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32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

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一、个体心理

个体:

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

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

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心理过程的动态性:

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心理过程分类:

知:

认识(认知)过程,情:

情绪活动,意:

意志活动

1.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

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

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

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

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

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

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情绪活动

情绪和情感:

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

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

分类:

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

1.3意志活动

意志过程:

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

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

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

心理特征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个性心理特征: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能力:

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气质:

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

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通常人格:

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的关系

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稳定维度来看,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

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

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个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

1.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2、个性心理倾向性:

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它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人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需要:

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动机:

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价值观:

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

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3、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自我的三种表现形式:

自我认识:

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

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控制:

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

(三)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意识的作用:

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实现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意识就像一个复杂庞大的心理文件系统;包含我们觉知到的一切;我们用词来标记我们对这些“心理文件的觉知。

2、无意识:

人借助于无意识活动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做梦,失言,笔误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

行为:

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组成。

内在生理性的行为:

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外在心理性的行为:

言语,表情等

行为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由于行为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可以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刺激:

引发行为的内外因素(引发个体反应的情境因素)

外部刺激外界声音、光线、温度;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面部表情;内部刺激机体内的内分泌或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头脑中浮现的思想、观念、欲望;人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分,受刺激所制约,并且是由一定的刺激而引起的。

不考虑哪一种或哪一些刺激对具体人的影响,就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行为与心理是不同的,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由于心理条件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同。

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通常是很复杂的,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是多义的。

要明确行为的意义:

正确理解人的行为,确定行为所表达的心理活动。

要了解引起和制约行为的各种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条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关系:

民族关系,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

社会心理现象。

时尚,风俗,社会习惯和偏见,舆论和流言,不同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心理特点等。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社会心理是人们头脑里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存在于人际之间;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活动。

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行为中,社会行为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也并不完全一致。

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或思维的器官,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相联系。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

人的大脑好比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比是原材料。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例子:

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狼孩,鲁宾逊返回人间;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月儿弯弯照九洲;

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探索心理现象的性质、机制、规律和事实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辨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的意义。

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的意义。

实践意义:

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基础领域:

研究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的问题,研究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

应用领域:

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应用心理学的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科学分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崭新的科学。

心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反映性,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

机械,物理的和化学的;有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

生物的。

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

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动物心理发展的规律:

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其身体结构的演变。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肠腔动物,网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梯形神经系统;节肢动物,索状神经系统

低级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脊椎动物都有一个空心的背神经管(脊髓)位于脊椎骨中,而且还有真正的脑。

它们的脑一般由大脑、间脑、延脑和小脑组成,发展水平更高的脊椎动物,其脑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也越发达。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心理水平发展最高的动物。

有高度发达、高度分化的脑(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有高度特化、发达的感觉器官;有高度灵活的运动器官;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有如下特点:

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皮层功能的增加。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可被输入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并进行冲动传导。

这种冲动传导就是信息传递。

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联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

二、神经冲动

神经元的功能:

冲动和传导。

冲动性(兴奋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定义: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边缘系统

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包括:

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

从进化的角度看,边缘系统比脑干、丘脑和下丘脑、小脑出现的更晚些。

在种系发生的阶梯上,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功能: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可能由边缘系统支配;在哺乳动物中,边缘系统能抑制某些本能行为的模式,是集体对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反应;与记忆有关;边缘系统受伤的病人,不能完成有目的的序列动作,易受干扰;与情绪有关;边缘系统某些区域受伤,对轻微的挑衅会有愤怒反应;边缘系统另一些区域受伤,可失去攻击能力

三、大脑的结构

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

主要包括皮肤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它的作用是引起特定的感觉。

丘脑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站或中继站,丘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

特异性传入神经束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经过丘脑内侧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产生特性的感觉。

网状结构:

由贯穿在脑干大部分地区上的许多散在的神经核团和上下行神经行为交织构成的一个神经网络结构。

主要机能是调节睡眠与觉醒,使有机体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并激活情绪。

对丘脑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提供兴奋来源和协调作用。

网状结构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

上行系统对皮质的激活和紧张度的调节起决定性的作用。

下行系统对效应器官的活动具有激活和抑制作用。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味觉和嗅觉代表区和内脏感觉代表区(五个区)。

