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65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学年绵阳市名校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l3和PCl3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B.所有共价化合物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都相同

C.NaHSO4晶体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D.NH3和CO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2.已知:

①乙烯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醛,这是乙醛的一种重要的工业制法;②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自身加成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

若两种不同的醛,例如乙醛与丙醛在NaOH溶液中最多可以形成羟基醛(  )

A.1种B.2种C.3种D.4种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在金属晶体中都是自由电子

B.金属导电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C.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D.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2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乙醇和足量的乙酸充分反应可得到NA个H2O

B.标准状况下,11.2L丙烯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3NA

C.1mol羟基和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D.2.24L(标准状况下)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5.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

1

100

17.2

2.24

2

200

8.00

4.48

3

400

0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V=7.84L

B.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

C.原混合物粉未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mol•L﹣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都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或羧基取代后的产物

B.下列分子式C2H6O、CF2Cl2、C2H4O2均可表示一种纯净物

C.C4H9OH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相同

D.有机物

的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2AlO2-+3H2O+CO2=2Al(OH)3↓+CO32-

B.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

2I-+2H++H2O2=I2+2H2O

C.磨口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

SiO2+2Na++2OH-=Na2SiO3↓+H2O

D.NaHCO3溶液和少量Ba(OH)2溶液混合:

HCO3-+OH-+Ba2+=H2O+BaCO3↓

8.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纯碱溶液遇酚酞变红:

 CO32-+H2O

HCO3-+OH-

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l-+2H2O

Cl2↑+H2↑+20H-

C.纯碱溶液处理锅炉中的水垢:

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

D.在Fe(NO3)2溶液中加稀硫酸有气体产生:

 3Fe2++4H++NO3-=3Fe3++NO↑+2H2O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

2Al+2OH-═2AlO2-+H2↑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2H++Cl-+ClO-

C.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Fe+2H+═Fe3++H2↑

D.钠加入到水中:

2Na+2H2O═2Na++2OH-+H2↑

10.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其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a>b>cC.a>c>bD.c>a>b

11.对于反应2HI(g)

H2(g)+I2(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己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lmolH-H键生成的同时有2molH-I键断裂

D.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

1:

1

12.2,3,4-三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13.已知X、Y、Z、W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W的族序数比X的族序数大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和Z以质量比为7:

16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两种

B.X和Y、X和Z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稳定性前者大于后者

C.X、Z、W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W>X

D.X、Y、Z可以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X、Y、Z元素原子个数比为4:

2:

3

14.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下列日常用品与对应主要成分正确的是

A

B

C

D

用品名称

尿不湿

酚醛树脂手柄

有机玻璃相框

手工肥皂

主要成分

聚丙烯酸钠

苯酚

Na2O·CaO·6SiO2

硅酸盐

硬脂酸甘油酯

A.AB.BC.CD.D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NaHSO4溶液加入到Ba(OH)2溶液中:

2H++SO42-+Ba2++2OH-=2H2O+BaSO4↓

B.过量铁粉溶于稀HNO3中:

Fe+NO3-+4H+=Fe3++NO↑+2H2O

C.少量Cl2进入FeBr2溶液中:

2Br-+Cl2=2C1-+Br2

D.少量AlCl3溶液谪入到氮水中:

Al3++4NH3·H2O=A1O2-+4NH4++2H2O

16.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CO2的溶解)。

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2molB.0.4molC.0.6molD.0.8mol

17.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属于非极性分子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18.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NaCl为离子晶体,可推测CsCl也为离子晶体

B.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CS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C.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D.NCl3中N原子是sp3杂化,可推测BCl3中B原子也是sp3杂化

19.(6分)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10℃时pH=12的NaOH溶液与40℃时pH=12的NaOH溶液中:

c(H+)相等

B.25℃时pH=10的NaOH溶液与pH=10的氨水中:

c(Na+)=c(NH4+)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

c(NH4+)+c(NH3·H2O)+c(Fe2+)=0.3mol·L-1

20.(6分)下列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过滤

B.分离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D.提纯含有碘单质的食盐,常用升华法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实验如下:

Ⅰ.向2mL浓H2SO4和2mL乙醇混合液中滴入2mL乙酸后,加热试管A;

Ⅱ.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红色溶液上方出现油状液体;

Ⅲ.停止加热,振荡试管B,油状液体层变薄,下层红色溶液褪色。

(1)为了加快酯化反应速率,该同学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

(2)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3)试管B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Ⅱ中油状液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

(5)Ⅲ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溶于乙酸乙酯中。

证明该推测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化合物N具有镇痛、消炎等药理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从反应所得液态有机混合物中提纯B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同分异构体W(不考虑手性异构)可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W最多与2molNaOH发生反应,产物之一可被氧化成二元醛。

