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103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docx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8

阜阳一中2009级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

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

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

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

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

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

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

惯性定律就是一个。

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

我敬爱爱恩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

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

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

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

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

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

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

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

区别之一是:

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

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

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

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

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

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

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效果。

(4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手法。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③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④,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⑥,此时无声胜有声。

(自居易《琵琶行》)

⑦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⑧,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大喊。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

”“不搭!

哪有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司机还是说:

“不搭!

想冻死啊!

”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

”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司机说:

“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

”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

“别担心。

”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笑着说:

“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得几乎大叫。

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

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

“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

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

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

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