地地面高程为3.8~-1.2m,最大高差5.1m。

㈡场地岩土体类型

根据地面地质测绘和钻孔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素填土(Q4ml):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碎石、粘性土组成,碎石成分主要为强风化石灰岩,棱角状,粒径10~100mm,含量约为70%。

层厚2.00~8.00m,层底标高-5.97~0.20m;

2、粉细砂(Q4m):

黄褐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圆状,分选性较好,颗粒级配一般,混有少量贝壳碎屑,局部含少量石英岩砾石。

层厚1.20~6.30m,层底标高-5.26~-6.84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流塑,湿~饱和,含有少量生物贝壳碎屑,具腥臭味,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层厚5.00~18.00m,层底标高-6.93~-23.80m;

4、粉细砂(Q4m):

黄褐色,中密,稍湿~湿,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圆状,分选性较好,颗粒级配良好。

层厚1.00~4.80m,层底标高-22.23~-24.80m;

5、粉质粘土(Q4dl):

黄褐色,可塑,稍湿,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混有少量砾石,含量10%,粒径2~9mm,最大20mm,次棱角状,主要为全~强风化辉绿岩。

层厚14.80~15.30m,层底标高-21.93~-22.60m;

6、全风化石灰岩(O1):

黄褐色,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土状局部夹块状,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未完全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20m,层顶标高-20.86~-25.50m;

7、全风化页岩(Zc):

黄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土状局部夹块状,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未完全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00m,层顶标高-22.73~-23.10m;

1.3.2岩土工程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根据现场鉴定、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各地层的承载力如下:

⑴、素填土:

不宜做地基持力层;

⑵、②粉细砂: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

⑶、淤泥质粉质粘土: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

⑷、④粉细砂: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⑸、粉质粘土: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

⑹、全风化石灰岩: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350KPa。

⑺、全风化页岩: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350KPa。

1.3.3结论

1、拟建纳潮闸场地地貌单元属滨海冲洪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地层分布较均匀,为素填土、②粉细砂、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粉细砂、粉质粘土、全风化石灰岩、全风化页岩。

新近回填素填土层、②粉细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变形大,稳定性较差;④粉细砂层、粉质粘土层及下伏全风化岩层强度较高,分布稳定,工程性质较好。

建议闸基采用振冲碎石桩,以④粉细砂层、粉质粘土、全风化灰岩、全风化页岩作为桩基持力层。

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条件,适宜建筑本工程;

2、闸基范围内存在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属于微透水层,素填土、粉细砂层,属中等透水层,基坑开挖和围堰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排水和防渗措施。

一.4工程任务和规模

一.4.1工程规模

***盐场属国有大型企业,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4.0.1条的规定,防洪标准应在100年~50年范围内,防洪等级应在Ⅱ~Ⅲ之间,考虑到工程所在地点的保护面积,人口密度,水产养殖等情况,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2.2.2条的规定,水工建筑级别采用3级。

一.4.2工程任务

场区占地面积166平方公里。

其中本次设计纳潮闸的影响面积26平方公里,是***盐场生产区的主产区。

纳潮闸在生产上的主要任务是为盐场、养殖区提供补水与排水的双重任务,在防洪上主要是挡潮、排洪等。

一.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布置

在K137+210~K147+215.83公路段上有2座纳潮闸,分别位于K137+237.5、K137+293.5桩号,两座闸的结构型式、尺寸均相同。

在K158+500~K184+439.595公路段上有5座纳潮闸,分别位于K162+150、K163+080、K163+420、K169+300、K171+947桩号。

1座排水闸,位于K164+210桩号,另1座进水闸位于K162+150桩号纳潮闸的内侧,两座闸成90°交角。

纳潮闸与进水闸的结构型式相同。

1.5.2闸室特征高程的确定

1、闸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4.2.4条“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其闸顶高程不得低于防洪(挡潮)堤堤顶高程”。

的规定,在防潮地上的水闸,均采用堤顶高程(公路顶面),故K137+237.5、K137+293.5桩号的纳潮闸的顶高程4.00m,K162+150、K163+080、K163+420、K169+300、K171+947桩号纳潮闸与K164+210桩号排水闸的顶高程为3.76m。

进水闸的堤顶高程是根据使用单位的使用要求,参照周边内堤堤顶高程确定为2.3m。

2、工作桥顶高程的确定

工作桥的顶高程确定主要根据闸门高度确定,闸门高度2.59m,加0.2m的吊耳,总高2.79m,采用框架柱高2.80m,梁高0.53m,则工作桥顶高程是闸顶高程加3.33m。

