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08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docx

49骆洪伟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

 

 

呼伦贝尔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类别: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专业:

化学

学生姓名:

骆洪伟

班级:

2010级化学班

学号:

2010061426

论文题目:

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

学科方向:

指导教师:

白晓艳

 

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士学位论文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系在呼伦贝尔学院资助下的职务行为,知识产权归属呼伦贝尔学院与本人共有。

呼伦贝尔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呼伦贝尔学院。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以及申请专利。

本人授权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学术委员会

 

学号: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

骆洪伟

指导教师白晓艳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改下本科院校学生对选修课考核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新课改过程中学生对选修课以“课程论文”考核形式的认识,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选修课;课程论文;考核利与弊;措施与解决方法

一、引言

在大学,为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各式各样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学分也被做了硬性规定。

面对选修课,大学生心态各异。

合理设置选修课程,课程管理高效化,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已是关系到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学校办学效益,甚至于影响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局。

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学校有硬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选修课才能大学毕业,于是很多人也许一点兴趣也没有,就冲着学分去选课,结果很多人选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选容易通过学分又高的课程。

选修课在学生的心里已经是那种爱听就听,不爱听的就不用听的课程,现在的大学选修课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然而选修课的考核形式也各有不同。

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问卷等形式。

选修课常采用的就是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笔者从“课程论文”考核的优点和弊端,选修课程中“课程论文”考评的现状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下即为笔者在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的几点思考。

二、“课程论文”考核形式的优点

1、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知道教学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的一个过程。

然而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是独立而自由的,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对老师依赖性的减弱,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学会了思考,能够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向。

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一些学生已经不安于现状,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为了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一些学生还选修了文学类的课程。

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对自己进行科学素养的提升。

2、培养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放手发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杜绝“照方抓药”。

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提出观点,进行小组研究与讨论。

例如针对本次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对主要内容的筛选,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

也可按课程论文要求让学生分组准备。

这样即可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教师不再对学进行硬性的要求,以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调查与讨论等方式完成论文的写作。

结合批改学生的论文来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加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

2.2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教师与学生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

久而久之,学生自动地依附于教师,学生学得越多,独立见解、创新精神就越少。

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只知道一味的记笔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结果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学生自己观点,然后让他们通过身边的事与物自己验证自己的观点,不要在一开始就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

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自己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有关此类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的经验,继续找寻与此次课题有关的资料,学生就会避免重复上次的错误,便会掌握探究课题的核心内容,在探究课题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从中找到原因才是最好的。

如:

在进行《选修课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这一课题的探究时,学生对于以“课程论文”考核选修课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经过小组讨论与研究逐步解决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学生自己准备一节教学课程,自己做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们,同学们也可以一起讨论研究该过程,并给予其建议,吸去经验完善自己,已达到取长补短。

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共同要求,我们应把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

一部分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的方式完成课程,解答教师在讲授时提出的问题,完成本次的课程任务。

另一部分教学内容则为实践课,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所学、所想、在老师给出的相关实践课题中自选题目,分小组完成本次课题内容。

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可以使课堂上懒动手,不愿动脑,惯于“照方抓药”的学生起到触动和鞭策作用。

对于那些勇于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同学可以通过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发扬,激发他们向上的学习热情。

这种必修和自选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高等院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学生目标的实现。

2.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高校院校是培养综合性素质学生的地方,为了充分体现和实现这一培养宗旨,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就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当“教师”指导实践课教学。

这种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可以确定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关系。

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有更充裕的时间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加以指导和总结。

而学生通过自己充当“教师”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主动性,促进自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功底,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2.4有利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对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评价专业人才素质的基本指标,也是对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

想写好一篇课程论文,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会查阅、选取和利用专业文献[2]。

只有查阅足够量的资料,掌握足够多的文献,才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学生在检索、阅读文献中,会自然地接触到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甚至是不同观点。

然后,从专业角度思考。

在这些思路、方法、观点之中,哪些是已达成共识的,哪些是尚处于探讨中的,学科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对其有效辨别,去伪存真,拓宽专业视野,明晰专业思路,既了解了本领域的基本信息,也对本身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验和梳理。

同时,和专业教材相比,科技期刊汇集了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最新热点和动态,包括知名专家学者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展望等,其时效性更强,因此,阅读文献的过程也是接触本领域权威专家、接触学科前沿、筑牢专业基础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又触及了学科前沿、加强了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对其日后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

国内的重要网络学术资源有:

清华同方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即“维普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等。

国外的重要网络学术资源有:

Springer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OVID数据库、EBSCO数据库、PQDD博硕士论文数据库、BA(生物学文摘)数据库、SCI(科技论文索引)数据库等。

2.5有利于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动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程论文作为一种综合的、定性的评价方式,以有形的论文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撰写课程论文,可以推动学生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

结合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就一些实际问题或某些概念、定理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研究,就不同观点的产生背景、发展进程做深入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能够起到开掘、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作用。

在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中,随着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沓来,或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或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是对不同观点的反对驳斥。

再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对其进行分析、论证、整理,从对事物的个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问题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将其确定下来,进一步从中发现创新点,形成新的科学问题等。

