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26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一含答案

2016专题突破训练:

文言文阅读01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1题,其中8—10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题10分)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日:

“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

”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

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

“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遂已。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

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军。

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

“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

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

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

良肱谓:

“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

”弗听。

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良肱言:

“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渴,藉荫以休。

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

执政虽怒,竟不为屈。

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

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逋米数千石逋:

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

缴纳。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

上奏。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

困苦。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白府请自捕逮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良肱擅长断案。

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

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

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

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

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

“不忍也!

”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

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

“天子宁有种邪?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

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

数以此非诮高祖。

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

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

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

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①,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

“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

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

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

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①藩镇:

指总领一方的军府。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以此非诮高祖。

非:

非常

B.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厌:

满足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数:

多次

D.是岁,镇州大旱、蝗,是:

代词,这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天子宁有种邪

A.

重荣箕踞慢骂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B.

屈中国以尊夷狄

重荣诱之入塞

C.

而充无厌之欲

重荣怒,执拽剌

D.

此晋万世耻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

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追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辱骂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

高祖屈己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

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5*3)

(1)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译文:

(2)天子宁有种邪?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译文:

(3)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

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

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

至王莽篡位乃归。

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

莽败,天下乱。

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极,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

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

“事沛国桓荣。

”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

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

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帝称善。

曰:

“得生几晚!

”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

荣叩头让曰:

“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帝曰:

“俞①,往,女谐。

”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帝笑指之曰:

“此真儒生也。

”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

谓曰:

“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

”后病愈,复入侍讲。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

博士张佚正色曰:

“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

为天下乎?

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帝称善,曰:

“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

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即拜佚为太子太傅②,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

“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

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

叹词,表示允许。

②太傅:

与下文的“少傅”都是教授太子的官员。

10.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本:

原来的

B.每以礼让相厌厌:

满足

C.今博士不难正朕难:

困难

D.今日所蒙蒙:

得到的,受到的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桓荣“为推崇古事而坚持讲诵或勉励后生”的一组是()

①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②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③荣叩头让曰:

“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④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

⑤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缓,曰:

“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⑥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令桓荣讲解《尚书》,觉得他讲得好就授予他议郎一职,赏赐十万钱,并让他教授太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适逢欧阳博士一职空缺,世宗想要任用桓荣,可是桓荣却谦虚地推荐了他的两位同门。

B.世宗到太学视察,看到桓荣与各位博士辩论时温文恭让,以理服人,就特别地加以赏赐。

有一次,在朝中宴会时,诏赐群臣奇果,大家都接受并揣到怀里,只有桓荣依古礼举双手行叩拜礼后才接受。

C.博士张佚不妄揣圣意坚持为天下选材,得到世宗称赞,被封为太傅。

桓荣也被封少傅,并被赐予车马。

桓荣广聚门生,陈列车马、印绶来鼓励他们学习古学。

D.早年时,桓荣虽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坚持讲诵学习古学。

他的族人荣元卿嘲笑他生逢乱世学无所用,后来桓荣以学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

我是农家孩子,靠双手劳动,不像你,靠读书取利。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

“蒋济宁有此事!

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关羽围樊、襄阳。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帝问曰: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诏曰:

“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

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济上疏曰:

“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

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

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

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

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

如果没有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C.①②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

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3分)

译文: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4分)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一、8.C

9.D

10.D(理解有误,执政大臣并没有采纳余良肱的意见)

11.

(1)有人附着(靠近)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或”(有人,有的)、“阴”(暗中,暗地里)、“诘”(追问,审问)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贷”(借)、“会”(正好,恰逢)、“遂”(于是,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

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凶,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说:

“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不到一寸长的?

