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396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docx

某楼基坑支护设计

水设计...................某楼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措施。

选用合理的基坑支护形式,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稳定及工程进度。

本设计以某市某楼项目为实例,对该项目的基坑支护进行设计。

该基坑工程具有开挖深度大,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特征,考虑该基坑工程的特点,支护方案选用“土钉墙”和“土钉墙+锚杆”的支护措施。

同时要对基坑的降水进行设计,该项目采用基坑外围布置管井井点降水措施,通过每个井点内的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的基坑顶部及周围土体的水平、垂直位移,沉降变形进行监测。

要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1、工程概况

某楼项目位于某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区域,在小西湖立交桥西侧,北临某市档案馆,南为小西湖西街社区委员会,某楼主楼高度为27F,裙楼为4F,均有2F地下车库。

根据《某兴业公司某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建筑总平面图及竖向布置图”和“地下室平面图”,基坑周边地面标高为1520.50—1521.60m,场地±0.000=1521.80m,需开挖基坑东西长约80.0m,南北宽约56.0m,底标高1510.20m,基坑开挖深度自自然地面下10.60—11.40m。

1.1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基坑东侧距离基坑顶边线5.70~7.30m处为小西湖立交桥;

、基坑北侧为某市城建档案管理处,距基坑顶边线9.00~20.00m;

、基坑西侧北段基坑为一层砖房,距基坑顶边线6.00~8.60m处为一栋8层框架结构居民楼,桩基础;基坑西侧中断距基坑边6.00~8.00m为1层砖房,现已拆除一半;基坑西侧南段为市政公司家属院5层砖混楼房,浅基础,距基坑顶边线7.50~9.50m。

、基坑南侧为市政公司家属院,5层—6层砖混楼房,浅基础,距基坑顶边线8.60~11.00m,其中南侧中断基坑顶边线处还存在一层砖房。

建设方提供了基坑周边的一部分管线分布图,基坑施工前应先查清基坑周边其他管线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防护措施,建议施工前先采用洛阳铲试探,在使用机械钻进成孔。

以上基坑周边环境概况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及现场勘察图”。

2、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某兴业公司某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的地层揭示如下:

(1)杂填土层:

层厚3.30~6.00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土质不均匀,主要以角砾、粉土、卵石、碎石、砖块、混凝土块及少量生活垃圾等混合组成,人工回填,结构松散,稍密,稍湿。

(2)淤泥质粉土:

层厚0.90~3.00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黑褐色,土质不纯,长期淤积而成,局部夹薄层细砂,稍密,稍湿的饱和性粉土。

(3)卵石:

揭示最大厚度26.50m,该层未穿透。

层顶埋深5.70~6.70m,层顶标高介于1514.17~1515.39m,卵石颜色青灰色到杂色,亚圆形,石质坚硬,主要成分为变质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结晶骨架颗粒含量约占55%以上,剩余为混砂充填,初见时粒径较小,含砂量较大,随深度粒径增大,密实度提高;夹有细砂薄层,含个别大漂石,下部密实度较高,钻进困难,局部具有胶结性,中密~密实,含水。

勘察现场存在地下水,水位埋深6.20~7.20m,标高介于1514.03~1514.89m,属黄河阶地潜水类型,含水层为卵石层,主要由黄河水补给,次为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汇入下游黄河,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2m,卵石层的渗透系数可按80m/d考虑。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该地区基坑支护设计经验,支护设计指标及相关力学性质列入下表:

指标

岩土名称

密度ρ

(g/cm³)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φ(°)

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降水后经验值)(kpa)

填土

1.60

10.0

15.0

20.0

淤泥质粉土

1.45

10.0

12.0

20.0

卵石

2.05

5.0

45.0

140.0

备注

以上为降水后设计参数,若降水后基坑挖开时土体饱和或含水量>20%时,应通知设计变更

3.基坑支护方案

3.1支护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物建筑总平面图及施工设计图;

(2)《某兴业公司某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

97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62/25-3001-2000

(8)《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2支护原则

(1)确保基坑周围相邻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安全、稳定;

