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35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种科学哲学.docx

第二种科学哲学

 

第二种科学哲学

 

一、正统科学哲学及其两个教条

二、第二种科学哲学:

科学存在论

三、超越科学

四、超越方法论

五、走向自然哲学

 

一、正统科学哲学及其两个教条

中文“科学哲学”这个词来源于英文“PhilosophyofScience”(以下简称PS)或“ScientificPhilosophy”(以下简称SP),由于两个英文词都可以译成“科学哲学”,因此,“科学哲学”在中国学术界一开始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科学哲学即SP,指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以自然科学方式从事哲学、从而建立具有科学性的且实际上成为自然科学之一个分支的哲学;广义的科学哲学即SP,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

科学是当代社会的命脉,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杠杆,又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已经化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

因此,对科技的哲学反思在当代一切哲学中无疑具有占据首位的重要性,一切其他的哲学思考,必然直接或间接的触及时代的科技本质,或暴露它或受制于它。

人们当然期望,科学哲学在其广义的意义上,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应当承担对科技的哲学反思这一重要的任务。

然而不幸的是,这门学科远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对支配我们时代的科技本质进行哲学反思。

罗姆·哈雷在他写的教科书《科学哲学》中有一段关于“科学哲学”的解释,对于我们了解英美科学哲学的一般特征很有帮助,他写道:

“大多数人以为,哲学家们思考那些非常普遍、非常深刻的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人与宇宙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们一般被认为提供有关生活的普遍目的,以及人们应在其特定生活之中所设定的更为特定的目标等思想。

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哲学就应是对科学事业在整个生活模式中的地位的一种讨论。

它也许就会考虑为从事科学提供一个基本的辩护,即考虑究竟值不值得从事科学。

比如,人们也许会争辨说,科学知识的积累破坏了在最好的人类生活方式中生活的条件。

人们或许还认为,倾注在追求科学知识中的这些努力,也许最好用在培养艺术感觉、使举止优雅以及美化环境上。

我不打算追寻这类讨论,虽然我远不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没有价值的。

在本书中,我将讨论在实际的科学实践本身中出现的大量地细节问题。

……我们将发现在科学工作中起作用的某些原则。

本书的目的就是阐明这些原则。

〖ZW(〗RomeHarry,ThePhilosophiesofScience,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p.1.

〖ZW)〗〖HK〗〖HT〗

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尽管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科学哲学家们对“科学

哲学”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哈雷在这里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依然具有代表性,

这就是,传统所谓科学哲学,即使是广义的,也并不关心科学对于人生的意义,而将自己的

视野局限于探究科学的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

著名美国科学哲学家图尔敏(S.Toulmin)为

《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科学哲学”条目称:

“科学哲学所要论述的,是方法论和认识论

问题,也即研究者对待自然界的方式方法问题……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要阐明科学

探索过程中的各种要素:

观察程序、论证模式、表述和演算的方法、形而上学假定等等,然

后从形式逻辑、实用方法论以及形而上学等各个角度估价它们之所以有效的根据。

”。

尽管

有关科学对于人生的意义的探究并非没有意义,那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恰当课题。

将自己限定为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这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正统科学哲学的一

个基本的原则,它是如下两个背景前提的必然结论:

第一,自然科学是唯一正当而且有效的知识形式,它使我们对实在世界有真正的洞察

,它揭示真理;

第二,科学知识之所以有效的根据在于其方法,因此,科学方法论是知识论最为恰当

的研究课题,或者说,当代知识论就是科学方法论。

这两个背景前提我称为正统科学哲学的两个教条。

正是这两个教条决定了整个20世纪

英美科学哲学的基本走向[ZW(]如下用语在本文的使用中意义基本相同:

传统科学哲学、正

统科

学哲学、英美科学哲学、第一种科学哲学。

[ZW)],决定了即使是“广义”的科学哲学也不

讨论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传统科学哲学的两个教条并非逻辑实证主义的一时失足,而有着深刻的哲学史根源,

是近代知识论(认识论)传统在科技显赫时代的逻辑演绎。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的思想结构经历了一个重建的过程。

一方面,通过反对宗教神

学对人性的桎梏,实现了人的解放,使人的主体性卓然而立,另一方面,通过自然科学的发

展,展开了一个客观的实在世界。

在这一重建过程中,事物逐步被单面化为知识的客体和对

象,事物被归属于不同的世界,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区分明确起来,实在的概念开始具有