2.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写作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整理、专业基础进行创造性思维转换的过程,是大学生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课程论文类文章篇幅较短,所涉及的问题范围不宽,内容也相对浅显,但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要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清晰思路和文字功力。

低年级学生一般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论文应该怎样写,因此,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是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课程论文写作中,在主题分析上,要求学生在行文过程中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在谋篇布局上,要求文字表达要结构完整、合理、有逻辑;在遣词造句上,用词要准确、简洁,句子要符合语法结构。

开展本科课程论文写作,将写作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不间断培养,对大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启蒙”,强化课程论文的设计和教学目的性为主导,通过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研究兴趣,因势利导,让他们更加自觉地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强化自己的感悟力与思考力,使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也使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不再仅仅落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肩上,而转化为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

2.7有利于学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养成

学术规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遵守学术道德,二是论文格式规范。

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学术道德的建立应该从在校大学生开始,而课程论文写作训练是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本科课程论文写作训练上,要把培养学术道德意识培养放在首位。

在开始接触课程论文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观念,坚决杜绝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让学生本着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原则,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论文。

要让学生感到抄袭论文既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道德水准的亵渎。

从学术道德这个角度来说,课程论文虽小,却承担着重要使命。

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因科学家不遵守学术道德,而给科学发展和个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实例。

学术规范的第二个方面是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式。

本科论文有比较严格的格式化、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包括体例、图表、排版、参考文献、摘要等。

但是本科生一般很少接触到规范的学术论文,也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对学术论文的类型、结构、格式要求等方面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水平了。

在撰写课程论文前,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如科技论文的类型、格式规范、基本流程、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然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论文选题、文献检索、方案设计、课题研究、起草提纲、撰写和修改论文等方面,进行论文写作全程的规范训练,使学生较早地了解规范的学术论文格式与要求,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式和方法,为以后写好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3.最大限度发挥创造性

大学是一个让学生得以释放的地方。

在大学教学中,由于科研探究思维的渗入,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体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与收集有关课题的内容和资料,最终达到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创造性。

三、“课程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

纵观古今,事物都有两面性。

选修课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我们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它的弊端也若隐若现的展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一个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易于作弊[5]。

对于多数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来说,他们会运用充裕的时间去精心准备自己所需的资料。

而一部分学生会借用图书馆中图书、书刊、期刊抄袭现成的文章;更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直接下载,连修改的过程的省略了,就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代替原作者的名字,连动手抄书的时间都不用了。

作为任课老师,虽说见多识广,可也不会读尽天下书籍。

这样的考核形式不仅起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风,反而对学习认真的学生产生恶劣的影响,从而会导致学生学术道德的滑坡和整体素质的下降。

除此之外,“课程论文”在选修课的学业测评中还存在其他的弊端[7]:

1、不利于全面系统地考察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掌握情况

2、不符合科学的学业评价办法,不能科学真实地检测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业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评价。

考试、测验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并在测量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科学的学业评价应有以下六个步骤:

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卷、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很显然,采用撰写课程论文来作为课程期终考核的方式,没有按这些步骤运作,难以科学真实地检测、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难以达到教学测评的真正目的。

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中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它和事实判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现象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

而价值判断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人的目的、目标、需要和期望对客观事实作出的判断。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调查获得一些关于教学成效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很表面、粗糙的,甚至有某些假象。

为了确切地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

在高校中,教学评价具有“作为组织控制手段”、“作为政策工具”、“作为管理职能”和“作为学习工具”等功能,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持续影响着学校教与学的质量”。

教学测量作为与教学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最普遍和最一般的功能是以此确切地检验教学成效,确定教学双方的水平。

其根本作用则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反馈-调节功能。

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更明确地调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心理结构的形成。

学生根据反馈信息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

(2)激励-动机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可以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生在知道自己学习效果好时,就会给他们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机;反之,则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那么,他们为了“避免失败”,也会把压力变成动力,从反面来激励学习动机。

但这种方式来进行课程期终考核,由于它难以较系统全面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师生都不能及时把握学生对课程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就达不到教学测评的真正目的。

4、学生易于投机取巧,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从而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的普及,学生很容易利用它获取撰写课程论文所需的资料。

这本是网络技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之一,然而许多大学生在利用这一高科技却变了样。

他们从网上下载所需信息后,少数人在认真研读、思考的基础上,写出代表自己水平的文章;多数学生是利用这些资料“凑”成文章;还有少数人则根本不动心思,只变更作者姓名,或做极少的字句增删。

学生利用网络很容易就能搜到这些资料,稍作整理即可完成课程论文。

根据文章本身的质量,这种“大作”老师一般都会给比较高的分。

然而,其水平不是学生本人所真正拥有的。

因此,这种方式很难检验教学成效。

同时,由于它有这样的弊端,使那些不勤奋学生都可以过关,甚至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而那些勤奋刻苦的同学,在交上了代表他们自己水平的成果后,却有可能得不到高分,从而在学生中造成了一种不公平。