(2)确保基坑边坡在基础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3)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可行。

3.3支护设计安全等级及安全系数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基坑复杂程度可划分为复杂,基坑安全等级可划分为二级。

(1)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1.00

(2)荷载分项系数:

1.25

(3)本基坑支护为临时性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安全有效期限为一年。

3.4支护设计荷载

基坑周边荷载按20kpa计算。

3.5支护设计方案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概况,分析基坑周边的道路、临舍、建筑物位置、基础特点,同时考虑施工空间,施工人员安置及施工荷载。

减少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如下支护设计方案:

A~B段开挖深度10.60,采用1:

0.24放坡后采用“土钉墙+锚杆”的支护措施。

B~C段及D~E段开挖深度10.60m,采用1:

0.23放坡后采用“土钉墙”的支护措施。

C~D段开挖深度10.90m,此段淤泥粉土厚底较大,且基坑边存在一层砖房,采用1:

0.23放坡后采用“土钉墙+锚杆”支护措施

E~F、G~I段开挖深度11.40m,此段开挖深度较大,周边已建浅基础较多,采用1:

0.24放坡后采用“土钉墙+锚杆”支护措施。

F~G段为地下车库车道段,开挖深度11.40m,采用1:

0.46放坡后采用“土钉墙”支护措施。

I~A段基坑,开挖深度11.40m,采用1:

0.23放坡后“土钉墙+锚杆”支护措施。

4、基坑支护设计内容

4.1基础施工空间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基础平面图及其设计说明,考虑施工预留空间,基坑自基础外线外延0.6m起放坡开挖。

4.2土钉支护设计

土钉水平向间距均为1.00m-2.00m,垂直向间距1.30m-1.50m,呈梅花状布置。

能采用机械或者洛阳铲成孔的土层采用成孔后放入HRB40022mm钢筋灌浆,卵石层或无法成孔土层采用机械成孔的钢筋土钉。

土钉成孔直径不宜小于130mm,土钉与水平面夹角为18°。

土钉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水灰比为0.50-0.55,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拌制情况(保证合理的流动性)掺入高效复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水泥选用42.5等级的水泥,注浆压力达到0.40-0.60MPa稳压两分钟,且直到浆液从孔口溢出为止。

4.3挂网、喷射砼设计

喷射砼厚80mm,配钢筋网为8@200x300,加强筋为井字形418,其中一根配通长,其余三根长度为400mm,在坡顶位置上包1000mm,在基坑底部四周喷射砼面层应插入基坑底部不小于200mm形成护脚。

喷射砼可根据喷射情况分两次喷射,也可一次喷射成型,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0。

4.4预应力锚杆设计

预应力锚杆设置于基坑A~B段、C~D段、E~F段、G~I段以及I~A段土钉墙区域,预应力锚杆的设置长度(锚固段+自由段)具体详见平面及各剖、立面详图。

预应力锚杆由132mm钢筋组成,抗拉强度设计值180MPa,预应力锚杆分自由段及锚固段,长度详见各剖面详图,锚杆角度为20度,锚杆上间隔2.0m设置一组导正支架。

预应力锚杆成孔采用无水钻进技术成孔,直径为150mm,钻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0m;成孔后放入预应力锚杆并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浆,强度等级为M25,水灰比=0.50-0.55,水泥选用42.5等级的水泥,注浆压力达到0.40-0.60Mpa,稳压两分钟,且只达到浆液从孔口溢出为止。

当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张拉锁定;单根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拉力值180KN,张拉所定值120KN(详见剖面图);锚头底部垫有一块钢板(250mmX200mmX20mm),锚头和钢板采用JML锚栓锁死。

预应力锚杆考虑到张拉工艺的要求,实际下料长度要比设计长度多留1.0m,即钢筋长度L(锚杆)=L1锚固+L2自由段+1.0m(张拉段),锚杆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方式连接。