支配性。

近代的知识论(认识论)传统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

笛卡尔从哲学上总结概括了这种思想状况,确立了主客二元对立在近代哲学中的基础

地位,并实现了哲学任务的转变:

哲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直接描画(外在)世界,这已经是自

然科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探讨主体认识客体的可能性与条件,即是说,基于主客二元对

立的认识论问题成了哲学的主要问题,而近代哲学中依然存在的所谓本体论问题,不过是在

心与物、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选择何为实在的问题,依然是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做文章

认识论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两条发展线索,也没有跳出这一基本框架。

它们均把认识的可

能性奠基于认识主体的某种心理能力,或先天领悟能力,或经验总合能力,因此,在探讨认

识论的过程中,心理学得以迅速发展。

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对世界的客观化、计算化操作已经先行支配了知识论传统的形成

,知识论已经先天地蕴含了自然科学的优越性。

从康德开始,认识论的主题由认识的心理学上的可能性问题,变为认识得以可能的逻

辑条件问题。

康德其时,牛顿力学正如日中天,被誉为人类知识的典范。

在康德看来,牛顿

力学的成功充分表明,知识是否可能不再是问题,而是事实,哲学所应当关注的是它何以可

能,即得以可能的条件。

认识论让位于知识论,心理学分析被先验逻辑分析所取代。

辩护的

逻辑与发现的心理学的区分,在康德这里实际上已经明确给出。

哲学(知识论)就是为科学知

识提供基础性辩护,正是通过这种辩护,科学知识得以获得合法的知识地位。

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已经在康德这里充分显示出来,但康德并不认为(自然)科学是

知识的唯一正当的形式,相反,自然科学本身的合法性倒是通过先验批判得到辩护的。

到了

19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全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的威力开始被人们充分意识

到,人们逐渐感到,科学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方面是无所不能的,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有

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科学还未进入这一领域,还未用来解决这些问题。

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在哲学领域的表现就是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坚持启蒙运动所大力强化的人类社会进步的观念,认为人类知识也有一个由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化过程,这就是孔德著名的三阶段论:

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

在这个知识演化的过程中,实证科学位于顶峰。

在一切实证科学中,以伽利略、开普勒和牛

顿所代表的物理学最为高级,一切其它的实证知识都只是模仿、运用物理学已经确立的方法

于其他领域。

实证主义力倡社会(科)学的概念,将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甚至心理学都纳

入社会(科)学之内。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分类,代替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或文化

科学)的分类,是实证主义的创造。

逻辑实证主义在对自然科学的尊崇方面,完全继承了实证主义的传统。

他们进一步强

调,自然科学是唯一正当而且有效的知识形式,传统哲学即形而上学是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年

代人类幼稚的表现,一当科学发展起来它就应该遭到拒斥[ZW(]石里克在其著名的“哲学的

转变

”一文中说得十分明白:

“每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知识体系,即真的经验命题的体系;而全部

科学,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命题在内,都是知识的体系,在这以外,再没有一个‘哲学的’真

理的领域。

哲学不是一个命题体系,它不是一门科学。

……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

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述,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洪谦主

编:

《逻辑经验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9页。

)[ZW)];实证方法应该运

用到

一切知识领域,包括对科学进行反思的科学哲学领域,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

首先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哲学(ScientificPhilosophy)。

脱胎于逻辑实证主义(后称逻辑经验主义)这种科学性哲学(SP)的英美科学哲学(PS),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对上述原则有所修正,例如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就不再提了,但基

本原则没有变化,自然科学即或不是唯一正当而且有效的知识形式,但也是最正当最有效的

知识形式,是现存一切知识的典范,以致值得作为知识论的首选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以科学

自许的哲学学科,英美科学哲学自觉贯彻科学性原则,实现科学性理想,像科学那样使自己

高度专门化、专业化;专注于狭隘的问题领域,像科学那样诉诸事实和实证,探讨科学发展

的“客观”规律。

因此,以科学的方式去从事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依然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教

条。

方法论教条与第一个教条密切相关,同步形成。

主体接纳客体和客体进入主体的认识

论任务一开始就诉诸方法程序。

近代哲学的两大始祖笛卡尔与培根均以倡导新方法而闻名,

他们均认为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是方法不正确,培根的《新工具》提出经验主义以对付先验

主义,笛卡尔的《方法谈》提出理性主义以对付信仰主义。

近代认识论徘徊于经验-理性的

二分之中,或是各执一端,或是将它们结合起来。

认识论上的差异同时也是方法论上的差异

,认识的可能性及其条件问题同时也是认识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近代认识论与方法论是合二