1.5.3防渗排水布置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闸下有1.2~6.3不等的粉细砂,透水性很强为了节省投资,不采用封闭的垂直防渗体。

按《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4.3.2条规定,求得闸基防渗长度为14.0m。

闸前铺盖长5.5m,齿深1.0m,闸底板长11m,齿深1.1m,顺水流方向渗径长17.7m,满足设计要求。

细砂的临界水力比降Jcr为0.07。

经计算出口段渗流坡降值为0.05满足要求。

1.5.4消力防冲布置

选择K169+300桩号纳潮闸做为典型,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纳潮最高水位为1.9m,闸后最低水位为0.5m的最不利的运用状态为设计条件,计算消力池的长度与深度。

经试算得消力池深0.5m,采用消力池深0.5m。

消力池长度经计算池长为1m,采用消力池长12m。

1.5.5基础处理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公司提出的《***纳潮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地质情况,基础处理方案考虑四个:

灌注桩、堆载预压、碎石振冲桩、预制桩。

以K163+420桩号的纳潮闸为典型进行造价分析

在灌注桩、堆载预压、碎石振冲桩、预制桩的3个方案中,碎石振冲桩方案最低,并有效的解决了闸基中细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是比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案,但由于施工条件、工期、建设单位的要求等诸多因素,最终采用预制桩方案。

1.5.6稳定计算

稳定计算选取K169+300桩号的纳潮闸作为典型分析。

工作状况选取2种:

1、工程建成后,闸前后均无水的工作状况;

2、50年一遇潮水位2.21m,与养殖池内最低池水位0.5m的工作状况。

第一种工作状况经稳定分析计算,e=-0.005,Pmax=69.7KN/m2,Pmin=69.3KN/m2,η=1.005,均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种工作状况的稳定计算结果为:

e=-0.038,Pmax=74.2KN/m2,Pmin=71.2KN/m2,η=1.042,均满足规范要求。

4.6.2总体稳定分析

滑动型式经分析计算分析不会产生深层滑动。

水闸沿闸室基底面的抗滑安全系数经计算KC=1.48,满足稳定要求。

一.6施工组织设计

1.6.1自然条件

拦海堤地处勃海东部海岸线上,半封闭浅海,平均水深1.5~3.0m,冰期三个月左右,海冰一般分布在0.1~0.3m

辽东半岛黄海海域潮汐为规则半日潮,即每24小时50分出现两次,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涨潮时为6小时12.5分,落潮时为6小时12.5分。

***多年平均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5.1℃。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

最大冻土深115cm;最早冻结日期为10月13日,最晚冻结日期为12月3日,最早解冻日期为3月13日,最晚解冻日期为4月15日。

多年平均无霜日为254天。

1.6.2施工顺序

施工的顺序为:

1、施工围堰填筑;2、摆喷防渗墙施工;3、振冲桩闸基础加固处理;4、闸体施工;5、闸门、启闭机安装调试;8、二期砼防浪墙现场浇筑等。

堤体填筑预留沉降量,参照类似工程,采用0.4m。

7.3.2施工安排

1、施工安排

⑴2008年12月1日~2008年12月30日,完成施工围堰填筑工程施工;

⑵2009年1月21日~2009年2月28日,完成围堰摆喷防渗墙工程施工;

⑵2009年3月1日~2009年4月10日,完成振冲桩基础加固处理工程施工;

⑶2009年4月11日~2009年6月30日,完成闸体工程施工。

⑷2009年7月1日~2009年7月20日,完成铸铁闸门购置安装、木闸门加工、启闭机购置、安装、调试。

⑸2009年7月21日~2009年7月30日完成全部收尾工程施工。

2、施工机械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拟投入施工机械如下:

挖掘机8台,装载机12台,推土机(88KW)20台,自卸汽车(18T)50台,自卸汽车(8T)5台,振动碾8台。

投入的人力60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木工40人,钢筋工40人,砼工200人,模板工40人,砌筑技工60人,力工200人,其他工种10人。

一.7设计概算

本工程总投资4980.53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4117.94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6.70万元,临时工程79.83万元,独立费用528.89万元,预备费237.17万元。

工程资金来源为社会化融资2000万元,皮口镇自筹2980.53万元。

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为:

土方明挖0.15万m3,石方回填24.67万m3,土方回填21.31万m3,砼0.82万m3,干砌料石1.97万m3,干砌块石5.78万m3,碎石铺筑1.53万m3,基础强夯11.01万m2,钢筋制安172.27t,防渗膜铺设5.26万m2,土工布铺设7.11万m2等。