预应力锚杆施工时应注意水平方向偏转角度,当两锚杆有交叉时,不得打断已施工的预应力锚杆,可采用角度避让措施。

4.5排水措施

为防止两坡面受雨水或其他污水冲刷,基坑顶部喷射砼应形成坡度不小于5%的倒坡,并确保坡顶排水通畅。

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基坑开挖

土钉墙喷锚施工随工作面开挖分层施工,第一次开挖深度为第一排土钉深度下0.50m,直至设计基底标高,应严格按照该开挖深度分层进行开挖,严禁超挖。

每层开挖宽度取决于土体堆积稳定时间和工作流程,建议不大于20m。

对开挖后的边坡段,用人工及时修整,清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物,然后实施土钉施工。

当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方可进行土钉下一层土方开挖,由于周边管线较多,施工时应先采用洛阳铲试探,在使用机械钻进成孔;土钉施工过程中应避开地下管线,当遇到障碍物时可适当调整土钉间距,调整间距不得大于1.0m。

5.2土钉墙施工

5.2.1成孔

成孔的孔深、孔径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施工。

成孔时必须干式钻进,避免冲洗液冲刷孔壁。

降低土钉抗拔能力,成孔的实际角度与设计预定方位角偏差不大于1°;拐角处土钉可能交叉时,进行避让;避让距离不得大于0.50m;同时,土钉成孔时应避开已施工基础桩。

5.2.2喷射混凝土

边坡修整后,在边坡土体稳定情况下,可先完成土钉后在进行喷射,否则,应立即喷射40mm厚的混凝土层,使暴露的土体及时封闭,以免坍塌,在实施土钉。

当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终凝20小时后,养护时间大于3天,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保温措施。

5.2.3设置土钉

土钉杆体在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并严格按照设计尺寸下料;土钉放入锚孔前尽可能对孔内残存及扰动的废土进行清除;土钉同注浆管放入锚孔中应沿锚孔中心线放入,避免土体扰动坍塌,若孔壁土体坍塌应拔出土钉清除坍塌土体;土钉放入锚孔后应及时封堵,注浆。

土钉上钢筋间隔2.0m设置一组导正支架。

5.2.4注浆

注浆体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置,不得随意改动。

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随浆体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压力达到0.40-0.60MPa,稳压2分钟,且直到浆液从孔口溢出为止,否则应进行补浆。

灌浆后,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

锚杆不得受扰动。

5.3预应力锚杆施工

5.3.1预应力锚杆孔成孔

锚杆孔位测放力求准确,定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锚孔倾斜角为水平向20°,偏差度不得大于5%,锚杆孔直径为150mm,成孔后的直径不得小于该值,锚孔成孔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杆施工不恶化基坑坡体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钻进过程中应对每孔地层变化,进尺速度及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做现场记录,若遇塌孔,应立即停止钻进,进行固壁灌浆处理,注浆后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重新钻进。

考虑沉渣的影响,为确保锚杆深度。

实际钻孔深度要大于设计强度85%后重新钻进,锚孔成孔后必须清理孔内的沉渣,力求清理干净。

5.3.2预应力锚杆设置

预应力锚杆在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并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预应力锚杆放入锚孔前尽可能对孔内残存及扰动的废土进行清除;预应力锚杆连同注浆管放入锚孔中应沿锚孔中心线放入,避免孔壁土体扰动坍塌。

若孔壁土体坍塌应拔出锚索清除坍塌土体,预应力锚杆放入锚孔后应及时封堵,注浆。

5.3.3预应力锚杆注浆

注浆体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置,不得随意改动。

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随浆体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压力达到0.40-0.60MPa,稳压2分钟,且直到浆液从孔口溢出为止,否则应进行补浆。

灌浆后,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锚杆不得受扰动。

5.3.4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

当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后,进行张拉锁定,预应力锚杆在正式张拉前应进行1-2次的预张拉。

