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根的形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26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根的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案根的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案根的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案根的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案根的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根的形态.docx

《教案根的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根的形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根的形态.docx

教案根的形态

教案:

根的形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

观点。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因为:

(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

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

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

其一:

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

的所有根的总和。

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

气生根、不定根等。

其二:

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

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

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

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

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

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因为:

从以往的教学经

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

的。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

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

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也可比喻为:

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

(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

强调:

植物的根主要有三

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

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三、教法建议

 由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根的形态,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这

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

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实物和挂图,

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讲解进行教学。

 由于主根、侧根的概念联系到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等内容,所以可以利

用上节课种子萌发的实验材料,通过复习、巩固胚根的发育,过渡到主根、

侧根的知识上。

 上课之前,提早栽种一些容易长出不定根的枝条(如彩叶草、玻璃翠、柳

树、天竺葵)和容易长出不定根的叶(海棠、落地生根),使其长出不定根,供

上课时使用。

 关于根系的实物可以临时采集一些具有直根系的植物(如小白菜、香菜)和

具有须根系的植物(如葱),供学生观察。

不过,在制作根系实物标本时,必

须要注意根系的完整性,以免导致学生的误解。

通过一棵较为完整的根系,

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明显地看

到植株的根系要比地上部分发达,一般都大于主茎高度。

由此再让学生联系

高大的乔木,可以推想出它们的根系有多幺庞大,从而有助于理解这节教材

的中心问题:

庞大的根系适于使植物体稳固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从土壤中吸

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这一节的某些内容,要注意不能讲得绝对化。

例如,课本里提到双子叶植

物的根系大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须根系,不能讲成双子叶

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因为这是有例外

的。

 通过实验十和设计其他实验,探究根的向水、向肥、向地性。

如果课时不

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通过课外小组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并在以

后的课上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

 难点:

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

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

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

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

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

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

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

(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

有:

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

寿命之内。

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

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

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

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

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

化。

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

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

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

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

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

义的。

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

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

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

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

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

究。

 2、在本节的内容中,要想说清种子萌发的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种

子萌发为什幺需要这些条件,如果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

会出现什幺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仅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在

课上或课下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种子萌发的实验,以加深种子萌发条件的

理解。

 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

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

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

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

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

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

什幺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

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

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

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

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

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

并且

可以利用上课前2~3天,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批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课前把

这些种子和干小麦种子冲洗干净,以便上课时供学生咀嚼并领略萌发种子的

甜味,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变具有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提问:

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

 2、组织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

 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无论什幺形

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

根为什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根的结构是怎样

的?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根的形态。

 二、讲授新课:

(一)根的形态:

 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

定根的特征。

 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幺不同?

(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幺种类的根组成的?

 3、总结:

(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

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

(2)直根系:

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

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

 (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可作

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向地性。

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2、提出问题:

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幺因素有关?

 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

 4、讲解:

 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

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

物质。

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

所以在

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

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板书设计:

 第二章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第一节根的形态

 一、根的组成:

 主根、侧根、不定根

 二、根系:

 直根系、须根系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探究活动

 探究各种变态根的形态和功能

 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

根的形态发生变化,使它们具有了其他的功

能。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潜心探索,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变态

根。

(1)试找出具有下列功能的变态根的植物:

 ①贮藏根:

 ②气生根:

 ③呼吸根:

 ④支柱根:

 ⑤寄生根;

 ⑥着生在茎节上的根:

(2)试从以上变态根的结构和功能上,举例说明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

是相适应的。

 更多精彩推荐:

初中>初一>生物>初一生物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