满足上述条件的W有________种,若W的核磁共振氢谱具有四组峰,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F与G的关系为________(填序号)。

a.碳链异构b.官能团异构

c.顺反异构d.位置异构

(6)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原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医药中间体

该路线中试剂与条件1为____________,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试剂与条件2为____________,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铁、镍、铂、镧等过渡金属单质及化合物在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抗癌药奥钞利铂(又名乙二酸铂)的结构简武如图所示。

①分子中氮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 ,C、N、O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②1 mol乙二酸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 NA。

(3)碳酸澜[La2(CO3)3]可用于治疔高磷血症。

①写出与CO3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

②镧镍合金可用于储氢,储氢后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H2)3,最小重复结构单元如图所示(

、O、●代表晶体中的三种微粒),则图中●代表的微粒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

(4)用还原铁粉制备二茂铁开辟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

二茂铁甲酰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

①巳知二茂铁甲酰胺熔点是176℃,沸点是249℃,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据此可推断二茂铁平酰胺晶体为______晶体。

②二茂铁甲酰胺中存在的化学键_________。

③碳氮元素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是CH4和NH3,相同条件下NH3的沸点比CH4的沸点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铝镍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

已知:

铝镍合金的密度为ρ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晶胞中镍、铝原子的最短核间距(d)为_______pm。

24.(10分)

(1)已知:

25℃、101kPa时,C(s)+1/2O2(g)=CO(g) ΔH1=-110.5kJ/mol

C(s)+O2(g)=CO2(g) ΔH2=-393.5kJ/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的燃烧热是:

__________(填“ΔH1”或“ΔH2”);

②CO(g)+1/2O2(g)=CO2(g) ΔH=__________kJ/mol。

(2)在25℃时,将0.2molNO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g)

N2O4(g) ΔH=-56.9kJ/mol。

5秒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5秒内,v(NO2)=__________mol/(L·s);

②若将该容器置于冰水中,气体颜色将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

(3)NaHSO3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HSO3-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

HSO3-

H++SO32- Ka2

HSO3-+H2O

H2SO3+OH- Kh2

已知25℃时,Ka2>Kh2,则0.1mol/LNaHSO3溶液:

①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②溶液中c(Na+)______c(HSO3-)(填“>”“<”或“=”)。

(4)将除锈后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下图所示的具支试管中。

①几分钟后,可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________;

A.升高B.降低

②水柱变化的原因是铁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中的________;

A.析氢腐蚀B.吸氧腐蚀

③该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如果中心原子价电子数+其化合价的绝对值=8,则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氢化物除外,PCl3分子中P原子价电子数是5,其化合价为+3,所以为8,则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具有8电子结构;而BCl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化合价为+3,所以该分子中并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均为共价化合物,干冰是分子晶体,而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选项B错误;

C、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也被破坏,选项C正确;

D、NH3和CO2两种分子中,氢原子只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其他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D

【解析】

乙醛、丙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可以有乙醛与乙醛、丙醛与丙醛、乙醛与丙醛(乙醛打开碳氧双键)、丙醛与乙醛(丙醛打开碳氧双键),共4种:

;答案选D。

3.D

【解析】

【详解】

A、因金属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小,则金属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在晶体中为自由电子,而不是所有的核外电子,A错误;

B、金属导电的实质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流的结果,B错误;

C、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电子越容易,其还原性越强,C错误;

D、体心立方晶胞中原子在顶点和体心,则原子个数为1+8×1/8=2,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在顶点和面心,原子个数为8×1/8+6×1/2=4,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

4=1:

2,D正确。

答案选D。

4.B

【解析】

【详解】

A.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则1mol乙醇和足量的乙酸充分反应得到的H2O分子数目小于NA,故A错误;

B.则标准状况下,11.2L丙烯的物质的量为0.5mol,每个丙烯分子内含有的极性共价键即C-H键数目为6个,则0.5mol丙烯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3NA,故B正确;

C.每个羟基含有9个电子,每个OH-含有10个电子,则1mol羟基和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不等,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的苯为液体,则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标准状况下)苯的物质的量,也无法确定其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分子数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A

【解析】

由第一组数据可知固体有剩余,硝酸与Fe、Cu反应,都有:

3Fe+8HNO3=3Fe(NO)2+2NO↑+4H2O,3Cu+8HNO3=3Cu(NO)2+2NO↑+4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得,n(HNO3)=4n(NO),加入100mL硝酸溶液时,n(NO)=0.1mol,则n(HNO3)=0.4mol,所以c(HNO3)=4mol/L,由1、2两组数据分析,两次剩余物的质量相差9.2g,此时生成2.24LNO气体(转移0.3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得:

