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48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docx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宏观经济学(专科)》课程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时间长短(如长期与短期)对宏观经济学如此重要?

试举例说明。

答:

时间范围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从均衡分析方面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短期表现的均衡主要是局部均衡,长期表现的均衡是一般均衡。

比如我们分析本币贬值对改善国际贸易逆差的效用中,在短期分析中,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本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贸易逆差,这是一种局部均衡,但如果时间范围扩大,则本币贬值还会通过国内吸收、收入效应等影响国际贸易情况,从而得出贬值不一定改善国际贸易逆差的结论。

第二,从经济主体反映方面看,在短期中,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主体比较单一,但在长期中,由于预期等作用,使短期的经济变量发生改变,甚至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

这一点在总供给曲线上表现最为明显。

短期总供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是因为在闲置资源较多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带来的价格上升程度有限,从而总需求的变动带动总供给的增加。

在长期中,由于预期等因素,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1:

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

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

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

而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技资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

总之,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增加将通过财政乘数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

另一方面,利息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因此,在考虑到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减小。

均衡收入的增加,取决于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的冷结果。

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于0。

答2:

(1)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用kg表示)为政府支出增量(ΔG)与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ΔY)之比,即kg=ΔY/ΔG。

用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C=ΔC/ΔY),则财政支出乘数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kg=ΔY/ΔG=1/(1-ΔC/ΔY)=1/(1-b)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ΔG,其增加倍数为1/(1-b),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ΔYG。

国民收入增长情况可用公式表示为:

ΔYG=ΔG/(1-b)

(2)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减小。

政府支出变动而导致的收入变动将会破坏货币市场均衡,进而影响利率,影响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

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使得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需求的减少,投资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导致收入的减少,于是政府支出的乘数作用受到了抑制。

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

(3)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于零。

3.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

(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

答:

首先大量公司破产将迫使厂商降低投资规模,引起投资下降;其次,由于投资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失业将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下降。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货币供给量增加

答: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首先引起货币实际余额的增加,结果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引起厂商投资增加,收入水平上升。

收入上升和利率下降将导致

LM曲线向右移动。

(3)物价上升。

答:

一般物价上升首先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人们将通过卖出债券来维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结果债券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从而引起投资下降和收入减少。

所以收入和利率的同时下降将使得LM曲线向左移动。

4.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1)减税,会使IS0向右上移动到IS1,使得利率上升为r1,国民收入增加到y2,为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移动到LM1处,从而利率仍为r0。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曲线不变,减税使IS0右移至IS1(右移)国民收入增加到y2,利率上升到r1,均衡点为E3.

LM1

LM2

IS2

IS1

Y2

r

y

r0

r1

E3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失踪”现象?

5.如果家庭得知利息率在将来要上升,它将在消费决策时如何做出反应?

答1:

利率上升对家庭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利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利率的收入效应是指随着利率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因为利率上升,家庭的实际的资产增加,家庭实际收入会增加,收入增加将导致家庭的消费增加。

利率的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利率的上升,人们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因为利率上升,相比较目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而言(即储蓄),未来消费的收益增高,家庭会选择增加未来消费,减少当前消费。

利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反,从实际情况看,利率的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所以利率上升,家庭一般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但是这只是对于一般情况的分析,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很低,人们的收入仅能够实现温饱或略有剩余,这时即使再高的利率也难以使储蓄的比例增大。

答2:

家庭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做出决策,假设收入不变,当利息率上升时,增加储蓄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息,所以家庭会减少消费,把消费减少的部分作为储蓄存入银行。

6.IS-LM模型有哪些缺陷?

(1)IS-LM模型与简单凯恩斯模型一样,隐含着以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为前提,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该影响中未加考虑。

(2)IS-LM模型只是总需求分析,并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IS-LM未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

(4)IS-LM模型难以解释经济的“滞胀”问题。

7.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二、计算题

1.设一个宏观经济中已知以下参数或函数:

I=35,G=25,C=100+(4/5)Y。

(1)求解此时的均衡收入与储蓄水平;

(2)若由于某种原因,此时的产出水平为850,则非愿意存货为多少?

(3)在

(1)的条件中,假设税收为T=0.1Y,则新的均衡收入、乘数为多少?

(4)在(3)的条件中,假设转移支付为TR=vY,则此时乘数是怎样的,较(3)中的乘数大还是小?

(5)在(3)的条件中,假设净出口函数为NX=10-0.1Y,求此时的均衡收入与乘数。

解:

(1)根据题意可得:

Y=C+I+G

=100+0.8Y+35+25

解得:

Y=800

S=Y-C

=800-100-0.8×800=60

(2)非意愿存货为:

850-800=50

(3)Y=C+I+G

=100+0.8(Y-T)+35+25

=100+0.8×0.9Y+35+25

解得:

Y≈571.43

政府支出乘数

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4)政府支出乘数

同理可得:

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所以,较(3)中的乘数相比变大了。

(5)Y=C+I+G+NX

=100+0.8Yd+35+25+10-0.1Y

=100+0.8(Y-0.1Y)+35+25+10-0.1Y

解得:

Y=447.39

政府支出乘数

kg=

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2.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总水平P=1。

(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到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

(1)IS曲线:

300-100r=-200+0.2Y

化简得:

Y=2500-500r

(1)

LM曲线:

0.4Y-50r=250

化简得:

Y=625-125r

(2)

(2)联立

(1)、

(2)式得到:

Y=1250,r=5

(3)G=100,则IS-LM方程为:

100+300-100r=-200+0.2Y

Y=3000-500r

(1)

0.4Y-50r=250

Y=625-125r

(2)

联立

(1)、

(2)式得到:

Y=1375,因此,国民收入增加375(1375-1000)。

3.假定美联储通过金融机构向沃尔玛公司出售了10000美元国库券,沃尔玛公司通过向萨克银行开出一张支票进行支付。

(1)当法定准备金比率为20%时,货币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准备金比率为10%时呢?