这无疑会影响后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选修课程中“课程论文”考评的现状分析

课程论文是指学生在学习了某门课程之后,对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问题,搜集大量专业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作者观点,作出发展的科学预测,并遵从格式规范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议论文章[6]。

近年来,在许多高校教学中课程论文考评是一种较常见的教育测评方式。

课程论文考评量度标准形式为论文写作即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评定更倾向于标准参照评定,即基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目标标准,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等情况,不与其他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对比[17]。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

因此,教育者在实施课程论文考评时,应该扬长避短,采取合理方式充分利用其优点,最大限度地抑制其缺点。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课程论文考评并没有得到合理地开发与利用[17]。

1、课程论文考评的现状

学生参加课程论文考评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考试动机、考试态度。

考试动机是激起学生参加考试或抑制学生参加考试的愿望和意图,是参加考试的直接动因和动力。

学生考试动机强,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断努力,争取获得好成绩,实现良好的个人发展。

考试态度是为通过考试而发生的巩固、系统、完善和创新已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参加考试的核心内涵,富含信息加工成分,即大脑处理信息情况。

学生考试行为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决定考试形式选择是否合理,它是进行考试改革的主要依据。

考试背景是指考试前已存在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心理发展水平,是参加考试的前提条件,也是考试要检验和发展的对象。

笔者曾在2013-2014第一学期对呼伦贝尔学院的部分专业学生进行选修课学习的调查。

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践,针对刚好完成选修课课程论文的情况,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不计名回答。

发放问卷顾及选择对象的代表性,采用随机方式发放问卷152份,收回问卷144份。

1.1课程论文考试动机现状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课程论文考评有着强烈的考试动机,同时,考试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其整体状况还有待于完善。

很多学生对选修课程结课考评形式进行多种选择选择,其中,有22.9%的人期待选择课程论文考评形式,30.6%的人期待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17.4%的人期待选择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的考评形式,12.5%的人期待选择开卷考试,0.2%的人期待选择闭卷考试,14.6%的人没有给出任何选择,如表1所示。

表1结果考核方式期待选择表

考评方式期待

课程论文

小组形式

出勤率及课堂表现

开卷考试

闭卷考试

其他

人员比率

22.9%

30.6%

17.4%

12.5%

0.2%

14.6%

2、学生针对选修课的态度[11]

2.1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关于学生选择选修课的依据这一问题,调查问卷显示近一半的同学回答根据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考试方式及难易程度和口耳相传的了解来选择,很少是根据兴趣或自身的不足进行选课。

由于选课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选课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部分学生不清楚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意义,认为只是为了毕业而修够学分。

容易通过的课程学生一哄而上,致使部分学生因选课人数限制而无法选上,一些较难通过的课程由于选课人数少而无法开设。

2.2学生轻视选修课。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56.3%多的同学没有认真学习选修课程,大多数同学回答在选修课上最常做的是“做自己的事”。

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让大部分老师头疼,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

五、应对措施与方法

1、课程论文考评的对策建议

1.1学校应尽早健全论文考评规范,增强其可操作性

健全论文考评规范,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促进课程论文考试发展,加快其科学化进程。

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学生文化建设,让学生自己创造、传承和享用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知识符号、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学校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便利条件。

比如,学校可在已有学校学报和学校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立学生学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学术科研论文,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学生课程论文考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1.2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课程论文考评,提高论文写作技能水平

优秀论文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能充分展现作者的人格特征。

论文写作过程是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作者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是作者追求尽善尽美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

另外,教师要改善论文考评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功能,解决巨量任务与教师有限时间、精力之间的矛盾。

如图(利用学生群体的论文考评程序示意图。

还有,教师要继续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手段来保证所有学生接受该门课程,并能学有所得,奠定论文考试的课程知识基础。

教师布置任务并划分学生小组

每名学生按格式写出个人论文

学生小组就论文展开讨论

→→

教师批阅小组论文,抽查个人论文,给出分数

由小组长根据小组各成员论文内容写出小组论文

上交个人论文和小组论文

←←

 

1.3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做到虚心接受、努力进取和勇于探索

论文考试主观性比较强,教师一般进行等级分数评定,不易掌握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评定比较模糊。

学生完成论文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其努力程度也经常取决于自己。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才能参加课程论文考试。

2、课任老师的精心设计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为目的服务。

考试一方面是对学生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检验,另一方面也是老师和学生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改进的依据。

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进、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规范性教学是为了加强老师来对教学的投入度和责任心,和评估的宗旨是一致的。

规范不等于传统,但也不能不讲规范。

在课程论文考试形式上就体现为老师对课程的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考试效果。

一是不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要有变化。

学科有分类,知识无边界,而且现代社会交叉学科越来越多。

对课程的每个知识点的分析,需要老师比以往花更多的精力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更多的学科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是教学方式不可采用满堂灌,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每一堂课的资料的选取、讨论主题、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和控制等在课前都要有所设计。

任何敷衍的行为都是不符合规范性教学的要求,采取课程论文考试形式的结果也显而易见。

3、多种命题方法

3.1研究探讨型命题

许多老师日常上课讲的都是已备好的非常系统的专业内容,几乎不会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空间。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任意命题,写出论文。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