若只溶解铁,消耗Fe的质量为8.4g,若只溶解铜,消耗Cu的质量为9.6g,由此现在消耗9.2g,介于两者之间,可知这9.2g中应有Fe和Cu两种金属,设Fe和Cu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则

解之得

所以9.2g中含铁质量是2.8g,含铜的质量是6.4g,所以第一次实验反应消耗的是Fe,反应后剩余金属为Fe和Cu,而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金属只有铜,所以每一份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8.4g+17.2g=25.6g,其中含铁为8.4g+2.8g=11.2g,含铜的质量为:

6.4g+8g=14.4g,所以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g÷56g·mol-1:

14.4g÷64g·mol-1=8:

9;

400ml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n(HNO3)=0.4L×4mol·L-1=1.6mol,n(Fe)=0.2mol,n(Cu)=0.22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N元素守恒得:

铜完全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n(HNO3)=n(NO)+2n[Cu(NO3)2]=n(Cu)×2÷3+2n(Cu)×2=0.6mol,铁完全反应消耗硝酸的最多的(生成Fe3+)物质的量为:

n(HNO3)=n(NO)+3n[Fe(NO3)3]=n(Fe)+3n(Fe)=0.8mol,共消耗硝酸0.8mol+0.6mol=1.4mol,小于1.6mol,所以硝酸过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V(NO)=[2n(Cu)+3n(Fe)]÷3×22.4L·,mol-1=7.84L,A正确;根据前面的推算,每一份混合物的质量是25.6g,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3=76.8g,B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推算,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

9,C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推算,实验3消耗的硝酸是1.4mol,剩余0.2mol,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4L=0.5mol/L,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

点睛:

对于硝酸与Fe的反应,Fe与HNO3反应首先生成Fe(NO3)3,过量的Fe再与Fe3+反应生成Fe2+,如本题中第1、第2次的两次实验,金属剩余,Fe应该生成Fe2+,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为确定剩余8g的成分提供依据,即参加反应的Fe的产物一定是Fe2+,根据极值法和混合物计算的方法确定8g剩余金属的组成,通过第三次实验判断硝酸过量,Fe生成Fe3+。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得到的是丙酸,A项错误;

B.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可能是乙醇也可能是甲醚,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可能是乙酸,也可能是甲酸甲酯,还可能是别的结构,只有CF2Cl2表示的是一种纯净物,B项错误;

C.C4H9OH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为4种,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也有4种,C项正确;

D.

的一溴代物有5种,

的一溴代物有6种,D项错误;

答案选C。

7.B

【解析】

【详解】

A、AlO2-离子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根离子,错误;

B、海带中的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碘单质,过氧化氢被还原为水,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

C、硅酸钠是易溶强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拆成离子形式,错误;

D、氢氧化钡是少量的,则以氢氧化钡为标准书写离子方程式,则需要2个碳酸氢根离子,与所给离子方程式不符,错误;

答案选B。

8.B

【解析】

分析:

A.碳酸钠的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

B.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 2溶液,阴极产生H 2和OH -,OH -与Mg 2 +生成沉淀;

C.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D.Fe(NO3)2溶液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逐滴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加入了氢离子,溶液中存在了稀硝酸,稀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本身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气体,所以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中有NO气体放出。

以此解答。

详解:

A.碳酸钠的水解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故A正确;

B.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 2溶液,阴极产生H 2和OH -,OH -与Mg 2 +生成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2Cl-+2H2O

Cl2↑+H2↑+Mg(0H)2↓,故B项错误;

C.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离子方程式:

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故C正确;

D.Fe(NO3)2溶液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逐滴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加入了氢离子,溶液中存在了稀硝酸,稀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本身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气体,溶液中有NO气体放出,离子方程式为:

3Fe2++4H++NO3-=3Fe3++NO↑+2H2O,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9.D

【解析】

【详解】

A.铝能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实质是:

2H2O+2Al+2OH-═2AlO2-+3H2↑,故A错误;

B.氯气与H2O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价铁:

Fe+2H+═Fe2++H2↑,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外界条件对铵根离子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

【详解】

(NH4)2SO4溶液中,只是铵根离子的水解;(NH4)2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有促进作用;(NH4)2Fe(SO4)2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水解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NH4+的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a>b,答案选D。

11.A

【解析】

【详解】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气体两边的计量数相等,所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变化,故B错误;

C.1molH-H键生成的同时有2molH-I键断裂,都体现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C错误;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2:

1:

1,也可能不是2:

1:

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