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湖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6年湖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B【A实惠;C曲(qū) ;D无坚不摧 】
2.(3分)C(应该是“耳目一新”)
3.(2分)B(A省略号和“等等”保留一个即可;C句号应该在括号外)
4.(3分)D(A成分残缺,应该是“存在着……等问题”;B句式杂糅,去掉“为主”或“多为”改为“以”;C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强大”应为“强弱”。
)
5.(3分)
示例:
孩子你好!
你的老父亲一个人在家,对着镜子自言自语。
(1分)他理解你工作很忙,不愿打扰你。
(1分)希望你能常打电话,在精神上关心老父亲。
(1分)
(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6.(6分)
内容符合情境要求,即感受真切,得 3 分;有文采,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给 2 分;人称符合要求,给 1 分。
每少 10 个字,扣 1 分。
( 6 分) 示例:
如果说您是一匹任劳任怨的骆驼,那么在亲情的大漠里您驮着我从孩提走到少年;如果说您是一艘劈波斩浪的大船,那么在亲情的海洋里您载着我从懵懂驶向成熟。
一路陪伴一路颠簸,船要靠岸,您也将变老。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是您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您的恩情我铭记在心,谢谢您默默的陪伴,父亲!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用那坚实伟岸的身躯将我擎起;你是一架登天的长梯,用你的高度帮我攀登梦想之巅。
你是一条淙淙流淌的河流,用你毕生的血液灌注我茁壮成长。
多年来无声的陪伴换来了您自己的两鬓苍苍。
感谢你啊,举起了我金色的童年啊!
原谅我啊,从未给你长大以后的拥抱。
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骄傲!
童年时看您,您是一座山,而我是一只林中鸟,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成年时再看您,您变成山中一片林,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您的爱是一手厚厚的老茧,日子在您的推拉肩扛里逝去,儿女从咿哑学语中走上了人生道路。
您的爱是挂满眼角的微笑,生活的重担压不弯您的脊梁,再苦再累也要托起明天的太阳。
谢谢您,父亲,您的陪伴是我成长路上蜜甜般的幸福。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3分)A(曲解文意。
原文第一段第二行“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不是“积极入世”。
B.原文是“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
”正确。
C.原文第一段是“鲁迅肯定的是魏晋时代一批文人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获得自身‘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正确。
D.第三段“论及《世说新语》等志人书有曰:
‘……若为赏心而作……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
’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性、审美”,正确。
)
8.(3分)B?
(A原文第二段,人们认为唯有立言才可凭借自身努力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是“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的原因,因果颠倒。
C第三段,原文说“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曲解文意。
D不是表明魏晋文学内容的扩大与丰富,而是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
)
9.①世情思想的演变②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③借助文学艺术表达
(一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二)(20分)
10.4分
①运用比喻、拟人和借代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瓦在城市的繁华里不再古朴和凋残,但依然承载着历史和乡愁,引发思念之情。
(手法2分,内容2分)
11.4分
①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②更缺少没有拘束的自由的生活状态,缺少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和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
(每点2分)
12.6分
①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是家的温馨,是亲切和安详;②青瓦是古朴的乡村生活,是自由无拘束的生活状态;③青瓦是厚重的历史,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与游子血脉相连;④青瓦是遥远的乡愁,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永远烙印在游子生命中。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3.(6分)
情感变化:
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结尾处青瓦听雨,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
(2分)
分析:
①“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思乡之心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②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让心情也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
③这一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3分)D(风:
同“讽”,讽劝。
)
15.(3分)A(A因:
于是/通过。
B所:
构成所字结构的助词。
C于:
介词,在。
D而:
并列/转折)
16.(3分)C(作者在第四段采用对比、反问、排比等多种手法,是为了突出虚白上人之贤。
)
17.(8分)参考译文:
(1)(4分)我于是悲叹士大夫的风气已经败坏很久,同时对有值得与之交往的佛教徒感到高兴。
(句意正确1分;“坏”,动词,败坏1分;“喜”意动,对……感到高兴,1分;“佛者之有可与游者”,定语后置1分。
)
(2)(4分)有人认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的,他能这样也是很适宜的。
(句意正确1分;以:
认为,1分;贵:
形容词作动词,崇尚,1分;宜:
适宜,1分。
)
18.(3分)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评分标准:
限断6处,答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君子安于目前的地位做他所应该做的事,不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东西。
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
如此,君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19.(3分)许久,或一段时间;(1分)“人不见”内心的失落、怅惘、孤寂。
(2分)
20.(5分)梅花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展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地在空中回旋起舞。
(1分)“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1分),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却不甘零落的美好的姿质,(1分)既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绻哀伤,更展现了诗人用情的固执,以及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时都要挣扎的态度。
(2分)
21.(3分)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
(1句1分)
22.(3分)材料
(一)中孔子认为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他提出九种方法,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出发,考察人在九种情境中的表现,察其人品,识其能力,从而完成对人的综合考察,可以说这样的由表及里的识人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分)局限性就是提出九个标准未必全面,并且人心既然有多面,仅凭一两处细节就评判一个人总会有失偏颇。
(1分)
23.(6分,只选3小题,每小题2分)
⑴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⑵淇则有岸言笑晏晏
⑶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⑷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60分)
24.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入分41
一类文(49分以上);
二类文(42分~48分);
三类文(36分~41分);
四类文(36分以下)
译文:
我当初不想跟佛教徒交往,曾经读苏东坡所写的《勤上人诗序》,看见他称赞惠勤的贤明说:
“假如他能够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积极追求功名,他一定不会辜负欧阳公。
”我于是悲叹士大夫的风气已经败坏很久,对有值得与之交往的佛教徒这件事感到高兴。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苏州城西,读书之余,就到虎丘山的云岩寺,寻找所说的值得与之交往的僧人,因而在那里遇见了虚白上人。
虚白形体消瘦,心神清朗,在众人之中不苟言笑。
我最初在虎丘山的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
进入他住的房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只有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异常简陋冷清。
天冷也不求穿的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快乐得很。
有时候拿出他写的诗(来看),他的诗写得文辞委婉舒缓,表达出和悦愉快的心情,丝毫没有紧迫的不如意不得志的情感,正好和他这个人相似。
正当春天二三月的时候,云岩寺里游人众多,达官贵人,车马相连。
寺中住持敲钟集合众僧送往迎来,唯恐招待不周,而虚白正关起门静坐像没听到一样。
等我们到了,就穿着破鞋子起身陪着我们,在长林绝壁之下给我们介绍这儿的景观,一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
我越发认为虚白是位贤士,为他叹息而有所感慨。
现在的士大夫们,在路上追逐利益的接连不断,在家里谈论利益的兴高采烈,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财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轮流夸耀,就是相互诋毁,如果让虚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们同列,那么虚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事吗?
有人也许会认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的,他这样做是很适宜的。
我说,现今的佛教徒,难道就没有唠唠叨叨放纵地说着荒唐话的吗?
难道就没有忙忙碌碌登门拜访巴结权贵的吗?
难道就没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的吗?
这样看来,虚白的贤能不只是超过我们这些人,而且又能超过那些人了。
我所以很乐意跟他交往并且从不感到满足。
今年秋天,虚白将到东边游历,请我为他写些文字作为赠序。
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
所以写下这样的感想,一方面用来讽劝世人,一方面用来反省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虚白上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