为一的:

方法有效则认识可能,认识不可能则是因为方法无效。

科学哲学完全继承了近代哲学的方法论教条,与笛卡尔-培根方法论对垒相对应,科

学哲学一开始就出现了休厄尔的假说演绎方法论与密尔的经验归纳方法论的对立。

以逻辑实

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正统科学哲学,致力于探讨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他们

区分了发现的与境(contextofdiscovery)与辨护的与境(contextofjustification),从

而也就区分了具体操作的方法论与逻辑程序的方法论,前者是前瞻性的(prospective),后

者是回顾性的(retrospective),前者是科学发现的艺术,后者是科学辩护的逻辑,前者是h

euristic[ZW(]意为对作出发现有启发性的技巧,据说是休厄尔发明的。

[ZW)],后者是meth

odology

,逻辑经验主义放弃了前者,而将后者作为科学哲学的恰当研究对象。

在这里,方法就是经

验与理论之间的推理程序。

逻辑经验主义之后英美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方法论的提法时有更新,但科学哲学家们如

下的看法并没有变化:

科学之为科学在于科学方法,科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类型,其独特

之处就在于科学方法,方法构成知识的基础。

坚执两个教条的科学哲学自觉地受时代之科技本质的支配,对自然科学的基础持一种

非批判的态度。

它以哲学的名义为科学的合理性辨护,是科学的卫道士。

今天,这种正统的科学哲学形象面临挑战,我认为,我们已经能够正当地恢复广义“

科学哲学”的广义性,在正统科学哲学之外,建立第二种科学哲学。

〖BT2〗

 

二、第二种科学哲学:

科学存在论

开辟第二种科学哲学有着深刻而丰厚的现实基础。

英美科学哲学一方面以揭示科学性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解释“科学究竟是什么”、划

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被认为是科学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之为科学的科学性标准一

旦确立,就具有了规范意义,因此,科学哲学本质上依然是哲学的,是规范性的;另一方面

,科学哲学又要使自己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实证科学,于是所揭示出来的科学性需要诉诸

实际科学历史的检验。

既作为规范性的哲学又作为描述性的科学,这是主流科学哲学的内在

矛盾。

正是这种内在矛盾,导致了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对立。

英美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通过揭示逻辑主义科学哲学的科学结构理论与科学发展史

实的不符,不仅解构了逻辑主义的科学结构和发展理论,而且也解构了科学哲学本身,使之

成为“一个有着伟大过去的学科”(费耶阿本德语)。

反思科学的事业不再由一门哲学来承担

,而由一门历史学即科学史来承担。

这是库恩工作的意义所在。

但是描述的历史的反思,不能代替批判的哲学的反思。

自库恩以来,历史、传统、与

境(context)的概念被引入科学说明和科学解释中,在正统科学哲学内部打开了缺口,开辟

了英美科学哲学的后经验主义时代。

费耶阿本德对规范方法论的反对、对自由社会中科学沙

文主义的反对,在英美大本营里明确举起了批判科学的哲学旗帜。

如果说以“为科学辩护”

为特征的传统英美科学哲学是第一种科学哲学的话,那么批判科学就是我所谓“第二种科学

哲学”的基本特征。

在欧洲大陆,以现象学运动为背景的哲学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

海德格尔关于科技的思考,构成了传统更为深厚、背景更为广阔、论题更为多样化的第二种

科学哲学思想库。

20世纪德国主流哲学关于科学的论述被称做Wissenschaftstheorie(直译科学论),实

际上相当于英美的PhilosophyofScience,只是因为这个方向未被专业化、系统化,故而一

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中国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很少听到来自这方面的声音。

实际上,德法

哲学家并非完全没有提供关于科学的系统的看法,哈贝马斯在其《知识与人类旨趣》中就提

出了一整套与实证主义相左的科学理论,并称之为“批判的科学哲学”(critikWissenshaf

tstheorie)。

自70年代以来,德语和英语世界的一些学者开始以胡塞尔的晚期作品《欧洲科

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为出发点、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用于解决科学哲学问题,系统地

开辟现象学和解释学的科学哲学研究方向,成为第二种科学哲学的生力军。

第二种科学哲学之所以可能,首先根植于正统科学哲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科学哲学作为对科学进行反思的哲学事业,自然不可能囊括或代替其他的研究角度,

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诸学科是科学哲学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科学哲学的片面性不是从这个