(2)假定货币存量的20%是以通货形式持有的,交易发生后,货币乘数是多少?

(3)假定你向银行借的是1000美元现金,货币存量变化如何?

(4)联邦基金利率与贴现率有什么区别?

解:

(1)基础货币减少10000美元,它与准备金比率无关。

准备金比率为20%时,货币存量将减少50000美元。

(2)货币乘数=1/[0.2+0.2×(1-0.2)]=2.78

(3)这时公众持有的现金增加1000美元,银行不能进行信用扩张。

(4)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间拆放储备头寸时的利息率,而贴现率是银行向联储借款的利率。

4.一国财政支出为8000亿美元,税收8000亿美元,出口为7000亿美元,进口50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5,自发消费为1000亿美元,边际投资倾向为0.3,自发投资为1200亿美元。

试求该国的国民收入。

解:

由题意知:

C=1000+0.5×(Y-T),I=0.3×(Y-T)+1200,G=8000,X=7000,IM=5000由Y=C+I+G+X-M可知:

Y=1000+0.5×(Y-8000)+0.3×(Y-8000)+1200+8000+7000-5000解得:

Y=29000(亿美元)即均衡的收入为29000亿美元。

5.在一个包括政府的封闭经济中,C=200+0.8Yd,式中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

如果给定投资I=100,政府购买G=300,转移支付TR=150和税率T=0.25,那么:

(1)在这个模型中,均衡收入水平Y是多少?

(2)投资和政府购买乘数是多少?

解:

(1)由收入恒等式Y=C+I+G,结合消费函数

C=a+bYd=a+b(Y-T0-tY+TR)

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代入题中所给出的具体数据,得到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1800。

(2)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6.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0.5,消费函数C=a+bY中的b=0.5,假设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元,试问货币供给量(假定价格水平为1)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保持不变?

解:

政府支出乘数=1/(1-b)=1/(1–0.5)=2

当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元时,收入应该增加100×2=200亿元。

设M为货币供给量,所以应该由M=L=kY-hr=0.5Y-hr

若保证利率不变,则有:

ΔM=0.5×ΔY=0.5×200=100(亿元)

即货币供给需要增加100亿元来维持利率不变。

政府支出乘数k=1/(1-0.5)=2

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则收入增加10*2=200亿

货币需求增加200*0.5=100

货币增加100亿才能使得利率保持不变

7.某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0年的产量、价格如下:

产品

1998年产量

1998年价格(美元)

2001年产量

2001年价格(美元)

A

25

1.5

30

1.68

B

50

7.5

60

8.35

C

40

6.0

50

7.2

D

30

5.0

35

5.5

E

60

2.0

70

2.5

求:

(1)1998年和2001年的名义GNP;

(2)以1998年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3)计算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2001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涨了多少?

2001年

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解:

(1)1998年的名义GNP为:

1.50×25+7.5×50+6×40+5×30+2×60

=37.5+375+240+150+120

=922.5(美元)

2001年的名义GNP为:

1.68×30+8.35×60+7.2×50+5.5×35+2.5×70

=50.4+501+360+192.5+175

=1278.9(美元)

(2)2001年的实际GNP为:

1.50×30+7.5×60+6×50+5×35+2×70

=45+450+300+175+140

=1110(美元)

(3)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为:

名义GNP÷实际GNP=1278.9÷1110≈115%

可见,物价水平上涨了15%,即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8.设劳动的增长率为N=0.02,资本的折旧率d=0.1,若资本存量K与产出Y之比为0.4。

(1)达到增长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各是多少?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Y=AF(K,L)

在给定技术即ΔA/A=0的情况下,要达到稳态增长,总产量、总资本存量和劳动力都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即:

ΔY/Y=ΔN/N=ΔK/K=n

所以,要达到增长稳定状态时的产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都应为2%。

(2)稳定状态的储蓄率应该是多少?

解:

由于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储蓄减折旧,即ΔK=储蓄-折旧

则ΔK=sY-dK,其中d为折旧率,s为储蓄率。

整理即得:

sY=(n+d)Ks=(n+d)K/Y

由题意知,s=(0.02+0.1)×0.4=4.8%

9.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

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DP=c+i+g+nx,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经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余额,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

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10.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三、论述题

1.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如何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答: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

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下面介绍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

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①劳动;②资本存量的规模;③资源配置状况;④规模经济;⑤知识进展;⑥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

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

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

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

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

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

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①劳动;②资本存量的规模;③资源配置状况;④规模经济;⑤知识进展;⑥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

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

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

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

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

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

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3)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

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

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

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

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不能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刺激。

(三)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

通过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