初级运动区或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

功能:

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锥体系统主要是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到达脊髓的前角,由前角运动神经与发出的纤维再支配肌肉的运动。

它的主要机能是控制支配各种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统是指除大脑运动区外,还有一些其他区域参与肌肉活动的协调,它们发出的神经传导。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保持身体的姿势,协调运动。

当多巴胺↑乙酰胆碱↓→亢奋

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

布鲁德曼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

言语听觉中枢:

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

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

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

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

从联合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

它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分为三个联合区:

感觉联络(联合)区;运动联络区;前额联络区。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大脑两半球主要通过胼胝体进行神经冲动(信息)的相互传递,大脑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活动的。

由于割裂脑的研究,提供了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

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运动能力都正常;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出现选择性的障碍。

说明:

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

感觉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感觉种类

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距离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

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感觉是刺激影响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

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1935)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例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远刺激:

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编码:

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电报码——数字与文字的转换感觉编码(sensoryencode):

把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96页)

第二节视觉

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视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

视网膜只对光敏感。

但若给眼睛一拳,我们会眼冒金星,看到一种光。

客观上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光,只是感觉通道将刺激输入解释为光。

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1、眼球

人的眼球壁:

外层:

巩膜和角膜;中层:

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

视网膜、视神经内段;网膜(retina):

锥体细胞(conescell),棒体细胞(rodscell)

眼球内容物:

晶体,房水,玻璃体。

眼睛的屈光系统,眼睛的光路系统。

三对眼外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支配,使眼球能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视觉色素:

107页

3、视觉的传导机制108页

4、视觉的中枢机制109页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与视亮度

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

视亮度(lightness)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

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黑煤看上去总是黑的。

人的视觉系统能反应的光强范围

暗视觉范围:

10-6烛光/m2到10-1烛光/m2;中间视觉范围:

100烛光/m2;明视觉范围:

101烛光/m2到107烛光/m2

明度的绝对阈限:

10-6烛光/m2

明度的差别阈限:

中等光强:

符合韦伯定律,为1/100;极弱光强:

100/100;极强光强:

1/167。

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大小,都与光刺激作用的网膜部位有关。

中央窝16°-20°处:

棒体细胞较密集,对光的感受性较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

中央窝部位,锥体细胞集中,对明度的分辨有最大的感受性。

3、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114页

3、视觉的空间因素120页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的生理机制128页

二、听觉基本现象130页

第四节其他感觉:

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136页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觉察(detection):

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

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

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划分: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错觉。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54页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55页

对复杂刺激的整体或局部特征的选择性注意:

整体优先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英文字母,英文单词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用速示器快速呈现:

熟悉的汉字,该汉字的个别笔划辨认时间几乎相同;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如:

或和彧)。

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58页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视觉恒常性种类: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

162页

恒常性的意义:

162页

第三节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分为: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与空间定向;

三、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

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图形组织的一些原则:

邻近性(proximity)相似性(similarity)对称性(symmetry)良好连续(goodcontinuation)共同命运(commonfate)封闭(closure)线条方向(lineorientation)简单性(minimum;

二、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

深度与距离的线索: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四、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动物和人都具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人听觉定向的几个规律:

人耳确定左右方向的能力是很精细的。

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

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

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例如误前为后,误上为下等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定义: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perception)。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二、运动知觉

1、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motionperception)。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2、真正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影响运动知觉阈限的因素189页

3、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第五节错觉

一、错觉

我们的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种现象叫错觉现象。

二、错觉的种类192页

第六章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传统心理学术语)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加工术语)

2、记忆的作用237-238页

3、记忆的分类238-240页

4、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238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

编码;保持:

储存,再现:

提取

5、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的一般概念267页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69-270页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意识定义:

尚没有满意的定义(表现)203页

二、无意识204-205页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205页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205-206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208-218页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