预张拉值为0.5倍预应力锚杆轴向拉力极限值,预张拉后进行正式张拉,张拉值达到设计要求锁定值后维持5-10分钟,观察张拉力是否损失,若损失查明原因。

并重复预张拉后进行正式张拉锁定。

相邻锚杆张拉锁定时,应观察临近已锁定的预应力锚杆是否存在预应力松弛现象,若有,应对该锚杆进行复张拉。

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后,先不切除外露的预应力筋,当基坑变形监测或预应力锚杆位移监测达到稳定后方可切除多余预应力筋,否则应对预应力进行复张拉,荷载等级为0.10倍的设计拉力值。

5.3.5预应力锚杆张拉实验

预应力锚索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锚杆拉拔实验,以确保设计要求的锚固力,当锚固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通知设计单位采取加强措施,预应力锚杆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3%,标准按《岩土锚杆(锁)技术规程》(CECS22:

2005)执行。

5.3.6预应力锚杆施工流程

锚杆制作水泥浆拌制

↓↓

测量定位→成孔→清孔→放入锚杆体→注浆→拔套管(拔套管过程中补浆)→

钢粱安装→张拉锁定→切断多余锚杆

5.4钢筋锚固搭接和焊条

钢筋最小锚固搭接长度La≥35d(d为主筋直径);

HPB235级(Ⅰ)fy=210N/mm²,Ⅰ级钢焊条采用E43焊条;

HRB335级(Ⅱ)fy=300N/mm²,Ⅱ级钢焊条采用E50焊条;

HRB400级(Ⅲ)fy=360N/mm²,Ⅲ级钢焊条采用E55焊条。

6.质量检验

6.1原材料的检验

喷锚工程的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等)进场时检验,与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同,可按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

6.2喷射混凝土的面层强度及厚度检验

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每100m²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小于三个,可采用直接喷射砼标准混凝土试块的方法制作。

喷射混凝土厚度检验可采用凿孔法检查,检查数量为每200m²取一组,每组不小于三个,其合格条件为:

全部检查孔处厚度平均值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

土钉应通过抗拔试验检测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数量不宜小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小于三根。

7.工程监测

(1)监测应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级监测方法均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执行。

(2)监测对象为:

基坑顶部及周围土体的水平、垂直位移;基坑顶部1.0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变形;

(3)监测频次及预警值。

①监测频次(详见表格)

基坑类别

施工进度

监测频次

 

二级

开挖深度(m)

≤5

1次/2d

5-10

1次/1d

>10

2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d)

≤7

2次/1d

7-14

1次/1d

14-28

1次/2d

>28

1次/3d

②监测预警值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护坡桩水平位移最终累计值为3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为基坑深度的0.3%,竖向位移最终累计值为5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为基坑深度的0.6%,土钉墙、复合土钉墙水平位移预警值为基坑深度的0.6%,竖向位移预警值为基坑深度的0.6%,以上水平和竖向位移变化速率为5mm/d时预警。

基坑周边临近建筑:

水平位移预警值为8mm,每天变化速率大于0.8mm时预警;沉降预警值为8mm,当局部倾斜达0.15%时报警。

(4)应对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进行观测;

(5)监测结构应及时反馈,实行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同时应加强雨天和雨后监测;

(6)监测注意事项

①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实行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同时应加强雨天和雨后监测;

②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

③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计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一般情况下下一次观测时应提供上一次放入观测成果;

④遇特殊情况必须随时向项目部书面汇报(紧急情况可口头汇报),提供技术资料,加快观测频率,必要时提供阶段性报告;

(7)观测要点

①每次观测前,首先复合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②所用仪器必须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③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其实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8)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以便判断和预测基坑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9)成果检查和处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野外观测成果检查,经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

(10)作业规范

①五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测量器具、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路线和固定测站标尺;

②每天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后进行;

③烈日下工作使用测伞,温差变化大时使用仪器罩;

④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⑤在线路上预先测距,尺仪距一般不超过20m,分别在标尺、仪器处钉大铁钉,每次按此路线进行观测。

⑥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值<±0.30m;

⑦线路闭合差限值<0.30mm;

⑧视线≤20m,前后视距差≤0.30m,视距累计差≤2m。

(11)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全部原始观测记录,核对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基础、地质、气象、等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总结经验,按规范要求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8.基坑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8.1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议