一.8附表

表1—2总概算表

 

表1—2工程总概算表单位:

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费

设备工程费

其它费用

合计

占一至五部分投资(%)

建筑工程

4117.94

 

 

4117.94

86.81

1

防潮堤工程

3940.93

 

 

3940.93

 

2

纳潮闸工程

177.01

 

177.01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2.40

14.30

 

16.70

0.35

1

启闭机

2.40

12.00

 

14.40

 

2

测量仪器

 

2.30

 

2.30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0.00

 

0.00

0.00

临时工程

79.83

 

 

79.83

1.68

1

施工道路

5.00

 

 

5.00

 

2

围堰工程

46.33

 

 

46.33

 

3

房屋建筑工程

28.50

 

 

28.50

 

独立费用

 

 

528.89

528.89

11.15

1

建设管理费

 

 

113.25

113.25

 

2

生产准备费

 

 

0.91

0.91

 

3

科研勘测设计费

 

 

227.96

227.96

 

4

建设及施工场地征地费

 

 

3.95

3.95

 

5

其它

 

 

182.81

182.81

 

 

一至五部分合计

4200.17

14.30

528.89

4743.36

100.00

预备费

 

 

 

237.17

5.00

1

基本预备费

 

 

 

237.17

 

2

价差预备费

 

 

 

0.00

 

静态总投资

 

 

 

4980.53

105.00

总投资

 

 

 

4980.53

105.00

第二章水文

3.1海域概况

工程位于**市***盐场,渤海岸边。

***盐场是全国7大盐场之一,下设8个制盐分场,2个化工厂

*****盐场始建于1850年,现已发展成以海盐生产为主,集海盐深加工、盐化工生产、盐田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国有盐业大型企业,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两碱化工用盐及民食用盐的供应基地,是**市惟一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平均年产海盐80万吨,加工食用盐25万吨,均占东北地区生产总量的近二分之一。

场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66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银滩”之称。

盐场下属24个单位和部门,有员工2300余人。

渤海岸线828公里,其中陆岸长680公里,岛岸长148公里。

***盐场的海岸是普兰店湾的北界线,海岸线长210公里,口宽38公里,纵深42.5公里,水域面积约613平方公里。

整体形态近似于一个插向东部大陆的大葫芦,湾内平均水深1.5~3米。

在***境内位于本工程北48km,有温坨子潮位观测站。

3.2气象

***属北温带季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0mm左右,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

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88mm。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4m/s,最大风速25m/s,相应风向为ESE,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m/s。

***多年平均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5.1℃。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

最大冻土深115cm;最早冻结日期为10月13日,最晚冻结日期为12月3日,最早解冻日期为3月13日,最晚解冻日期为4月15日。

多年平均无霜日为254天。

3.3海洋水文

3.3.1潮汐

渤海岸为不规则半日潮,1个太阳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但相邻的高(低)潮高度不等。

2000年10月**中心海洋站,采用鲅鱼圈海洋站1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利用《***沿海重点岸段防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报告》中的鲅鱼圈与温坨子高潮位相关公式,将温坨子的潮位资料延长后,采用极值Ⅰ型分布曲线的计算方法推求得温坨子100年一遇潮位2.29m,50年一遇潮位2.21m,25年一遇潮位2.12m,20年一遇潮位2.09m,10年一遇潮位2.00m,4年一遇潮位1.88m。

本次设计潮位采用50年一遇潮位2.21m。

3.3.2波浪

海浪**地区大部分海区冬季盛行偏北浪,夏季盛行偏南浪,而冬夏之间浪向不明显。

渤海岸区偏北浪向频率大,平均波高0.4~1.3m。

最大波高0.5~4.2米。

由于工程附近海域无波浪观测资料,本工程的设计风浪要素计算方法采用莆田实验站方法。

3.3.3水温

**地区海域表层水温受大陆及外海海水影响显著,其水平分布规律是:

冬季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夏季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半岛南端水温略高。

冬季,长兴岛海域为0.7℃,表层水温的年变化趋势为8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

年较差由东北向西南减少。

长兴岛最低在2月为-0.7℃,最高在8月为24.4℃,年较差为25.1℃。

3.3.4海冰

**地区海域冰期在12月下旬到第二年2月份,长兴岛初冰期在1月,平均终冰期在3月中旬,冰期延续2个半月左右,封冰时期约1个月。

浮冰量5~7级,浮冰厚10~30厘米,浮冰界10公里。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概述

