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66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docx

新课标条件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在欣赏教学三个阶段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

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人倾听状态,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

“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所以,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听,培养学生会听音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感知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理解提高阶段。

一、初步感知阶段是“官能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最基本的过程。

主要是对音乐美感的初级感受,即美的享受。

(1)谈话法、讲述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用问答或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的特点是:

不仅教师讲,而且学生也讲。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深入的今天,谈话法能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

为使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引起倾听动机,教师常用谈话法或讲述法提示作品的某些内容和特点。

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粱山伯与祝英台》,导人新课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应贯穿在整个音乐课堂的始终。

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例如:

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水谣》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a、歌曲可分为几段?

b、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

c、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发现欣赏法:

初听音乐,尤其针对一些较易听懂及描述性的音乐作品,常采用发现欣赏法,就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然后描绘出来。

例如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二、情感体验阶段就是情感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十分重要的过程

(1)对比欣赏法:

引导学生了解、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可采用对比欣赏法,把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音区及不同乐器、不同人声演唱的乐曲,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也可以采取将同一作品改变节奏、速度、音区、音色的手法,使学生感受、体会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获得有关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规,如:

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紧张,旋律下行使人感到平静、情绪低落、松弛;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紧张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宁静、抒情、忧郁的气氛;快速度营造热情、激动、欢乐的情绪,慢速度体现出抒情、柔美、深沉的情感;表现激动、强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强.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弱。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2)间接欣赏法:

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和看电影等间接形式,欣赏演唱、演奏者的表演。

间接欣赏法具有选择性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音响效果好,演唱演奏水平高等优点。

如欣赏雅尼的《夜莺》,让学生观看雅尼音乐会现场演出录象,欣赏《卡门序曲》,让学生观看歌剧《卡门》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歇》等。

(3)联想、想象欣赏法:

在欣赏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作品表现的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学生会感觉到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热闹场景,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起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联想起牧民们的热情好客,豪放、勇敢的性格。

教学中应围绕音乐的情感及其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从而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中。

真正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4)视唱、听唱教学法:

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学习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

熟悉、背记音乐主题辅助欣赏。

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主题常使学生终身难忘。

在欣赏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熟悉、背记乐曲的主题或片段,在一定识谱能力的条件下,可采用视唱教学法,也可用听唱法进行。

(5)直接欣赏法:

教师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耳聆听自己老师的演唱、演奏。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师生的感情。

通过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唱一唱。

比一比。

展开小组竞赛。

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让学生听听同学们自己的演唱、演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活跃。

三、理解提高阶段是音乐欣赏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只体验到作品的喜怒哀乐,并不等于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1)讨论欣赏法:

教师根据欣赏内容事先安排好有关作品中的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欣赏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谈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体裁、风格、结构的分析,最后由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总结。

(2)分析综合与比较法:

综合一分析一再综合一再分析一直至不断完善的综合,是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

比较法可使学生尽快地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感受、理解音乐。

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可与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作对比.体现出不同情感的音乐对比,显示音乐表现手段的重要意义。

(3)表演法:

表演是发展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

它不仅是技能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较佳途径。

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让学生积极、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学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

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能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显示音乐课堂的生命和活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14年5月——2014年9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

(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中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音乐欣赏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3、总结阶段:

(2015年2月——3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为“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音乐课作为听觉学科,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上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见成效。

  

(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1)在音乐节奏中进教室:

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并踏着整齐的步伐进教室,或按照音乐的节奏自由表演,强调学生听音乐并注意节奏。

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按要求进教室,我就有必要请学生重新进教室,把规矩做到位为止。

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进教室听音乐的好习惯。

(2)师生问好:

上课时,我与学生问好都有固定的音乐,上行音阶表示起立,下行音阶表示坐下,要求起立与坐下都要做到“静”、“齐”、“快”,师生有表情地唱问好歌。

(3)用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听音乐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对表现到位的组及时给予整组奖励,对于低段学生,我及时指出,告诉他不够的地方在哪里。

比如有的学生讲废话,不听音乐表演;有的学生顾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乐无关的事情等情况,教师都应及时指出。

音乐是听觉艺术,必须充分利用耳朵,充分体现艺术美,所以它跟其它学科不同,每一环节都要体现美。

不仅要内容美、环节美、语言美,总之处处都要体现美。

所以音乐课堂上很多语言都用音乐代替,学生听音乐来行动。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养了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歌曲演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无论是合唱或是齐唱都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要演唱正确的节奏、音准等也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