”向府署报告请求让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百姓有人丢失财物超过十万,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暑天,拷打号叫的声音在外边也可听到;有人附着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

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阴知县。

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免除了簿籍上的这笔欠款。

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累石堤二十里以阻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

当时王陶为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

“假使王陶得罪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被容纳。

”府帅就不再追究。

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

后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大多经过虔州,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妇女扶丧。

余良肱尽力救济保护,没有依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钱来帮她出嫁。

后因母亲年老,余良肱求得南康军知军。

服母丧,期满,改任三司使判官。

正值关、陕用兵,朝庭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

内府中拿出锈蚀的货币推销给三司,三司的官吏将要接受,只有余良肱说:

“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会怨恨;如果不发给军队,就要用它购买百姓的货物,百姓就会因此困苦。

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

改任明州知州。

朝廷正要治理汴渠,留他掌管汴河司。

汴水淤积,水流很慢,执政大臣持使河道狭窄的意见。

余良肱认为:

“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争地。

当冬天水干涸时,应当从京城东边疏通治理,并治理到京城的西边,经过三年,可以使水重新在河道中流淌。

”执政大臣不听。

执政大臣又提议砍伐汴河堤岸上的树木来建立木岸使河道变得狭而深。

余良肱说:

“从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从江、淮来的漕运兵卒接连不断,暑天行路都以热渴为苦,靠树荫来休息。

再者那些树木的根盘缠交错在堤中,使堤岸坚固,砍伐不利。

”余良肱多次反对不能获准,于是请求不参与治理汴河的事。

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

改任太常少卿、润州知州,又升任光禄卿、宣州知州,政绩为江东第一。

请求告老还乡,掌管洪州玉隆观,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二、8.A非和诮同义连用,讥诮

9.BA.“重荣箕踞慢骂”是重荣对契丹使者的态度,不是对高祖的态度;C.“重荣诱之入塞”是写重荣对契丹的吐浑白氏的引诱,非“怀异志”;D.“重荣怒,执拽剌”,是写重荣与契丹的冲突,非“怀异志”。

用排除法可知答案。

10.B高祖“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错。

从“姑息重荣不能诘”可知。

11.答案

(1)重荣有力气,擅长骑马射箭,任振武巡边指挥使一职。

他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他的下属不能欺骗他

(2)天子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兵强马壮者(都)可做天子!

(3)战斗开始后,安重荣的部将赵彦之与安重荣有嫌怨,临阵倒戈投奔晋军

【参考译文】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

重荣有力气,擅长骑马射箭,任振武巡边指挥使一职。

他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他的下属不能欺骗他。

有一对夫妇(到安重荣这里)控告他们的儿子不孝顺。

重荣拔出剑给父亲,让他自己杀死儿子,父亲流泪说:

“(我)不忍心啊!

”母亲在旁边诟骂,夺过父亲手里的剑追赶着儿子(要杀掉他)。

重荣一问,原来是(孩子的)继母,重荣厉声呵责母亲,将她斥退。

重荣出身军中士兵,突然财多位尊。

重荣见晋高祖从藩侯得到天下,曾经对人说:

“天子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兵强马壮者(都)可做天子!

”重荣虽然怀有二心,但没有时机起事。

这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十分骄横,高祖侍奉他更加恭敬。

重荣对此十分气愤,认为高祖的做法是“降低中原大国的身份而尊崇夷狄,使已经困顿的百姓更加困顿,来填充契丹永不满足的欲望,这是晋万代的耻辱。

”屡次以此非议讥讽高祖。

契丹使者来往经过镇州,重荣坐姿傲慢,极力轻慢侮辱对方,不以礼对待他们,有时甚至抓捕杀死他们。

当时吐浑白氏隶属契丹,苦于契丹残暴统治,安重荣诱使他们进入塞内。

契丹多次派遣使者责问高祖,并要求放还被(安重荣)抓捕的契丹使者。

高祖对契丹使者十分恭谨,愈受责备态度愈加恭敬,多说好话以求解脱,却纵容重荣,对他对待契丹使者的行为不加追问。

天福六年夏天,契丹使者拽剌路过镇州,安重荣冒犯侮辱他,拽剌出言不逊,重荣大怒,抓捕了他;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高祖担心这件事,为此驾临邺地,告知重荣说:

“前代与契丹和亲,都是为天下考虑,现在我凭这么大的天下对契丹称臣,你凭一个小小的镇州与其对抗,大小不一样,不要自取其辱!

