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9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docx

关注长江关注我们的未来

关注长江 关注我们的未来

  发源于格拉丹东的长江,自冰川上汇流而下,淌过草地,穿越峡谷、森林,穿过中下游的洪泛平原,汇入东海,长江流域不仅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全国53%的水能资源,还生活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聚集了30多个民族,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72%。

目前,长江流域的GDP已经占全国的40%,长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命河。

关注长江,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健康长江

  从对话开始建立合作机制

  

  什么样的长江才是“健康长江”?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解释是:

要有足够的、优质的水量供给;受到污染以及外界干扰破坏后,河流生态系统能够自行恢复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水体的各种功能发挥正常,能够可持续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健康长江”有哪些“健康”指标?

  作为水利部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4级构成的。

这是我国首个能采用数值表达的“健康”河流定量指标。

健康长江从此有了明确的内涵。

  健康长江的规划可以由一个部门完成,但维护健康长江的工作却需要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流域是草地、森林、耕地、湿地、矿产、水电、渔业等自然资源,大坝、航运、旅游、工矿企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复合体这些要素之间以水为媒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流域的治理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某种单一方法就能够奏效,需要各级政府、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流域机构共同努力,需要上下游、左右岸的大力配合,需要不同学科的联合攻关,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需要国际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以“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长江论坛”。

2005年4月16日到17日,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长江干流11个省共26家单位的180余名政府和有关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聚首江城。

  论坛其间,水利、环保、林业、水产、水运、水电等涉水部门,沿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涉水企业和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坐在了一起,围绕流域保护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探讨合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论坛,我们欣喜地看到:

围绕长江保护与开发的话题,中央与地方的各部门管理与决策机构之间、沿江各省市区之间、政府与非政府、国内与国际援助等各类项目等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决策者、科学家、企业领袖展开高层对话,各方对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已经有了初步建立共识。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既有决策者、也有执行者,既有官员、也有学者,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在更大范围内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源投向长江的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

  首届长江论坛,经过广泛交流与深入讨论,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

对话是良好的开始。

  

  保护母亲河

  应走流域综合治理之路

  

  作为纵贯我国东西的一条重要发展轴线,长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水源地,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保护区,维护健康长江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解决流域性问题。

由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电、渔业、航运、航道、道路、水土保持、森林、草地、湿地、自然遗产地等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分别归属于水利、环保、电力、林业、农业、交通、建设、国土等不同部门管理,从而造成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信息与资源不能共享,并且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权利不清等。

特别是缺乏从流域整体和国家需求的战略高度对上述要素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管理。

  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

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单一,管理手段不完善;缺乏统筹考虑流域综合管理的法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冲突;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江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走流域综合治理之路。

这是长江论坛中听到较多的声音。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汪纪戎认为:

解决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有效的跨行政区的现代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

  在首届长江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向大会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特点,同时,他也指出:

实施流域综合管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宜统筹设计,分步推进,并充分考虑各个流域的自身特点,以及已有体制和机制基础。

他建议: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流域综合管理的优先事项是:

将流域综合管理纳入国家计划;完善流域管理法规体系;分步实施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流域综合管理框架。

陈宜瑜院士认为,在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做的几项工作是:

  

(1)开展流域综合管理的试点工作,促进长江一级支流与重要区域的流域综合管理;

  

(2)巩固“32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移民建镇、以工代赈)方针的成果,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3)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条例》,完善流域法规体系;

  (4)尽快启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工作,协调河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5)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科技支撑。

  

  促进人水和谐

  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当前,长江流域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把长江治理开发和管理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不合理开发的巨大压力之下,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呈现“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趋势。

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任务和新要求。

促进人水和谐,维护健康长江,我们有哪些工作要做?