如果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表现整个艺术作品。

(1)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2)一边听歌曲,一边加乐器伴奏或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

(3)听音乐默唱或跟着琴轻唱,耳朵听音乐伴奏,轻声的演唱,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相一致,让自己唱歌不会跑调。

(4)听自己演唱出的歌声的音量及音准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和谐统一。

(5)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开始接触合唱。

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时,演唱前先明确二个声部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训练中,我从一个单音、一个音程、一个和弦开始入手,逐渐过渡到听一个乐句,再到听一首乐曲。

多声部节奏训练对建立孩子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是快捷的一条途径。

从卡农式的二声部节奏训练入手,训练声部的稳定性,训练听觉对声部的识别、跟踪的能力,再通过不同节奏织体的二部节奏训练加强声部的独立性和声部间的合作能力的训练,感受不同节奏织体交错发声的合作美。

歌唱的听觉训练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教师必须耐心地、扎扎实实地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听觉训练,培养孩子们对旋律、和声音响听唱紧密相联的听觉能力,养成歌唱中倾听的习惯。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养成了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或安静地欣赏音乐,我让学生用舞蹈、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学生便更难做到用耳朵去倾听音乐。

因此学生兴奋地手舞足蹈,课堂纪律比较混乱。

在欣赏课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进行有组织地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

但是,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静听

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设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要想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音乐。

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

在静穆中,音乐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

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

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抓住音乐特点听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

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3)有比较地听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我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

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一段)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

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有方向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便“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渐渐地就培养了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来唱歌,而倾听音乐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学生喜欢听自己熟悉的音乐,对没有听过或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就说:

“这首曲子不好听,我听不懂!

”便没有兴趣欣赏音乐。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表演,当音乐一开始,很多学生就兴奋地手舞足蹈,他们不但没有认真的听音乐,而且影响了旁边的同学听音乐;有的学生不能够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经常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二)在音乐表现中,培养了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经常要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包括律动、游戏和创造表演音乐剧情等。

表演的目的在于以动作表现对音乐的反应,只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外在形式,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而已。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在表演中倾听。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可以是站、坐,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动,但要求快速。

我说“一、二、三”后必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

不行,再来!

一定要达到要求为止。

在表演时,不能说话、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见对面有同学过来了要礼貌谦让,哪里有空位置就往哪个方向流动。

这样学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动而不乱、动而有序”。

(2)自由表演

学生单个人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时,一定要听音乐,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节奏、情绪或其他音乐要素来进行,但脚步声、拍手声等不能超过音乐,就像弹钢琴时伴奏不能“盖”过旋律一样。

为了培养学生在动中专注听音乐的能力,可以把音乐突然停住,要求学生在音乐停住的瞬间把动作凝固,变成一个造型,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

此时的你像什么?

(3)合作表演

新课程强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

要求学生:

不是跑过去对“朋友”说“我们一起表演吧!

”,这样的课堂会乱而无序。

而是在什么样的音乐中用什么样的身体动作走过去,用眼神和某些体态动作示意与对方或多方一起表演。

学生必须随着这首乐曲柔和的情绪,用柔美的体态动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泼蹦跳动作走过去,与音乐相违背。

同样,如果活泼跳跃的曲子就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蹦跳过去。

无论什么形式的表演只有学会善于聆听他人的想法和点子,思维会更开阔,创造的点子会更多,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游戏是学生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愉快学习。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因为学生年龄特征:

天真、可爱、好动、好玩、好奇又好表现的,因此学生更乐意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

我根据音乐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积极倾听音乐参与游戏来学习音乐。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发展

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发展,提高了教师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并在段考、期考对班级情况,特别是好人好事进行书面总结,召开班会进行表扬,树立正面形象,使全班学生争当优秀,争当学雷锋标兵。

(五)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办学品位,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年来,通过课题的研究,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音乐听觉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学生,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让他们知道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而不是让他们害怕上音乐课或是在音乐课上无目的地玩。

只有让孩子们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旅行,也一定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2月第23次

[2]张飞龙.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4月第2次

[3]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4月第5次

[4]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5]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年10月第3次

[6]张前.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5月第3次

[7]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8]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教育出版社1966年5月

[9]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

[10]郭友.教师教学技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1]叶林.乐审美欣赏.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12]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13]邓立言、带汝潜.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曹理、谬裴言.中学音乐教育论新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3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