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847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111.docx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11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

(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方法

综合思维:

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整体性原理

人地协调观:

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文字材料

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分析回答问题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1)A 

(2)D (3)C

突破1——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下表为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对比: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自然原因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地形崎岖,多低山丘陵;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陡坡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

整治措施

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站,发展立体农业等

突破2——生态问题的成因、措施分析方法

(1)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

a气候因素;b地形因素;c地质因素;d植被因素。

②人为原因。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e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2)针对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a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b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c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a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b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农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

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

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2.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风蚀B.增强太阳辐射

C.提高地温D.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1选A,2选C。

第1题,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在地势较陡的地区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可减轻水土流失。

第2题,该地海拔高,春季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减少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使地温增高。

  塞罕坝海拔1010米~1940米。

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3~5题。

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4.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5.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

【解析】3选C,4选A,5选B。

第3题,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42°N附近,与长白山中部纬度相同,属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再加上其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其主要树种应该是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降水较多的暖温带地区;常绿硬叶林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树种;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

第4题,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较差;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刷侵蚀较强,土层较薄;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昼夜温差较小,且昼夜温差对造林没有太大的影响;塞罕坝荒山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

第5题,塞罕坝林场是人工造林形成的,其树种相对比较单一;该林场位于京津地区西北方向,冬季时西北季风经过森林之后,风速减小,风中携带沙尘部分沉降,可减轻风沙对京津地区的影响;林场可以对当地起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但这不是针对京津地区起到的环境作用。

【加固训练】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

【解析】第

(1)题,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Ⅱ坡度范围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大,若利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作为林牧业用地。

答案:

(1)水土流失。

原因: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作为林牧业用地;Ⅱ区域坡度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二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

(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方法

综合思维:

通过分析文字材料,推断山前平原的成因、山前洼地的成因及影响

区域环境问题相关的图文信息

解读文字信息,结合知识储备判断地貌成因及影响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1)B 

(2)C (3)C

突破1——归纳荒漠化产生的自然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突破2——归纳人为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为

原因

分布区

破坏原因

治理措施

过度

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燃料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草原分布区

采挖药材、发菜等增加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

过度

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过度

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水资

源利

用不

绿洲

中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河流水D.地下水

2.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

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

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

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生态移民 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 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 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1选D,2选A,3选A。

第1题,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

第2题,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黑河洪积扇,A对。

北大山是沙尘堆积成的沙山,B错。

石羊河洪积扇位于东南方向,沙山形成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错。

湖泊群水量稳定,没有明显枯水期,D错。

第3题,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对。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对。

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

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年降水量在300~450mm,90%以上的降水集中于6~9月,且多夜雨,有的地方的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贡嘎县与扎囊县之间的河岸带,在干旱和冬季大风因素影响下,河谷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沙丘形态随处可见。

研究人员发现,沙生植物种群存在随植株大小增大,聚集强度减弱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沙生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为青藏高原河谷风沙化土地人工促进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右图示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位置。

下表示意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位置与特点资料。

半固定沙地

固定沙地

海拔/m

3575

3650

高于河流水位/m

5

50

距离河道/m

200

1000

主要半灌状草本

藏沙蒿

藏白蒿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6~9月多夜雨的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半固定沙地的形成原因。

(3)分析半固定、固定沙地沙生植物种群随植株增大而聚集强度减弱的原因。

(4)在治理半固定沙地时,有人提议采用集聚式种草,还有人提议采用分散式种草,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

(1)题,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6~9月多夜雨的原因要从水汽来源及降水条件考虑。

6~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含量大;6~9月,白天河谷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2)题,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半固定沙地的形成原因要从泥沙来源、半固定(具有移动性和固定性双重特点)角度分析。

河水挟带上游大量泥沙在河谷沉积;距离河道近,枯水季节河床泥沙裸露,风力作用使泥沙在河岸沉积形成流动沙地;距离河面近,沙地受河流丰水季节水位上涨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好,不易起沙且植被生长快,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形成半固定沙地。

第(3)题,半固定、固定沙地沙生植物种群随植株增大而聚集强度减弱的原因主要从植株大小对于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小角度考虑,幼小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单位面积土地可以使更多数量的幼小植株存活;幼小植株呈现集聚状态,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提高存活机会。

较大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明显增大;较大植株独立抵御风沙危害能力明显增强,导致它们相互庇护的依赖性降低,聚集强度减弱,呈现相对分散状态。

第(4)题,治理半固定沙地时,采用集聚式种草,还是采用分散式种草要从集聚种草对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

集聚式种草有利于抵御沙埋和风蚀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存活率;集聚式种草有利于阻挡流水、风力对地表沙粒的侵蚀、搬运,有利于流沙在植株根茎部集聚,形成聚沙体,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答案:

(1)6~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含量大;6~9月,白天河谷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2)河水挟带上游大量泥沙在河谷沉积;距离河道近,枯水季节河床泥沙裸露,风力作用使泥沙在河岸沉积形成流动沙地;距离河面近,沙地受河流丰水季节水位上涨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好,不易起沙且植被生长快,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形成半固定沙地。

(3)幼小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单位面积土地可以使更多数量的幼小植株存活;幼小植株呈现集聚状态,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提高存活机会。

较大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明显增大;较大植株独立抵御风沙危害能力明显增强,导致它们相互庇护的依赖性降低,聚集强度减弱,呈现相对分散状态。

(4)集聚式种草。

集聚式种草有利于抵御沙埋和风蚀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存活率;集聚式种草有利于阻挡流水、风力对地表沙粒的侵蚀、搬运,有利于流沙在植株根茎部集聚,形成聚沙体,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