拟建工程位于***镇西南,兔岛西北方向的***沿海大堤和经谢屯通往长兴岛堤坝之上,即规划中的滨海公路沿线,共有九处闸门,其桩号分别为K137+237.5,K137+293.5,K162+150,K163+080,K163+420,K164+210,K169+300,K171+947,K162+130,其中K162+130处的闸门拟建在K162+100处的一个近东西向丁字坝向南平移30米后的位置。

受**水利建筑设计院的委托,**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对***纳潮闸工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勘察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

勘察的孔数及孔位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87-99)和**水利建筑设计院提出的设计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布设,在每个闸门布设2个钻孔,由于K162+130处的闸门在海参圈内无法施工,因此在近岸侧堤坝上布设一个钻孔以供参考,共布设钻孔17个(钻孔编号分别为:

ZK1,ZK2,……ZK17,见钻孔平面布置图)。

同时委托**水利测绘公司对17个勘探孔进行了测设,对纳潮闸门及附近地形测绘了1:

500地形图,测量基准点由***交通规划设计院提供。

我公司于2008年9月25日~9月29日进行外业施工,9月30日~10月5日进行试验分析、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本次勘察采用DPP100-3A型汽车钻机2台,整个钻探过程采取冲击钻进的方法,开孔孔径为Φ146mm,终孔孔径为Φ75mm,以上操作过程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要求。

为了确定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和物理力学参数,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②粉细砂层、④粉细砂层分别做了标准贯入试验,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分别采取12组土样做了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17个,总进尺435.6m,详细工作量见表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3-1

钻孔(个)

进尺(m)

跟管钻进(m)

标贯(次)

十字板(次)

原状土样(组)

岩石

覆盖层

17

11.5

424.1

424.1

48

12

24

3.2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滨海冲洪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现经人工改造为人工养殖圈,场地地面高程为3.8~-1.2m,最大高差5.1m。

3.2.2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地质测绘和钻孔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素填土(Q4ml):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碎石、粘性土组成,碎石成分主要为强风化石灰岩,棱角状,粒径10~100mm,含量约为70%。

层厚2.00~8.00m,层底标高-5.97~0.20m;

2、粉细砂(Q4m):

黄褐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圆状,分选性较好,颗粒级配一般,混有少量贝壳碎屑,局部含少量石英岩砾石。

层厚1.20~6.30m,层底标高-5.26~-6.84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流塑,湿~饱和,含有少量生物贝壳碎屑,具腥臭味,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层厚5.00~18.00m,层底标高-6.93~-23.80m;

4、粉细砂(Q4m):

黄褐色,中密,稍湿~湿,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颗粒圆状,分选性较好,颗粒级配良好。

层厚1.00~4.80m,层底标高-22.23~-24.80m;

5、粉质粘土(Q4dl):

黄褐色,可塑,稍湿,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混有少量砾石,含量10%,粒径2~9mm,最大20mm,次棱角状,主要为全~强风化辉绿岩。

层厚14.80~15.30m,层底标高-21.93~-22.60m;

6、全风化石灰岩(O1):

黄褐色,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土状局部夹块状,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未完全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20m,层顶标高-20.86~-25.50m;

7、全风化页岩(Zc):

黄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土状局部夹块状,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未完全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00m,层顶标高-22.73~-23.10m;

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根据区域构造资料,本工程区内无影响工程安全的活动性构造通过,根据钻孔揭示也未发现不良地质构造区域稳定对工程影响不大。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为0.40S。

3.3工程地质条件

3.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和分析

本阶段勘察过程中,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采取原状土样12组,在粉质粘土层采取原状土样12组,进行了室内土常规试验,试验成果见下表3-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表3-2

土层

参数

天然含水量(%)

天然密度(g/cm3)

土粒比重(Gs)

天然孔隙比(e0)

干密度(g/cm3)

渗透系数(10-5cm/s)

液性指数IL

压缩系数(Kpa-1)

内摩擦角Φ(°)

粘聚力C(Kpa)

淤泥质粉质粘土

样本数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区间值

32.1-

35.2

1.95-

1.98

2.71-

2.73

0.823-

0.876

1.45-

1.49

1.251-

5.138

0.83-

0.94

0.122-

0.368

13.1-

21.0

4.0-

12.0

平均值

33.9

1.96

2.69

0.851

1.47

2.451

0.89

0.260

17.5

8.1

标准差

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