”重荣认为晋不会拿他怎么样,于是决定反叛。

重荣虽然(先)与契丹有约,暗中却派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结盟。

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想趁机窥视中原,因此不加怒于重荣。

这年冬天,安从进在襄阳起兵反叛,重荣听说就跟着反叛。

这年,镇州遭遇旱灾、蝗灾,重荣聚集几万饥民,驱赶他们向邺地进发,声称要入朝见皇帝。

晋高祖派杜重威阻击他,战斗开始后,安重荣的部将赵彦之与安重荣有嫌怨,临阵倒戈投奔晋军。

重荣听说赵彦之投降晋军,非常惊惧,率领几百名吐浑骑兵驻守牙城,重威派人抓住了重荣,杀死重荣把首级献给高祖,高祖登楼接交首级,并漆其首级后送给契丹。

三、10、C难:

意动用法,以……为难。

11、B(①是说桓荣虽然生活艰苦,但仍然坚持学习。

不是坚持“讲诵”。

③“同门生”不是指学生而是指师出同门。

④是说桓荣持古礼待人,不是“讲诵”。

②⑤⑥都表明桓荣“为推崇古礼而坚持讲诵或勉励后生”。

12、D桓元卿不是揶揄桓荣,而是感慨、羡慕桓荣因读书而获取的成功。

13、(10分)

(1)译文:

桓荣曾经卧病在床,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询问病情,还拿美味、帷、帐、奴婢来赏赐他。

【5分,“寝病”1分;“朝夕”1分;“赐以……”句式1分;全句翻译通顺2分。

(2)译文:

假如是为了阴氏,那么阴识可以作太子师;假如为天下,那么本来就应该任用天下贤才。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

年少时到长安求学,为博士九江人朱普做事。

桓荣贫穷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佣工来养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没有回故乡的想法。

到王莽篡位时才回来。

正赶上硃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背土堆成坟丘,后来就留下来教书,弟子有数百人。

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

桓荣抱着他的经书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虽然常常饥饿困乏也不停止讲习讨论,后来客居江淮一带授徒。

建武十九年,桓荣年六十多岁,才在大司徒府任职。

当时显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选求通晓经籍的人,就提拔桓荣的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授太子。

世祖随意地询问何汤原来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

“师从沛国的桓荣。

”帝随即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十分欣赏他。

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授太子。

每次朝会,世宗便让桓荣在公卿之前讲述经书。

帝大加称赞,说:

“得到您差点晚了!

”正遇上欧阳博士空缺,帝想任桓荣为博士。

桓荣叩头推辞说:

“我的经术肤浅,不如我的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帝说:

“好,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这一官职。

”于是拜桓荣为博士,举荐的彭闳、皋弘为议郎。

帝曾亲临太学,正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论,桓荣穿着儒服,温和谦恭而且宽厚有涵养,分辩说明经书的要义,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心满意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场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大加称赞。

后来桓荣入朝参加宴会,帝下诏赐给诸臣珍奇的果子,接受的人都将它揣在怀中,只有桓荣双手捧着果子拜谢。

帝笑着指着他说:

“这是真正的儒生啊!

”由此更加敬重厚待他,常常让他在太子宫中过夜。

桓荣曾经卧病在床,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探问病情,还拿美味、帷、帐、奴婢来赏赐他。

并对他说:

“如有不测,无需担心家人啊。

”后来桓荣病好了,就又进宫为太子教授学业。

建武二十八年,皇帝大会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太子的太傅(老师)。

群臣推测皇帝的意思,都说太子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合适。

只有博士张佚正色说道:

“现在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还是为天下?

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以作太子师;假如为天下,那么本来就应该任用天下贤才。

”光武帝称赞张佚说得好,说:

“想要设置太傅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太子的。

现在博士都不以纠正我为难事,何况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