意义上讲的。

科学哲学的片面性只能从哲学上理解,只能是哲学的片面性。

在我看来,问题

的关键在于,正统科学哲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忽视了对科学本身本体论地位

的研究。

这里所谓科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不是指在认识论意义上对科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承诺,

这后一种本体论已为许多正统科学哲学家们所认同,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就是一个明证。

但是

这种本体论恰恰是以对科学本身的本体论地位的无视或非批判性为前提的,因为将科学的对

象作为本体,科学这种对象性认知方式本身就逃避在哲学反思的视野之外。

这种非批判性不

是从科学哲学才开始有的,而是科学哲学从近代认识论传统那里继承过来的。

在近代认识论

中,自然科学及其开展出的客观世界是未经反思的先定的,科学为何有效,外在世界为何就

是实在的,这早已事先被编排好了,是认识论的先天原则。

康德实际上已经深刻地揭示了这

一点。

作为科学图景的自然的本体论,并不是关于科学本身的本体论,倒是取消了科学本身

的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直译是存在论,是对存在的哲学探究。

但是近代哲学,正如海德格

尔精辟指出的,将存在者与存在混为一谈,将存在本身当做一个特殊的存在者来考察,来作

为对象、客体,营建某种形而上学体系。

这里的实质在于,存在隐而不显,存在论(本体论)

沦为存在者的知识体系。

存在者在不同的境域中开展出来,但其开展的状况即存在的状况却

逃避于本体论-存在论的反思之外。

本体论降为对事物的述说,而事物得以成为事物的存在

状况这种真正的存在论问题反被忽视。

由于在中文的哲学语言中,“本体论”一词往往使人

联想到自然本体论,联想到只是述说某类存在者的旧的ontology。

因此,我将用存在论一词

代替本体论一词表达真正的ontology问题。

对存在问题的探究最好是从能对存在问题发问的我们自己这样的此在开始,因为存在

的问题正是首先在此在这里显现出来的。

海德格尔深刻地揭示了此在的现象学结构是在世之

在(Being-in-theworld),即此在总是在一个世界之中存在,总是为自己的存在开展出一

个世界,这是此在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

科学总是人类的科学,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所理解的科学,因此,科学的存在论(o

ntologyofscience)首先把科学理解成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在世之在的一种特定形

式。

按照对此在的存在论结构的分析,科学作为一种对待世界的理论态度,并不是在世之在

的基本和优先的方式。

“诸种科学都是人的活动,因而都包含有这种存在者(人)的存在方式

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表示这种存在者。

科学研究并不是人这种存在者的唯一可能的存在

方式,也不是其最切近的可能的存在方式。

”〖ZW(〗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陈嘉映

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5页。

〖ZW)〗此在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在世,是“在之中”

,而“在之中”就是烦忙(Besorgen)。

在烦忙所及的世内存在者中,首先照面的是上手事物

,即工具或器物这种合用性的东西,只是当不合用出现时,事物的现成性才出现,知识只是

这个时候才开始的。

因此,人的在世之在首先是一种实践态度。

科学知识作为对现成事物的

一种筹划建基于直接的实践经验,植根于前科学的日常生活。

科学作为筹划,也就是将事物确定为客体,标定一个明确的对象域,开发出一个视界

亦即一个使其中的事物变得有意义、可理解的意义框架,因此,它本质上是客观化的、抽象

化的、理想化的和形式化的。

然而,旧的本体论对科学作为筹划完全缺乏反思,它将科学的

世界(自然界)看成是直接的给予,对知识客体持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因此,它恰恰是对科

学存在论的无视。

在科学存在论看来,科学所开出的视界(理解框架和意义框架)同样分有人类固有的有

限性和历史性,它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才能得到辩护,而且这个辩护也不可能由科学本

身给出,相反,科学从不会超越在它的世界中的意向性所预定的实在,它也无能力替换它所

筹划出的世界,因此,在存在论上科学无所作为,科学的存在论本身不是科学,而是哲学,

而且是一种对科学持批判态度的哲学。

概而言之,科学存在论研究科学本身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得以可能的条件和限度

,正统科学哲学的片面性就在于忽视了这种本体论(存在论)研究,对自然科学的存在论基础

持一种非批判的态度。

批判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反对科学,而是揭示科学的局限性,并将之作为超越的环节。

美国现象学家柯克尔曼说得好:

