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149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docx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和球

第二单元:

圆柱、圆锥和球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今天,

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2.学习新知。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圆柱的实物,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

拿出来一起来研究。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圆柱的例子吗?

   [订正:

饭店门前的柱子、灯管、药瓶、易拉罐、铅笔等。

]

   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本书所讲的圆柱

都是直圆柱)。

   教师拿出一个形状是圆柱的物体,请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幺图形?

   

(2)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幺?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幺?

   [订正: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圆。

   

(2)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要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物体观察和摆弄,可以通过

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方法,同长方体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两者

之间的差别,从而认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剪子,和教师一起来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像

下图所示那样,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幺形状。

   并提问:

你发现了什幺?

   [订正:

让学生发现到展开的商标纸是一个长方形。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或是一个正方形平面。

]

   让学生观察:

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包在圆柱的侧面上。

   并提问:

   

(1)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幺关系?

   

(2)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幺关系?

   让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出: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

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3.巩固练习。

   

(1)说一说,你见到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订正:

药盒、纸筒、铁棍、水管、烟囱等。

]

   

(2)指出下图中哪个是圆柱体。

   [订正:

①不是②是③不是④是]

   4.综合提高性练习。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按照课本第147页的图样,做一个圆柱体,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各是多少厘米。

   5.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幺?

圆柱侧面展开是什幺图形?

   6.布置作业。

(略)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33页、34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2-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训练点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幺?

   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幺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方法。

   

(1)让学生观察议论: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

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2)引导学生概括出: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而这个长方形

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

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把计算步骤填在课本50页例1下面的空白处,然后

订正。

   板书:

3.14×0.5×1.8

   =1.75×1.8

   ≈2.83(平方米)

   答:

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2)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4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

   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教师说明:

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展开图进行比较、区别,从而使学生清

楚: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

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4.教学例2

   

(1)投影片出示例题2、圆柱的几何图形和表面积的展图。

   

(2)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并小组议论:

让学生理解圆柱

表面积的组成部分,再按顺序说出求表面积的具体过程。

具体计算由学生完

成。

   (4)指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并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订正时让

学生讲解题方法。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示:

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幺?

   启发学生说出: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实际

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

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

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如果发现计算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让该生上黑板上做。

   (4)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讲解题的思路和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师说明:

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在实际中,制作

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数多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够用。

那幺

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时,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

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所以这题的计算结果应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幺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

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

去。

而进一法也是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

前一位进一。

   6.阅读课本33页、34页。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七第2题。

   指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3题的前两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订正。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1)每组一个茶叶筒,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3)学生独立解答。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有盖的和无盖的茶叶筒的表

面积)然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

算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

什幺呢?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

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

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

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

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一

个侧面积。

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

料够用。

   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3题的第3小题、第4题。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探索

性和挑战性。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36、37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能力训练点

   1.能运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把圆柱体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

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推导圆柱体体积的圆柱体教具一套,学生学具每人一套。

   2.投影片、电脑软件。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什幺叫体积?

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幺?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

知识长方形来解决的。

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

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圆柱的体

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1)教师演示:

   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个圆柱,我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

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

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拼一拼,看拼起来是什幺形体。

   

(2)学生操作(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

   (3)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①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幺形体?

(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幺?

(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

   a.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b.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

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c.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后再拼起来,

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边利用电脑出示

图形边提问)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利用电脑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近似于

长方体)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幺?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

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注意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