  在长江论坛期间,记者分别采访的科学家、水电专家、国际环保组织中国代表,听听他们的思考。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我国著名的土地资源与土壤地理学家,他从50年代起就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从70年代开始主持青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孙鸿烈作为环境保护课题组负责人主持了相关研究工作。

  回顾当年的经历,孙院士认为,当时围绕三峡工程生态环保展开的课题是很全面的,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滑坡、水库净化能力等都在课题内,现在看来,三峡工程发挥了治理长江的关键作用。

  谈到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孙院士娓娓道来。

他说,长江源头4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主要生态问题是过度放牧,解决生态环保问题的关键是建设人工草场。

4000米以下的横断山脉的长江各支流地区,这一带地区沟深河陡,河谷显“V”字型,当地居民刀耕火种、过度砍伐森林植被,重点是保护好森林植被,解决好水土保持问题。

再往下是四川盆地,这里是农业高度开发的地区,土壤多为紫色砂岩,土质疏松,重点要调整好农业结构,进行农用物的轮换和夹种,减少土壤侵蚀。

  孙院士解释说,长江的污染主要从四川盆地开始的。

四川盆地是人口高度密集地区,工业污染的面源、农业污染的点源(指化肥等富营养化物质)都有。

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危害最大的就是水污染。

  孙院士指出,长江涉及到许多省市和部门,但不管哪一个支流的问题,最后都反映到长江上来了。

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仅仅是水污染的问题,要解决好水的问题,涉及到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为此,孙鸿烈院士提出了要抓好五个统筹的建议:

第一,要抓好水资源与整个流域资源的统筹,由国务院领导层来统筹规划长江流域发展,制定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第二,要统筹上游和下游,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重视补偿机制的建立。

第三,要统筹开发与保护。

长江流域应该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第四,要统筹治理与保持。

长江沿江地区有着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带,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治理保护措施。

第五,要统筹环境与发展,建立绿色GDP,真正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赫克明(JimHarkness):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代表。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WideFundForNature,简称WWF)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也是最早与中国开展环保合作的国际民间环保组织。

  长江流域以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关注的全球核心地区之一。

在中国,WWF约有80%的环保预算用于长江流域的项目。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25年的工作,这位来自美国的学者就与长江流域工作了25年,会说流利的汉语,对中国文化和经济有着深入的了解。

  赫克明介绍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长江流域的工作,是从大熊猫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开始,从2001年以后则更注重流域综合管理。

随着工作的开展,赫克明认识到:

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栖息地的恢复,不仅仅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应上升到流域管理的层次,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必须有不同部门及相关利益得、包括群众、企业、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参与。

一方面建立交流和合作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各项规划和措施考虑更全面。

  在长江流域工作25年中,赫克明对长江生态环保问题引发了很多思考。

他认为必须处理好扶贫和生态环保的关系。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往往很低,靠山吃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对流域环境保护来说,是下游较富裕的地区要求贫困的上游地区做出牺牲,这不是很合理的做法。

要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不能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了,而应该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他提出:

环境保护的政策一方面提倡谁污染,谁治理,另一方面谁提供了环境治理机会,也应该得到补偿,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

  曹广晶,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享受政府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作为首届长江论坛发起单位之一,中国三峡总公司也是参加论坛的唯一一家流域开发公司。

作为会议嘉宾,曹广晶认真聆听了会议发言,也引发了他对长江生态环保的思考。

  接受记者采访时曹广晶说,作为负责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水电开发的三峡总总公司,我们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生态环保意识,并贯彻到我们的工程建设之中。

谈到水电站与河流生态环保的关系时,曹广晶认为有三条基本原则要遵循。

首先,要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对不能避免的,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将水电站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减缓到最小。

  曹广晶还谈到了三峡总公司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的许多工作,但他认为做得还很不够。

当记者问维护健康长江,三峡总公司将有何打算?

曹广晶回答说,过去我们仅是就水电开发论水电,今后,要站在保护生态和维护河流健康的高度考虑水电开发的问题,更多的研究水电与环境友好的技术和措施。

曹广晶还透露,在金沙江开发过程中,三峡总公司除了对单个项目作出环境评估外,还将请有关机构对金沙江中下游进行流域的环境评估。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傅伯杰在首届长江论坛上做主题发言时说,长江巨量的淡水资源是确保中国供水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长江及其流域资源环境研究,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一系列全局性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全院有30多个相关研究所长期从事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相关领域研究。

通过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地质、水文、地貌、植物、土壤、气候、湖泊、山地灾害等大规模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家底,建立了相关专业基础数据库。

为长期监测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动态变化,还陆续建设了若干生态试验、观测与研究站。

  为了监测长江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建设了若干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观测与研究站,与国内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