“的确,现象学从一开始便反对对科学持一种单面的自然主

义和客观主义的解释。

然而,现象学所反对的不是科学而是现代科学之中蕴涵的自我哲学理

解。

因此,现象学所反对的不是科学而是科学主义,不是经验研究及其成就,而是对科学的

实证主义解释。

”[ZW(]J.J.Kockelmans,IdeasforaHermeneuticPhenomenologyofth

eNa

turalSciences,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3,p.57.[ZW)]传统科学哲学所坚执的

科学

主义教条认为,在科学中胜任的在对科学的反思中也能胜任,因此我们只需要一个科学的哲

学(SP)来从事科学哲学(PS)。

这里完全模糊了科学与哲学的区分,从而也取消了真正的批判

性反思,这只能理解成我们的时代受着少思的本质的支配。

然而哲学永远是批判性的事业,哲学之为哲学就在于它的批判性。

它认定人类的辩证

本性使一切既定的事实、观念均面临被批判的命运,而免于批判是有危险的。

它像牛虻一样

,专叮人类机体中麻木的部位,使其清醒;它是人类精神的解毒剂,纠正偏执,以建立和维

持基本的张力和平衡。

科学哲学作为哲学,其功能尤其在于成为科学时代的牛虻,因为科学

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时代精神的教条。

倡导第二种科学哲学,对中国学界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尚

处在前现代化时期,不必急着考虑后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的科学还不发达,不宜从事以批判

科学为主旨的科学哲学。

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科学哲学的哲学性质。

哲学作为一种超越的和

先验的事业,不应以眼前利益得失为立论的基点。

对科学的基于人性的先验批判,对精神生

活有着独立的价值。

岂不知,一当我们意欲致力于大力发展科学,科学的本质就已经先行支

配着我们。

我们只须看看中国人文学界对科学形象和方法的渴求,就可以明白科学的本质已经如

何先行支配着思想界。

在历史学界,在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领域,在整个哲学界,新时代的

研究者们均力图使自己成为科学,力图掌握科学方法以使自己的工作变得科学一些,与此相

应,哲学家们则鼓吹自己的哲学就是方法论,只要掌握了方法论这个思想武器,便无往而不

胜,便能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科学哲学界更是清晰地表达了这一时代精神,在介绍引进

方面几乎是清一色的英美传统科学哲学,在开展研究方面,“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科学方法论

的研究,希望一旦找到科学方法、找到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家就会事半功倍。

实际上,近

几十年来科学哲学的研究揭示出,根本不存在一种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永恒正确的科学推

理程序,任何方法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对方法

的崇拜既反映了逻辑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也反映了在科学研究中的急功近利:

把方法论当

作点金术,以为有了新方法就有了新科学、新历史和新哲学。

”[ZW(]吴国盛编:

《科学思

想史指南》“编者前言”,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ZW)]方法论确实成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时代性教条。

本文的目的在于,在现存目标各异、立论纷纭的众多反正统科学哲学思想中,梳理出

第二种科学哲学得以可能的一般条件,阐明它的一般哲学立场。

可以看出,这些能够被梳理

出来的共同的哲学立场,大多是对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变种的批判,既属于欧洲大陆的现象学

传统,也属于英美的后经验主义传统。

我只是从科学存在论(本体论)的角度切入这些批判。

在文章的最后我将表明,科学存在论实际上就是我所谓的自然哲学,传统的科学哲学(认识

论与方法论)与传统自然哲学(本体论)的二分与对立被扬弃,第二种科学哲学向新自然哲学

回归,走向合流。

〖BT2〗

 

三、超越科学

科学哲学的第一个教条来自(唯)科学(至上)主义这种更广泛的社会思潮。

在西方思想

界,来自各种角度对这种思潮的批评日渐增多[ZW(]象弘在《二十一世纪》(香港)1995年4月

号上

发表“评中国当前反科学主义的四种理据”,总结出中国思想界至少有四个角度的反科学主

义: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形而上内部的争辩、自由主义的指控以及从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独特

性出发对科学主义的批评。

[ZW)],比如费耶阿本德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认为科学的支配性威

胁着

民主,法兰克福学派则批评科学技术使世界单面化、使人异化,等等。

从哲学学理的层面上

,科学主义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形态,即自然本体论和哲学科学化纲领。

科学主义将科学所提供的

世界图景看成真实的实在图景,是本体,认为一切其他的知识和文化必奠基于这种实在图景

之上,这就形成了自然本体论。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的方式不仅在它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是有

效的,它也能胜任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因此哲学如果可能的话也必须是一种科学,这就是哲

学科学化纲领。

事实上,这两种形态都来自同一根源,即对科学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