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6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官吏主要由贵族充任,各有封邑、禄田,无俸禄。

春秋末开始出现实物俸禄,至战国逐渐形成以粮食等实物为俸禄的制度。

俸禄制度的出现说明

A.官僚品级制已逐渐形成

B.士阶层受到诸侯重视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2.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3.唐玄宗天宝初年,设置十节度使,节制边疆军事力量(其分布见下图),由下图可知,此时

A.节度使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疆域扩大推动行政制度变革

C.节度使重在保障边疆安全

D.节度使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

4.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扩大了佃户的人身自由

C.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D.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5.粱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渐渐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知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B.制度变革急需创新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6.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独领风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

但南方谈话后,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中国统计年鉴中已不再对其单独统计。

这反映了

A.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南方谈话解放了企业家的思想

C.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D.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增强

7.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

该规定

A.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

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8.卢梭认为:

“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

”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C.个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

D.法治是民主的基础

9.“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

”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10.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13个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

这一变革体现了

A.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B.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C.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D.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

11.下表为《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

A.工业化之路仍然比较漫长

B.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

D.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12.图为两个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最大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冷战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黄金时期”的出现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

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

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

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

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

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

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

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

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

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

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

“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

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提出五点:

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

1992年,医改正式迈出“市场化”步伐。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摘编自2008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

《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

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

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

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物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

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

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

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

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鲁班文化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一个根本性特点,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

第一,身份地住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

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

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

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

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就一直在流动中,而且有制度性保证。

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第三就是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社会、文化问题。

——摘编自姜义华《“自信”的根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西周时期贵族各有封邑、禄田,无俸禄。

到战国逐渐形成以粮食等实物为俸禄,这说明贵族、封邑、禄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体现了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故C正确;俸禄制度并不能说明官僚品级制已逐渐形成,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士阶层,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到战国逐渐形成以粮食等实物为俸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A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法律对亲情关系的重视,体现了儒家伦理的法律化,故A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法律与公德的融合,而是将儒家伦理融入法律,故B错误;仅仅凭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逐渐强化,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等级秩序日趋固化,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材料“设置十节度使,节制边疆军事力量”反映了节度使重在保障边疆安全,故C正确;图片材料并不能说明节度使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疆域扩大推动行政制度变革,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节度使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农民一方面从事农业,另一方面进行兼业,从而减少了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宋代农民的兼业并没有冲击地主所有制经济;B选项错误,宋代农民兼业工商业活动是为了弥补生计不足而被迫采取的措施,不会扩大人身自由;D选项错误,兼业工商业不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会制约农业生产的提高。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C

【解析】材料“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反映了梁启超主张启蒙思想的重要性,体现了解放思想势在必行,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危机十分严重,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制度变革急需创新,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爱国人士救国无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思想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企业家的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有重要意义,使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增强,故D项正确。

7.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

【详解】

该法律规定强调出卖人应该对买受人保持诚信,让买受人享有知情权,因此该规定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买卖双方之间的诚信,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罗马对外扩张,且该规定并非出于适应对外扩张而制定,故C项错误;该规定并未强调僵硬的法律形式,故D项错误。

8.A

【解析】材料“主权……就永远不可转让……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共意志高于法律,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个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法治是民主的基础,故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故C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三权分立,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的问题,故C错误;“经过9个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成立”反映了州权,同时,制宪会议的产生源于人民主权,故这说明州权与人民主权相结合,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材料表格反映了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高,这说明工业化之路仍然比较漫长,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村人口,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故C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故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1870-1913年和1950-1973年两个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美国几乎没有变化,而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都有较大增加,这说明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故B正确;材料数据并不是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故A错误;材料数据主旨不是反映冷战格局的形成与“黄金时期”的关系,故C错误;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能说明其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故D错误。

故选B。

13.

(1)同:

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成分(或主张限制君权);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异:

政治思想上:

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贤臣的模式;孟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勾画出资本主义未来社会蓝图。

法律思想上: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体系延续了西方的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

思想体系上:

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影响:

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原因: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级力量弱小,无力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黄宗羲的主张影响有限。

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敢于冲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孟德斯鸠的主张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材料提到,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

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

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

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

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

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

结合所学知识并归纳可知,同:

都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民主因素(或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异:

政治思想上,黄宗羲仍固守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孟德斯鸠主张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

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

思想体系上,黄宗羲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孟德斯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本题材料提到,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

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至于其原因,学生需结合知识从所处时代背景归纳作答:

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力量弱小,无力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控制和封建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反映市民阶层要求的黄宗羲的主张影响有限;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敢于冲破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孟德斯鸠的主张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思想

14.

(1)特点:

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探索多种运行机制;政府直接投入减少,医疗服务市场化。

(2)意义:

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基础。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探索多种运行机制、政府直接投入减少等方面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有偿业余服务……开展有偿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缓解医患供需矛盾、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等方面分析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15.

(1)原因:

手工业的初步发展给他的成长提供了基础;诸侯争霸,战争频繁,迫切需要能工巧匠的诞生;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2)影响:

推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分析】

(1),背景主要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便可以。

(2)问,鲁班是传统工匠的代表人物,工匠精神是创新、求精、敬业等。

其文化影响主要可以从对中国手工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民族融合,世界交流等方面回答。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示例一

主题:

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

秦朝时期,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实现了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

官僚政治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秦汉的统一,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科举考试成绩,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科举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

示例二

主题:

财富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土地作为财富由奴隶主占有转为封建地主占有,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1953-1956年,新中国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满足了广大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需求。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之,财富的流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三

主题:

权力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论述:

秦朝统一后,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贵族世袭掌握权力的局面,权力由贵族转向专业官僚,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汉代实行察举制,自下而上举荐孝、廉突出的人才,有利于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

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改变了以门第出身为主的人才选拔方式,国家各级权力部门逐渐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人才的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基础,宋至清不断完善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权力的逐渐开放,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其它史实论述,或提出其它主题,符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解析】

本题根据上述材料“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例如:

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再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即可从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改变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注意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