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8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docx

届中考语文人教通用版模拟卷二

2018年中考模拟卷

(二)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sù杀。

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圆满的启示呢?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

(《朗读者》)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sù(  )杀         清lǎng(  )

(2)给加点字注音。

(2分)

萧瑟(   )愁恼(   )

(3)“成”第五笔笔画名称是____。

朗读以上文字时语速、语调应为____。

(2分)

A.平缓轻柔      B.急促高亢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李校长宣布:

我们学校今年有两个任务:

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D.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3.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焰火”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

”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状语、谓语。

D.“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

”是一个并列复句。

4.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B.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5.名句积累。

(6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

之妙。

6.在横线

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

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7.综合性学习。

(9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

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

“梁教授,__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

“梁教授,敬请__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

“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③__(阅读、拜读)!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

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所给题目。

(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

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春,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

喜悦心情。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所给题目。

(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

其言曰:

“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李斯秦之警

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

通“眠”。

②陂薮(bēisǒu):

陂,堤岸、湖边。

薮,湖泽通称。

③缊:

乱麻绳。

④唼(shà):

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

(2)阴布大网____________

(3)须其夜艾______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

(9分)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

但你们知道吗?

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

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

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

鲁迅说: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

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

“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

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

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

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

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

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

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

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

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

(《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走“狗气杀”等小东西。

(《故乡》)

17.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所给题目。

(13分)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

原来是一位邻居。

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

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

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

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

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

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

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

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

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

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

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

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

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

“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

”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

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

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

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

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

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

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

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

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

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

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

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

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

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

”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

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

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

“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

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

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

”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

“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

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

“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8.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

(2分)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3.远方也许有撩动心弦的风景,远方也许有点燃梦想的灯塔,远方也许有绵绵不尽的思念……远方是现实的延展,是以踏实为路基、以奋斗为底色成就的精彩。

请以“远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可酌情奖励2分。

2018年中考模拟卷

(二)

1.

(1)肃 朗 

(2)sè nǎo (3)撇 A

2.C(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

3.D(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4.D(“手拿两把板斧”不是鲁提辖,而是李逵)

5.

(1)玉垒浮云变古今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荷笠带斜阳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6.居高临下 还是谦恭含蓄

7.

(1)示例:

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生活处处有礼仪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一:

我赞成。

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

,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二:

我不赞成。

主人不知

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8.C

9.示例:

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1.5分);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1.5分)。

10.

(1)依照 

(2)暗中,秘密 (3)止,尽 (4)笼罩,捕捉

11.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2.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臆断”的现象(2分);乙文讽喻只看表面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2分)。

13.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1分)。

作用:

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1分)。

②叙议结合(1分)。

作用:

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1分)。

【乙译文】雁奴是群雁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

每次群雁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

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群雁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巧妙设下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

于是先找到群雁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

白天群雁不在,人们

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

群雁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

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群雁屡次惊醒;惊醒了而

又什么都没发生,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它、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

过了一会儿,(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