该基坑工程具有开挖深度大,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特征,基坑施工前应选择具有较强实力,具备相关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在施工中密切配合设计单位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支护安全、顺利实施。

8.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建议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自身及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网的安全,若不重视施工管理控制,随意更改施工设计,违反技术规范要求,常常会给基坑工程带来较大隐患。

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质量控制的部位如下:

(1)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揭露的地层和勘察存在出入,应立即联系设计、勘察人员到场进行现场查看,待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基坑中采取放坡的部位,若因场地所限或遇到地下障碍物,无法满足放坡系数时,应联系设计人员做出相应的变更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不得擅做主张。

(3)在进行土钉墙支护和喷锚支护结构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应根据土钉或锚杆的排拒分层开挖,开挖一层土方后立即进行支护,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开挖下一层土方,土方开挖作业与护壁支护应紧密配合。

另外,地表水对基坑坑壁稳定性的作用同样影响很大,但常常被忽略,地表水可分为一明一暗两种情况,“明”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内地面上可能出现的地表水,如雨水、施工用水等;“暗”主要是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的管网渗漏、爆管等产生的地表水。

这两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都会对坑壁的稳定性产生威胁,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地下管网产生的地表水,因其不易被发现,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施工过程中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5)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任何变更均应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

9.基坑工程应急方案及措施

9.1应急方案

整个基坑开挖均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按技术规程操作,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中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充分考虑,并对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9.1.1应急领导小组

施工单位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及公司各职能部门等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项目部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本项目的应急救援抢险队。

9.1.2应急物资储备

针对本工程可能存在或潜在的事故隐患,相应的按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防火器材:

配备消防器材(铁锹、水桶、灭火器、消防水管等),消防水管路接引至各区域,主要设置在宿舍区、库房、施工危险作业区等。

防地面沉陷物资:

早强速凝商品混凝土、交通指示灯、导向标志、锥形桶、反光背心等。

结构内防涌水物质:

挖掘设备、注浆设备、草袋、砂袋、支撑方木、水泥、砂石料、速凝剂、工钢、架子管、水泵、铁锹、钢筋网片、照明工具等。

施工工地的应急抢险物资,应指定专人看管,日常施工过程中严禁挪用抢险物资。

9.2应急响应

9.2.1报告

发现险情后立即向所在工区应急救援队队长报告事发地点、范围、及相关情况。

救援队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安排救援队员展开救助工作,并确保不发生二次事故。

对危及到人员生命安全的,必须在确保救援队员生命安全的同时,对事故中有生命威胁的人员展开救助。

同时,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确保展开更有效的救援。

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刻赶往事发地点,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救助,有人员伤亡时应向距离事发地点就近的医院进行求助。

并就对事故情况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反映。

9.2.2反应

.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并组织人员抢救。

.第一位到达现场的负责人应担起临时指挥的责任,确保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在第一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应急领导小组必须进行强有力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如有必要,必须请求上级部门或地方政府支援。

.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对需要保护的材料和物品进行保护。

应急抢险物资必须无条件用于救援上,同时救援小组有权使用任何关于救援的材料。

.对需要断电的地方应立即关闭电源且启动应急电源,并对每个抢险人员进行个人保护。

.在项目发生时,项目部的一切人员、物资、和车辆必须听从项目部救援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进行救援工作,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事故处理完成后,应急领导小组调派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并就事故秉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9.3本工程易发生的险情及预防、应急措施

该基坑开挖过程中,易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两种:

(1)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大和局部失稳;

(2)建筑物变形过大。

相应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如下:

(1)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大和局部失稳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基坑施工的工程质量;合理安排土体开挖顺序,分层开挖不能超挖,每层开挖后及时进行土钉施工;对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和分析;有坍塌时及时回填。

应急措施:

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回填超挖土方或堆土反压等措施;

检查围护结构和支撑受损、变形的情况,对变形严重的区段采取增加支撑和预应力锚杆等措施;

当地面产生裂缝时,顺裂缝注入纯水泥浆或者水泥与水玻璃的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